意象及象征.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12862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象及象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意象及象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意象及象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象及象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意象及象征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详细事物的,意境是详细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详细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

2、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经过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经过,是对生活的再现经过。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本人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复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浸透本人的感情色彩。二、与象征的区别:意象是指在抒情性作品中,借助景物描写来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借助景物构成意象,来表达心中的那种寥廓孤寂之情;而象征则是通过某一详细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本人去意会。如(爱莲讲)中的菊:

3、与世无争,隐居深山的人,淡泊名利的隐士,如陶渊明;牡丹:追求富贵,争名夺利的人,如当世的人;莲:卓而不群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如周敦颐本人。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类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类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类似的特点,进而能够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可以比喻详细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讲,它是通过某一详细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本人去意会,进而让读者获得美的

4、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愈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象征诗派的基本观点他们以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才是美的。主观唯心主义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用象征来沟通两个世界: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相互感应契合的,能够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崇尚朦胧晦涩:“诗是必须有谜。马拉美“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测,这就是

5、暗示,即梦幻。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其它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他们或直接汲取法国象征诗派艺术手法,或接受李-诗风影响而从事创作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象征主义1852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第一部诗集。19世纪60、70年代,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发表一系列象征主义的诗歌,奠定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基础。1886年9月15日,让英雷亚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系统阐述象征主义创作原则,

6、标志着-流派确实立,20年代,风行世界。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构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十分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形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到达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