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8987737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经络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经络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经络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络基础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经络基础知识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途径之意。经脉贯穿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织,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经络相贯,遍布全身,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严密地联合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讲,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

2、殊的通路系统。二、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一经脉系统1十二经脉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络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能够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络,而且因其联络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进而补充了正经之缺乏。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

3、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响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二络脉系统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

4、的联络与调节作用。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互相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泻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从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从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

5、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二详细名称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络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详细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

6、;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过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阳经与阳经交

7、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络,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

8、;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详细从下面三方面叙述。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讲:“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9、。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进

10、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互相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络,而且由于互相络属于同一脏腑,因此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可互相影响。在治疗上,互相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穿插。十二经脉的循行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3联络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

11、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络。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3联络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络。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

12、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2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

13、足趾外侧厉兑穴。胫部分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侧端。足背分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3联络脏腑:属胃,络脾,并与心和小肠有直接联络。足太阴脾经1循行部位: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漏谷穴走出足厥阴肝经前面,经膝股内侧前缘至冲门穴,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通过横膈,夹食管旁络大包,会中府,连于舌根,散于舌下。2分支: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横膈,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注入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3联络脏腑:属脾,络胃,与心、肺等有直接联络。手少阴心经1循行部位:

14、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来属于“心系心系,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络的脉络,向下通过横膈至任脉的下脘穴附近,络小肠。2分支心系向上的分支:从心系上行,夹咽喉,经颈、颜面深部联络于“目系目系,又名眼系、目本,是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心系直行的分支:复从心系,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下极泉穴,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下向肘内少海穴,沿前臂内侧后缘至腕部尺侧神门穴,进入掌内后缘少府穴,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3联络脏腑:属心,络小肠,与肺、脾、肝、肾有联络。手太阳小肠经1循行部位: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手掌尺侧,直上过腕部外侧阳谷穴,沿前臂外侧后缘上

15、行,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肩贞穴,绕行于肩胛冈上窝肩中俞以后,交会于督脉之大椎穴,从大椎向前经足阳明经的缺盆,进入胸部深层,下行至任脉的膻中穴处,络于心,再沿食道通过横膈,到达胃部,直属小肠。2分支缺盆分支:从缺盆沿着颈部向上至面颊部颧醪穴,上至外眼角,折入耳中听宫穴。颊部分支:从颊部,斜向目眶下缘,直达鼻根进入内眼角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3联络脏腑:属小肠,络心,与胃有联络。足太阳膀胱经1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过额部,直至巅顶交会于督脉的百会穴。2分支巅顶部的分支:从巅顶百会穴分出至耳上角。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巅顶下行至脑户穴入颅内络脑,复返出来下行项后天柱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