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18972906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ppt(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纳初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纳新民初级中学 余德军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四种阅读常见体裁:四种阅读常见体裁:(一)散(一)散 文文(二)说(二)说 明明 文文(三)议(三)议 论论 文文(四)小(四)小 说说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一)(一) 散散 文文内内 容:容: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 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形 式式:(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

2、)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特特 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形”抓住抓住“神神”,即体会作者,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二)(二) 说明文说明文内容: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事物、 阐明阐明事理事理 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 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形式:形式: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

3、书、提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 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特点:特点: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 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 变等。变等。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三)(三) 议论文议论文内容:内容:直接阐明客观事物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直接阐明客观事物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律, 以表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以表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分类分类:分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分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 立论文立

4、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文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其正确的观点。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其正确的观点。特点:特点:1、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四)(四) 小说小说 小说被人们称为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生活的教科书”,是一种叙事性,是一种叙事性的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

5、描写来反映复杂的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种环境描写: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二种论据

6、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道理论据。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贬义、 中性。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发展 /高潮高潮 /结局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论据、 论证。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

7、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连贯、 得体。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倒叙、 插叙。插叙。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诗歌、 戏剧、戏剧、 散文。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疑问句、 祈使句、祈使句、 感叹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发展、 高潮、高潮、 结局。结局。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对

8、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描写、 说明、说明、 抒情、抒情、 议论。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引号的五种用法: 表引用表引用 表讽刺或否定表讽刺或否定 表特定称谓表特定称谓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特殊含义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表注释表注释 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 表话题转换表话题转换 表意思递进表意思递进 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六种逻辑顺序:一般一般个别个别 现象现象本质本质 原因原因 结果结果概括概括具体具体 部分部分整体整体 主要主要次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9、、 地点、地点、 人物、人物、 事件的起因、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六种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六种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前后矛盾前后矛盾 语序不当语序不当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表内容省略表内容省略 表语言断续表语言断续 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表心情矛盾表心情矛盾 表思维跳跃表思维跳跃 表思索正在进行

10、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七部分第七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打比方、 作比较、作比较、 列数字、列数字、 分类别、分类别、 下定义、作引用。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第八部分第八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11、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九部分第九部分 九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九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直接(间接)描写、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1.象征象征: : 通过某

12、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 本质特点。本质特点。 2.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 特征。特征。 3.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第九部分第九部分4.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 真挚的思想感情。真挚的思想感情。 5.5.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 的思想情操。的思想情操。 6.6.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 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 物的特征。物的特征。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