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8917882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的: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二、教材分析本课扼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四、教学经过一、导言引入师:讲述“

2、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讲法否对。隋朝是如何建立的?大运河是怎样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怎样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创始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怎样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宁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师:

3、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场,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全国统治。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讲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沟通。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

4、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沟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稳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拟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课外延伸:比拟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功过。板

5、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38年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考虑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构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经过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通思想及开通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出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

6、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怎样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四、教学经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如何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老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如今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携有才能的人。老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

7、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如今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考虑“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老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2出示

8、探究问题:你以为贞观之治局面构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沟通。老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老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入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很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根据这一开通思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老师简述:这些开通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

9、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擅长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加强趣味性。老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本人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构成起了重要的作用。D、治世局面的构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构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展示两段资料:“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

10、于道路焉。(资治通鉴)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比照讲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构成。3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构成的原因,除了开通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通思想及开通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昌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拟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四稳固与小结1、温习稳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教案:第3课开元盛世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

11、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利用“曲辕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2、经过与方法互动授课法:师生互动,教材互动史料、学生表演、图片、课文穿插进行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开元盛世景象。其次,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的成就。三、教学准备搜集本课的资料、有关图片、历史资料。四、教学经过导入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景象?他治世的方法给你印象最深?生:“贞观之治,“任用贤

12、才,重视纳谏。师:哪位同学能背诵杜甫的(忆昔),从诗中能够看出唐朝什么景象?生:反映唐朝开元时期繁荣情景,“天下太平,远行安全,府库充盈。师:这种盛世局面是如何获得的?当时社会是何等景象?授新课:“开元之治生:学生表演“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故事。师:这个故事能够看出唐玄宗什么措施?除这以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分小组讨论。生:“任用有才能的人。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人。“重视地方吏治。亲身考核县令政绩。“注重节省。烧毁宫内珠玉锦绣。师: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相比,有哪些一样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中心发言人发言。生:他们都擅长用人,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农业生

13、产,注重“戒奢从简,统治期间出现盛世景象。师: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唐朝后来的繁盛奠定了基石,唐玄宗前期,拨乱反正,除弊政,用贤良创造了唐朝。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详细表现。生:“兴修水利,“提高农耕技术,“种植经济作物,蔬菜、茶叶“农具的改良。师:投放“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观察、比拟、分析。生:比拟不同的构造:“直辕犁、“曲辕犁,分析其特点:曲辕犁省力,提高劳动效率。师:投示“筒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生:学生仔细观察“筒车的构造。点拨:它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能够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很多竹筒,把

14、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如今,仍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这种灌溉工具。师:大家多数生活在农村,如今使用的灌溉工具比唐代的筒车有了什么改良?生:“水车、“抽水机。师: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的繁荣。生:学生表演“阿拉伯商人的惊奇的历史故事。师:阿拉伯商人见到丝绸衣服为何惊奇?从中讲明了什么?生:“既透明又很薄,讲明唐朝丝织技术非常高超。师:唐朝的制瓷业又有如何的发展?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师:农业、手工业产品增加,促进商业的繁荣,商业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那么国际大都市长安又是如何布局的呢?播放“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简

15、介长安城放轻音乐。师: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是各民族沟通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重要的商业都市。小结:师:引导学生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出现什么景象?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练习: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1、读史分析P16,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以为他后来能坚持这样做吗?2、故事会根据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在小组沟通。选几个代表在班上讲述沟通。3、简述唐玄宗这个历史人物。“唐玄宗前期是位贤明的君主,唐玄宗后期是贪图享乐、奢侈腐化的昏君。板书设计:(略)教案: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

16、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详细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能力。2、经过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如何考。一个普通读书人如何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

17、、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二、教材简析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步完善的经过,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2、难点:怎样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到如今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出色的皇帝,请讲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

18、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擅长用人正确。那么,你们能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讲过科举制度,但它详细是怎么回事,读书人如何才能适应它的要求,到达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教学新课: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本人的理解,讲讲什么是科举制度?让学生本人讨论,自由发言。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隋朝如今,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

19、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根据本人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够做高官。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如今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以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如今,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经过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老师归纳并板书。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1、隋文帝开场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如今

20、,我们一起来讨论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看投影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他给各种身份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如地方官、贵族子弟、贫贱读书人等通过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8页图片,并阅读左边小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请一位同学解释这句诗的意思。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讲明我想,如今大家应该明白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了吧。从唐太宗开场,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老师板书二、唐朝时科举制度逐步完善板书1、唐太宗大大扩大了国学的规模板书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板书3、唐玄宗时,诗

21、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板书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投影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的什么题型很类似?你以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以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假如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如何的局面?学生自由回答请第二组的同学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好的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学生代表作详细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很好,

22、第二组同学也认真进行了预习,他们究竟讲得对不对?我们看完一段录像便会知晓。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如今,请第三组同学派代表起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学生回答,老师稍作评价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讲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如今,请第四组的同学共同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学生表演我想,同学们如今对科举制度应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今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个话题。活动与探究:

23、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怎样评价科举制度?请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本人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络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鼓励学生不要怕答错,大胆发言,自由发挥通过同学们口若悬河、丰富多彩的回答,我感遭到了大家课外知识的广泛、思路的开阔、想象的丰富,有些同学的回答不仅很有道理,而且还有独到之处,值得称赞。如今我们来看第19页的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三、科举制度的影响板书1、改善了用人制度板书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板书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板书正好像学们所讲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其不良影响特别明显。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化的讨论。如今,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如何步步深化的?学生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