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文学类始终练6.doc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18908357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文学类始终练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文学类始终练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文学类始终练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文学类始终练6.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始终练六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019河南顶级名校高三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归航陆颖墨巨浪猛扑过来,掠过右甲板,迎头浇盖了整个舰桥。舰长肖海波心头一颤,死死盯着右边的海面。海情这么糟,一切都在预料之外。西昌舰是新型驱逐舰,肖海波任舰长已有三年。他下达出航命令时,立即感到了异常:兄弟舰很顺利地解缆起锚,西昌舰却无法解开缆绳离开防风水鼓军舰被土台风咬住了。这太平洋上的土台风,来无影,去无踪,根本不在预报的视线之内,也没法预防。这风,肖海波遇到过,也较量过,虽然没有输过,但心里并不托底。有些官兵开始慌神。一个老水兵在腰上系上保险带,要冲出舰桥,试图在巨浪间隙中解缆,他半个身

2、子刚出舱门,肖海波一把把他拽回,吼道:“想喂鱼呀?!”怎么办?!肖海波自己把头伸出舰桥舱门,那几千吨的水鼓上拽住军舰的缆绳异常结实,肖海波一咬牙,一把斧子从他手中飞了过去,他心中大叹一声:“晚了!”斧刃准确地砍中了绳子的中间,但舰身随着波浪左斜,滑过了。“只剩一把斧头了!”他握住斧把的手有些颤抖,台风不允许他犹豫,他努力对自己说:“你能行,能行!让自己静下神来!”缆绳刚弹出水面,斧子就飞了过去,在缆绳绷得最直时,一下子给斩断了!西昌舰像脱缰的野马,飞速驶离锚地。一团蓝色的火球从远处的海面滚过,不一会儿传来一阵闷响,是滚地雷!肖海波更加断定今天这土台风是传说中最凶狠的,自己以前没有遇见过。像是为

3、了印证他的判断,舰上的龙骨在嘎嘎作响。巨浪中,几千吨的西昌舰像一叶小舟,左晃右摆。有两次,似乎就要翻身沉入海底,但它还是倔强地回过身来,昂起舰首。不行,一定要赶紧想出对策,救出这条舰!他不知怎么办,开始慌神,但很快镇静下来,久久凝视着海面。突然,他腾出左手,揉了一下眼睛,又揉了一下,心里一动。他连忙问操舵兵:“看见左边那个大漩涡了吗?”操舵兵立刻点头。“就朝那儿开!”操舵兵回头诧异地看着他:“朝那漩涡开?”“是的,执行命令!”没有犹豫,舰艇马上左拐三十度,猛一加速,一下子冲进了那片有漩涡的海面。好像,舰身变得平稳起来。肖海波长吁了一口气:又一次判断正确了。那海面上的漩涡,不是海流汇出来的,是风

4、在水面吹出来的。看来,平时的功课真没有白做!舰桥里的几个兵,管舵向的、管速度的、管航线的、管报务的等,都回过神了,用钦佩的目光看着他们的舰长。肖海波羞于接受这种钦佩:暂时是安全了,但依然在最危险的地方。副舰长早让他派到了轮机房,那里非常重要,舰桥是军舰的脑子,轮机是军舰的心脏。台风刚来时,有几个新兵晕船呕吐,吐出了胆汁,有一个昏头昏脑差点儿掉进海里去。舰医出身的舰政委就是有办法,思想和身体一起调理,把他们稳住了。然而,土台风无法预测,上级也没法告诉他。怎么办呢?他心中一阵发空,几乎同时,他听到报告:“舰长,我舰已进入公海!”每次离开祖国的领海,肖海波都会感觉心里空空,但现在立刻变沉重了再这样被

5、台风胁持着漂下去,不知会漂到哪个国家?会不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还有,航道上会不会遇到暗礁?肖海波的心揪了起来!新舰服役时,首长对他和舰政委说过:这么好的家当,就由你们收拾了。记住,军舰只要一离码头,不管遇到什么难处,不能指望别人,要靠自己过硬的本领!是的,靠自己,不能一直这样,要冲出去!他下达了突围命令。几个兵没有吱声,都回首看了他一眼,他用眼神给予了回答。水兵们的眼神告诉肖海波,他们有信心,也赞同舰长的决定:突围!很快,军舰调过身来,冲进了狂风巨浪。庞大的舰身,在肖海波和水兵们的操纵下,竟然变得如此灵活!不管风向怎么变,巨浪怎么打,舰首总是紧紧咬住台风的风头。舰首和左甲板都像勺子一样伸

6、进了巨浪,但是每一次都把巨浪的牙齿击碎。每一次快要冲出台风圈的时候,总有一个更高的巨浪张开大口,似乎要把西昌舰吞掉。肖海波知道这张大口的后面,就是平静的海面。他终于下定决心指挥操纵军舰冲进了那看似凶猛的大口突然间,舰身一震,恢复了期待已久的平静。肖海波眼睛一闭,凉凉的东西从他的面颊流下。他回过头来,看到身后的海面上,一条“巨龙”翻滚着远去。再回过头来,霞光万道,风平浪静,一条金色的航道在前方展开。“向着祖国,归航。”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响亮地回答:“归航,向着祖国!”肖海波忽然意识到,是他下达的命令,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命令。(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7、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小说开头用“猛扑”“掠过”“浇盖”等一系列词语,描写了巨浪袭上舰艇的骇人一幕,具有极强的画面感,烘托并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B“他不知该怎么办,开始慌神儿”,这是遭遇滚地雷时肖海波的心理反应,小说中还有两处提到他自问“怎么办”,这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C“朝那漩涡开?”“是的,执行命令!”两人之间简短的对话意味深长,操舵兵对命令心存疑虑却又毫不犹豫地执行,表现出对肖海波的信任。D航程即将结束,肖海波下达了命令,“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命令”,这一句话反映了他历尽艰险身心俱疲,不免有些后怕的虚弱状态。【解析】“虚弱状态”有误。应该是他克服困难后,放松、愉悦的体现。

8、2小说中肖海波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忠诚爱国、意志坚强的军人:担心西昌舰被台风劫持漂到别国带来麻烦;心向祖国,临危不惧,几经艰难带领舰艇官兵胜利归航。恪尽职守、冷静沉着的舰长:牢记嘱托,冷静判断,砍断缆绳,开进漩涡,冲出台风圈,将这艘新型驱逐舰安全驶回祖国。关爱士兵、精准指挥的指挥员:拽回冒险的老水兵,危急关头还细心部署防止士兵晕船,带领他们胜利归航。(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小说以“归航”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统摄全篇,使情节紧凑、集中。全文记述西昌舰回归祖国的

9、艰难航程。“归”字意蕴丰富,强调了回归祖国的执着和渴望,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019河北沧州一中5月第二次考试)阅读下篇的文字,完成46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

10、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儿相悖。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11、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

12、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

13、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

14、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文章开篇伊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俄罗斯各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其肤浅和表面化,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巧妙地引出下文。B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座著名

15、的东正教堂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原因是教堂内的金银装饰太多,整个教堂装饰格调太过绚丽,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C安德烈鲁勃廖夫无论描摹故乡的风景,还是描绘教堂壁画中的基督都用单一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来表现,这是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所决定的。D作者认为只有列宾才能把教堂中那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完美地再现出来,因为列宾的绘画在主题的博大深沉和画面情感的丰富多彩上都要比鲁勃廖夫更为出色。【解析】B原因是“充满奢华之气”,与宗教的朴素的精神相悖。“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理解过于表面肤浅。C.见原文“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一句,文中并未涉及其风景画的色彩

16、和线条特点。而故乡的风土人情只是滋养了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D.因为列宾是一位“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而且作者并未对两位画家的高下做出明确评判。5. 作者在开篇先写到俄罗斯街头的雕像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这样安排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俄罗斯的雕像多刻画伟大人物并且缺少内在灵魂的展现,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过于富丽堂皇,与宗教的朴素精神相悖,作者认为这两者都缺少震撼心灵的力量,与后文所写的老妇人构成对比,为老妇人的出场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第一段写这些雕塑没有灵魂,第二段写教堂有悖宗教朴素的奢华,显然是在“抑”,虽也有感动,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

17、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至此就可以明显看出,前面所写是在为老妇人的出场做铺垫。6. 请结合全文,说说“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6分)【答案】俄罗斯满街的雕像神圣而雄伟,教堂里宏大而艳丽的壁画需要仰视才可欣赏;在教堂里清扫烛油的老妇人渺小而卑微,一点儿都不引人注意,只需要你不经意间一低头就可注意;给予我们更深重的感动和震撼的,往往是在不经意的低头时,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光明。这一句升华了主题,揭示了每个人人生中的光明前景都是因为灵魂有了希望和方向,在谦虚努力的工作、辛勤的付出中获得的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这句话是点明全文中心的一句话。注意“仰望”和“低头”在这里是语意双关,答题时要解释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