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877061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4年大连双基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2、。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但须注意回答角度是“独创性措施”,不要把商鞅变法所有内容都答上;第(2)问,首先提炼材料的观点,即历史的看待商鞅变法,不以后人的观点苛求商鞅变法,即从商鞅生活的时代的状况回答其变法的作用。答案:(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2)评价: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后来统一奠定基础;变革了生产关系,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

3、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边来解决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依据材料,指出导致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导致的俄日两国改革在形式、影响等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解析:第(1)问材料一“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可知俄国改革原因是落后的农奴制,导致国内矛盾激化;而日本则是“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即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第(2)问在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4、结合所学就影响而言,一方面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一方面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答案:(1)不同:俄国改革原因是落后的农奴制,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日本改革的原因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相同: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发展了本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5、第四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材料二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一方面用法令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就是所谓“坏井田,开阡陌”;另一方面是重新设置了新的阡陌封疆,用法令形式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云梦秦简法律问答有一条律文:“盗徒封,赎耐”就是把私自移动田界看作“盗”的行为,要判处对刺(剃去鬓发),但允许出钱赎罪。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下册)(1)据材料一,说明俄国解放农奴法案体现资本主义的立法精神。(2)材料一、二中,秦国与俄国实行的土地政策有何共同之处。解析:第(1)问

6、中的立法精神也就是法制精神,把握材料一四条条文内容即可。第(2)问秦国与俄国土地政策的共同之处可从土地所有制(私有)以及土地所有权确立的过程(立法)等方面分析。答案:(1)以法律形式取消人身依附关系,农民获得自由;规定了法律上人人平等;确立产权交易原则。(2)共同:以立法形式保护土地所有权;确立土地私有制。4(2014年贵阳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

7、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解析:考点:孝文帝改革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1)问在婚姻方面,孝文帝改革和马丁路德改革都有涉及。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族与汉族通婚,路德宗教改革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第(2)问婚姻习俗是政治的风向标,婚俗的变化也是社会进步的

8、反映。学生可以从婚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回答。答案:(1)措施:北魏孝文帝: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马丁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2)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应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5(2014年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现代教育的突出贡献,而被

9、后人称之为埃及“现代教育之父”。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从改革内容的四个层次概括特点,分析作用时教育改革首先对科技文化产生推动作用,进而对国家的近代

10、化产生作用。第(2)问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理由,做到史论结合。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世俗化;现代化。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若答“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发展”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皆可)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6(2014年陕西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

11、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

12、,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问我们要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我们可以发现

13、三个国家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于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回答第(2)问,我们把三个国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以慈禧为首的实际统治者反对;改革还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原因。答案:(1)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