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865261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基因中的一个脱氧核苷酸种类发生了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变化将最终导致()A遗传性状的变化B遗传密码的变化C遗传信息的变化 D遗传规律的变化答案C解析若一个基因中的一个核苷酸种类改变,将最终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2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射线的辐射作用 B杂交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答案B解析杂交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射线、激光、秋水仙素等都能够引起基因突变。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答案A解析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仅仅是由于

2、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个,其中基因突变频率甚低,染色体变异也很少见,故排除B、C两项。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必然发生的过程,如果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多,携带的基因多,那么变异也就更多,因此基因重组成为亲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肯定会导致肽链上氨基酸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

3、性,基因突变后可能对应的氨基酸不会改变,也就不会导致肽链上氨基酸序列的改变。5(2015常州检测)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答案C解析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或者发生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为同一种氨基酸,则生物的性状(表现型)不改变,因此C项说法不对。6(2015潍坊测试)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重组B基因突变会使人患遗传病,所以对人类来说,变异都是不利的C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的变异叫基因

4、重组D基因型为DdTt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如果产生2种配子,则其数量比为11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突变的有利或有害是相对的,有的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利;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型为DdTt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如果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产生2种配子,其数量比为11。二、非选择题7下图表示某红色链孢霉合成精氨酸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某菌株只能合成鸟氨酸和瓜氨酸,而不能合成精氨酸,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导致_。(2)如果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酶 不能合成,而其他基因正常,则该菌株能否合成鸟氨酸和精氨酸?_。原因是_。答案(1)基因发

5、生突变酶缺乏或丧失活性,所以无法合成精氨酸(2)能合成鸟氨酸,不能合成精氨酸缺少酶导致瓜氨酸不能合成,缺少合成精氨酸的原料一、选择题1基因突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则()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a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所以体细胞突变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生殖细胞突变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2015苏州模拟)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细胞一定发生

6、了基因重组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A BC D答案A解析由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同时着丝点分开,可以确定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同时注意到该细胞中,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中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分别是B、b,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出现错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使得两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不完全相同。3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C缺失3

7、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答案D解析考查基因突变的实质。在编码区插入一个碱基对,因每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必然造成插入点以后几乎所有密码子的改变,控制相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化,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很大。若插入一个碱基对,再增添2个、5个、8个碱基对,或缺失1个、4个、7个碱基对,恰好凑成3的倍数,则对后面密码子不产生影响,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不大。4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根本来源是()A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 D低温影响答案C解析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5(2015金陵测试)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

8、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答案D解析据基因突变的含义可知,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故A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可能相同或不同,故B正确。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体蛋白质的合成中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故C正确。由题可知B1与B2正常情况下应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相应的等位基

9、因也随之彼此分离,故B1与B2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D错误。6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甲图中的“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而乙图中的A、a、B、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7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发生的辨别。基

10、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根本来源。在四个选项中,A、D两项是属于环境对生物表现型的影响,是不遗传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B项属于基因重组现象,虽属可遗传的变异,但不属于基因突变;只有C符合基因突变的情况,因为正常的棕色猕猴是纯合子,体内并没有白毛基因,一旦出现白毛猕猴,一定不是基因分离的结果,只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8下图为有性生殖过程的图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发生在()ABCD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而基因重组通常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两者均可发生在和过程中。二、非选择题9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1

11、)图中表示_,_,_。(2)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出现“差错”,导致DNA_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_。(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和_。答案(1)基因突变CATGUA(2)内部结构(或碱基对序列)(3)h(4)突变率低多害少利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从题图的左侧可以知道:mRNA是以DNA的上边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因此、分别是CAT、GUA。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DNA内部结构(或碱基对序列)发生改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

12、因为H,则致病基因是h,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多害少利且突变率低。 10某高山植物开红花,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白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实验步骤: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第二步:_,观察并记录结果。预测结果及结论:若仍开白花,则_。(2)对该种植物进行了培养并记录如下表,据表回答问题:海拔温度突变率(每一百万个个体中)5 000m190.235 000m250.633 000m190.213 000m250.621 000m190.221 000m250.63本实验中共涉及哪些自变量?实验结果说明

13、了什么问题?_。在相同海拔,25的突变率大于19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的_(物质)有关。为了探究在海拔为3 000m、25时该植物的突变率是否最高,你认为应如何进行实验?(简要步骤)_。答案(1)在相同培养环境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白花性状的出现为基因突变的结果(2)海拔、温度两个自变量。这说明植株的突变与培养温度有关,与所选海拔关系不大酶将植株分成相等数量的几组,分别在25左右具有一定的温度梯度(如21、22、23、24、26、27、28、29)的条件下培养,记录突变率。解析若要探究白花的出现是环境改变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设计实验的原理是看该性状能否遗传,可通过杂交的方法或无性繁殖技术,由题干信息可知,该题利用的是无性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