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河大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853662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河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河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河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河大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使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二、以课堂练习为线索,组织教学。第一课时采用以练代讲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讽刺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利用工具书和书后注解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和运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薄,调整自己的读书心态,努力学习,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细节描写。教学难点:范进

2、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前我们一起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本性诚实、心地善良的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痴迷于读书做官,一生潦倒却至死不悟,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在这种制度下一旦这些读书人的私欲得到了满足,考取了一定的功名,又将是怎样的结局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长篇节选范进中举,再一次感受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深深毒害。二、作家、作品简介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

3、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三、整体感知、1、给下列字注音:醺xn癞li攥zun挈qi一宿xi绾wn商酌zhu6啐cu星宿si畜生ch侥幸jio拙病z

4、hu桑梓z宿舍sh畜牧x2、解释词语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商酌:商量斟酌3、掌握下列称谓含义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阁下:敬辞,称对方足下:对朋友的敬称愚:用于自称的谦辞生:旧时称读书人或晚辈4、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5、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6、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

5、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四、讨论: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

6、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主要是两点: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4.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

7、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5.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

8、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6.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7.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9、(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五、拓展延伸,师生继续讨论,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这两篇小说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

10、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

11、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第二课时(一)讨论: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l)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补充教学用书p206内容 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联系范进中举起的艰难历程,教学用书p204出场时的描写,五十多岁的老童

12、生,不读书考试不行吗?)、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为什么?预备官员) 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p155),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爹),发疯的过程(层次感)(为何如此?补充教学用书p205-206有关内容),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补充第四回有关内容(教学用书p207) 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

13、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反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岳父: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两次贺喜所送的东西)(前倨后恭)(细节描写,拿银子时的动作描写) 作者对范

14、进这个人物虽有一定同情(主要表现在对中举前的描写),但更多的是讽刺;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2. 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首先,看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

15、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先谢罪,尔后叙说师门,继而赠礼。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高手。 作者安排这场拜访,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癞虾蟆”,一旦中了举,就俨然成了“天鹅”人本身的价值已经抽空了,代之以“中举”的价值、金钱权势的价值,这就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价值观。其实,发疯的不只范进一人,他也不只是疯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人们围绕着“科举”团团转,转得如醉如痴,丧失了人性、人格、良知,这个社会不是陷入了“疯”状吗?(如,课文中写“张乡绅拜新中的老爷”时,先写一个

16、“体面的管家”送来“大红金贴”,其作用是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的身分和派头。 张乡绅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为的是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权势。) 讨论并归纳: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3. 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

17、;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4.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5.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

18、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6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赏析本文写作艺术,师生共同讨论: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和夸张的?对

19、比和夸张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题中两个小问题联系得比较紧密,我们可以从“艺术效果”入手,进行综合分析。 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 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20、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语言行动前倨后恭的表现分

21、析见一中的1题。 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3.除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

22、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如: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哩。”(夸张)如“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 4.本文大量的描写在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试找出几例分析: 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 (

23、2)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个老奸巨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讲究选用典型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为塑造范进这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精心选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进进学、胡屠户贺喜一段,主要写胡屠户将范进训得唯唯诺诺;范进借钱、胡

24、屠户唾骂一段,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范进中举,乐极发疯一段把范进的疯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胡屠户壮胆掌打范进一段则和前文唾骂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胡屠户的市侩形象;张静斋拜会范进一段,与上文的情节相得益彰,点明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使人们明白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1)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

25、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 (2)侧面烘托有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学生概括、归纳,做“课堂练习”7;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答案不必强求一律。(三)小结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