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801285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杜甫诗三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5《杜甫诗三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三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杜甫诗三首》.ppt(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

2、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诗圣”。代。代表作品:表作品:前出塞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咏怀五百字北征北征兵车兵车行行“三吏三吏”“”“三别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高。“三吏三吏”:新安吏新安吏潼关吏潼关吏石壕吏石壕吏“三别三别”:新婚别新婚别垂老别垂老别无家别无家别【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

3、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 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

4、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

5、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2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省巩县。杜甫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写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代,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把他称之为“诗圣”,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在杜甫的一生中,经历了多种磨难,看够人世间的各种痛苦,受

6、到很多的打击,总结起来,他一生有八大打击。 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 公元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第二个打击,他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

7、甫怎么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 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的灾难,连

8、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饿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痛苦,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尝尽了各种辛苦,当时,杜甫在长安也呆不下去了,混杂在人群之中逃离了长安,去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安禄山的人给抓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安,杜甫一看到长安那种河山破碎的悲惨景象,伤心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望,反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心情

9、。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绝望,放弃了官职。 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终于,在公元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见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喜欢听取劝谏,反把杜甫打发到华州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等的小芝麻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出现了各种民间的痛苦,唤起了他深切的同情,杜甫越看越对当时的社会失望,他毅然抛弃了官职,去了成都建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了。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生活。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

10、,秋风怒吼,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第八个打击,年老人蓑,无家可归,病死客船。 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乱,他的亲友都失去了联系,他就以船为家,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是野菜,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惦记着灾难的祖国,忘不了受尽折磨的老百姓。杜甫怀着这种郁郁的心情,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病死了。杜甫一生的曲折不堪

11、回首,一代诗圣满腹才华,得不到赏识,多种不幸,多层磨难困绕了一生,在无声无息地在一条小船上结束了生命,真是让人伤心落泪。可杜甫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才福,千百年来,为后人所赞扬,为后人所敬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

12、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泰山简介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望望 岳岳 n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n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n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n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样的思想感情?地域之

13、广阔地域之广阔景色之秀美景色之秀美山势之高峻山势之高峻“齐鲁青未了”写泰山什么特点?n写泰山横亘齐鲁大地之间,地域广大,山势连绵,山色青翠。返回上页 下页 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什么特点? 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以至一面是“昏”,一面是“晓”。返回上页 下页 荡胸生曾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决眦入归鸟“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什么意思? “决眦”怎样理解?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激荡,看飞鸟回归山林,眼框好象要裂开。 因为长时间地、目不转睛地看,所以有“决眦”的感觉。并非真的“决眦”。返回上页 下页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蕴涵着什么什么感情?

14、 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返回上页 下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作者怎样的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怎样的人生哲理?返回上页 下页 整体把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取的远大抱负。望岳望岳中每一联都有中每一联都有“望望”的意思,的意思,但但“望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

15、解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赏析和积累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春 望望n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n感时花溅泪,恨

16、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n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n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天天宝十四载(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

17、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所在地凤翔县。凤翔县。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返回上页 下页 国都国都简直简直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来到长安

18、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忧国忧民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思念家人思

19、念家人 )(叹息衰老叹息衰老 )为什么诗人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国,思家返回上页 下页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主旨)(主旨) 表现战乱时的忧国、思家之情表现战乱时的忧国、思家之情整体把握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1、如何理解题目、如何理解题目“春望春望”?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0、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朗读:朗读:yyyysh返回上页 下页 说文解字:走上面像一个上面像一个人在跑,下面是人在跑,下面是一只脚。甲骨文一只脚。甲骨文“走走”字只有上字只有上半部分。半部分。 “走走”在古在古代是代是“跑跑”的意的意思。思。返回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

21、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本诗分为哪几层?本诗分为哪几层?发生经过结局返回上页 下页 全诗只有一句议论,是哪一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如狼似虎如狼似虎悲惨可怜悲惨可怜返回上页 下页 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返回上页 下页 老妇为什么要求去服役? 为了掩护老翁。老妇为什么自叙家事?老妇为什么自叙家事? 为使差役同情,免于为使差役同情,免于“捉人捉人”。返回上页 下页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22、,“泣幽咽”的是谁呢? 老妪的儿媳。 也许还有别的人。返回上页 下页 老妪被抓走了没有?根据什么作这样的结论? 抓走了。 根据是: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返回上页 下页 主旨叙述差役乘夜间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反映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返回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室中

23、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点。写出了写出了“吏吏”与与“妇妇”的尖锐的尖锐矛盾。矛盾。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诗人感受。诗人感受。分三层:分三层:(前六句)写老妇(前六句)写老妇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24、。(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手段狠毒,黑夜突袭)(手段狠毒,黑夜突袭)(横蛮气势、悲凉境地(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悲惨遭遇(悲惨遭遇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整体把握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么?抒情诗,为什么?2、谈谈这首诗的情节结构。、谈谈这首诗的情节结构。3、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25、、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石壕史石壕史第一部分(前四句):写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致词”的由来,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和老妪的痛苦情状。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第四部分(后四

26、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差使抓走。问题探究 有人说,有人说,石壕吏石壕吏中老妇的中老妇的“致词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吗?为什么? 望岳望岳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诗人的感受。 春望春望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第二层(颈联、尾联)

27、: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思家的沉痛。 石壕史石壕史第一部分(前四句):写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状。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望岳望岳: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

28、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年的远大抱负。春望春望: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己的感情。石壕史石壕史: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而深感悲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痛。望岳望岳1 1、气象雄伟,意境深远。、气象雄伟,意境深远。2 2、托物言至,气魄非凡。、托物言至,气魄非凡。春望春望1 1、运用自对,产生强烈对比。、运用自对,产生强烈对比。2 2、起承开合,溶于一炉。、起承开合,溶于一炉。石壕史石壕史1 1、构思巧妙,明、暗兼顾。、构思巧妙,明、暗兼顾。2 2、情节生动,动人心魄。、情节生动,动人心魄。对联欣赏泰山南天门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祝寿联:福似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翁。开业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结婚联: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结连理枝。春联:春光一片连天碧,笑脸千张映日红。杜甫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