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化学教案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762539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化学教案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一化学教案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化学教案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化学教案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苏教版必修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3单元 课时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响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到达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响的本质。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开展的趋势。二、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演变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响的本质 难点:镁和氧气

2、发生化学的本质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交流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根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四、教学过程导入 观看视频: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一粒沙子。今天我们还将进入更加微观的层次,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那么依赖精巧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借

3、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中国古代物质观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接触的物体,总是可以被分割的折断粉笔。但是我们能不能无限地这样分割下去呢介绍 中庸 提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惠施的人也说道“其小无内,谓之小一。墨家那么提出:“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在英文里,如今被译成“原子的Atom一词,源于希腊语,它的字面上的意思是indivisible“不可分割。第一个把Atom介绍到我国的是严复翻译的 穆勒名学 ,他将其译为“莫破。二、西方原子鼻祖介绍德谟克利特认为就像用一块块砖头砌墙一样,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道尔

4、顿在 化学哲学的新体系 一书中指出:“化学的分解和化合所能做到的,充其量只是使原子彼此别离和再结合起来。正如我们不可在太阳系中放进一颗新的行星或消灭一颗现存的行星一样,我们不可能创造出或消灭一个氢原子。这种观点换作现在更有趣的说法,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被消灭,他们只是被分开,再重新组合,你鼻尖上的某个碳原子可能正是亿万年前恐龙尾巴上的呢。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其原子学说。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根底上的,成功地解释了化学定律。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受当时的科学开展水平限制,这个理论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三、汤姆生模型介绍到了19世纪末,由于电的发现,化学家们有条件去研究物质在通

5、电条件下的性质了。他们发现将一些气体装在密封的玻璃管中,再抽气使之比较稀薄,然后通上高压电,会有一束射线从玻璃管的阴极通过气体到达阳极,人们称之为阴极射线。这种射线是什么呢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该射线会发生偏转这就是现在我们家里电视机中的电子管的工作原理;他通过研究电场和磁场对该射线的作用,发现这种射线带负电,并测出了其电荷与质量之比,这个比值很大;Thomson又使用了不同的电极材料、在玻璃管中充入不同的气体,发现所得射线的电荷与质量之比都一样。提出问题这些电子是那儿来的呢为什么不管什么电极材料、什么气体所得到的射线都一样呢其电荷与质量之比很大又说明什么这

6、样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面包代表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电子那么像葡萄干一样嵌于其中。四、卢瑟福模型介绍几乎是在汤姆生实验的同时,居里夫人以及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等人开始了对放射现象的研究。这其中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奉献最大的是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为4现在我们知道它是氦原子核。卢瑟福将一束粒子射向一张非常薄的金箔,又将涂有硫化锌的屏幕放在其周围,粒子撞在屏幕会产生荧光,通过观察各个方向的荧光,卢瑟福发现大多数粒子穿过了金箔,方向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有一些粒子在穿过前方向发生了偏转,还有大约0.1的粒子甚至以不同角度被弹向金箔的前面。提出问题如果按照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7、,会这样吗那该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1.为什么会被弹回来应该是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2.为什么只有0.1%只有少数粒子靠近了正电荷,也就是说原子内的正电荷不可能均匀分布,它占据的空间必然很小,原子应该有一个带正电的核。3.粒子被弹回来了,核却没有被弹出,可见金原子的原子核的质量一定很大。卢瑟福的结论:原子内大局部是空的,所以大多数粒子得以穿过金箔。原子所有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即原子核。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很像行星围绕着太阳,因此当时年仅27岁的卢瑟福就和他的行星模型一起载入了化学史。五、波尔模型介绍根据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时会不断产生电磁波,从而辐射出能量,离核越来越

8、近,最终落在原子核上。行星模型不能稳定存在波尔研究了氢原子的光谱,看着这些不连续的谱线,也就是特定的能量,他受到启发,意识到这是由电子的运动产生的,电子远离或者靠近原子核时应该是跳跃式变化,也就是说,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举个例子,你从楼梯上扔硬币,它只能落在某个台阶上,而不会停留在两个台阶之间。波尔认为在能量最低的轨道,电子运动可以看成是在“平地上的状态,这时不会释放能量。一旦电子获得了特定的能量,它就获得了动力,向上“攀登一个或几个台阶,到达一个新的轨道。当然,如果没有了能量的补充,它又将从那个能量较高的轨道上掉落下来,回到较低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对应于其光谱线

9、。而从第二个台阶下来,或者从第三个台阶下来放出的能量不同,也就对应着一根根不同的谱线。波尔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结构,扫清了原子稳定性的问题。六、结构决定性质提出问题研究原子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解释化学反响的原理。比方说,钠能与氯气剧烈反响,生成白色的氯化钠颗粒。为什么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如何解释该反响的原理呢我们首先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个反响。这个反响是如何进行的呢每个钠原子一共有多少电子为什么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每个氯原子一共有多少电子为什么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8电子稳定结构元素的化合价和什么有关现在我们知道了化学反响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有关。大家有没有注意

10、原子得失电子后体积的变化原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后体积变大,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后体积变小。为什么参加反响的钠原子和氯原子个数比是11那么,如何解释镁和氧气的反响呢镁与氯气反响,生成的产物氯化镁化学式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是12七、神秘的夸克介绍其实,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仍在开展。后来,又有科学家提出电子等微观粒子就像光一样,既是一种粒子,又有波的性质,电子等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在核外运动像是一团带负电的云雾。而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又分别由夸克构成。可夸克和电子就是根本粒子吗它们会不会也是由其它更根本的粒子组成呢为进一步探求原子的内部结构,现在的科学家们又在使用着什么样的手段呢由于我们仍然无

11、法直接观察,那就只能通过“打靶、“轰击来改变对象的状态,再分析改变后的结果,以了解其更微观的结构。其实原理仍然类似于卢瑟福的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只不过卢瑟福实验用的粒子源是天然射线。而要想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就需要速度更快、能量更高和束流更强的粒子,更快、更高、更强。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粒子呢我们的旅程到底有没有尽头呢第3单元 课时2认识原子核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认识原子组成的符号。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核素、质量数、同位素的概念。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4.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原子

12、核的组成;同位素等概念。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设计从原子相比照拟形象、具体的“质量出发,在学生了解原子的质量根底上,回忆上节课所涉及到的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推测原子核的电性,并与电子比较质量相对大小,使学生主动参与原子核的组成、性质以及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探讨四、教学过程导入 我们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例如: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kg,即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这样

13、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沙子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板书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提出问题你知道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吗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原子核中又有哪些结构和性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原子核。提出问题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板书一、原子的组成:中子 原子核 质子 1.原子核外电子讲解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体积已经很小了,原子核在它里面,当然更小。如

14、果假设原子是一个庞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那么是位于场中央的一个小蚂蚁。提出问题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原子在化学反响中失去或得到电子,它还显电中性吗此时,它还是原子吗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离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忽略电子的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什么是质量数怎样简洁的表达原子核的构成其含义是什么讲解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X中Z表示质子数,X表示元素符号。如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的碳原子或原子核内有

15、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前面我们提到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C12指的就是这种原子。板书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过渡 “O与“O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在自然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氕、氘、氚质子数 1 1 1中子数 0 1 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不同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的互称。学生阅读教材33页“拓展视野板书第二课时认识原子核一、原子的构成:1.中子不带电原子核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离子中 离子所带的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X表示某种元素符号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1.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的互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商业计划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