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韬-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评价与考核ppt.ppt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6970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熊韬-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评价与考核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熊韬-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评价与考核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熊韬-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评价与考核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韬-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评价与考核ppt.ppt(8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评价与考核,南昌二中 熊韬,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摘自教育部基教司编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理念:,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简称“重过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简称“重情感”),重视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简称“重生活”),做最好的老师,唯有改变才是永恒的,聚焦课堂教学,在实

2、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物理教师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学素养,从教学的角度对教材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根据教育理论和课程理念设计教学的能力,物理实验的设计、制作和教学实施能力,习题的编写、选用、讲解和分析能力,课外辅导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试卷命题和试卷分析能力,实践意识,逻辑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教育科研,没有把表达能力列入其中,以避免对教学能力判断的误导。,评价标准,教学目标,主体特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关注过程评价.,知识标准: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知识目标落实.,物理实验: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注重全体学生动手动脑

3、,联系实际:注重情景创设,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交叉与渗透.,情感目标:注重物理文化,注重科学与人文教育结合.,评价标准,教学技能,普通技能: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艺术性和板书的规范性艺术性,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规范,现代技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各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组织能力:课堂教学组织和整体实施,沪科粤教九年级下册,15.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第一课时 法拉第的发现,案例1,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通过探究“磁能否生电”和“磁生电的条件”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过程的主要环节.,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科学的实验观

4、.,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又能勇于修正自己错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磁能否生电,2.磁生电的条件,设 计 思 想,通过逻辑的方式回顾历史上人们对于“磁能否生电”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引导学生沿着古代科学家的足迹(逻辑思路),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逻辑的方式回顾历史上人们对于“磁能否生电”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引导学生沿着古代科学家的足迹(逻辑思路),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探究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捕捉微小细节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 学 实 施,探究活动一:磁能否生电,

5、先由学生再现奥斯特的发现,(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猜想“磁能生电”,(怎样才能知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呢?)引导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通过对比,引导学生选择较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按学生的设计利用小磁针、电流表、导线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动,动了,灵敏电流计动了!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电流太弱,测量仪器不够灵敏.,换用灵敏电流计,学生观察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动,教师引导学生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教师引导学生换用多股线圈.,电流表指针还是不动,老师有意设置了一个失望的收拾器材的场景假装无意抽动磁体.,是偶然吗?教师引导学生重

6、复实验,验证实验的正确性,表面是偶然,实际是必然,得出磁能生电的结论.,这是一个以教师引导为主的层层递进式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得到很好的体现.整个探究过程看似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观看,学生的实验活动并不多,其实这部分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该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微小细节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实验观(实验现象的可重复性),提高其科学素养 .,探究活动二:磁生电的条件,该探究活动的设计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探讨,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然后运用矛盾冲突法,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纳、概括能力,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对探究

7、结论进行反思,学习如何完善自己结论的过程。该活动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又能勇于修正自己错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科学意识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几句值得借鉴的话:,对备课者:“你备完课后,是否可以具体地说出来,除了知识之外,你准备让学生获得什么?”,对听课的老师和教学管理者:“你听完这节课后,请你具体地说一说,除了知识之外,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什么?”,对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位物理老师:“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是化学问题。如果你对这些知识并不比学生了解得多,你能做

8、这个课题的指导老师吗?”,2019/10/29,1,24,2019/10/29,1,25,2019/10/29,1,26,知识与技能评价要点:,1.识记()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重要物理现象、过程和物理史实的重现和复述。()对物理用语、物理上常用计量单位的了解和熟记。()对物理仪器的名称、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掌握。,2019/10/29,1,27,2.理解()准确领会物理概念、规律的内容()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方式、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能从实验现象和数据中得出正确结论。()解释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理解物理计算的原理和方法。,2019/10

9、/29,1,28,3.应用()将物理概念、规律应用于解决一定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懂得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懂得物理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中的作用。,2019/10/29,1,29,1、了解,2、认识,3、理解,4、独立操作,2019/10/29,1,30,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拓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所用的行为动词: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以对该知识进行扩展,2019/10/29,1,31,1.对物质进行分类 2.区别固、液、气三态 3.用熔、沸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 4

10、.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一些水循环现象5.密度概念6.解释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现象7.物质属性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相联系 8.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9.从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热运动 10.(简单)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1.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12.功率的概念13.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4.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15.用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16.机械效率17.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18.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19.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0.欧姆定律及其简单计算21.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计算22.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2019/10/29,1,32,1.

11、对物质进行分类,该标准强调了知识的应用,强调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渗入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因此,要求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时,一定要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出发。例如,“哪些物质可用来做刻度尺?它们各有哪些优点?”“日常生活中弹性较大的物质有哪些?它们分别被用于哪些地方?作用是否相同?”等等皆是从应用角度出发的。该标准属于“理解”层次。,2019/10/29,1,33,2.区别固、液、气三态,要求学生能区别物质的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例如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并且要求学生还能描述物质这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例如“

12、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如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压缩,不能流动;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不能压缩,能够流动;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可以压缩,可以流动等。,2019/10/29,1,34,3.用熔、沸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首先学生应该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且还尝试根据这些熔点和沸点解释一些现象。例如,解释为什么室温下冰棍会熔化,而钢铁却不熔化?为什么铁锅可以熔化铝,而铝锅却不能熔化铁?为什么自然界食盐、钻石等以固体的形式存在,而氢、氧等则以气态存在?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13、的应用能力。,2019/10/29,1,35,4.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一些水循环现象,要求学生用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对此,学生必须首先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然后进一步据此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作出解释。例如,解释自然界的云、雨、雪、水、气的循环过程,或探究冰、霜、露的形成原因等。,2019/10/29,1,36,5.密度概念,该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建立密度的概念。首先强调用实验的方法,例如实验探究如何识别是铁块还是铝块,通过测量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概念,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感性材料的分析

14、,体会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这一比值(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2019/10/29,1,37,6.解释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现象,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密度知识与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如,请学生解释为什么农民用盐水选种,冰为什么能浮在水中,人在死海为什么能悠闲读书等等?,2019/10/29,1,38,7.物质属性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相联系,要求学生在描述物质的某种特性时,还尝试将这种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如“通过实验,探究几种金属和塑料的弹性、硬度。说明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物质的这些属性的”,“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

15、缘体的不同”,考察家中的哪些物品用到了物质的导热性质等等。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 同上,2019/10/29,1,39,8.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学生对于什么是机械运动的认识不会有问题。对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就可以了。例 小讨论:他到底是不是在运动?老师带同学春游,在车上,一位同学下位子到处走。老师讲:你不要乱动,免得摔倒。这位同学就坐好不动了。他真的不动了吗?如果不动了,他为什么能从学校到达目的地?,2019/10/29,1,40,9.从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热运动,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这里不仅要

16、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分子的热运动,还要初步接触这种方法。标准中例1的目的除了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热运动外,还有对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要求。例 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2019/10/29,1,41,10.(简单)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求出第三个,就符合这条标准的要求了。不要让学生在追击等问题上浪费时间,也不要把速度问题与其他问题综合起来进行复杂的计算。,2019/10/29,1,42,11.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7、”,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2019/10/29,1,43,12.功率的概念,要求是“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属于“理解”水平,是知识技能目标中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例如,各种家用电器和仪器、机器的铭牌上都要标注功率。,2019/10/29,1,44,13.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标准对这两点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属于“理解”水平。这里包括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都是要求用实例来说明的,这既是从初中学生

18、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的,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14.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能否根据一些实际事例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如荡秋千、蹦蹦床、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滚摆实验等,区别动能和势能,解释其相互转化,以及机械能和其它学生能的转化。还可以通过利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设计一个小装置或小玩具,要学生说明设想和构思等方式进行评价。,2019/10/29,1,45,15.用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要求是“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定位在“理解”水平上。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机械功的含义而不是在概念上兜圈子,应注意尽可能贴近

19、生活,学生易学易懂易理解。对学生的评价应从能否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机械功和功率,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如:怎样测每个同学上楼时的功率?怎样测定每个同学举重时的最大功率?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功和功率,并观察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作出如实的纪录。,2019/10/29,1,46,16.机械效率,标准对这一点的要求定位在“理解”水平上。这是因为机械效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社会和科技问题中,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要通过对做功的分析,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

20、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从而发展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标准还要求通过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加深对效率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也应有对体验性目标达成的评价,如对效率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提高效率的意识等。,2019/10/29,1,47,17.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除了观察实验外,更多的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例如: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它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什么原因?;“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什么?由于涉及

21、到微观领域,学生要经历从宏观现象的观察,经过分析、推理,获得微观的结论,这里也涉及到物理的研究方法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并认识到科学的力量所在。,2019/10/29,1,48,18.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标准的第二点要求“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尝试”和“解释”都属于“理解”水平。主要是强调物理知识的应用,及其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属于技能方面的要求。同时应注意发展学生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思考问题。标准的例子是对该项要求的解释,还可以通过其它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如“海水浴场中,烈日当头照,当人从海水中上岸时,走在沙滩上感到很烫脚”;“ 初夏季节

22、,有时天气不够暖和,不利于水稻生长,农民往往采用白天把水田里的水放掉,晚上再把水灌到水田里,这样做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冬天用水做暖气片中的热源,也有的用煤油做暖气片中的热源。分析其中的利和痹”;“夏天,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等。,2019/10/29,1,49,19.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

23、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以及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2019/10/29,1,50,20.欧姆定律及其简单计算,要求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并归纳出物理规律,并能应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解释现象。研制标准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有意弱化了电路的计算,而更多地重视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方法。,2019/10/29,1,51,21.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计算,标准的要求是“理解电功率与电流和

24、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属“理解”水平;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分析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从而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而不是直接从电功公式推导出电功率的公式,这样作的好处是突出了探究过程,进行了实验技能的训练,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2019/10/29,1,52,22.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标准的要求是“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属于“理解”水平。电功率的概念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是各种家用电器的一项重要指标,此项标准体现了与生活的联系。要区分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必须要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应强调学生自己进

25、行实验,探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评价时应突出学生在实验探究电功率、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过程中在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还应注意学生应用电功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能否根据电器的铭牌确定其额定功率,在选择电器时,有无节能意识等。,2019/10/29,1,53,基础技能的内涵,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2.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3. 能够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4.会记录实验数据5.指导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6.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7.会用科学术语和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2019/10/29,1,54,独立操作(会):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在能够实际

26、操作上。,要求:,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测量、会、学会,在对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测量该物理量或运用该器材进行操作,2019/10/29,1,55,基础技能的内涵,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2.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3. 能够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4.会记录实验数据5.指导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6.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7.会用科学术语和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2019/10/29,1,56,1.会测量温度和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3.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估测时间4.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估测长度5.测量力的大小6.使用

27、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7.读、画简单电路图8.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9.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2019/10/29,1,57,2019/10/29,1,58,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 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2019/10/29,1,59,2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 猜想。对探究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 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2019/10/29,1,60,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尝试选择科

28、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2019/10/29,1,61,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2019/10/29,1,62,、对实验与收集证据考查的要点是过程和方法,包括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序性,收集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究操作的安全性等。,2019/10/29,1,63,

29、5分析与论证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践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 程。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2019/10/29,1,64,、对分析论证的考查要点仍是过程与方法,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解释观察和探究结果,能否有效地探究数据,进行科学的推理,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2019/10/29,1,65,6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 的意识。 认识评估对科学探

30、究的意义。,2019/10/29,1,66,、对评估的考查要点是学生的科学态度,主要考查对探究过程和步骤的发散能力,对不同的研究结论的差异进行比较,对不同的探究方案的优劣进行比较,并从中汲取经验;是否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审慎的科学态度。,2019/10/29,1,67,7交流与合作能写简单的探究报告。有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有团队精神。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2019/10/29,1,68,、对交流与合作考查要点是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和科学态度,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提供完整的探究报告;能否正对探究的结果

31、进行恰当的表述和呈现,准确清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否倾听别人的发言和阐述,并得到启发;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探究活动的完整性。,2019/10/29,1,69,探究型实验,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5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6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7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8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9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019/10/29,1,70,10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

32、念。,11能连接和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1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1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5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6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17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8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2019/10/29,1,71,19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探究机械效率。,2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2探究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探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2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

33、阻成正比,2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2019/10/29,1,72,2019/10/29,1,73,2019/10/29,1,74,2019/10/29,1,75,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2019/10/29,1,76,2019/10/29,1,77,2019/10/29,1,78,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饺子为什么浮起来?请提出你的猜想并给出说明。 我想原因可能是: 我的依据是: 还有可能的原因我认为是: 我的根据是:,2019

34、/10/29,1,79,煮饺子时,观察到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 对此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水煮沸时,上下翻滚,带起了饺子;另一种则认为饺子里有气体(空气和水蒸气),气体受热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增大,大于重力,于是就浮了起来。如何从实验上判断上述两种猜测的对错?,2019/10/29,1,80,煮饺子时观察到: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在讨论饺子为什么浮起来时,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饺子里有气体(空气和水蒸气),气体受热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增大,大于重力,于是就浮了起来。第二种观点认为不是气体,而是饺子煮熟了,就浮了

35、起来。为检验两种观点,有人做了如下实验:饺子煮一段时间浮起后,停火,几分种后饺子下沉,重新加热到水沸腾,饺子再次上浮。你认为实验支持那种观点?,对同样的实验现象,往往有 不同的解释,因而会引发更多的实验求证活动,继而需要提出更多的解释。而要判断解释的合理性,必须正确地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进行正确推理。因此,针对学生提出解释的水平和判断解释合理性的能力设置问题,可以考查出真正的科学探究能力,2019/10/29,1,8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组长小李在某报刊中的文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读到“水开之前,水上冷下热”。而同组的小张却说:“水开之前,水是上热下冷的,因为热水密度小,总是浮在冷水上面。”究意哪种说法正确呢?,实验的结果支持哪一种说法?,(2)请根据上表数据写出实验结论.,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