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二).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8646213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二)1 单选题(江南博哥)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2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B.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l03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N0、S02、C0、C02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3 单选题 下列反应中氯元素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 )。A.B.C.

2、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4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5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常用作于电池电极材料的是( )。A.石墨 B.金刚石C.铂 D.大理石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干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碳棒和锌桶,充电式的一般为镍、镉。故本题选A。6 单选题 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KOH B.NaOHC.LiOHD.CsOH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碱性增强,所以碱性顺序:,故本题选D。7 单选题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加入FeCl,溶液后,过滤B. B

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C.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D. D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A项错误:苯中混有苯酚,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项正确:加过量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C项错误:苯和苯酚是混合液,加水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D项错误。故本题选B。8 单选题 普拉西坦是一种改善记忆、抗健忘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其结构简式如图l所示。下列关于普拉西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可以发生

4、水解反应 B.它既有酸性,又有碱性C.它的二氯取代物有两种D.分子中C、N、O均处于同一平面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普拉西坦含有肽键,可以水解,A项正确;分子中不含有羧基,不具有酸性,B项说法错误;被取代的两个氯原子可以在相同的碳原子上,也可以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在相同的碳原子上有两种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有六种不同的位置,则二氯取代物有8种,C项错误: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且氨为三角锥形结构,所以分子中C、N、0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项错误。故本题选A。9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是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B.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C.铁矿石冶炼生铁、生铁冶炼成钢都是化

5、学变化D.生铁是纯铁,钢是含碳量在0032的铁合金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纯铁固体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A项正确:铁生锈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在潮湿的空气中,水分充足,铁容易生锈,B项正确:铁矿石冶炼生铁是把铁的化合物转化为金属铁,生铁冶炼成钢,是C和0反应,都发生化学变化,C项正确:生铁是指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D项错误:故本题选D。 10 单选题 下列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装置可用于以NH4HC03为原料制取少量NH3D.装置中a为进气口

6、,可用于收集C02、N0等气体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装置常用于分馏或蒸馏,利用的是沸点的不同,而不是二者的不相溶性,A项错误:盐酸极易溶于水,装置中,通人气体后,会发生倒吸,应将苯换成CCl4,或者其他密度比水大的溶液,使水位于上层,B项错误;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C项正确;N0为有毒的气体,且与0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D项错误。故本题选C。11 单选题 某化学教师在进行“爱护水资源”的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有( )。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方法 A. B.C. 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

7、: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和课后反思等。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的编写特点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故本题选C。12 单选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 B.观察化学现象理解其本质C.初步学会制取02的实验操作 D.理解酸和碱的概念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A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B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的目

8、标;C、D两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故本题选A。13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不属于化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A.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B.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强调以考试为中心,围绕考试要求开展教学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

9、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故本题选D。14 单选题 某化学教师在关于“分子”的教学中,采用了很多教学手段下列不属于直观教学手段的是( )。A.观察分子的图像 B.演示分子运动实验C.讨论分子的性质 D.播放分子运动视频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A、B、D三项都属于直观教学的手段,C项,讨论的方法是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故本题选C。15 单选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10、2011年版)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A. B.C. D.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故本题选D。16 单选题 要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B.背诵实验过程和现象C.做好演示实验 D.开展课外兴趣实验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引

11、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背诵实验过程和现象违背了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在活动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理念错误。故本题选B。17 单选题 某学生在学习极性键的概念之前,先复习共价键的概念及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极性键。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概念同化 B.概念记忆C.概念顺应 D.概念表征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同化指的是将外部环

12、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该知识学习中涉及两个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为共价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像这种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极性键。因此在学习极性键的概念之前先复习共价键的概念及特点,结合共价键的关键信息理解极性键,并未改变原有认知,属于概念同化。18 单选题 下列举措中,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提高

1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 )。努力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A. B.C. 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措施包括: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设计有效教学方式,选择有效的课堂练习和复习,进行恰当的课堂有效评价;课后要进行有效的反思。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9 单选题 某教师为全班同学每人做了一个文件夹,其中放入了同学们的社会调查记录、课外活动照片、辩论会的发言稿、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等,并依据文件夹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 )。A.A活动表现评价B.B纸笔测验C.C综合评价D.

14、D学习档案评价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活动表现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对较多学生进行测试,是传统教学评价的象征;学习档案评价是指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有目的地从各种角度和层次收集学习过程中参加学习、努力、进步和取得成就的证明,并有组织地汇整,经由师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评价方法。题干描述的是学习档案评价。20 单选题 化学试卷分析中,区分度是( )。A.测试结果与预定所

15、要测量内容的一致性指标B.鉴别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性指标C.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指标D.反映试题的难易性指标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测试结果与预定所要测量内容的一致性指标是指评价效果的效度,即一种测验能否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鉴别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性指标”即为显示评价结果区分度的一种: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是指测验的信度;反映试题的难易性指标是指试题的难度。故本题选B。21 简答题某化学教师讲授“燃烧”时引用了下列素材。请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燃素说”。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中燃烧

16、就是物质失去“燃素”的现象。这种说法曾风行一时,支配了化学家的思想一百年左右。然而,“燃素说”自身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证明“燃素”的存在。直到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才提出了燃烧的“氧化说”,否定了“燃素说”。问题:(1)该教师引用上述素材有哪些教学价值?(6分)(2)燃烧的条件有哪些?(3分)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怎样定义燃烧的?(3分) 参考解析:(1)该教师引用了有关化学史的素材,其教育价值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

17、生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底(也叫差火点)。义务教育阶段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2 简答题请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

18、主要贡献之一。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引导性材料,便于学生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问题:(1)请以“溶解度”教学为例,列出三种引导性材料。(7分)(2)化学教学中设计的“先行组织者”具有哪些教学意义?(6分) 参考解析:(1)在进行“溶解度”教学之前,先布置一份有关“溶解度”教学的导学案,学生课下填写,先建立自己的认知: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完成课下小实验:探究100 9水中能够溶解的食盐是不是无限的。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到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课下查找资料,我们生活

19、中常用的物质食盐、糖等在水中溶解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还能不能再溶解,在不同温度下,溶解的限度有何不同。帮助学生认识到溶解度与温度有关。(2) 教师选用不同的适合本节课的“先行组织者”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切实帮助学生学习在化学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创设、捕捉、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之达到融会贯通,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3 简答题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初三化学考试中设计了下面试题。【试题】小明同学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某本书上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

20、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于是他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钠很活泼。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他还做了如下实验:往碳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出现蓝色沉淀,没有红色物质析出。请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上述探究小明对其疑问得到的解答是什么?【考试结果】经统计分析,学生在本试题上的得分偏低。问题:(1)该试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6分)(2)试分析学生在上得分偏低的可能原因。(5分)(3)如果你来讲评该试题,你将给予学生哪些学法指导?(4分) 参考解析:(1)反应方程式:小明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不是所有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都可以

21、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是不能从硫酸铜当中置换出单质铜的,生成氢氧化铜说明是硫酸铜与碱溶液反应制得。(2)一方面多数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不清楚,即对概念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钠和水极易发生反应,钠与盐的反应其实是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碱溶液,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另一方面学生容易被已有的规律形成思维定式当出现认知冲突的时候对基本概念和反应规律的掌握缺乏探究精神 。(3)针对化学一般原理和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概念原理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建构,形成并应用概念。概念原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通过钠不能置换

22、出单质铜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活泼金属都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对应的不活泼金属。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让学生明白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是有特例的不是所有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都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通过对反应过程的讲解说明钠与盐的反应其实是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碱溶液。碱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4 简答题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的部分教学过程实录。问题:(1)试分析该教学设计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8分)(2)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应

23、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结合案例举例说明。(6分)(3)“应用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设计实验比较Zn、Fe、Cu的金属活动性,请列举两种探究实验方案。(6分) 参考解析:(1)该老师注意采用实验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有趣的化学知识,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该教师注意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该教师的实验设计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为每一个学生提

24、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2)为使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该教师在课程开始即提出问题“金属与酸都能反应吗?”,让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并且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提供活动时空,优化探究环节。该教师设计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环节,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解决问题的愿望强烈。老师也给予学生发挥探究和创造能力的机会,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适时适度给予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25、,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给学生提供及时地指导。该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注重小组讨论及时指导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及时进行探究活动总结。通过学生的实验最终得到Al、cu、A9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注意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探究活动的目的性很明确,并且实现了教学的目标。(3)方案一:将等量的锌、铁、铜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中,通过反应现象或剧烈程度进行判断,铜不与盐酸反应锌与盐酸反应要比铁与盐酸反应更加剧烈,由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铁、铜。方案二:把锌粒投入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溶液的颜色变浅,说明锌能够置换出铁;铁丝放进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铁丝表

26、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锌、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铁、铜。25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要求:(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6分)(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参考解析:(1)步骤1现象:溶液依旧是无色的。原因: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酚酞滴入蒸馏水中不变色。步骤2现象: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红。原因: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浓氨水显碱性,因此滴入浓氨水的溶液变红。步骤3现象:几分钟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原因: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运

27、动的。浓氨水能够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能够进入烧杯A中形成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因此会观察到该现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到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并且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现象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奇妙的化学世界更加感兴趣。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提出问题】酒精擦在皮肤上会很快消失,原因是什么,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分子会运动,酒精会蒸发并且被皮肤

28、吸收【实验探究环节】教师完成探究实验步骤】、2。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说明实验现象不相同的原因一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概括得出:酚酞水属于一种指示剂,遇到氨水会变红,因此可以用酚酞存在。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步骤3,观察实验现象并小组探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l5分钟之后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概括得出: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溶液变红。因为浓氨水能够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因此能够运动到A烧杯中,这也就相当于A烧杯中有了氨水,酚酞遇到氢水变红因此A中溶液变红。【总结环节】提问:该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总结学生回答,概括得出: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应用环节】请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化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