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8645981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1 单选题(江南博哥)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用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的反应数据,推算的反应热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部共价键有关系,而沸点数据只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系,不能用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2 单选题 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时Li+由B极向A极移动B.电池放电反应为C.正极反应式为D.电解液a可以为LiCl溶液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

2、3 单选题 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作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也称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做出的判断。D项是自我评价的定义。4 单选题 能与Al反应放出H: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SO42-、Al

3、02-、K+B.SO42-、K+、Cl-、CO32-C.NH4+、Cl-、SO42-、K+D.K+、S042-、Cl-、Na+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碱性溶液,也可能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A102-、CO32-均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NH4+不能大量存在。5 单选题 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规定,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

4、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6 单选题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7 单选题 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金属钠着火用水浇灭C.图书馆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金属钠与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易燃物H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5、8 单选题 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和互为同系物B.I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I和均能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D.I和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I的耗氧量比少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一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l和两种物质相差一个一OCH,不是同系物,A项错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I和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l和两种物质中均含有酯基,能与NaOH反应,C项正确。和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时,l的耗氧量比多,D项错误。故本题选C。9 单选题 下列关于“硫

6、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了解探究硫酸强氧化性的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AD两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B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10 单选题 下列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硝酸能与木炭反应,证明浓硝酸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酸性B.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证明铝

7、是两性元素C.高温下Si02与Na2C03反应生成Na2Si03和C02,证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D.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用先加入过量溴化钠溶液,再用四氯化碳萃取的方法提纯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浓硝酸能与木炭反应,只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A项错误。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证明铝是两性元素,B项正确。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硅原子强,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要弱。高温下Si02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i03和CO2能发生,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二氧化碳,C项错误。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的混合液,但溴和四氯化碳互溶,CCl4不能作为萃取剂,故不能用此方法对溴提纯,D项错误。

8、11 单选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质的导电性和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分子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氯化钠等强电解质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电解质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两者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元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

9、硫酸钠等强电解质,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加入氯化钠,在阳极会产生Cl2,影响02的生成。12 单选题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模式。13 单选题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A.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B.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D.化学课程标准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与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没有必然联系。故本

10、题选A。14 单选题 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对其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概念图策略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和概念图策略。15 单选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故本题选B。16 单选题 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

11、验装置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B.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1mol电子,a极质量减少32gC.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b为铜D.若ab两极为石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氧气体积相同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因该燃料电池是在酸性电解质中工作,所以正极反应为,A项错误;电解精炼铜时,a极为阳极,材料是粗铜,溶解的是铜和比铜活泼的金属,若转移1mol电子,a极减少的质量不是32 g,B项错误;铁表面镀铜时,a为铜,b为铁,C项错误;a、b两极均是石墨时,电解CuS04溶液时,燃料电池中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转移电子数相同,则a极生成的02与燃料电池中消耗

12、的02体积相等,D项正确。17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B.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苯的燃烧是氧化反应,与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无关。18 单选题 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意义包括()。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高质量化学教学的保证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有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对化学教学的行动研究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

13、组成部分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意义包括: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高质量化学教学的保证;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有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对化学教学的行动研究;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 单选题 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化学题,刘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错题笔记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A.最近发展区理论B.尝试错误理论C.图式理论D.感知规律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题干

14、中学生主要运用了感知规律中的感觉对比规律和知觉选择性的规律。20 单选题 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因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则水温下降,不能说明盐水解为吸热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一水合氨的电离过程

15、为吸热反应,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促进水解,溶解过程伴随热效应,则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则说明升高温度可以促进盐类水解,因此可以证明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21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定量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中的二级主题“质量守恒定律”就是从定量的角度讨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关于该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正确书写简单的

16、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问题:(1)如何基于发展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定量认识开展教学?(6分)(2)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说明如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定量认识。(6分) 参考解析:(1)要实现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利用对化学变化的定量认识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自身对化学变化有哪些定量认识要非常明确;第二,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解决,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科学的定量认识;第三,设计真实情境问题,让学生应用定量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会定量认识的意义和价值,在应用实践中发展固化定量

17、认识。(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探究中,除了通过称量得出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或者进一步进行实验,认识到总质量不变的原因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在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后,教师更要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微观解释,特别要注意从粒子数目到宏观质量的逻辑推理。通过这样的推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和,更要使学生建立起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所得值之比的认识。22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作为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和过程称为探究性学习

18、;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并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明显支持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称为探究式教学。实践表明,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其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显示的特征。问题:(1)请列举探究教学的特点。(6分)(2)举例说明化学课堂探究的基本程序。(7分) 参考解析:(1)探究教学的特点有能动性、实践性、科学性、引导性和开放性。(2)以“酸与铝的反应”为例,化学课堂探究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点。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某学生在进行探究Al的性质实验时发现,用已去除氧化膜的大小相同的Al片分别与H+浓度

19、相同的稀HCl和稀H2S04。反应,发现存在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铝片跟稀HCl反应快产生气泡多;铝片跟稀H2S04反应慢,产生气泡很少。提出假设。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是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是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实验探究。在铝跟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食盐,发现反应明显加快;在铝跟稀盐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钠,发现反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得出结论。氯离子对铝片跟H+反应有促进作用。(资料:氯离子会破坏铝的致密氧化膜结构)应用迁移。为什么铝制品除了不能盛放酸碱之外,也不宜长期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结合铝对人体的危害,理解食品包装及与饮食有关的物品不能用铝制

20、品。23 简答题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教学片段。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老师用镁条替换了原本的磷,测得的结果中氧气的含量远远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是瓶塞没有塞紧,燃烧过程中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所致。问题:(1)学生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3分)(2)测得的结果中氧气的含量远远超过了百分之二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3)如果这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设计实验证明这部分学生的分析是不够全面的。(4分)(4)谈谈化学实验的功能有哪些。(4分) 参考解析:(1)学生的分析是错误的,因为燃烧过程中放热,气体受热膨胀,瓶内压强增大。即使瓶塞没塞紧,瓶内燃烧消耗氧气,

21、但瓶外空气进入瓶内只能是很微量的,恢复到室温后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2)真正原因是用镁条替换了原本的磷,而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使测得的结果中氧气的含量远远超过了20。(3)另取两瓶分别装满氮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还是利用题中的原装置,将红磷换成镁条进行实验,镁条用量与前面老师实验的用量必须保持一致,以便证明镁条与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对氧气含量的测定影响很大。(4)化学实验的主要功能: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观念;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4 简答题阅读案例,并

22、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一位化学教师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师:我们平常见到很多金属,比如,铁、铜、铝等,那么怎么比较它们的活泼性呢?学生:(思考)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会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教师:(边提示边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依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倾听)教师:大家理解了吗?下面我们来进行实验,研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加深对该判断依据的理解。实验l: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教师:请各小组(事先为各小组准

23、备了相应的实验试剂与仪器)取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大家是不是看到铝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紫红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铜。说明铝可以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实验2:问题:(1)请结合案例,说明该教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有哪些。(7分)(2)你认为此案例中,该教师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是什么?(5分)(3)“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类知识在学生化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8分) 参考解析:(1)该教师教学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三方面。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有效提问,从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

24、,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请学生自主实验并进行观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板书直观明确,清晰地展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依据,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2)在该材料中,该教师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验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3)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化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点。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科学

25、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化学现象本质的理解。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论性知识,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就不只停留在描述性的水平上,而是能比较深入地认识这些化学现象的本质。学生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象时,对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等也进行了升华,提了自身的抽象概括能力。25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

26、“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如下。一、中和反应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实验l0-8如图l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可以发现,上述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叫作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材料三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学生,他

27、们已经学过常见的酸和碱以及酸、碱指示剂作用。要求:(1)实验l0-8最后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无色,请问溶液变为无色时,两种溶液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吗?如何证明?(8分)(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不少于300字)。(22分) 参考解析:(1)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可采用如下方法证明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方法一:加入较活泼的金属(例如锌、铁),如果有气体生成,说明酸过量;如果没有现象,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方法二: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酸过量;如果还是紫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方法三:用pH测试仪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如果p

28、H=7,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如果pH7,说明酸过量。(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定义及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原理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实验】演示“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环节二:新课讲授1中和

29、反应酸、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教师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教师引导】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之后,视觉上没有变化,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需要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发生了反应。【提出问题】怎样利用实验桌上现有的镁条、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来设计实验呢?如何才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呢?【学生回答】镁条与盐酸反应剧烈,若加入碱后反应减缓,则证明发生了反应。在碱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变为无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在碱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变回紫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

30、实验来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教师引导】请小组代表来描述实验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学生回答】小组:镁条放人盐酸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泡产生的速率减慢,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小组: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使溶液不再呈碱性。小组: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蓝,再向其中加入盐酸,溶液由蓝色变回紫色,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均证明了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那么从微观的角度如何来解释呢?【播放视频】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1、的微观动态视频。【教师讲授】盐酸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Cl一,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Na+和OH一,通过强烈的反应,H+和OH一结合生成稳定的水。由此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一结合生成水,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就是。【提出问题】结合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思考氢氧化钙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如何反应?并用方程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提出问题】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化合物和水。【教师讲授】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叫作盐。盐

32、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讲授】解释课堂开始前的“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原理“红酒”为加了酚酞溶液的碱,向其中加入“神奇液体”酸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导致“红酒”的红色褪去,变成了“白酒”。【教师提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不是,有些反应也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中和反应。例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教师总结】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环节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布置作业: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化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