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误教学的ID模型.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64171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谬误教学的ID模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谬误教学的ID模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谬误教学的ID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谬误教学的ID模型.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谬误教学的谬误教学的 ID 模型模型徐 敏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谬误教学是批判性思维和应用逻辑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基于实际教学经验,笔者 提出谬误教学的 ID 模型。该模型包含识别旧谬误和发现新谬误两个组成部分。两部分都 通过实例分析进行展示。与传统模型相比,ID 模型更加看重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学生主 动求取知识的愿望、师生的互动、知识的呈现和生成以及环节的丰富性,是更加合理的谬 误教学模式。 【关键词】谬误;ID 模型;发现;识别;归谬 【中图分类号】B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徐敏(1980-)男,河北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硕

2、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逻 辑学。 【联系方式】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 1037 号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430074;E- mail:;电话:15926318215。0 引言引言批判性思维与应用逻辑课程中,有说服力的论证通常指广义的可靠论证,即前提能够很强地支持结论并且前提可接受的论证。1 与此相对,谬误指看似有说服力实则不可靠的论证方式,它们或者前提不可接受,或者前提不能很强地支持结论。绝大多数谬误都是“弱支持”论证,少数谬误是“伪前提”论证。属于前者的,如“以偏概全” 、 “事后归因” 、 “不当类比” 、 “诉诸怜悯”和“诉诸公众” 。属于后者的,如“非黑即白”和“滑坡谬误” 。对批判性

3、思维教育而言,谬误学习是必要的有机环节之一。2,3,4 科比曾明确指出,如果每一种谬误都有一个简短、明白、恰当的名字,使得一个人在使用这个花招的时候,马上就会遭到人们的反驳,这将是一件大好事情。5 的确,一旦一个谬误有了名字,就像立起一座警钟,警醒人们不要再犯这种错误。那么,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如何能富有成效地让同学们认识谬误、避免谬误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若将谬误清单上的各种谬误直接讲解给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同学表示,经过这样方法的学习,知道了谬误类型,也知道应该避免,但是,还是会经常做出谬误。与此对照,笔者尝试去引导同学们自己去识别谬误,甚至发现新型谬误,效果则截然不同。很多

4、同学表示,通过这样方法的学习,他们的印象更深刻,也很少再犯那样的错误;若不小心2做出谬误,也马上会发现并纠正还会为此感到羞愧。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富有成效地讲授谬误。文章第 1 部分通过图式展示笔者提出的谬误教学的 ID 模型;第 2 部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说明如何应用该模型识别旧谬误;第 3 部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说明如何应用该模型发现新谬误;第 4部分通过与传统谬误教学模式比较,说明该模型具有的优越性。1 谬误教学的谬误教学的 ID 模型模型下面图式展示笔者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识别旧谬误、发现新谬误,下文将之称作“谬误教学的 ID 模型” ,简称为“ID 模型” 。 “I”意味识别,对应英文“Id

5、entify” 。D 意味发现,对应英文“Discover” 。其中,左面的枝表示识别旧谬误的过程,右面的枝表示发现新谬误的过程。在第 2 部分和第 3 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说明 ID 模型如何运行。呈现论证材料(T )分析论证结构(St)分析谬误(St)归谬(St)对照清单,明确名字(T) 对照谬误清单发现空缺(T)命名仪式(St)图 1:谬误教学的 ID 模型说明:“T”表示“教师独立完成” ;“St”表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 。2 识别旧谬误识别旧谬误分析张世臣答记者问分析张世臣答记者问下面,笔者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说明如何应用 ID 模型识别旧谬误。3第一步第一步:呈现论证材料

6、(T)实例 1:归真堂的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记者提问“有没有一种病不吃熊胆药物会死?”中药专家张世臣做出惊人辩护“我不知道,不吃馒头会死的人有吗?”6第二步第二步:分析论证结构(St)引导学生寻找隐含假设和隐含结论。显然,张世尘知道,记者最终要问的是人是否应该继续吃熊胆药物?我们能不能避免吃熊胆?张世臣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回答说不吃馒头人也不会死。根据语境不难判断隐含假设有两个:不吃熊胆药物人们不会死;人们会选择吃馒头。他的隐含结论是,人们也应该继续吃熊胆药物。张世臣的完整论证结构如下:(1)不吃馒头人不会死。(2)不吃熊胆药物人不会死。(3)人们会选择吃馒头。所以, (4)人们应该选

7、择吃熊胆药物。第三步第三步:分析谬误(St)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所涉论证的不当之处。的确,不吃馒头人不会死(有其它食品充饥的情况下) ,但是人们依然会选择(继续)吃馒头。然而,据此,能不能因为不吃熊胆药物不会死人,便得出结论“人们应该吃熊胆药物” 呢?不能。是否应该吃熊胆药物,关键不在于是否吃了不会死人,而是在于吃了之后会有什么积极效用,为实现这种效用有没有可替换药品,吃熊胆药物的代价有多大。对这些张世臣却只字未提。简言之,引导学生认识到,该论证错误的根源在于相似性实质不相关。第四步第四步:归谬(St)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拥有类似结构的论证的谬误强化对原论证错误的认识。将原有论证结论的主题词换为其它的

8、主题词,前提做类似处理,导出不可接受甚至荒谬的结论(我们将用表示不可接受或荒谬) 。对这个例子而言,要求将前提和结论中的“熊胆药物”进行相应替换。我们将分两步操作完成。(一)空位操作4(5)不吃馒头人不会死。(6)不吃 X 人不会死。(7)人们会选择吃馒头。所以, (8)人们应该选择吃 X 。(二)归谬操作(仅举一种填空结果)(5)不吃馒头人不会死。(9)不吃 张世臣 人不会死。(7)人们会选择吃馒头。所以, (10)人们应该选择吃 张世臣 。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张世臣为继续吃熊胆药物的论证被认为是合理的,那么,基于类似论证也可以得出结论“人们应该选择吃张世臣” ,因为不吃张世臣人也不会死。最

9、终,借此完成强化认识:原论证之所以构成谬误,是因为所给相似性实质不相关,即不吃不会死不是应该去吃的好理由。第五步第五步:对照清单,明确名字(T)教师明确,这种谬误已经在谬误清单中,叫做“不当类比” ,它错在论证所涉及的相似性与结论所涉议题并非实质相关。3 发现新谬误发现新谬误分析百度文库发言人答记者问分析百度文库发言人答记者问第一步第一步:呈现论证材料(T)实例 2:百度发言人在回应公众质疑百度文库侵犯知识产权时,愤愤不平地说“把百度文库关了,中国的盗版问题就解决了吗?” 7第二步第二步:分析论证结构(St)引导学生寻找隐含结论并明确论证结构。显然,这里的议题是百度文库是否应该关闭;百度发言人

10、认为,不该关闭百度文库;理由是纵使关闭百度文库中国的盗版问题也解决不了。百度发言人的论证结构如下:(11)纵使关闭百度文库,中国的盗版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 (12)不应该关闭百度文库。第三步第三步:分析谬误(St)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所涉论证的不当之处。初看起来,这个论证的结论和理5由有很大关联,也似乎很有道理:既然关闭百度文库不能解决中国的盗版问题,为何还要关闭呢?再考虑到百度文库让许多网民足不出户学知识,就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合理的。真的如此吗?仔细想想,这并不合理。虽然,关闭百度文库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盗版问题,但是,若不关闭百度文库,中国盗版问题肯定解决不了,为了解决中国盗版问题,必须关闭百度文

11、库。第四步第四步:归谬(St)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拥有类似结构的论证的谬误强化对原有论证所涉错误的认识:将原有论证结论中的主题词换为其它的主题词,前提做类似处理,通过导致的荒谬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原有论证的不合理。对这个例子而言,则是将前提和结论的“关闭百度文库”进行相应替换,并对“中国的盗版问题”进行相应替换。我们将分两步操作完成。(一)空位操作(13)纵使 X , Y 也解决不了。所以, (14)不应该 X 。(二)归谬操作课堂上,学生自主想到的答案大致如下:打小抄的学生甲会辩解“把我抓了,考试作弊问题就解决了吗?” ;重刑犯罪嫌疑人乙会辩解说“把我杀了,世上就太平了吗?” ;然而,他们依然应该

12、被抓或被杀。两次归谬的结构整理如下。归谬 1:(15)纵使 抓了甲 , 考试作弊问题 也解决不了。所以, (16)不应该 抓甲 。归谬 2:(17)纵使 杀了乙 ,世上也不会变得太平。所以, (18)不应该 杀乙 第五步第五步:对照谬误清单(T)教师明确,这种谬误并不在谬误清单中,大家可尝试为之命名。命名仪式将带来关于该类谬误的新知识。第六步第六步:命名(St)6一旦发现在已有教科书提到的谬误清单中,并没有所识别出的这类谬误,我们便有了冠名权。经过对照原有论证以及归谬 1 和归谬 2,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虽然执行 X 会导致 Y 的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并不能彻底改变,并据此得出结论,不

13、该执行 X。换言之,因为执行 X 并不能达到完美结果 Y,据此得出结论不该执行 X。继而,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汇来命名这种谬误。笔者所授课堂上该谬误被命名为“诉诸完美” 。4 ID 模型与传统谬误教学模型的比较模型与传统谬误教学模型的比较传统的谬误教学往往采用两步法:给出谬误格式;举例说明。第 2 部分和第 3 部分显示,与传统谬误教学模型相比,ID 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可通过下表展示。谬误教学模式评估指标传统模式ID 模式中心主体教师学生 学生状态被动主动 互动与否否是 认知价值灌输知识呈现、生成知识环节丰富度低(2 个环节)高(5 个(识别谬误)或 6 个(发现谬误)环节)表格 1:传

14、统谬误教学模型与 ID 模型对比易见,与传统模型相比,谬误教学的 ID 模型更加看重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求取知识的愿望、师生的互动、知识的呈现和生成和环节的丰富性。谬误教学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 ID 模式在实践中的高效性以及理论上的优势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 ID 模式将是更加合理的谬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董毓.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Browne M N, Keeley S M.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

15、ingM.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2007. 3 Ennis, R H. Critical ThinkingM.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1996. 4 帕特里克赫尔利. 简明逻辑学导论M. 陈波,谷振诣,等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5 Copi I M, Cohen C. Introduction to Logic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6 刘夏. 归真堂开放基地看熊样N. 新京报,2012-02-23. 7 舒晶晶. 百度文库被指侵权自辩“关了我盗版就能解决吗”N.中国广播网,2010-11-2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