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37)医学大发现.pdf

上传人:pei****hi 文档编号:185857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2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37)医学大发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37)医学大发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37)医学大发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37)医学大发现.pdf(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医学大发现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恶魔天花每 4 名病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 而剩余的 3 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 几乎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可怕疾病。 在公元前 1 0 0 0 多年前保存下来的 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类似天花的痘痕。曾经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相传就是 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蹙。 若干世纪以来,天花的广泛流行使人们惊恐战栗,谈“虎”色变。 8 4 6年,在来自塞纳河流域、入侵法国巴黎的诺曼入中间,天花突然流 行起来了。这让诺曼人的首领为之惊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战场上久经厮杀不 知恐惧的士兵毛骨惊然。残忍的首

2、领为了不让传染病传播开来以致殃及自 己,采取了一个残酷无情的手段,他下令杀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护病人 的人。这种可怕的手段,在当时被认为是可能扑灭天花流行的唯一可行的办 法。 但是天花并不会宽容任何人,它同样无情地入侵宫廷、入侵农舍,任何 民族、任何部落,不论爵位、不论年龄与性别,都逃脱不了天花的侵袭。 在欧洲曾经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临死前她请求丈夫满足她最 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体御医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将他们全部处 死。皇后终于死掉了,于是国王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医全部用剑砍死。 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他写道:“鼠疫或 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

3、,但是它的发生却是有限的。在人们的记忆中, 它们在我们这里只不过发生了一两次。然而天花却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中 间,长期的恐怖使无病的人们苦恼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 们的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们不仅是落得满脸痘痕,还有 很多人甚至失去听觉,双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结核病。” 1 8 世纪,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 1 亿 5 千万人以上。种痘成功1 7 9 6 年 5 月 1 7 日,正是琴纳 4 7 岁的生日。这天,琴纳的候诊室里一清 早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人。屋子中间放着一张椅子,上面坐着一个八岁的男 孩菲普士,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糖果。琴纳则在男孩身边走来走去显得有

4、些焦 急不安,他正在等一个人。 不久,一位包着手的女孩来了。她就是挤牛奶的姑娘尼姆斯,几天前她 从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长起了一个小脓疱。琴纳所等的人正是她,今 天他要大胆地实施一个几十年日思梦想的计划了:他要把反应轻微的牛痘接 种到健康人身上去预防天花。 琴纳用一把小刀,在男孩左臂的皮肤上轻轻地划了一条小痕,然后从挤 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点点淡黄色的脓浆,并把它接种到菲普士划破 皮肤的地方。 两天以后,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照样活 泼地与其他孩子们一起在街上嬉闹玩耍了。 菲普士非常顺利地挨过了牛痘“关”。 现在摆在琴纳面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证明菲普士今后再也不会

5、传上天 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末目的就达到了,而牛痘的接种就是真正成功了!过了一些时候,琴纳从天花病人身上取来了一点痘痂的脓液,接种在菲 普士身上。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琴纳感到紧张、担心的日子。如果接种的牛 痘不能预防天花的话,那菲普士就将因此患上严重的天花,这是一件多么可 怕的事情呀! 然而,一星期过去了,又一星期过去了。菲普士依然很健壮。 以后,又接着做了一批批试验,更进一步证实了牛痘预防天花的作用。 是的,胜利了!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琴纳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同时也传遍了全世界。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牛痘疫苗的发明也是如 此。 1 7

6、 9 7 年,当琴纳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研究结果写成论文送到英国皇家 学会时,却遭到了拒绝。一年后,琴纳自己筹集经费刊印发表这些论文时还 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有的表示坚决的支持,有的人持怀疑态度,也有的持反对意见。反对者 疯狂诬蔑,造谣说: “种了牛痘以后会使人头上长出牛角, 发出牛叫的声音。 ”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它不会永远被谬误所埋葬。 在无数次实践的面前,一切怀疑、反对都被无情的事实所粉碎。天花可 以用种牛痘来预防的事实,终于占据了历史上应有的位置。 天花,这种由比细菌还小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能够用牛痘来预防了。 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病毒这两个字,可是在科学实践过程中,这种可怕的传 染病

7、却已开始被人们控制起来了。 现在,全世界已有很多年没有发生天花了,联合国卫生组织已经取消种 痘作为国际交往的一项必须检疫的规定。但是过去,我们每个新出生的婴孩 都必须接种牛痘,以使婴孩体内自己产生出对抗天花的防疫力量来。由于种 一次牛痘只能具备大约六年左右的免疫力,因而在过去,人人都必须定期种 痘以预防天花。 琴纳的成功开辟出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也就是免疫学。 “免疫”就是天然的或者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对某些传染病产生抵 抗力,使人体免受这些疾病的侵害的意思。 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不仅使人类免受了天花的肆虐,并且还为以后的许 多科学家不懈地向传染病展开新的攻击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免疫学的

8、领域内,随着病菌的逐一被发现,用来预防不同传染病的新 疫苗也逐一出现了: 1 8 8 1 年巴斯德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疫苗, 1 8 8 5 年预防被 疯犬咬伤所引起的狂犬病的疫苗也研制成功。征服白喉1 8 9 1 年是白喉流行发病的年头,白喉一家又一家地“拜访”了那些天真 可爱的儿童,凡是患病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从死神手中逃脱生还的。 当科学家弄清楚了白喉的祸首,逮住了白喉杆菌,发现了白喉毒素以后, 才改变了这种可怕的局势。 科学家们遵循着吕佛来发现白喉杆菌所开辟出的道路前进,大家都设法 寻找一种能够对抗白喉毒素的办法。如果能消除白喉毒素的毒害,那么患白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

9、g喉的孩子就可以得救了。 微生物学家贝灵于 1 8 5 4 年生于德国,曾就读于柏林威廉皇家学院医科, 于 1 8 7 8 年毕业, 曾做过一段时间军医, 后来, 从事治疗白喉药物的研究工作。 当时贝灵找来了许多只豚鼠,这种动物是和大白鼠大小相仿的一种非常 温顺的小动物。贝灵往豚鼠的体内一一注射了白喉杆菌。 毫无疑问,这些豚鼠都将会受到白喉杆菌所分泌毒素的强烈作用而死 去。接着,贝灵又分别给这些豚鼠的身体注射各种各样有毒的药品,他希望 以毒攻毒,把白喉毒素消除。 但是,这些可怜的豚鼠不是被注射的毒药夺去生命,便是在白喉毒素中 毒后死去。 然而也有极少数的例外,在成百只注射了白喉杆菌又进行了毒药

10、注射的 豚鼠中,却发现有一两只应用“碘”剂的豚鼠侥幸地活了下来。 这对于已将要失去信心的贝灵是一个多么有力的鼓舞啊! 不久,贝灵又在这存活下来的两只豚鼠身上注射了比上一次剂量更大的 白喉杆菌。这样大的剂量在平常对于豚鼠来说是必死无疑的。但是令人惊奇 的事情却发生了,这两只豚鼠对于如此大剂量的白喉杆菌却丝毫没有中毒的 反应。 贝灵仔细注视着这两只奇怪的豚鼠,为什么它们竟然能够耐受住如此大 量的白喉杆菌呢?如果说是碘剂的功效,但是碘剂在这两只豚鼠身上的作用 早已消失了,那么是不是这两只豚鼠本身已产生了对抗白喉杆菌的力量呢? 这情形和天花的情形又是多么地相似呀!人只要患过一次天花不死,便 不会再患第

11、二次。现在豚鼠只要在注射一次白喉杆菌后如从死亡边缘中恢复 过来,便能忍受着第二次更大量的白喉杆菌的侵入。 但是要知道,这些白喉杆菌可以分泌出大量的毒素,并且这些毒素对于 心脏有强烈的麻痹作用。难道说,这些豚鼠的身体已产生了对抗毒素的强大 力量了? 于是贝灵又把从白喉杆菌中分离出来的白喉毒素,注射到这两只豚鼠的 身上。这些毒素是非常的强烈,像米粒般大小的毒素就可以杀死几十只豚鼠, 可现在,当贝灵把它注入这两只豚鼠身上以后,奇怪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了: 这两只豚鼠不仅没有死,甚至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的现象。 由此可以证明这些豚鼠的体内一定产生了一种对抗毒素的强大力量。 接着贝灵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分别

12、从两只豚鼠身上各抽出一小管 血液,其中一只就是刚才进行实验的那只豚鼠,另外一只则是未经实验的正 常豚鼠,过了一会儿他又从抽出来的血液中抽取浮在上层的淡黄色血清。这 两管血清都呈现出清澄的淡黄色,彼此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贝灵设想从正常豚鼠抽取出来的血清是没有抗毒作用的,但从那只实验 豚鼠中抽的血清里,却含有对抗白喉毒素的物质。 贝灵把白喉毒素分别滴入这两管血清里,然后把它们分别注射在另外两 只正常的豚鼠身上。情况和贝灵的预先设想一样,用正常豚鼠血清混和白喉 毒素注射的那只豚鼠很快就倒下死亡了,然而另外一只被注射实验豚鼠血清 的豚鼠却依然健康地活着。事情很明显了,白喉毒素被那只实验豚鼠的血清 消除

13、了。 也就是说,在注射了白喉杆菌没有死亡的豚鼠血清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 抗毒物质贝灵的设想被证实了。这种在血清里能抵御毒素的物质便是抗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毒素。 这种存在于血清里的抗毒素可以使豚鼠不死于白喉毒素的毒性作用,是 否也可以用它来挽救患了白喉的病人呢?很多可怜的小孩正受着白喉毒素的 毒害而奄奄一息,如果能把这种血清抗毒素注射到病人体内,用以消除毒素 的作用,那么病人的生命就可以挽救了。 贝灵非常想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然而豚鼠全身的血液太少了,它的血清不能够充分提供为了挽救一个病 人所需要的抗毒素。于是贝灵抓紧时机,不知疲劳地工作着,他在兔、羊、 狗等动物身上进行了很

14、多次实验,最后从羊身上取得了含有大量的抗毒素的 血清。这些血清现在能够满足治疗病人的需要了。 1 8 9 1 年 1 2 月,是一个严寒的冬天。 在德国柏林的勃里格医院里,一位患了白喉的病孩正奄奄一息的躺在病 床上,白喉杆菌分泌的毒素已经使孩子的心跳变得很微弱了。贝灵拿来从羊 身上取出的具有抵抗白喉毒素能力的血清缓缓地注入到病孩的静脉里。 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抗毒素血清很快便发挥了作用,孩子的心跳逐 渐变得有力起来,浅蓝色的眼珠里开始闪烁着活力的光芒,这个在以前免不 了要死亡的病孩终于重新获得了新生。 这是发生在新年前夕的一个奇迹,这奇迹并不是什么神灵所赐予的,而 是科学的神奇力量把孩子从死

15、亡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在人的身上,抗白喉血清第一次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这种治疗的方法是多么的简便,多么的巧妙呀!它不需要任何药物,只 是运用了动物体内产生的血清里对白喉毒素具有抵抗能力的抗毒素。一直到 现在,这种血清治疗法仍然不失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手段。开创无菌手术1 8 4 0 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辆满载着旅客的马车,摇摇晃晃地驶离 布达佩斯。车厢里一位唇蓄短须的青年,透过灰暗的车窗默默地告别了故乡。 这位目光坚毅的青年,名叫塞麦尔维斯,他要到维也纳去学医,想用医学来 解救受苦受难的人民,拯救被异族奴役的祖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刻苦攻读,塞麦尔维斯终于以优异的成

16、绩从医学院毕业,到维也纳第一医院当了一名产科医生。他十分热爱自己的 工作,每当听到新生婴儿清脆的啼哭,看到疲乏的母亲露出微笑时,都从心 眼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但是,当时的产妇在生下孩子后,往往会发生一种致命的病症产褥 热。许多产妇发高烧、打寒颤,下腹部疼痛难忍,挣扎呼号,最后丢下可爱 的小宝宝,悲惨地离开了人世。 产褥热的魔影笼罩着欧洲各地,每十个产妇至少有两三个要死于这种可 怕的病症。在塞麦尔维斯工作的医院里,情况也同样糟糕。他负责的病房里 有 2 0 6 位产妇,因产褥热就死了 3 6 人。一个深秋的雨夜,又一名产妇死在他 的身旁,面对号啕痛哭的丈夫,他焦急地搓着手,喃喃地对年轻的助手说:

17、 “这是我们产科医生的责任啊!” “是啊,但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办法,看来这是命运的安排。” 青年实习医生接口说。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不!这不是命运,我们一定会有办法的。”塞麦尔维斯坚定地回答。 从此,塞麦尔维斯处处做有心人,仔细地作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他发现, 供医学院学生学习的这所产科医院里,每当医学院放假时,产妇的死亡率就 会降低。更令人迷惑的是,有的产妇临产匆忙,在来医院途中自己就分娩了, 进院后不再需要医生接生和检查,这些产妇往往反而不会得产褥热。这是什 么原因呢? 时隔不久,又一件不幸事故震惊了塞麦尔维斯。他的一位好朋友,在对 产褥热的尸体解剖中,不小心割

18、破了自己的手指,结果发生了与产褥热类似 的病情,也悲惨地死去了。 塞麦尔维斯为朋友的不幸而悲痛,也为朋友的死亡原因而苦苦思索。经 过反复的研究分析,塞麦尔维斯认为:这位不小心割破手指的医生一定是受 到产褥热病人身上某种“毒物”的传染而发病的。另外,那时医学院的学生 都要实习尸体解剖,学生们在作过病理解剖后双手未经过充分洗刷和消毒, 就去为产妇检查、接生,结果使“毒物”侵入产妇的伤口,造成产妇染病死 亡。最后,他终于得出了结论:医院里发生的产褥热,主要是医生们自己受 污染的双手和器械,把“毒物”带给了产妇。 要知道,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细菌,塞麦尔维斯的设想和推断,是多么 了不起啊! 为了检验自己

19、的设想是否正确,塞麦尔维斯决心做一次试验。他要求医 生在接生前必须用新发现的消毒药物一漂白粉仔细洗手,以防止这种致命 的“毒物”。年轻的产妇丽莎,是第一位接受这种新方法的人,结果并不太 令人满意,她仍然发了烧,但病情比较轻。 问题出在哪里呢?善于观察思考的塞麦尔维斯很快发现光用漂白粉水洗 手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把产妇和产科用的医疗器械、绷带等都用漂白粉严格 消毒。他还相应地提高了漂白粉水的浓度,从原来的 0 . 1 提高到 0 . 5 。这 样一来,果然出现了奇迹,医院产褥热的病死率从 1 2 下降至 1 。这是多 么令人振奋的发现啊,产妇们纷纷赞扬塞麦尔维斯医生是救命恩人。 1 8 5 0 年

20、,在维也纳医师公会的演讲会上,塞麦尔维斯报告了产褥热发生 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当他宣布“是医生们自己受污染的双手和器械,把灾 难带给了产妇”这一结论时,会场里立即混乱起来。那些专家权威们,气得 胡子发抖,暴跳如雷地嚷道:“天哪!要是事实果真如此,那不是说过去产 妇的死亡,都是我们肮脏的手造成的吗?我们不都是罪人吗。真是岂有此 理!” 塞麦尔维斯理直气壮地反驳:“过去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科 学和现实。” 但是,权威们人多势众,他们使用了种种威逼手段,迫使这位来自异乡 的青年医生离开了医院。当年初夏,塞麦尔维斯怀着愤怒与喜悦的复杂心情, 回到了他阔别十年的祖国。 当他接手负责布达佩斯罗切斯

21、产科医院病房时,面临着严重的局面:可 怕的产褥热已夺去了一个产妇的生命,另一个病危,还有四个已受到感染。 塞麦尔维斯立即行动,实行了严格的产科消毒法。结果很快扭转了危局,产 褥热发病率下降到 0 . 6 。罗切斯产院的声誉与日俱增。与此相反,他离去 后的维也纳产院,消毒制度被废除后,产褥热发病率又直线上升。 然而,当时感染疾病的罪魁祸首致病细菌,还没被人们了解,因此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塞麦尔维斯的功绩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创造性工作没有得到普遍推 广。直到 1 8 6 5 年他去世的那年,巴斯德发现了蚕病细菌,人们才觉察塞麦尔 维斯的消毒措施具有多么重要的医疗价值! 如今

22、,人们把塞麦尔维斯尊敬地称为“母亲们的救星”。在维也纳广场 上,建起了他的纪念雕像,母亲们怀抱孩子来到这里缅怀为他们缔造幸福的 先驱者。发现麻醉药在洁净、明亮的手术室里,无影灯下,外科医生手持锋利的手术刀,切 开病人的皮肤,殷红的鲜血从切口渗出,病人却依旧安然地躺着。今天,开 刀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是一项十分平常的工作。然而,就在 1 0 0 多年以 前,开刀对于医生和病人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现在,人们评价一位外 科医生的医术,是以其手术质量为主要标准的,而在 1 9 世纪以前,却是以手 术的速度来衡量一位外科医生的水平。 那时候,西方的麻醉术还没有发明,病人都是在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中

23、接受手术的。如今在英国伦敦医院里,还陈列着一座巨大的吊钟,当年这座 大钟曾悬挂在医院的大厅里。当开刀的病人因疼痛拼死挣扎时,就敲响大钟, 紧急召集医院值勤人员赶往手术室,紧紧按住痛苦挣扎的病人,以使手术继 续进行。每一次手术,不仅病人十分恐惧,就连外科医生也觉得是个可怕的 负担。因此,如何消除病人在开刀时的疼痛,成为外科学发展道路上必须要 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在这方面,中国曾遥遥走在世界的前列。距今 1 7 0 0 年以前,东汉的名医 华佗曾发明过一种“麻沸散”的中药麻醉剂,病人服后会暂时失去知觉,可 以接受各种手术而不觉得痛苦。据史书记载,华佗曾利用“麻沸散”,成功 地为一个船夫作了腹部大手

24、术。可惜“麻沸散”的单方很早就失传了。 西方麻醉药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 1 7 9 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的“笑 气”(一氧化二氮)。这种气体虽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较小。1 8 4 5年 1月, 美国牙科医生威尔斯在波士顿一家医院里,公开表演在笑气麻醉下的无痛拔 牙手术。结果由于麻醉不足,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大声喊痛。一时间,取笑哄 嘘声四起,人们把威尔斯当作骗子,赶出了医院。 有一天,莫尔顿去拜访化学家杰克逊,正听到他在讲述昨晚的“奇遇”: 昨天黄昏,杰克逊和他的朋友们玩纸牌,正当兴头上,天却暗下来了,杰克 逊一面打牌,一面给台灯添加酒精,匆忙中把一瓶同样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乙醚,当作酒精加进了灯肚

25、。灯点燃后,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清香。 不一会儿,杰克逊和他的牌友们竟都昏昏入睡了,醒来时,已近半夜时分。 这个有趣的故事让“有心人”莫尔顿听得出神,他的心头闪现出新的希望。 于是,他匆匆地赶回实验室,立即着手准备,利用挥发性很强的乙醚作麻醉 试验。 莫尔顿牵来一条狗,让它吸入乙醚蒸汽。几分钟后,这条狗果然昏然入 睡,失去了知觉和对疼痛的反应。莫尔顿又接连做了多次动物试验,充分证 实了乙醚的麻醉作用。 1 8 4 6 年 1 0 月 1 6 日,还是在当年威尔斯被哄下台的那所医院里,莫尔顿 公开表演乙醚麻醉术,由波士顿的著名外科医生华伦主刀,进行一例下颚血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

26、org管瘤切除手术。 这一天,进行手术的大厅和走廊上挤满了热心的观众。预定的手术时刻 到了,可是负责麻醉的莫尔顿却没有露面。华伦医生焦急地踱来踱去,四周 的观众也开始窃窃私语。1 0分钟过去了,华伦医生已等得不耐烦。他料想, 莫尔顿一定是害怕重蹈威尔斯去年失败的覆辙而临阵退缩了。于是拿起了手 术刀,对四周的观众说:“莫尔顿到现在还没来,大概是另有约会了。”顿 时响起了一片笑声。 就在这时,莫尔顿手捧麻醉器具推门而入。原来莫尔顿为了保证手术成 功,对乙醚麻醉器具进行了充分调试,因而耽误了时间。莫尔顿的出现,使 喧闹的手术大厅立刻鸦雀无声。华伦医生退后一步,指着手术台上紧张得浑 身发抖的病人对莫尔

27、顿说:“先生,您的病人准备好了!” 手术开始了。神色镇定的莫尔顿,心里捏着一把汗。这次手术是对乙醚 麻醉的重大考验。因为血管瘤的病灶比较大,手术时必定会引起病人难以忍 受的疼痛。但是,在乙醚麻醉下,病人呼吸沉稳,安静入睡,手术十分顺利 地结束了。过了一会儿,病人才慢慢地苏醒过来。 当病人用手摸着下颚手术切口层层包着的纱布,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 时,华伦医生在一旁亲切地说:“手术可以不痛,这再也不是在做梦了!” 接着,他抬头向观众大声宣告:“先生们,这是真的,没有一点欺骗!”观 众席上一片欢呼,人们为这近乎神奇的麻醉效果赞叹不已。 麻醉术的发明,为外科手术开辟了新纪元。乙醚,这种可以使手术无痛 的

28、药物,立刻被推广到全世界。在它的启发下,英国产科医生辛普逊在 1 8 4 7 年冬天又发现了一种比乙醚麻醉作用更强的药物氯仿,化学名称叫三氯 甲烷。接着,各种局部麻醉药及各种麻醉的新方法被相继发现,从此,外科 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2 0世纪 7 0年代,中国医务工作者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重新制成 了中药麻醉剂,使华佗的“麻沸散”重放光彩,使湮没了 1 0 0 0 多年的中药麻 醉重新复活。更令人鼓舞的是,继承中国历史悠久的针刺疗法,创造了针刺 麻醉法。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竟能代替麻醉药物,使病人在无痛中安然接受 外科手术。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麻醉术,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国内外许多

29、专家学者纷纷展开研究,探讨针刺麻醉的原理,改进针刺麻醉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安全!发现微生物病毒有一天,伊凡诺夫斯基看到植物学家梅也尔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说: “患花叶病烟草的浆液经过两层过滤纸过滤之后,好像失掉了它的传染性。” 照这样说来,引起花叶病的是一种比细菌稍微大一些的微生物。伊凡诺夫斯 基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显微镜下为什么看不见它们呢? 伊凡诺夫斯基重复了梅也尔的实验,其结果却正好和梅也尔相反,过滤 以后的浆,仍然带有传染性,这就说明过滤纸并不能阻挡这种看不见的凶手。 梅也尔错了。 梅也尔是德国的一位很有声望的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并不因为纠正

30、了其 他学者的错误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却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了启发。他选择了 一种缝隙更小的连任何细菌也通不过的过滤器,用它来过滤病叶的浆液,再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把经过过滤后的浆液,用针筒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里。几天以后,烟草的 叶片上出现了黄色的花斑,也感染上了花叶病。 伊凡诺夫斯基这时便想:如果病原体是细菌,就应该已经滤掉了,但滤 过以后的浆液怎么还能传染花叶病呢?是否实验出了漏洞呢?他又不断的改 进自己的实验,堵住了一切可能发生的漏洞,但结果仍然一样。 1 8 9 2 年 2 月 1 4 日, 伊凡诺夫斯基在彼得堡科学院会议上发表了题为 “关 于烟草疾病的两种可能”的演

31、说。他说:“花叶病的浆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 仍旧能够引起感染,这个现象说明存在着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病原体 非常微小,可以通过过滤器;另一种可能是,细菌的本身虽然不能通过过滤 器,但是它所分泌出来的毒素已溶解在浆液里,因而也能引起花叶病。” 这个报告吸引了很多的学者,后来进行这项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 却都没有什么进展,而推测却越来越多了。这个说,“病原可能是一种特殊 的酶。”那个说,“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还有人说,“这是一种活的传 染性液体。”有人甚至用醋酸菌、乳酸菌,以及鸟类和牲畜的粪便来感染烟 草,想碰碰运气来解决这个难题,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花叶病的研究工作似乎陷入了绝境。不

32、少人在困难面前退缩了,但伊凡 诺夫斯基却百折不挠,仍旧在坚持研究工作。转眼就到了 1 8 9 8 年,伊凡诺夫 斯基已经是华沙大学的讲师。他设计了几个十分精巧的实验,用事实推翻了 那些没有根据的推测。 他把病叶的浆液注射到第一株健康烟草的叶脉里。等这棵烟草患病以 后,再把它的叶子也制成浆液,并将它注射到第二株健康烟草的叶脉里。然 后,又把第二株烟草的浆液再注射给第三株,就这样一株一株地注射下去。 按照他的推测,花叶病的病原体如果只是一种毒素,那么,注射进第一 株烟草叶中的毒素最多,因而发病也应该最迅速、最严重。以后的几株,注 射进的毒素只是前一株的一部分,那么应该是一株比一株少,则它们发病就

33、应该一株比一株慢,一株比一株轻。到最后,毒素减少到几乎没有了,则总 该有一株烟草叶不再发病了。 然而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全部烟草都得了病,并且越是后面的,比前 面的发病还要更快更重。这一事实说明,浆液经过连续注射以后,感染花叶 病的毒性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 伊凡诺夫斯基反复地思考着。终于得出一个结论:病原体是一种微小的 生物,根本不是什么毒素。因为只有活着的生命体,才可能在烟草中继续繁 殖,并使浆液的毒性增强! 伊凡诺夫斯基快乐得像个孩子一样,他连夜写出了烟草花叶病这篇 论文。他在结论中说: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在这两个假说中,关于能溶解在滤液中的毒 素的假说失去了根据。因此只剩下一个可能

34、:花叶病的病原体是能够通过粘 土制的过滤器小孔的活的最小有机体。” “这种“活的最小有机体”,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病毒”,要用电子显 微镜才看得见。在伊凡诺夫斯基那个时候,还只有光学显微镜,但是他却用 科学实验和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它们的存在,发现了连他自己也没有看到过的 一种微而又微的微生物病毒。道尔顿发现色盲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于 1 7 6 6 年出生于英国昆伯兰城鹰野村的一个贫苦农 民的家庭,从小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他的学问全是刻苦自修学来的,他在艰 苦的自学中,不仅向书本学习,向大自然学习,还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 由于他刻苦钻研,他一生中为人类作出了

35、许多贡献,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 和“倍比定律”,创立原子学说等。就是这位恩格斯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的道尔顿,在青少年时期曾经闹过许多笑话。不过,闹出的笑话都不是由于 他的无知,而是因为先天的一种生理缺陷。 有一年,他与一些同是失学的少年朋友,跑到昆伯兰城里玩耍。当他们 漫步在宽阔大街的人行道时,正好有一列士兵从大街上走过。他正看着,身 旁的一位小男孩指着士兵们的服装说:“多么鲜艳的红外套!”道尔顿马上 反驳说:“你怎么这样笨,连颜色都辨别不出,行进中的士兵们所穿的衣服 明明草绿色的,怎么会是红色的呢?你们大家说!”孩子们忍俊不禁,终于 笑出声来,笑得道尔顿很窘,但是,他还是感到莫名其妙。

36、又过了 1 0 多年,道尔顿 2 8 岁的时候,他为了庆贺母亲的生日,特意安 排时间到百货公司去,想选购一件她老人家喜爱的东西,作为给她的生日贺 礼。 道尔顿走进百货公司一看,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但都不合道尔顿的 心意。看来看去,最后道尔顿走到袜子柜台,要营业人员挑几双袜子给他看 看,经过一番比较,他看中了一双高级丝袜,便请营业人员包好,然后付了 钱便径直回家。 一路上,道尔顿心想,袜子的质地十分柔软,穿上它一定很舒适的,织 制得也非常精细,式样也还时兴,光泽也不错,特别是那深蓝的颜色,道尔 顿更认为是最适合于老人穿着的了,既雅致又大方,愈想愈觉得合意。想着 想着,不觉已走到自家门口了。 还

37、没有来得及跨过门槛,便一路喊着: “妈妈, 看我给你买什么东西了! ” 母亲听到老二如此高兴地喊着她,也就很快来到客厅,看个究竟。 当道尔顿见到母亲后,便满脸喜悦地把新买来的袜子,恭恭敬敬地捧给 她母亲说: “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特地到百货公司买了一双丝袜给你穿,你 穿上保证满意!” 老母亲端详了一下这双考究的袜子,然后略带微笑地说:“傻小二,你 看看这双袜子的颜色这样鲜艳,我这么大年岁怎能穿得出呢?” 患有色盲症的道尔顿理解错了母亲的意思,赶紧补充说: “妈妈,深蓝色的袜子正适合你这样年龄穿呀!” “哈哈哈,哈哈哈” 老母亲仰着身体笑个不停,在场的佣人也一个个跟着笑起来。大家还都 以为这

38、是道尔顿在故意开玩笑呢! 哥哥听到笑声后也向客厅走了过来。 疑惑不解的道尔顿看到哥哥走了过来,便拿起丝袜向哥哥问道: “哥哥, 妈妈穿上这一双深蓝色的袜子可合适?” “不错,妈妈这般年龄穿上它最合适了。”哥哥毫不犹豫地投了一票赞 成票。 “哈哈,哈哈”又是一阵大笑。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这一来,真把道尔顿兄弟俩给愣住了。 “孩子,这双袜子明明是红色的,红得像樱桃,你们怎么说是深蓝色的 呢?”妈妈仍然笑着说。 这时,道尔顿的姨妈正好上门来向他母亲祝寿,听他们兄弟俩人说袜子 是蓝色的,也笑了起来。 就这样,全屋子里的人分成两派:一派是道尔顿兄弟硬说是深蓝色;一 则肯定说是红色。

39、但是,道尔顿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争论。反过来,他指了指自己的上身问 道: “姨妈,你看看我身上穿的上衣是什么颜色?” 姨妈毫不含糊地回答: “绿色的呀!” “奇怪,我的上衣明明是暗红色的,怎么会变成绿色的呢?”作为科学 家的道尔顿,面对这种奇怪现象,一方面是惊疑不止,另一面则要刨根问底, 弄清真相。 于是,他停下了手头的所有化学实验,进行专门研究,一心一意地想把 它弄个水落石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证实自己和哥哥因隔代遗传的影响, 眼睛都患上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对一些颜色辨认不清。道尔顿是一位善于思 考的科学家,这件事他并没有到此就停止研究。他进一步想到:除了我和哥 哥俩人以外,别人的眼睛有没有患上

40、同样的毛病呢? 道尔顿通过对许多人视觉的全面调查研究,发现辨不清一些颜色的还有 不少人,大致男人中每 1 0 0 人有 5 6 人,女人中每 1 0 0 人有 1 人。1 7 9 4 年, 道尔顿发表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把这种眼病叫做“色盲”。道尔顿的研究 论文发表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英国人为了表彰道尔顿,还把色盲 症称为“道尔顿症”。 患有色盲症的人不宜从事驾驶员、出纳员、美术等工作。如有色盲人驾 驶汽车,由于对颜色分辨能力低,会把路标、稻田等看错而发生交通事故; 银行出纳员有色盲,对纸币的真假不能区分,损失可大了;有色盲的画家, 画出一幅颜色不协调的彩色图画,又是多么可笑! 可有趣

41、的是,患有色盲病的人,平时既不影响日常活动,也没有痛着的 感觉,所以有的人甚至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疾病。发现一氧化二氮的麻醉作用在自然界里存在着许多气体,有氧气、氨气、二氧化碳,也有一氧化二 氮气体等。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用途也不一样,例如氧气能助燃;氨气可 以制肥料;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而一氧化二氮呢,可以起到麻醉的作用。 1 8 世纪时西方还没有麻醉剂,外科手术和痛苦分不开,一氧化二氮作为第一 种麻醉剂,为人们带来了福音,那么是谁最先发现了它的这一功能呢? 一氧化二氮的麻醉作用是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他生于 1 7 7 8 年,家乡 在彭赞斯,临近大海。他从小聪明好学,凡事都爱问一个为

42、什么,尤其喜欢 探险。他听老人说,海中小岛上有许多黑洞,那洞里黑咕隆咚的,还有许多 毒蛇、小虫,十分可怕。可小戴维说什么也不怕。有一天他拉着一位同学硬 是到洞里去探索了一番,虽然一无所获;但他毕竟知道了洞里并不像老人所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说的那样可怕,只是一些废弃的锡矿罢了。 小戴维渐渐长大,上中学了。所有的课程中他最喜欢化学,因为化学是 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除了读课文,还可以动手做实验,去探索物质世界的 奥秘,像小时候探索黑洞一样。 1 7 9 5年戴维 1 7岁了,由于家境不好,他不能继续上学,只好到博莱斯 先生开的一家药房去当学徒。开始他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可后来他发

43、现博 莱斯家里有许多藏书,其中有医学书,还有他喜欢的化学书。白天他忙完了 店里的活,一到晚上就钻到书堆里看起书来,一本本的化学书被他一页页翻 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在博莱斯家除了书以外, 还有一个很像样的实验室,戴维可以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把学到 的化学理论付诸于实践。久而久之,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化学家。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绅士模样的人,说是要见博莱斯,仆人立即喊来 了主人,博莱斯以为他要来买药,忙问:“先生,你要买什么?”来者自我 介绍说:“我叫贝多斯,从克里夫顿来,不为买药,而是要找戴维,也就是 那位小化学家。”博莱斯明白他的来意后,立即叫戴维出来见面。“先

44、生, 您找我有什么事?”戴维问。“我想成立一个气体研究所,专门研究气体对 人体的作用,也就是说要研究哪些气体对人体有害,哪些气体对人体有医疗 作用,所以我要找一位既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能动手做各种化学实验 的助手。据人介绍,你很适合这个工作。”贝多斯一一直说,戴维听了十分 高兴,二话没说,即同意去贝多斯那儿工作。 1 7 8 9年戴维正式到气体研究所上班了。首先研究的气体是一氧化二氮。 当时对这种气体有人说对人体有害,有人认为没害,究竟如何,只有通过试 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要研究一氧化二氮这种气体,首先要制得它。对戴维来说这是轻而易举 的事情。他先取来了烧瓶、试管、药品等一切实验用品,花

45、了几天时间,得 到了许多瓶一氧化二氮气体,这些瓶子就放在靠门边的地板上。 几天之后,贝多斯一大早就来到戴维的实验室,想看看试验进展如何。 一推门,戴维就迎上去说: “贝多斯先生,我已制好了许多一氧化二氮气体, 你瞧!”说着,用手指了指地上的玻璃瓶。贝多斯见了十分高兴,说:“小 化学家,真是名不虚传。”说着说着,往后一退,一只脚不小心碰倒了一只 大铁架子,这一下可糟了,只听咣当一声,一只只玻璃瓶被砸得粉碎,弄得 地上到处是玻璃碎片。戴维傻了眼,几天的心血全白费了,他呆呆地站着, 不知所措。还是贝多斯,马上蹲下来捡玻璃碎片,口中不停地说着:“对不 起,实在对不起!”捡着捡着,疼得厉害,一看原来手上

46、都渗出血来了。戴 维呢,犹如恶梦初醒,赶忙也帮着捡玻璃碎片,同时关心地问:“贝多斯, 手还疼吗?要不要包扎?” 说着说着, 只见贝多斯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哈 我手一点也不疼,哈哈哈玻璃瓶被碰碎了,哈哈哈”戴维想,贝多 斯一向以严肃闻名,今天怎么啦?莫非中了邪?还没等他想完,戴维发现自 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跟着哈哈地大笑起来。其他实验室的人听到他俩的笑声,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围了过来,他俩这才慢慢地停止了笑声。 事后有人问戴维:“是什么原因引起你俩大笑?”戴维想了想说:“恐 怕是一氧化二氮气体捣的鬼吧!”贝多斯也说:“我总算领教了这种气体的 滋味了,不过伤口一点也不疼,会不会也是这种气体做的好

47、事呢?”由于这 是一次偶然事故,他们还不能就这种气体对人体的作用下定论。为了继续试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验,戴维又制备了好多瓶这种气体放着备用。 一天,戴维牙疼得厉害,根本无法吃东西,他只好跑到牙科医生那里去 看病,医生一检查,说:“这牙保不住了,还是拔掉吧!”戴维想,拔就拔 吧!于是医生拿来了手术用具,动手拔牙。那时还没有麻醉药品,牙拔掉了, 戴维疼得直跺脚,情急中,忽然想起那天砸破玻璃瓶后贝多斯手擦破了,居 然说不疼的事来,他想不妨再试一试这种气体的功能。于是他打开一只装满 一氧化二氮气体瓶子的盖子,用力吸了几口,渐渐地牙疼减轻了,随即又哈 哈哈地大笑起来,这笑声中也包含

48、了一个发现者的喜悦。 戴维终于证实一氧化二氮气体具有麻醉作用,同时能引起人大笑,所以 他又称这种气体为“笑气”。 由于戴维的这一发现,后来给医生开刀帮了大忙,动手术时用一氧化二 氮气体作为麻醉剂,大大减轻了病人开刀时的痛苦,但缺点是用药后病人要 狂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后来又发现了好多种比笑气更好的麻醉药,笑 气才渐渐地被替代了。糖尿病人的福音“请不要把我的臂膀截掉!医生!”小伙子从昏迷中醒来,听到医生正 要为他做截肢手术时,大声地惊叫起来。 “孩子,非常不幸,我们只好截肢,否则就救不了你的命。”军医和蔼 地,却又无可奈何地说。 “不,不,不能截掉膀子,我宁可冒死的危险!”小伙子倔强地对军医

49、 说,“我不能没有手!”作为一个医生,尤其是一个外科医生,小伙子深深 地知道这双手的重要性。或许此刻他已预感到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业等着 他,等着他这双充满灵性的手去完成。 医官耸耸肩,望了望这位倔强、执拗的小伙子,走到别的病床前去了。 这个为了保全自己的双手,宁可冒生命危险的小伙子,就是几年后荣获 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费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班廷获诺贝尔奖时年仅 3 2 岁,是至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最卓越的贡献就是以他那双 灵巧的手,通过动物解剖实验,发现了胰岛素,并且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成千 上万名糖尿病患者。 费德里克格兰特班廷,1 8 9 1 年 1 1 月 1 4 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阿列 斯顿一个小农庄里。他是兄弟姊妹五人中最小的一个。当他懂事以后,得知 母亲因生他而留下病根,内心非常内疚。每天放学回家,总是先绕道给母亲 买药,然后伏在母亲病榻前做功课,或陪着母亲聊天或读报给她听。 从当地的中学毕业后,班廷告别母亲,进入多伦多大学神学院,可是上 帝并没有给他带来福音。一年级结束时,他却得到了母亲逝世的噩耗。悲痛 中的他领悟到:治病救人得靠医学。于是第二学期开学时,他就到医学院改 学医学,他把母亲的遗像放在案头,并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看到她那忍着 病痛的慈祥的微笑,心里好像一亮,医学上好些难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