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聪明的测量员手抄报】 关于测量的手抄报图片.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75563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聪明的测量员手抄报】 关于测量的手抄报图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聪明的测量员手抄报】 关于测量的手抄报图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聪明的测量员手抄报】 关于测量的手抄报图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聪明的测量员手抄报】 关于测量的手抄报图片.doc(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聪明的测量员手抄报】 关于测量的手抄报图片第3课时聪明的测量员 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4页 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小数的运算,综合应用长度、质量、面积的计量等方面的知识。2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应用意识,数学与生活感受的紧密联系。4.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特殊物体长度、质量、面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综合应用长度、质量、面积的计量等方面的知识。教具、学具教师准

2、备:多媒体课件,一本字典、一盘铜线圈、花生米若干、一块纱窗、直尺、弹簧秤。小组成员分工准备:一本字典、一盘铜线圈(铁丝、电线)、花生米若干、一块纱窗(蚊帐)、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谈话:昨天我让大家回家测量家里的物品,能告诉我你都测量了什么吗?是用什么测量的?有没有不容易测量的?(学生汇报)老师手里有一张纸,看你想测量它的什么呢?预设:长和宽各是多少?厚度是多少?面积?周长?长宽周长面积我们能测量并计算出来,那它的厚度你能直接测量出来吗? 预设:这张纸太薄了,不好测.看来这个问题有难度,那老师把它记下来。(板书:一张纸的厚度(薄)那你能不能先来估一下这纸的厚度?(学生试估)因为

3、这张纸太薄,用一般的工具直接测量不好测。那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要不要一起商量一下?(学生组内交流,汇报)同学们真是了不起,想到这么好的方法,一张不好测我们可以测多张。(板书:多张)那现在我们能不能根据我们想出的方法实际测一测它的厚度呢?请看(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可以临时分工:操作员、观察员、计算员、记录员等。)2.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思考:需要注意什么?3.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记录表中。(一)初步尝试,操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汇报时注意:数据是多次测量值的平均数,书页的计算方法,要将纸压紧不留空隙测量等。)设计意图把这个活动单列出来,是为了让学生先初步感受小组合

4、作探究的过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解决下面的问题提供方法思路。同学们可真聪明,把原本很难得问题变得这么简单,一张纸的厚度不好测我们可以通过测多张纸厚度除以张数得到一张纸的厚度,真是聪明的测量员。(板书:聪明的测量员)二、实践探究,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继续来当一名聪明的测量员?(想)接着来看(课件实物展示)铜丝、花生米、纱窗, (1)认识课件中的物体:用途广泛的金属丝;营养丰富的花生米;纱窗网(2)同学们能不能象刚才那样提出一个有点难度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呢?预设提出的问题:(板书)一根铜丝的直径?(细)一粒花生米的质量?(轻)纱窗上一个网

5、眼的面积?(小)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它们?好,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个小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分组解决它。设计意图来源与生活的素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了方便收集素材,我用纱窗代替了蚊帐。(二)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请同学们先来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小组先来估一估(物体的质量、面积、直径)。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提出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2)讨论测量方案(3)动手操作(分工合作、完成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时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如提供弹簧秤称重等。对遇到困难的小组引导其寻找合适的方法。(完成后把测量方法归纳后和测得结果填在表

6、格中)研究记录表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体验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同时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大约8分钟】(1)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给大家一起分享?(2)学生分组展示汇报测量方法策略和结果,全班交流。任务一:一根铜丝的直径?预设:学生先测出一排线的总长度除以这排线的根数就得到一根线的直径。因为每组同学准备的铜丝、铁丝、电线的直径不一致,关键交流的是测量的策略方法。对不是成盘的电线,学生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测量出直径都要给与肯定。鼓励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决问题

7、策略方法的思维过程。(板书:多根)任务二:一粒花生米的质量?预设:学生先秤出一定数量花生米的总质量,然后数出粒数,用总质量除以粒数得到一粒花生米的质量。有的学生可能注意到要适当选多一些,要选大小均匀的。(板书:多个)任务三:纱窗上一个网眼的面积?预设:先测出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纱窗的面积,然后数出这块纱窗一共有多少网眼,用这块纱窗的面积除以这块纱窗的网眼数就得到纱窗上一个网眼的面积。(板书:多个)设计意图在交流、评价、质疑中,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进一步的梳理完善。三、比较归纳,拓展延伸。【大约6分钟】1对比总结,归纳方法(1)师:同学们真是不简单,把这些不能用一般工具直接测量解决的问题全部转变成

8、可以测量的,真不愧是聪明的测量员。那同学们来回顾一下,看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啊?(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的这些物体都是过于微小、薄、细,在很难直接测量出其中的一个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量多个量计算出一个。)(2)揭示方法: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的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多个物体的总量计算出一个物体的量。(板书:测多算少)(3)刚上可是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纸的重量是多少/那现在你有没有办法测量出来呢?你是怎么想的?(4)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也需要用到这种特殊的测量方法?预设:学生提出一粒黄豆、大米的质量?小结:看来这个测多算少的方法能解决不少的问题,同学们能想到这个方法,真是太了不起了,因

9、为这说明你们具备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有了转化的思想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难题.设计意图只有归纳才会有真正的创造。归纳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策略方法的关键。2拓展延伸,课后留疑(课件)师: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同学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来查阅资料,验证猜想。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太空是个很神秘的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课后通过各个途径(比如上网、看书)查阅资料,不仅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开拓了视野,而且也有

10、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3、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板书设计:设计说明:1亮点:回顾本节课,有以下感受:本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方式。特别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1、2.困惑: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上,总结也尽量用学生的语言,是否还需要在方法上进一步提升? 聪明的测量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4页,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一些特殊物品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已学的小

12、数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特殊物品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一些特殊物品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中的特殊物体),字典,铜线圈,花生米,蚊帐,刻度尺。学生准备:字典,铜线圈,花生米,蚊帐,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拿出一张白纸,你们能测量出它的长度吗?(学生动手测量、汇报)2、一张纸的厚度又怎样用直尺测量呢?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些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物品,展示情景图中的特殊物体(字典、铜线圈、花生米、蚊帐)。 【设计意图】数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景,在具

13、体情境中体验,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作好准备。2、你知道这本辞典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吗?(学生议论纷纷)【设计意图】这些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又是一些特殊的物体,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疑问,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3、提出问题(1)这些特殊物体的准确长度、质量、面积、直径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吗?(能的话看测量的是否准确,不能的话为什么?)(2)它们的准确长度、质量、面积、直径等有时是很难测量出来的,但是,如果你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现在就请你来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我们数学实

14、践活动的核心,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里问题也意味着思维的突破和价值的提升,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经过精心引导提出一定的问题是很重要。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提出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2、动手实践: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探讨一页纸的厚度。老师拿出一张纸问学生怎样测出一张纸的厚度。(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想一想:学生四个人一小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内每个成员先独立想办法。议一议: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是怎样测量的。在交

15、流的基础上小组内选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做一做:小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自己研究的方案进行测量.算一算:找出你认为最好的测量方法,并算一算。测量辞典中一百页纸的厚度再除以00,得出一页纸的厚度。列式:8毫米100=0.08毫米 (2)揭示规律:辞典一页纸的厚度:可以通过测量辞典中一百页纸的厚度再除以100,得出一页纸的厚度。(3)独立解决情境图中的另外三个问题。 一根铜丝的直径:将铜丝依次紧密在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物体上(如铅笔)缠绕十圈,用尺子测量出总直径后除以10,得出一根铜丝的直径。 一粒花生米的质量:数出100颗大小相对均匀的花生米,称出花生米的总质量后除以100,估算出一粒花生米的质量 蚊

16、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沿蚊帐上六边形的纹路选择一块大小适中矩形,用尺子量出矩形的长和宽,求出面积,数出在这一矩形中有多少个小六边形,用面积除以个数求出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设计意图】这些是平常的仪器无法测量的东西却可以通过转化来解决。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向孩子们向往?怎么能不让孩子们喜欢?3、每项数据都要选取不同样本,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4、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在这里要求学生“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这一点对于科学的实验来说很重要,这是一种科学处理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强调测量的平均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误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方法和态

17、度。三、汇报交流, 评价质疑1、各小组分别交流测量字典中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的情况。以字典中一页纸的厚度为例:(1)所测量的物体。(2)具体测量方案。(3)具体测量结果。(4)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呢?(比较哪个方法更好,得出的结果更准确)(5)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与小组的凝集力。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互相学到了多种测量方法。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谁能总结一下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用到

18、了哪些测量方法?(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测量了辞典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你们想出了测多算少、化曲为直等测量方法。当一个物体过于小、薄、细时,可以通过测量多个来计算一个,即测多算少。)【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估计、操作、测量、计算、总结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在同学的汇报交流中掌握了测量方法。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3、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

19、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五、课后留疑,开拓视野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太空是个很神秘的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课后通过各个途径(比如上网、看书)查阅资料,不仅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开拓了视野,而且也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这节课主要按照以下四个主要环节进行展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动手实践,探索方案抽象概括,总结提升课后留疑,开拓视野。在这里充分体现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与设计理念。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多

20、向互动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和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改变了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性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关注学生互动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2、使用建议。该实践活动课又是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共同探究的新尝试。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提高了难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为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测量过程中的严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需破解

21、的问题。学生对圆(圆柱底面)的直径不知道,教师应给予指导。 5上3-聪明的测量员教学设计 聪明的测量员教学设计崂山区宁真海尔希望小学 姜红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页。【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探索出特殊物品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培养小组合作

22、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准备】黄豆、称、一张纸、字典、铜丝【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确定探究主题(1)谈话导入请同学们每人从学具中拿一粒黄豆放在手上掂一掂,针对这粒黄豆你有数学问题想问吗?预设:这粒黄豆的重量是多少克?谈话:看来同学们都想知道一粒黄豆有多重。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呀? 预设:用秤测一测。谈话:很不错的方法,咱们一起去试一试吧。现在请同学们在组内任选一粒黄豆放在秤上测量一下,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生1:我发现秤的指针一点没动。生2:一粒黄豆太轻了,测不出来。提问:噢,一粒黄豆太轻了,用秤去直接测量根本无法测出。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知道这一粒黄豆的质量呢?跟小伙伴在组内交流一下

23、。学生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黄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疑问,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2.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谈话: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办法了。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预设:生1:先测出一些黄豆的质量,然后用这些黄豆的质量除以这些黄豆。 生2:先测出100粒黄豆的质量,再用这100粒的重量除以100。谈话: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巧妙地方法,那么我们就借鉴他们的方法一起来试一试。【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测量方案,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3.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活动要求,跟你的小伙伴在组内分工合

24、作完成,并把表格填写完整。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确定好测量一粒黄豆质量的测量方案,再动手操作。(2)把测量方法及结果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与小组的凝集力。4.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1)汇报测量方法谈话: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展台前介绍介绍你们的测量方法? 预设:生1:先数出100粒黄豆,放在秤上量出它的质量,再除以100,就是一粒黄豆的质量。(板书算式)生2:先测30粒的质量,再除以30。(板书算式)生3:抓一把测出总质量,再数出粒数,最后用总质量除以粒数。(板书算式)谈话: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这3个算式的商,你知道它们都表示

25、的是什么吗?预设:一粒黄豆的质量。(2)深入探究测量方法。提问:咦,刚才一粒黄豆的质量无法测出,现在这几个小组的同学都想到了办法测出来,说一说大家都想到了什么办法?预设:生1:都是用一共的去除以多少粒。生2:都是先测出多粒黄豆的质量,再除以粒数。教师总结说明:对,当一个物体过于轻,直接测量无法测量时,就可以选择测量多个再求一个,这也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方法测多算少法。质疑:接着观察测量结果,同学们测量的都是一粒黄豆的质量,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呢?预设:生1:黄豆有大有小生2:都是测量多个,再求一个。总结说明:因为我们不是直接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都是测量多个以后,再求出一粒黄豆的质量,计算或测

26、量过程都可能有误差。【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操作、测量、计算、总结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在同学的汇报交流中掌握了测量方法。(3)拓展提高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也需要用到这种测量方法。引导尝试:其实生活中求字典一张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蚊帐上一个网眼面积也需要用到刚才所用到的测多算少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这些物品,从中任选一样,跟你的小伙伴按照老师提供的活动要求去动手测一测、试一试。活动要求:每组任选以上三种物体中的一种运用测多算少法讨论测量方案,并实际操作,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学生展示测量方法。提问:哪一组

27、能上来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去测量字典一张纸的厚度的? 预设:测字典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字典50张的厚度,再除以50。(教师板书算式)追问:你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列式吗?谈话:关于测量字典一张纸厚度问题,其他组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 生汇报谈话:哪个组能上来说说测量一根铜丝直径的方法?预设:一根铜丝的直径无法测出,我先在钉子上缠30个铜丝的直径,去测30个铜丝的直径的长度再除以30.(教师板书算式)追问: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列式吗?学生回答。提问:哪一组是测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的?也上来说一说测量方法吧。 预设:先横着测6个网眼的长,再竖着测6个网眼的长,求出面积,用面积除以36个网眼,就求出一个

28、的网眼的面积。(教师板书算式)追问:你能谈谈为什么这么列式吗?学生回答。启发谈话:今天这节课所测量的这些特殊物体中,它们在测量方法上都有什么共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一想哪种情况下可以用测多算少法去解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说明 :当一个物体过于轻、小、薄、细时,就可以用到测多算少法去测量。谈话:通过本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老师发现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测量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操作、测量、计算、总结等实践活中,进一步感知测多算少法对测量较小特殊物体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4)活动小结

29、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学生可能回答:当测量轻、小、薄、细的物体时,可以用测多算少法去解决。 谈话: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学生可能回答:测一粒大米的质量。学生也可能回答:测一根头发的直径。【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5.课后留疑 开拓视野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太空是个很神秘的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课后通过各个途径(比如上网

30、、看书)查阅资料,不仅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开拓了视野,而且也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聪明的测量员山亭张青岭 聪明的测量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页。教学目标1.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究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与创造意识。2.通过制定方案实验探究总结反思的实验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发展规划意识、反思意识、培养模型思想。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表达,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教学重难

31、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规划意识、反思意识。教学难点:体会整体思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表格、字典 、铜线圈、一堆花生米、一块蚊帐、研究记录表。学生准备:测量很轻、很小、很薄的物体的长度、质量或面积的测量物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小老师”字典,那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封面面积?(学生很容易说出方法)2.那一本字典的质量又怎样测量呢?(绝大部分学生说用天平秤一秤即可)3.那这本字典中一页的厚度又是多少呢? (学生可能面露难色)4.一页纸很薄,用我们的直尺或三角板能否测出它

32、的厚度是多少呢?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特殊的物体,它们的长度、质量、面积等是很难直接测量出来的,你能说出身边类似的例子吗?(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特殊物体) 铜线圈 一堆花生米 一块蚊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特殊物品,你能想办法测量出这些特殊物体: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吗?5.提出问题:(1)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吗?(2)怎样才能准确测量呢?现在就请你来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聪明的测量员(板书)二、动手实践,小组探究。初次探究:1、小组先估计:词典的厚度,再讨论测量方案,

33、找出你认为最好的测量方法。思考: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字典,现在我们来想办法测量一页纸的厚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想一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议一议:小组内每一个成员说一说自己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是怎样测量的。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组内选出一个可行方案。做一做: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按照小组研究的方案进行测量并计算一张纸的厚度。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测量方法,计算时选用合适的计量单位。)最后动手操作。 填一填:根据交流的过程和结果填出下表。研究记录表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有测量员、记录员、计算人、填表人、统一由组长分工,合理安排好。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34、。4、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给学生做出指导。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汇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1)学生汇报预设:用文字记录研究过程;用算式记录研究过程;测量一组数据得出结论;测量多组数据得出结论;测量中不同方法的比较;怎样规范操作避免测量的误差(2)结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预设:用算式记录研究过程直观、清晰,有说服力;多量几次(50张、100张、200张等),取平均值,得到的数据比较准确; 可以量出厘米的厚度,数数有多少张,这样测量比较准确;有页码的纸可以算出纸的张数不需要数数,方法是(末页首页)2; 将纸压紧,中间不留空隙,测量会比较准确;(3)初步揭示规律:厚

35、度张数张纸的厚度再次探究2.转化思想的运用过渡语:一张纸我们会测量了,那么现在我们独立解决情境图中的另外三个问题.(1)学生先思考设计测量方案再动手测量.小组合作,共同探究.(2)班内交流:设计方案学生的情况。.一根铜丝的直径:方案一:将铜丝依次紧密在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物体上(如铅笔)缠绕十圈,用尺子测量出总直径后除以10,得出一根铜丝的直径。方案二:将铜丝依次紧密在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物体上(如铅笔)缠绕二十圈,用尺子测量出总直径后除以20,得出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方案一:数出50颗大小相对均匀的花生米,称出花生米的总质量后除以50 ,估算出一粒花生米的质量。方案二:数出100颗大

36、小相对均匀的花生米,称出花生米的总质量后除以100 ,估算出一粒花生米的质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方案一:沿蚊帐上六边形的纹路选择一块大小适中长方形,用尺子量出长 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面积,数出在这一长方形中有多少个小六边形, 用面积除以个数求出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方案二:沿蚊帐上六边形的纹路选择一块大小适中长方形,用尺子量出长 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面积,数出在这一长方形中有多少个小六边形, 用面积除以个数求出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3、每项数据都要选取不同样本,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4、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依次汇报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5、师生根据

37、表格分析总结:当一个物体过于小、薄、细时,怎样进行测量呢?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班内交流经验,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后师生共同归纳如下:当一个物体过于小、薄、细时,可以通过测量多个来计算一个.谈话: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预设:都是测量微小的量,都是通过整体求个体谈话:这种通过整体求个体的方法,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我们可以叫做“测多算少”法(板书:测多算少法)。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先制定方案(板书:制定方案),明确了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再进行实验探究(板书:实验探究),通过测量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得到比较科学准确的数据,最后进行总结反思(板书:总结反思),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8、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谈话: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预设:当一个物体过于小、薄、细时,可以通过测量多个来计算一个.谈话:这种通过整体求个体的方法,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我们可以叫做“测多算少”法。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先制定方案(板书:制定方案),明确了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再进行实验探究(板书:实验探究),通过测量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得到比较科学准确的数据,最后进行总结反思(板书:总结反思),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怎样测量一根头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探讨汇报交流。分析:该题的是对“测多

39、算少”方法的练习。建议:练习时,先让学生在脑海里进行构思,再做出实验步骤。解决办法:方案一:将头发丝依次紧密在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物体上(如铅笔)缠绕十圈,用尺子测量出总直径后除以10,得出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方案二:将头发丝依次紧密在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物体上(如铅笔)缠绕二十圈,用尺子测量出总直径后除以20,得出一根头发丝的直径。2.“测少算多”测量家与学校的路程。(转化思想的运用)谈话:你知道自己离学校有多远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温馨提示:“测少算多”法可以测出较小的问题。较大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预设:方法1:步行测量一。先量出自己一步是多少厘米,记录一共行了多少步,用一步的长度步数=家到学校的路

40、程方法2:步行测量二。先测量一下一分钟行多少米,记录从家到学校行了几分钟,用速度时间=家到学校的路程方法3:汽车里程表记录。小结:同学们很聪明,想了那么多的方法,通过测量一步是多少厘米、一分钟行多少米来解决家到学校的路程,这种“量小求大”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课后再查阅资料,验证猜想,实现方法上的迁移与拓展。分析:对孩子来说,太空是个很神秘的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开拓了视野,而且也对本节课有很好的拓展。建议:课后通过各个途径(比如上

41、网、看书)查阅资料,就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板书设计: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和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改变了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性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关注学生互动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数学在这节活动课中只是作为一种计算的工具。这节实践活动课又是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共同探究的新尝试。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

42、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提高了难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测量过程中的严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使用建议。本教案的主线是:出示主题情境图引出新知动手操作帮助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的多媒体的教师,上课前准备教具和表格,以便课堂上进行使用。3.需破解的问题: 是否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测量与教学呢。 4.相关链接:百度文库 张青岭 山亭区冯卯镇欧峪小学 童话手抄报资料:聪明的灰兔灰兔在山坡上玩,发现狼、豺、狐狸鬼鬼祟祟地向自己走来,急忙飞快地钻入了自己的洞穴中避难。灰兔的洞一共有三个不同方向的出口,为的是在情况危急时能从安全的洞口撤退。今天,狼、豺、狐狸联合起来对付灰兔,他

43、们各自把守一个出口,把灰兔围困在洞穴中。狼用他那沙哑的嗓子,对着洞中喊道:灰兔你听着,三个出口我们都把守着,你逃不了啦,还是自己走出来吧。不然我们就要用烟薰了,还要把水灌进去!灰兔想,这样一直困在洞里也不是个办法,如果他们真的用烟薰、用水灌,情况就更加不妙。灰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来。他来到狐狸把守的洞口,对着洞外边拚命地尖叫着,就像被抓住后发出的绝望惨叫声。狐狸有点莫名其妙,用爪子去抓洞口的灰兔,灰兔却机灵地退到了里面。狼和豺听到灰兔的尖叫声,心想,一定是灰兔从狐狸把守的洞口逃出来时被狐狸抓住了。他们担心狐狸抓到灰兔后独自享用,不约而同地飞奔到狐狸那里,向狐狸要回属于自己的一份。等狼、豺

44、、狐狸意识到灰兔可能是用的声东击西计时,急忙又回到各自把守的洞口继续把守,傻等着。他们哪里知道,灰兔趁刚才狼到狐狸那里去的时候,早已飞奔出来,躲到了安全的地方。灰兔把自己脱险的经过告诉了刺猬,刺猬说: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妙计来的呢?灰兔说:因为我知道,狼、豺、狐狸虽然结伙前来对付我,但他们都有贪婪的本性,互不信任,各怀鬼胎,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清明手抄报2清明节的起源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45、”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扫墓祭祀插柳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朝之后,寒

46、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诗云:“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

47、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倡的。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尝百草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唐)来鹄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唐)杜牧清明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

48、耳蛙声正夕阳。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

49、的风筝上,用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放风筝 青岛版五上聪明的测量员说课稿聪明的测量员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页教材简析本节“聪明的测量员”是一节综合实践课,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之后安排的,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