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65174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6月上旬,市政协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情况介绍,对我市蔬菜、果树、水产、畜禽等四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基本成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拥有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7个,其中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园区建设加快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农业技术

2、、设施、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集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强的支持。据统计,园区生产的农产品在品种、质量、价格方面都远远超过传统种植农产品,亩产值可达40005000元/亩,超过普通农地产出的一倍以上。此外,园区通过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粗略估计全市园区的辐射面积约在20万亩左右。周巷镇建五村村民借鉴园区经验种植大棚蔬菜,亩均收入可达万元左右。长河创汇蔬菜科技园区带动全镇80的范文搜版权所有耕地种植创汇蔬菜,成为当地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提升了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托自身优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

3、步,在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标准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三年来,全市各级园区共引进农业新品种150多个,向产业基地推广20多个,编制农业生产技术标准近20个,建成一流组培实验室5个,园区繁育供应的种子种苗良种率达到100。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农民培训实现了从课堂教授式向实地操作式的转变,通过农事现场操作示范,减少了培训过程中的技术损耗,既增强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使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快速全面的推广。近两年来,各级园区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0多期,专家讲座20多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近万人次。(三)推动了现代农业框架

4、的形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一是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在全市基本形成优质蜜梨、创汇蔬菜、水产养殖等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一村一品”、“一方一品”的地缘性产业特点逐渐明晰;二是促进了先进适用农业设施和现代机械的推广及应用,如周巷千亩早熟蜜梨示范园区在我市首先引进和实施梨抗风设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这项技术在梨农间得到广泛推广;三是延展了农业的产业链,园区既涉及产前种子种苗的研发和繁育,又涉及产后的加工和销售,便利于信息、技术、资金在产业内的流动,加快订单农业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发展。(四)促进了农业其他功能的开发。随着园区的发展,农业产业内涵得到极大拓展,从单纯的农业生产领域扩大到农

5、业生态、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各个方面。目前,全市有涉及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的园区6个,市级以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4个,两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接待青少年科普实践近2万人次。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各级政0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一方面,市政府对全市范围内的农业园区和产业缺乏空间分布上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基本上以各镇(街道)和企业的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政府在园区总体规划时,对园区的功能定位

6、、运作方式、高新技术项目的选择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论证,没有通过制订产业目录等方式对园区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引导,造成一部分园区建设项目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规模上去了,效益出不来,示范辐射效应不够明显。(二)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我市27家园区来看,基本可分三个层次:第一类是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能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新品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第二类是科研能力弱但具备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第三类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广种薄收”和政策扶持来维持的。三类园区在数量上呈金字塔状分布,第一类企业只有34个,绝大多数属于第二、三类,从中反映出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三)要素供给支撑乏力。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第一,园区在人才吸纳工作中遇到“引不进、留不住”的困难,技术人才普遍不足,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