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鸿门宴》的教案-鸿门宴教案.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63863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鸿门宴》的教案-鸿门宴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鸿门宴》的教案-鸿门宴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鸿门宴》的教案-鸿门宴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鸿门宴》的教案-鸿门宴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鸿门宴的教案:鸿门宴教案鸿门宴的教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刘绍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2、掌握史传文学的传统写法。德育目标1、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掌握文中重要

2、的实词、虚词、句式。【教学难点】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2、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方法】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利用此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人,以毕生精力完成史记这部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究天人之际,

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0余万字,分为十二“本纪”(帝王传记)、三十“世家”(记诸侯、大臣事迹)、七十“列传”(记述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知名人士的传记)、十“表”(排比、并列讲述历代帝王和诸侯国之间的大事)、八“书(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论述)。这五个部分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为后世史学家所沿用。二、背景解说:秦朝暴政下积聚的民怨在始皇帝驾崩后如火山般喷发出来。前209年,陈胜、吴广首倡义兵,群雄继而响应。陈胜死后,公推楚怀王(原楚国怀王后裔)为共主,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

4、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北救赵,在巨鹿破秦军主力,扭转战局,得诸侯军的拥戴。刘邦一路西击秦,未遇强敌,先入关中,定咸阳,还军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兵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在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即鸿门宴,以刺杀刘邦。在敌我力量悬珠的情况下,刘邦用谋士计策,亲赴鸿门谦恭的拜见项羽,化解了危机。鸿门宴是刘、项由联合破秦到互争天下的转折点。三、诵读、疏通、理解课文:1、通假字较多:内、要、倍、郤、坐等2、一词多义:因、如、举、谢、意、军、今等3、词类活用:4、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籍何以至此?大王

5、来何操?沛公安在?5、偏义复词:他盗之出入,孰与君少长?宴前(1-2)宴中(3-4)宴后(5-7)四、结构:五、人物形象(讨论):1、项羽:自矜功伐、妇人诈、心无城俯、优柔寡断2、刘邦:狡诈多端、能屈能伸、善于用人、做事果断3、樊哙:忠诚勇敢、粗中有细4、张良: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5、范增:老谋深算,不尊重人也可用比较法:将刘方与项方双人对应比(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刘方:有准备、团结项方:无准备、不团结六、写作特点: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2、对照烘托。七、问题探究:1、提问:“鸿门宴”是史记流传下来的一段史实,人们一提起它,想到的不是揖让进退、宾主言欢,而

6、是剑拔弩张、险象环生。那么,既然是“宴席”,就要有座次之论,“鸿门宴”上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说明了什么?明确: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座,亚父南向座,沛公北向座,张良西向座。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悬殊,刘邦的处境已令人忧心。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

7、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2、提问:处于矛盾冲突顶峰时,人物之间的称谓,往往能体现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试分析课文中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课文中,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份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

8、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份之虞。由这些称谓可以看出,刘邦集团处处恭恭敬敬,低声下气,以臣下之身份,尽力满足项羽的自尊自大心理。3、有关对鸿门宴“白璧微瑕”说法的辨析。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之作,在鸿门宴中,处处显露杀机,杯盘碗盏与刀光剑影交替,但在情节上常有人提出疑点,比如:(1)曹无伤密告沛公欲王关中和范增说沛公“其志不在小”有天子之兆时,项王大怒要击破沛公军;而在项伯的游说下项王竟许诺善待沛公。前后迥然相异的态度,不合情理。(2)依项羽残忍的性格,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

9、视项羽而项羽却礼遇之,有违项羽的性格特征。(3)沛公起如厕,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而刘邦、张良、樊哙外出良久。下文对陈平没有作任何交待,这是漏笔。(4)范增深知勿击沛公则皆为所虏,而对项伯夜访张良,翼蔽沛公却无动于衷。老谋深算的范增对沛公赴鸿门宴定有防范,为何沛公疾去二十里至霸上军营,却没有任何动静?首先谈第一个问题:曹无伤密告,项王勃然大怒,反映了项羽率真的赳赳武夫的性格特征。但作为统兵四十万,诸侯将相莫敢仰视的项羽自矜功伐,自然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则愎自用的他也自然把范增的话当耳旁风。由于以上原因项羽许诺善待刘邦。第二个问题: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目眦尽裂,头发上指,瞋目视项

10、王,而项王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对樊哙的言行未有以应。首先我们看巨鹿之战中的项羽,“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后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反映项羽残暴的一面。巨鹿之战后他屠咸阳,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也反映了他的残暴。为何他对樊哙咄咄逼人之举反而置若罔闻呢?首先刘邦谦卑奉迎的一段说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的心理,樊哙在宴中表现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颇受项羽钟爱,所以项羽无言以应。第三个问题:沛公起如厕,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而三人外出良久,关于陈平回复在文中未作交待。因为鸿门宴只是节选史记项羽本纪。其实陈平早已有心投奔刘邦,他是奉召而放行。第四个问题: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最终未

11、尽人臣之责,这是从史书的角度来考虑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对范增的叙写前详后略,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史记采用“互见”笔法,此处略写的,在彼此则详写。从以上分析看来,宋人刘辰翁评鸿门宴“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笔力,模写不出”。确实不假。 (参考名作欣赏2000.6 原文作者:王波)4、对刘项成败原因的客观分析史记在思想上存在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东西,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太史公把刘胜项败的原因归根于刘项二人性格的优劣,这显然是不确切的。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12、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从而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项羽灭秦后,逆历史潮流而动,袭周期分封制,“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使社会再次回到秦统一以前的分裂割据、群雄争霸的动乱状态;相反,刘邦在楚汉战争胜利后,即仿秦封建帝制,建立了汉帝国,这是顺历史潮流而进。因此,顺历史潮流者昌,逆历史潮流者亡!这才是刘胜项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可见,对待诸如史记这样千古不朽的史学、文学巨著,也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八、探究性思维训练:有人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坚持哪种观点呢?以此为辩论内容,举行一次小型辩论会。辩题:

13、项羽有“妇人之仁”(正方)项羽有“君子之度”(反方)正方:女生代表队反方:男生代表队学生就鸿门宴中项羽的表现,结合其身份、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来谈论,有理有据,辩论会上可望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下面是选录的一部分优秀辩词。情意绵绵的伟丈夫。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吾

14、起兵八岁矣,身上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雄善战,叱咤风云;同时,那富于个性化的语言也把性格中极端自信和自爱的成分表现得非常明显。看到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战中万夫莫当的雄姿和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到终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总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常的约束。忠厚豁达的男子汉。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

15、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这里把项羽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死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下了伏笔。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增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在项羽扭曲心理的急剧膨胀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

16、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做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教师总结:项羽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年的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项羽固然没有成就帝业,但他顺应人民的心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统治;又自刎而死,结束了内战,使汉统一了全国。这在客观上不能不说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臣。项羽是一座金铸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