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过秦论(,)(教师中心稿)] 过秦论中心论点.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55999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过秦论(,)(教师中心稿)] 过秦论中心论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过秦论(,)(教师中心稿)] 过秦论中心论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过秦论(,)(教师中心稿)] 过秦论中心论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过秦论(,)(教师中心稿)] 过秦论中心论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过秦论(,)(教师中心稿) 过秦论中心论点邱龙涛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教学设想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

2、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用单元知识短文所讲的道理来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知识。4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教学时数 3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预习全文,疏通文句,了解大意。2学习课文第一段。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

3、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1关于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

4、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3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前“预习提示”疏通课文, 明确:文章开始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

5、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4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明确: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思考和练习”一已读到),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本段课文已经明白论述。首句“君臣固守而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

6、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5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明确: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四两题。2熟读课文。3书面翻译第1段。第二教时教学要点1研习课文第2、3自然段。3继续重点讲授文言文翻译方面的知识。3从分析段

7、内层次入手,学习运用材料为中心服务的技巧。检查讲评作业:重点讲评文言翻译中一些修辞方式的处理。本段突出强调两点:其一,如上节所讲,同义叠用的“凝缩”原则;其二,夸张修辞格的处理,即意译或添加语词而保留,如“拱手而取”可译成“毫不费力地夺取了”或“拱手之间就夺取了”研习新课1下面是第2自然段第一句的译文,其中有些地方译得不正确,请指出来,并说说理由。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在南边夺取了汉中,在西边攻取了巴、蜀,在东边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在北边收复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明确: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

8、、优美生动。上面译文在这三方面都有欠缺。其一,个别语词不准确:“蒙故业”的“故”,泽为“原有(的)”为好;“因遗策”的“策”,指的是策略;“南”“西”“东”“北”译成“在南边”之类不能准确表现秦的扩张行径,译成“向南”“向西”等为好;“收”不是“收复”,和“取”同义。其二,不“达”、不“雅”:对于专名,直接“搬”过即可,不必把注释当译文抄在译文中。译文对“惠文、武、昭襄”及“要害之郡”的处理就有这方面的不足,结果使句子疙疙瘩瘩,甚至造成歧义。2指名让学生口译第2段,其他学生(或教师)订正。3第2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1)分4层:“孝公既没要害之郡”是第1层,“诸

9、侯恐惧已困矣”是第2层,“于是从散弱国入朝”是第3层,其余是第4层。(2)分2层:“孝公既没弱国入朝”是第1层,其余是第2层。(3)“弱国入朝”前是一段,可分三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3层的划分;“延及国家无事”应单列一段。提示:把孝公之后五位国君放在同一段中是有道理的,这只要联系上下文就可明白:第1自然段写秦孝公,这是秦攻夺天下的开端。第2自然段中的五位国君有共同的特点“蒙故业,因遗策”,继续执行孝公攻夺天下的既定国策,虽然孝文、庄襄因“享国之日浅”,无所建树,但不等于放弃攻天下的“遗策”。总的说来,五位国君是在发展吞并天下的业绩。第3自然段写秦始皇,是秦攻夺天下雄心的实现,即标志“攻”的阶段

10、的结束,下面转入“守”天下的阶段。所以第三种意见似不可取。第二种意见基本合理。作者按时间先后和建树状况把五位国君分为两类来写:前者评写,后者略写,但不管评略,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可以对第一层再分3个小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层的划分)。第一种分法实际上是把第一层的3个小层与第二大层并列,这在逻辑上是有毛病的。(说明:若有学生问,作者为什么把前三位国君合写而不一独段分写?亦可参看上面分析,从中找出答案。)4 提问:在第2自然段第1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2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明确:还可以有

11、一种理解,3个小层都是写秦的。第1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点,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于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第2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取合起来的九国诸侯。九国之师的“叩关攻秦”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第3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5指名或集体诵读第3自然段(有条件的可跟随录音读

12、几遍),然后从本段挑出典型的例句,附上或正或误的译文,让学生指出正误,说明理由(可用小黑板出示例句,口述所附译文)。附例句并译文(例句下A、B为译文):(1)振长策而御宇内。A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B 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A (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A(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提示:要做到译文的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