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手抄报.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51998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手抄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手抄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手抄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手抄报.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手抄报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

2、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教具、学具: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

3、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介绍质量单位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2猜一猜1克有多重?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

4、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板书:称一称)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3)掂一掂,比一

5、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感受几克的轻重。(1)掂一掂,估一估。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2)小组合作称一称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2感

6、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

7、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

8、它们的质量。2火眼金睛判对错。(1)一袋面包250克。()(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3)一个西瓜重30克。()(4)一包话梅重80克。()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

9、糖10克。总结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板书设计:质量单位-克的认识1克有多重?猜一猜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一个花生米估一估称一称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

10、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

11、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3、需破解的问题。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