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战苏联对德国女人] 德国和苏联.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51243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二战苏联对德国女人] 德国和苏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最新[二战苏联对德国女人] 德国和苏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二战苏联对德国女人] 德国和苏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战苏联对德国女人] 德国和苏联.doc(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二战苏联对德国女人 德国和苏联论二战中德国苏联兵力补给情况1 论二战中德国苏联兵力补给情况二战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当然是苏德战争,和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相比,其他的地方那只能算做战役。在苏联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两军的士兵成百万的倒下。男人的尊严和荣誉就在那热血澎湃的一刻到达最高的境界。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二战的文章,必然有欠缺之处,大家请指教。我是一个较为哈德的。个人认为德国如果没有两线作战的话,那很有可能战胜苏联。德国的失败我个人认为就败在了人力资源的缺乏上,说白了男人都战死了。我想那时候德国征兵局的官员巴不得全国都是男人(平时当然希望美女多多)。在开战前夕,德国拥有人口大约6000到700

2、0万人。之所以不确切,是因为我不知道该不该把其他国家但是属于德意志民族的人口加进去。按照鄙人的估计,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战败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战争的惨烈可见一斑。而至于苏联。苏联当时的人口在1.5到1.8亿之间。之所以浮动,也是因为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把苏联刚吞并的波罗地海三国和一部分波兰的人口加进去。因为他们并不可靠,在战场上恐怕只会大规模的倒戈。而苏联是一个民族矛盾深刻的国家,少

3、数民族占了人口大约一般左右。就看纯粹的俄罗斯族人人口恐怕也不会比德意志人人多少。根据资料显示,苏联当时可以供给征兵的俄罗斯族男子大约在1600万左右,并不对德国占据多少优势。而全国的可以征发男子大约在3500万人。而德国吞并了大半个欧洲后,可以作为劳动了的人口则陡然增加了一倍以上,虽然这些人口并不适合作为士兵被派上残酷的东线,但是作为后方的劳动力还是可以的。更何况苏联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国土大规模沦陷,虽然绝对值并不多,但是人口却占据了总人口的40%,这就说明了这部分的劳动力并不能被苏联人利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的一线部队大约投入300万人。有的资料最多可以达到550万人,我觉

4、得这个应该是德国全国的总兵力,投入苏联的不会超过300万人。首先德国人口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如果按照这样550万人的说法,那德国几乎动员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苏联了(我指的人口全部是可以征发的健康男性)德国需要在法国维持一支非常庞大的占领军,到了44年这支军队几乎达到了200万人,虽然素质相对较差,但是力量仍然不容轻视。另外为了维持在北欧的统治特别是维持瑞典的铁矿石,在北欧德国维持了一支大约40万人的精锐部队,来提防英国和美国的登陆。另外在巴尔干,对付越来越“猖獗”的游击队和保护罗马尼亚的油田,德国人又保持了大约50万人的军队,其中在4年内大约有10万左右的士兵在清剿游击队中阵亡。还有在中东欧

5、,德国还是要维持占领军,那又将耗费大量兵力。本土也是需要有人保护特别是空军和防空军的。另外海军和空军的数量不详细。照此列出,那么德国在开战之初至少需要有700万到800万的军队,动员其人口的一半,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另外根据资料,德国在战胜法国之后全国兵力大约400万人,我想扩军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就扩充一倍以上,那必然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下降,预备役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如此多的士兵。所以我更倾向于550万是全国的兵力总和,而扣除占领军和国内驻军,大约可以派出300万人到苏联战场,另外再加上匈,罗,意的仆从国的军队,大约在350万人这样的规模还是可以维持的。而至于苏联,其数字的确定的确是一个头

6、大的问题。原因是这样的。苏联在战争初期可能有360个左右的师,但是关键问题是苏联拥有大量不满员的师,就是保留军队的骨干,普通兵员由战争时期的预备役人员来填充。而且这些部队的训练和装备也是比较差的。所以问题就出现了,你无法有确切的数字来确定苏联到底有多少满员的师和半满员的师,甚至预备役师。还有苏联有大量的例如要塞守备军或者国内秘密警察部队等等半军事化或者不隶属国防部的武装人员,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算进去。不过我还是倾向于军队的规模在于50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数字。大约占苏联可以动员人口的15%强(当然包括少数民族和新并进地区)。而且这个数字也于苏联刚开始战争的损失吻合的上。不过顺

7、便要提及的一点就是,苏联的一个师只有6000到8000人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1万人,而德国的一个满员师通常在1.4到1.8万。苏联一个集团军通常不会超过10万人,一般在4万人到6万人之间。而德国的却一般至少也在10万人以上,多的甚至可以达到数十万,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六集团军拥有30万以上的兵员,最后付出了11万人战死,5万人受伤,大约10万人被俘虏的结果。所以有时候看到战史上苏联的师的番号有几十个,10几个集团军,而德国却只有2,3个集团军在对阵。苏联在战争的开始将前线兵力的48%集中在了南乌克兰,结果导致了大量的损失。其实这个也不能怪斯大林,在没有判明德国人的主要攻击方向前,只能重点保卫

8、乌克兰这个俄罗斯的粮仓和工业基地以及原料基地。苏联在战争开始短短几周内,损失了损失火炮2.2万门。坦克1.8万辆。飞机1.4万架。一个方面军,十九个集团军,250个师被全歼。在基普,66万苏军被俘虏。在明思克战役中,65万苏军被合围。而在此之前的斯摩凌思克战役中,超过30万的军队被全歼灭(还有一个著名的合围,我忘记了,苏联有损失了超过30万的军人。这个就是开战的四大合围战)。在这一系列的合围中,苏联光人口损失超过200万。结果导致的是1923年出生的苏联男性(在1941年18周岁,构成军队的主要年龄成分)在战争结束后阵亡25%,受伤和残废30%以上,还有数量不详细成为战俘,大约只有23%的人才

9、能够相对健康到战后。如此巨大的损失恐怕也只能是苏联才能够承担。在有效的动员体系下,苏联进行了全民动员,其中,18岁到35岁的男子除特殊工作者外,一律编入军队。这样,苏联完成了军队的再塑造,动员后的苏联的军事人员超过1000万人(我个人认为稍嫌夸张)。在一线的部队大约估计在600万左右。战争就这样进行着。在41年那严酷的冬天过后,德国总参谋长写到:“步兵的损失累计已经超过200万(战死(注意的一点就是,受伤也算做损失,但是伤好了之后再度负伤那又算一次)而苏联人已经稳定了军队的的规模。虽然素质远不如德国,但是已经开始适应打一场残酷的新技术战争。而德国则老兵已经阵亡了不少,部队充斥着新兵,而且在前线

10、的损失无法得到有效的补给,特别是人员上的补给。局部条件下恶化到了损失十个才能补充一个的程度。德国的多线作战的恶果。苏联确因为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彻底的放下心来,从远东抽调了大批新锐部队,来补充前线的损失,甚至苏联还建立了若干个战略预备军来防止某一阵线遭受残酷损失后导致全线的崩溃。反观德国,德国已经卷入了非洲战场,在东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还分出10多万部队去沙漠中争夺一个并没有多少战略价值的地域。为了防止英国的登陆,大西洋防线开始建立,那需要大量的部队去驻守。这个是一个非常鸡肋的问题,不守不行,守了又是大量兵力的分散。还有北欧的防御以及为了对付英美的空袭大量的防空炮占用了大量的资

11、源。更为残酷和严重的问题是,在东线残酷的消耗战的情况下,原本每一个德国团都有一个划定的区域有一个预备役营来提供新兵,但是大量的部队被歼灭后,德国不得不将预备役部队直接神格为常备部队而拉到战场去消耗。结果导致了德国的预备役体制在1943年陷入崩溃的境地。新兵不仅素质下降,而且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到了44年甚至不得不将教官拉出来组成装甲教导师和装甲掷弹兵教导师投入到西线来稳定局势。结果导致NZ的最后的装甲部队的种子也暴尸在西线的阵地上。1942年是很有决定性的一年。德国人在41年冬季的惨重失败后开始反思,期望重新夺得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德国动用了恐怕是最后的战略预备队第六集团军。第六集团军是一支光

12、荣的部队,也是一支具有悲剧色彩的部队。一战中德国皇太子亲自带领第六集团军作为攻击的矛头主力(好象是参加了凡尔登战役吧),结果是无功而返,损失巨大。而现在的第六集团军更加具有悲剧意味。在XTL的愚蠢的指挥下,30万官兵几乎全部死在了苏联冰冷的土地上,9万多战俘在战后仅有6000人返回德国。我想到了“红樱桃”里“幸福”的德国战俘穿着干净的军服在干活的情景。实际上,大多数的德国战俘倒在了苏联残酷的战俘集中营里。当然,苏联的战俘也大多被折磨至死。德国人在春天冰雪融化后开始主动进攻。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B两个集团军群,一个目标高加索,一个斯大林格勒开始进发。这个是一个严重的错误,高加索实在太远了,德国

13、人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这一目标,还导致了兵力的分散。XTL的目标恐怕就是巴库的石油。而斯大林格勒作为整个苏联南部的经济,工业和航运中心,则更有巨大的战略意义。而且这个是用苏联领袖命名的城市,其政治意味则更为人所知。这导致了德国最后已经在完全为了城市而战,而不是看中了该城市背后的战略意义。8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在肃清了城市周围的守军后,德军攻入了市区。巷战的残酷性是众所周知的。不过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各国开始重视狙击手的使用。其战役中,也就是大片“兵临城下”中那个神奇的苏联狙击手的原形瓦西里确有其人,他狙杀了德国狙击手学校的高级教官。而他最后的结局是失去眼睛。不过其中有一些

14、镜头我觉得就是对苏联的侮辱,是一件极其不负责任的污蔑。导演实在是没有严肃的对待历史。尽头中刚开始苏联士兵被强征来并且度过伏尔加河遭到空中打击队伍发生混乱结果导致军官开枪弹压,这个是视觉镜头的极度渲染。历史中可能的确会有,但是美国人当然也会这样做,谁都会这样做,而美国人这样过分渲染只是为了丑化苏联。另外苏联士兵两人一支枪,前去做无谓的冲锋,失败后反而遭到自己人的射杀更是对*的污蔑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相信这个,我感觉到非常的惊奇和悲哀。在1942年的冬天来临后,德国人的进攻停止了。到了来年,整个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有书夸张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损失了150万人,那纯粹就是在胡说八道。150万实际

15、上至少占据了德国东线兵力的三分之一强,你说到那时候德国人哪里可能维持的住战线。德国人的损失是严重的,但是绝对不是人口上的损失的致命,致命的是老兵的大量损失,这个是几乎无法补充的。顺便说一下,德国的义务兵需要服役12年,这就以为着德国的步兵不得不不听的作战,而在那种条件下,想服12年兵役而又不阵亡或者受伤那简直就是天书一般。1943年德国发动了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其战役的初始是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乘胜追击,但是在天才曼斯坦因的指挥下,德国发动了哈尔科夫战役,全歼了苏联的波波夫集群。人员损失并不巨大,但是损失了大量技术兵器。而且苏联损失了一支重要的快速机动的打击部队。苏联人的攻势就停顿下来

16、了。而德国人则是拼命调兵遣将,将各师尽量补充满了员额。还要说明一点的是,由于昔特勒的错误,德国师的番号是大量增加了,但是师的实力确下降了很多,经常出现一个只有2个团的师和两个营的团,其他的部队拿去组建新的师了。还有德国的武装党卫军占有补充的优先权,好的装备和兵员一般都要优先供给武装党卫军。当然,SS军团作为德国陆军中精锐也充当了攻击的矛头和防御时候的救火队员,参加最为残酷的战斗,伤亡率远高与国防军的一般部队。我前面已经说过,43年后德国的预备役体制已经陷入瘫痪,所以这个恐怕是德国竭尽全力才“拼凑”出来的。更何况随着老兵的大量阵亡,新的德国青年已经不愿意加入军队了,所以兵役局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

17、这样强迫性的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又下降不少。而苏联在解放了广大的土地后,获得了大量的兵员,这样补充了部队的损耗。苏联军队的一大特点是依靠军队的数量和规模来压倒对手,而不是靠战术和战斗技能。这或许对苏联士兵来说太残酷了,但是为了胜利这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各国有自己的国情。库尔斯克战役的最后结局我们宣传是德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德国丧失了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但是我个人认为德国的损失并不很大,损失大的还是老兵的损失。可以这么说,德国陆军的支柱,装甲部队的精华都消耗在这里。实际上,曼斯坦因据说后来还有30万的预备队没有动用,而苏联已经没有多少力量了。后来在XTL的严令下德国停止了进攻,因为盟军在意大利登陆了

18、。1944年是德国人走向败亡的一年。这时候,德国人早已在非洲彻底的失败,25万德意联军被俘。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已经异常强大,已经发展到几乎可以和德国人对抗的程度。在法国,德国人驻军也超过200万人,来抵抗意料之中的登陆。不过值得说的是,这些部队大多是由一些素质较差的2线部队组成,甚至有大量的“胃师”作为要塞守备部队。其兵员都是一些不适合在东线作战的人员,例如身体有缺陷或者年龄教大或者受过伤等等人员组成。1944年德国人共有34个装甲师,东线18个,西线14个,还有两个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1944年5月诺曼底登陆战后,德国人不得不在两线与两个强大的敌人作战。而且43年开始的千机大轰炸严重的

19、打击了德国的工业体系以及石油的补给。这个时候德国已经油尽灯枯,兵役局疯狂的搜罗着大街上每一个健康的男子,大量的国民卫队师被建立,一战的武器被翻出来装备德国的民兵部队,就连教官也不得不到一线作战,使部队后继无人。43年XTL已经在元首领”防卫*“中将征兵年龄规定在了17岁到65岁。并且那时侯苏联人已经基本解放了国土,开始进入东欧与德国人作战。而此刻苏联也已经到了非常困难的地步,兵员实际上也已经枯竭。大量的刑事犯被编入军队,造成了苏联军队军纪的败坏。苏联在战争中,共计阵亡了大约800多万军人,被俘虏600万人,其中500万死在战俘营中,数百万残废,在加上苏联当时军队规模大约在1100万人左右,而苏

20、联总可以征发的男子在3500万左右,可以说,苏联已经很难再挤出人力来了,因为一则苏联没有德国人如此多的战俘和被占领国的人口可以利用。二则很多方面必须有男子来承担劳动。而德国情况更是严重。但是如果考虑到德国不与英美作战全力对付苏联的话,那真是鹿死谁手未必可知。德国人至少可以征集200万以上的军队对苏联进行打击,本土也不至于遭受如此残酷的轰炸破坏。恐怕那200万人就绝对不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44年德国人在阿登反击战后,耗尽了最后的装甲部队,那是曾经纵横欧洲的德国装甲部队最后的绝唱。1945年更不用说了,德国战败了。二战中谁打断了纳粹德国的脊梁:并非苏联红军二战中谁打断了纳粹德国的脊梁:并

21、非苏联红军.txt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呀!二战中谁打断了纳粹德国的脊梁:并非苏联红军 一般认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战场在苏德战场,而由由此一部分人推出美国在二战中的西线战斗是一种渔翁得利的行为。如果单纯看结果似乎此种论断颇有些道理,可是实际上则完全不是这样。1941年末,在日本队对珍珠港进行空袭后,美国加入了这场战争。1942年初的苏联正承受这这场战争的主要压力。虽然德国的东线力量已经在逐步被削弱,但是德国仍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继续对苏联的入侵。在北非的德国非洲军于1942年夏天推进到

22、了阿拉曼一线,从1942年8月开始,英军开始逐步击退德军。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1942年11月20日,苏军将德第6集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最终德第6集团军于 1943年一月底/2月初投降,最初的23万德军只有9万人被俘虏。1943年5月13日,困守在突尼斯的13万德国士兵和18万意大利士兵投降。在1943年的最初5个月,德军损失了超过70艘U艇。邓尼兹命令于1943年5月24日暂停在大西洋的破交战,封锁英国失败。1943年7月,德军集中了超过3000辆坦克和1850架战机却没能突破苏军在库尔斯克的战线,这也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1943年7月10

23、日,盟军在西西里登陆,用了38天的时间占领了全岛,这样盟军就获得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出发基地,他们的远程轰炸机可以威胁整个第3帝国了。1943年夏,德军必须从本来就很紧张的东线抽调部队投入意大利和法国南部。1943年9月3日,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岛。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并于1943年10月13日对德宣战。至此美军的地面作战陷入停顿,直到44年的西线登陆开始才重新开动。因此成为了日后被称为渔翁得利的证据。而实际上43年末到44年之间美国正在另外两条战线上和德国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一、在工业上力图用战略轰炸掐断德国的工业尤其是军事相关工业在战争期间从挪威到奥地利,甚至是捷克只要是为德国军事工

24、业提供必须生产的地区基本上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就拿虎王坦克为例子,正是由于美英的战略轰炸导致产量从来没有达到过预计的月产量。甚至最为可怜的是在44年底出现了一个月只生产数辆的可怜局面。 以轰炸奥地利为例,其实在盟军轰炸机第一次出现在奥地利上空很久以前,盟军就已经确定了战略轰炸的优先目标。这些计划的起草早在美国加入这场战争以前就开始了。所以当美国正式加入战争的时候,详细的轰炸计划就已经放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案头了。计划确定从1944年中期(甚至更早,在1943年中期)开始进行的战略轰炸的优先目标顺序是(1)战机生产加工工厂;(2)飞机发动机工厂;(3)U艇基地以及船坞;(4)交通运输线;(5)

25、石油,铝和橡胶的生产基地奥地利的工业已经完全融入德国的军事工业之中,其地位如同“帝国的防空洞”,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得奥地利具有战略价值的目标越来越多。其中飞机制造工业是列在第一位的,首先是有“帝国最大的战机制造厂”之称的维也纳新城(Wr.Neustadt)飞机厂(WNF) ,它负责Me109的最后组装。WNF在1942年共计生产了1400架Me109,占了德国这种战机产量的50%,另外在Erla和雷根斯堡则有梅塞施密特的两个工厂。在1942年12月它们可以每月生产150架,到了1943年7月则达到了每月280架,其中只有20架是修理的。此外维也纳新城还生产了全德国25%的FW-190。维也纳新城

26、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业目标是属于亨舍尔康采恩的Rax工厂。在这里在1943年夏天以前就开始准备一个庞大的计划,它具有在德国军事工业中最高的优先权,即A-4 (V-2) 火箭的生产。这些火箭对盟国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另外的重要航空军事工业目标有哈尔兴(Haersching,生产Me328),克拉根福(Klagenfurt,Me109的最后组装),维也纳南郊的施魏夏特(Schwechat,生产He 162),措尔法兴(Zwoelfaxing,生产He 177),辛特尔布鲁赫(Hinterphl,生产He 162),梅尔克(Melk,生产He 162)以及在耶恩巴赫和斯特拉斯福的梅塞施密特分部,在维也纳

27、的亨舍尔分部,在哈莱茵,巴德,格拉茨,斯泰尔地区和维也纳新城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它们也同时生产滚轴和汽车。其它的重要目标列表:在林茨的金属工业,包括赫尔曼戈林工厂(今天的VOEST);在林茨的化学工业和在穆斯比尔包姆的多瑙化工厂;石油工业:1.Zistersdorf的油田;2.Wien-Floridsdorf的炼油厂;3.Wien-Kagran的炼油厂(Vacuum Oil AG);4.Wien-Lobau的炼油厂(Ostmaerkische Mineral?lwerke AG, Wintershall AG);5.Vuesendorf的炼油厂 (Fanto);6.Korneuburg的炼油厂

28、 (Creditul Minier);7.Linz的燃料生产厂 (Hermann-G?ring-Werke);8.Moosbierbaum的燃料生产厂 (Donau-Chemie AG);9.Schwechat的燃料生产厂 (Nova Oel und Brennstoff AG)。SDP公司、亨舍尔公司、Graf&Stift公司和Saurer-Werke公司在维也纳以及SDP公司在格拉茨、斯泰尔和维也纳新城的作战车辆生产基地。Linz的Hermann-Goering-Werken(坦克生产基地)和St.Valentin的Nibelungen-Werken(突击炮生产基地)。交通运输线路

29、也是轰炸的主要目标,首先是: 多瑙河上的船运航线,这是罗马尼亚油田石油的主要运输路线;铁路干线以及其上的可视目标1.火车站2.铁路调度设施;3.维修工厂;4.桥梁;5.机车(低空轰炸)。轰炸奥地利,使当时在奥地利生产的大量ME配件无法输送至德国或者是准时的组装,给予了德国空军严重的打击。另外从航空汽油的产量上也能够看出此种打击的严重性。德国飞机燃料的产量在1944年4月还能达到175,000吨,到了44年7月就只有30,000吨,而这个数字在44年9月份更是下降到了只有 5,000吨。由于飞机燃油的产量取决于炼油加工企业的运作情况,在盟军的强烈轰炸下,这些产量下降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以至于盟军

30、在战争结束后在奥地利的机场发现了总数多达400架完好的德军战斗机由于缺乏燃料而无法升空作战。美英还轰炸了德国主要的稀有金属产地挪威的克纳本矿山,导致了战争后期德军装甲车辆的装甲防御能力大大的下降。如果说苏联人在东线的战斗击败了德国的军队。而美英的战略轰炸则彻底摧毁了德国赖以发动军事作战的军事机器。最简单的就是在44年初原本就应该批量装备部队的虎王,到了二战末期的产量不过月产不超过50辆(虽然德国军事机器生产复杂,可是真正导致其无法量产的致命原因恰恰就是美英的战略轰炸)。以德国后期战车主要装备的梅巴赫HL210/230型发动机而言(至于为什么要选它,应该有些二战兵器常识的人都直到,二战后期德国的

31、黑豹和虎王都采用同这种发动机作为动力。个人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让重型坦克用中型坦克的发动机,难怪其机动性烂的可以),其在德国的总厂月产量在44年计划是月产量应该超过或者接近500台,在捷克的公司月产量则应该超过70台。因为1943年梅巴赫公司和其下属的子公司共生产了超过4346台该型发动机,在1944年的前四个月便生产了2973台,但是4月经过美英的空袭其的生产完全停止,直到10月份才小规模的恢复生产,到194587台。也就是说44年到45年其一共提供只提供了3千多台,这也就是44年,45年黑豹坦克和虎王一共装备的数量。(当然还有汽车联盟生产的一部分该型发动机,不过可惜的是很多用于坦克歼击车而没

32、有用于坦克的生产)而其原因正是因为美英空军的大轰炸导致生产的分散化和生产效率的降低,其在捷克的生产厂甚至由于空袭从来就没有达到过月产量70 这个目标。另列出43到44年德军坦克产量型号 数量43年 黑豹 2600余辆IV H/J型 3000余辆其他IV型坦克 3000余辆虎式坦克 1000余辆44年 黑豹 3740辆虎王 489辆(至45年2月)IV型坦克 1000余辆由此可见虽然总体上德军装甲车辆产量上升,可是坦克的总产量却下降的非常厉害43年德军坦克总产量几乎达到了1万辆几乎为44年的两倍,而所谓的德军装甲车辆很明显还包括猎豹,黄蜂等战车,而如果同样有写二战兵器知识的人就应该直到这些轻型车

33、辆的主要作用是防御,而不是进攻。进攻能力的下降使的德军在防御之后很难快速的展开反攻,导致战机的不断错失。也正是因为进攻装备的缺乏导致德军只能够集中力量进行某些局部的反击。其仅有的机械化部队成为了救火队,彻底丧失了战争主动权。而44年产量的大幅度下降的两个原因:(1)黑豹型坦克生产难度较大,需要耗费更多的工时,而德军主要以生产其为主。(2)美军的轰炸导致了德国军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以克卢伯为例,从43年的八小时工作制,一天两班到44年变为11小时工作制,一天两班,上升了三分之一,可是产量却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德国由于为了应付美英的战略轰炸而必须分散组装,这导致了效率的大幅度下降。1

34、944年的盟军战略轰炸使亨舍尔95的厂房被摧毁,根据德国装甲战斗车辆委员会主席在44年12月的报告支出,44年几乎所有的坦克工厂和配件厂都遭到了空袭导致了配件供应不足,再加上长途运输的被破坏更加剧了坦克生产的困难。1944年的空袭严重妨碍了埃森的克卢伯工厂的生产,坦克炮塔和轧钢车间被持续的空袭破坏。而卡塞尔地区的亨舍尔公司也遭到了严重的影响,1944年的空袭导致了三次大规模长时间的电力供应中断。各地普遍的存在着工人因躲避空袭而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为了防止空袭造成的损失,所有的公司都采取了一定的疏散措施,而仓库,临时堆放处和零件供应的过度分散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仅以MIAG公司为例其在1944年

35、一个月因空袭直接或者是间接造成的工时损失就超过 30万工时。而需要额外支出的是空袭在工厂内部造成的压力更是制约了管理效率,劳动的下降也妨碍了重建工作的进行。重新恢复有组织的生产目标难以达到,有些工厂甚至整年停工。由于装甲车辆制造业中内部协作越来越困难,以致各企业需要各自为战,更为糟糕的是许多零部件的供应商和分包商也陷入了停产。在此种情况下几乎无法制定有效的生产计划。这也导致了虎王770辆的生产计划根本就没有在规定的44年底完成3)资源的匮乏,可是为什么到44年才显现出来,我在下边将专门介绍。所以说苏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不断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德军的技术装备无法有效的获得补充,也就是说德军消

36、耗快而重新获得补充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点从德军的装甲部队的组成状况就能够说明问题。所以说美英对于二战的贡献还是非常明显的。仅仅是战略轰炸就有效的从一个方面为苏军在正面战场的胜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二、掐断德国的工业资源还有一种说法德国二战的失败在于其本身资源的匮乏,而实际虽然如此,但其中美英的作用则不可低估。其实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大多数的资源(比如橡胶和石油)实际上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可是为什么直到44年中才表现的那么明显,这里就有两个原因(1)德国人实际上相当清楚自己资源匮乏的实际状况,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就建立了完善的各种战略资源储备,这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比如,1939年德国仅一笔业务就由法本公司从

37、美国进口了2000万美元的航空汽油。这种交易一直持续到美国完全参战。所以说至少到43年德国还没有出现什么严重的资源危机。42年之前,德国有足够的钢铁、煤炭等主要资源、由于德国本身的战略储备和从欧洲其他国家的掠夺,此种资源危机还不是非常的明显。至于43年年末德国的回光返照可以说于意大利这个废物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意大利也建立了相应于本国实力的战略资源储备,可是意大利投降使得其在战争中的储备落入了德国手中,暂时弥补了德国本身资源的严重消耗。(以石油为利,二战之前意大利海军单独储备的海军用石油就够180 天使用,可是意大利海军在二战期间几乎没有任何的作战就被瓦解,这些石油也就理所当然的落入了德国人的手

38、中)。还有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资源来路就是当时欧洲的五大中立国(土尔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实际上在战争没有真正明朗化之前都在大量的向德国提供其所需要的战略资源,真正让这些国家断绝和德国交易的主要压力即来自美国。瑞典其本身是纳粹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优质铁矿砂(可以生产出高级合金钢)对德国的国防生产尤其重要,希特勒甚至为此推迟了对西欧的入侵,首先占领了丹麦和挪威以确保铁矿砂的运输安全。比如瑞典轴承公司(S&K Bearings)其是与纳粹勾结最密切的瑞典公司之一,向德国出口了大量滚珠轴承。由于美国同样依靠S&K公司的轴承,这就又给美国出了个难题。如果对S&K

39、公司及瑞典施加制裁,极可能引起S&K的报复,限制对美国轴承的出口,并中断军需品生产。第二个选择是在战争中夺取 S&K的工厂。可是这样做只会促进罗斯福的评论家们对现今政府内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日益猖獗的指责。剩下的最后一个选择是让S&K公司继续正常运营,这也是美国政府最后决定采取的措施。这样,无论谁赢得这场战争,通过向双方提供轴承,S&K都会是最后的赢家。葡萄牙的外贸收支从1939年的入超9000万美元一下子变为1942年的出超6800万美元。在战争的最初四年,葡萄牙的私人公司总资本几乎翻了一番,葡萄牙国家银行黄金储备增长了3倍多。葡萄牙的经济繁荣依靠于其丰富的钨

40、砂资源。纳粹主要从葡萄牙和西班牙进口钨砂。除可用做电灯泡的灯丝外,钨在军备生产中还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德国的机械工业使用高强度的碳化钨车刀和钻头,而美国只能使用次等的钼合金。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克虏伯公司通过专利技术垄断了碳化钨的生产。另外钨合金也用于制造穿甲弹。盟国认为德国对钨矿的最小需求是每年3500吨。考虑到纳粹对钨矿的巨大需求、及其为了确保钨矿供应所采取的非常措施,盟国准确地推断出钨是纳粹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盟国同样需要钨,然而他们有别的来源(例如中国),并不完全依赖西葡两国的出产,因此盟国的目标是尽量使纳粹少得到钨砂,为此大量抢购葡萄牙钨砂。到1943年,钨砂价格已涨至战前的775%,使葡

41、萄牙大赚了一笔,其钨砂产量也从1938年的2419吨猛增至1942的6500吨。为了保持中立,葡萄牙在1942年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出口配额体系,允许盟国和轴心国从各自在葡萄牙拥有的钨矿出口矿石,对葡萄牙自己的矿山则设立固定配额。英国拥有葡萄牙最大的钨矿,德国有几个规模小一些的钨矿。1942年,葡萄牙和德国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向德国的钨砂出口量增至2800吨,德国则提供煤,钢和钾肥。1943年,盟国也试图与葡萄牙签订新的钨砂进口协定。葡萄牙要求盟国降低硫铵、石油和其它产品的价格作为回报,但遭到拒绝。葡萄牙因此降低了对盟国的钨砂出口量。于前两者的相对中立不同,西班牙的中立则是偏向于德国的。在二战初期

42、,英国和美国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他们向西班牙提供谷物和石油。如果不是西班牙将其中大部分石油转卖给纳粹的话,美国还会提供更多。西班牙与纳粹之间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在内战期间所欠的债务。包括武器和其他物资在内,西班牙欠德国的钱超过了2.12亿美元。而且由于西班牙国家银行的 330吨黄金储备早在1935年就被共和国政府的苏联顾问盗运到苏联,西班牙无力偿清这笔巨款。除了债务关系外,西班牙的丰富矿藏和贸易资源也是纳粹所需要的。在一份1939年签订的德西秘密协定书中,西班牙承诺从南美帮德国进口牛肉和谷物。1940年5月,西班牙与意大利签订了三年的食品合作计划,承诺提供必要的粮食。到1942年,德西贸

43、易的重点由食品转向战争必需的矿产资源。西班牙拥有丰富的优质铁矿石,德国还从西班牙进口锌、铅、水银、萤石、天青石、云母、软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钨砂。盟国的封锁阻止了西班牙帮德国进口食品的企图,但是从南美经西班牙运入纳粹手中的工业钻石和白金(用于化工和电机)由于体积较小根本无从拦截。盟国与西班牙的贸易有三个目的。首先是获得只有西班牙才可提供的一些资源。其次,从西班牙购买物资可以缩小其对纳粹的供应量。第三,通过与西班牙的贸易可以减轻纳粹对西班牙经济的影响。1940年3月,英国与西班牙签署了一个为期半年的贸易协定,英国向西班牙提供石油产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国供应矿石、橘子和柠檬。在整个战争期间,该贸

44、易协定每隔半年续签一次。盟国与西班牙之间真正的贸易重点也是钨砂。到1941年,德国已经探明了西班牙的全部钨矿,并通过代理商控制了西班牙最大的钨矿,几乎获得了出产的全部钨砂,而英国只得到了32吨。西班牙的钨矿出口采取自由贸易原则,不像葡萄牙那样实行配额限量体系。由于掌握大量硬通货,这对盟国是一个优势。从1942年初开始,英美开始联合买断西班牙所有的钨矿出产。结果该年的钨砂产量几乎比前年翻了一倍,增至近2000吨,价格也从原来每吨75美元飙升至16800美元,盟国获得了其中将近一半的钨砂。1943年2月,西班牙与德国秘密签署了一份新协定,德国同意用武器作为购买钨砂的费用。然而在谈判期间德国将武器的

45、价格提高了4倍,引起了对方的愤怒。最后西班牙与德国达成协议:内战时欠德国的债务分四次还清,而德国将用这些钱购买钨砂。1943年内,德国购买了钨矿占出产量的35%,而该年西班牙的钨矿总产量大约是1940年的4到5倍。1944年1月,英国驻西班牙大使塞缪尔霍尔(Sir Samuel Hoare)与佛朗哥就停止与纳粹的钨贸易问题进行了会晤,但未达成共识。随后盟国对西班牙实施了石油禁运。5月2日,西班牙同意将对德国的钨出口减至上一年的一半(但当年德国还是通过走私的方式得到了3865.6吨钨砂)。对德国的钨砂出口于1944年8月中止,此时西班牙的边境已经关闭。 而最后一个国家土尔其1941年10月,与德

46、国签订了一份重要的贸易协定。德国用军需品和其它工业品与土耳其交换矿石原料,尤其是铬矿石。与此同时土耳其与英美也保持友好关系,以铬矿石与英美交换先进的武器装备。铬是制造合金钢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纳粹的唯一铬进口国。纳粹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曾经指出,若是铬矿石的供应被切断,会导致德国的军火生产中断10个月。铬矿石经铁路由土耳其运往德国,其间要经过世界上最为崎岖不平的巴尔干山区,一路上到处是桥梁和隧道。盟军在战争结束前重点轰炸了这条铁路,以切断对德国的铬矿供应。为了争取土耳其参战、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土耳其于1941年被美国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国名单。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国预料

47、到纳粹不会再对土耳其构成军事威胁,于是共同要求它参战。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对德国的铬矿石供应。(2)另一个原因则是德国在不断的对自己资源的替代品进行研究,仍以法本而言法其成立于1925年,由拜耳、赫希斯特、巴登苯胺公司(BASF公司前身)等6家大型德国化学公司合并而成,目的是以巨大的经营规模垄断德国乃至世界的化工产业,甫一成立便成为德国最大的企业,及世界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 1943年其所生产的合成橡胶和石油替代品的产量都非常的惊人,总价值8.22亿德国马克。而其的原料则来自以上五大中立国。而以上这些这些中立国与纳粹德国贸易的最终的致命的打击便是正是1944年的美国安全港计划,即对

48、二战期间德国支付所使用的黄金的来路进行追查,可以追缴。这个行动使得纳粹用掠夺的黄金换资源计划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女性眼中的苏联卫国战争 这张照片让一位来自远东的姑娘,因1945年攻克柏林后在废墟上指挥交通而闻名全球 2015年是俄罗斯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和作品很多,但苏联女性在其中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却较少得到关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妇女在各个领域与男人们并肩作战,她们参与国家各类活动的程度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深、更广。 硝烟中的女兵 据统计,卫国战争期间,参加作战的女兵由60万增至100万,其中有8万名军官。她们遍布各军种,在作战部队和后方保障部队均能发现她们的身影。

49、 战地医疗服务是女兵在战场上最常从事的工作,在卫国战争中亦是如此,医疗部队主要由女性组成。据统计,战争期间医疗服务队补充的军医中女子占70%,而30多万名护士全是女兵。女军医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她们参加了所有战斗,她们不畏炮火深入第一线抢救伤员,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伤员。 除了坚守医疗、通信、后勤等非战斗岗位,还有许多女兵像她们的男性战友一样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在最危险的战地前沿与敌人激烈交战。叶廖缅科元帅曾经说过:“简直找不到哪一种军事岗位没有我们英勇的妇女参加,而且她们干得并不比她们的兄弟、父亲和丈夫逊色。”尤其是在传统上完全由男性占据的领域,如狙击手、坦克兵、飞行员,女兵当中的一些著名英雄的表现甚至超过男兵。作为电影敢死连中女狙击手的原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在傲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击毙309个德军士兵,她的战果不但震惊了全苏军和苏联,也震惊了整个世界。而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的女坦克兵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故事更为震撼人心。获知丈夫(步兵第206师政委奥克佳布里斯基)牺牲的噩耗后,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决定上前线为丈夫报仇。经过5个月的驾驶训练后,她被编入“女战友”号坦克乘员组并担任驾驶员兼机械师。1943年10月21日,这个已经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