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爱莲说》 1]《爱莲说》.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4856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爱莲说》 1]《爱莲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爱莲说》 1]《爱莲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爱莲说》 1]《爱莲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爱莲说》 1]《爱莲说》.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爱莲说 1爱莲说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文学修养; 3.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笔 梦落雁沉鱼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

2、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32.介绍作者 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下面请“老师” 们“备课”。 二,“老师”们“备课”(即预

3、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解释加底纹的词语。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 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 可远观二不可亵玩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君子 噫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4.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5)予谓菊 ,花之隐逸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本文主题是什么? 5,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 三,请“老师”们“讲课”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5、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最后投影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 “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答案: 爱莲说:一种文体 可爱者甚蕃 :多 自李唐 来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 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 :更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 :树立 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 :隐士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后鲜有闻 : 少 同予者何人 :我 宜乎众矣: 应当 2

6、.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四,齐读课文,正音。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 1.写“爱

7、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为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4.“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6. .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