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4063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等比数列的前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一)项和(一)n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授课人:黄文钦 班级:高一(9)时间:2015 年 3 月 26 日第一节 地点: 号楼 2016室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2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 n 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认知的有利因素认知的不利因素有:本节公

2、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定势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 q=1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三、三维目标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

3、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2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 q 与 1 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对公式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与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条件,充分体现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我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

4、教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六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 1、引入:、引入:印度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2 2、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发明者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为:236312222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 ,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 ,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

5、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1.探讨探讨: : 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是:2363 6412222s 问题问题 1 1:上式有何特点?如果上式两边同乘以 2 得: 236364 642122222s 问题问题 2 2:比较两式,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

6、加”为“减” ,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抓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2.2.提出:提出:错位相减法:两式上下相对的项完全相同,把两式相减,就可以消去相同的项,得到 64 6421s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故事结束,首尾呼应(三)故事结束,首尾呼应国王要给的麦粒总数为:64 6419 641 2211.84 10 (1 2s 粒)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 40g,则填满棋盘所需麦粒的总质量约为 7000 亿吨,

7、国王还能实现他的诺言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把引入课题时的悬念给予释疑,有助于学生克服认知疲劳,促进积极思维(四)类比联想,解决问题(四)类比联想,解决问题设等比数列,首项为 ,公比为 ,如何求前 项和 ? na1aqnns21 1111n nsaa qa qa q我们注意观察相邻两项的结构,有何特点?如果将等式两边同乘q,则得到一个新的等式23 1111n nqsa qa qa qa q如果将-,则可得到式子:11(1)n nq saa q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快 探讨探讨 1 1:由得,引

8、导学生对11(1)n nq saa q11 1nnaa qsq和进行分类讨论;1q 1q 探讨探讨 2 2:结合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得1 1n naa q出公式的另一种形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五)例题讲解,形成技能(五)例题讲解,形成技能例题例题 1 1: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 8 项的和:(1);1 1 1,2 4 8(2).19127,0243aaq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采用变式教学题组,深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直接套用公式、变式

9、运用公式、研究公式特点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通过以上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变式变式 1:1: (1)等比数列 1,2,4,中,求第 5 项到第 10 项的和;(2)在等比数列中,求. na36763,22ssna(3)已知1118,22nnaqas求例题例题 2 2:求和:求和 2311naaaa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解题时,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适时给予点拨,该题有意培养学生对含有参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变式变式 2:2:求和:2(1)(2)(),(0)n nsaaana(六)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六)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10、(七)课后作业:(七)课后作业:1.1.习题 2.5A 第 1 题;61P2.2.求和.21123nxxnx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等比数列的前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项和公式: 例题例题 1 1:n求和方法:求和方法: 思想方法:思想方法: 例题例题 2 2:八、教学后记八、教学后记本节课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让学生掌握这种求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思想与方n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也经常应用,所以对等比数列前 项和n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 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n中要特别注意和两种情况.1q 1q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最大的遗憾是课前设计的环节没有很好的实现,这充分反应了经验不足。同时也没预料到学生计算能力薄弱,很多问题不能及时给出答案导致时间掌握不准,总之对这次课收获很多,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一定认真钻研争取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