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3880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特别鸣谢:3T、泳恩、惠玲、阿 B、彪哥、辉哥、凯锋,呵呵,当然还有我自己(Kuugaz_Lee)】考试题型: 1 名词解释 5 个,共 20 分 2 问答题 5 道,共 30 分 3 论述题 2 道,共 30 分 4 案例分析题 20 分 第一章导论 1.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 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 程。2.农业的特性 1)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

2、交换和转化的过 程。 2)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 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3)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相交交织在一起3.农业的地位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4.农业的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产品贡献 要素贡献 市场贡献 外汇贡献5.农业的多功能性 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

3、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非商品 产出功能。 农业的多功能性成为新一轮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受到各方的特别关注,但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农业 的多功能性也成为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 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 粮食安全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2)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3)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 4)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2.需求定理的两个例外: 1)炫耀性农产品:是指用来显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农产品。当价格下降时消费量反而减少。如,甲

4、鱼、鲨鱼翅。 2)吉芬农产品:是指低档生活必须农产品,当其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上升。3.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 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 2) 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5)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程度 6)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4.蛛网理论 1)蛛网理论的三个假设前提: 一是从开始生产到产品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 二是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 三是本期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2)蛛网波动有三种模型: 收敛型蛛网: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

5、弹性时,生产者对市场中的变化情况做出反应,对其 生产进行调整,调整生产的路线呈收敛状的蛛网。收敛型蛛网的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小于对需求的影 响程度。 发散性蛛网: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生产者对市场中的变化情况做出反应,对其 生产进行调整,调整生产的路线呈发散状的蛛网。发散型蛛网的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 响程度。 封闭型蛛网: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与需求弹性时,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从而形 成一个封闭型循环。第三、四章 农产品市场体系 1.农产品集贸市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的含义 1)农产品集贸市场是主要进行农副产品零售交易的

6、场所,是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 2)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通过零售方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的最终交易场所,反 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经济关系。 3)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指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 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4)农产品期货市场: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气候交易所。广义 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结算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者组成的 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1

7、)商品集散功能 2)价格形成功能 3)调节供求功能 4)信息中心功能5)综合服务功能3.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 1) 规避风险功能 2) 发现价格功能 3) 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4.规范与完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措施 1) 从外部环境来看,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快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重视期货市场的国际化。 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取缔部分经纪公司的非法活动,促进持牌机构发展。 规范现货市场。 2) 从内部因素来看,应采取以下措施: 降低现货市场的风险。 推进交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从行业建设角度改造期货经纪公司。 大力开拓和培育期货市场的投资群体。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1.要

8、素禀赋学说 1)代表人物:赫克歇尔,俄林 不同国家同一种要素其丰裕程度不同,导致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生产的价格(成本)不同,发生贸易的各 国应生产并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所生产的商品。 2)要素禀赋学说的政策含义 一国应实行自由贸易,进行国际分工(按要素禀赋条件)和专业化生产。通过这种生产和贸易提高各国福利 水平和世界生产水平达到最高。 3)要素禀赋学说的推论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的专业化不可能充分实现 自由贸易将引起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4)要素禀赋学说面临的挑战: 列昂剔夫悖论2.比较优势理

9、论的新发展 熟练劳动说 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说 自然资源产业说 国内需求说 产品生命周期说 产业内部贸易说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 内容: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 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决定的。第六章 土地与水资源1.土地的概念 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 条件。2.土地的特性 1)土地的自然特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 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 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 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2)土地的经济特性

10、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节约用地 保护资源 有偿利用4.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及类型 1)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土地的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 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土地集约的类型 劳动集约型 技术集约型 资金集约型5.中国农村土地的演变过程、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1)中国农村土地的演变过程: 土地改革阶段(19501952)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完整产权

11、 农业合作化(19531957) ,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人民公社(19581978) 家庭承包责任制 2)目前中国农地制度的特点: 农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实践中,农 村土地有的归村集体所有,有的归村民小组所有 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形成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一些地方对农地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出现转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或产权制度,对农村 土地税费制度进行了改革试点等 3)目前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产权不够清晰 农地承包关系不够稳定经营自主权有时受到侵害,影响农积极性 农地流转制度未建立起

12、来,难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农地金融制度未建立,影响农民贷款农地税费不合理 4)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 稳定与完善现行的农地承包制度 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进一步落实农户经营自主权 搞好集体统一经营 搞好农村土地剩余制度6.土地市场的含义 土地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 这种特殊商品在交易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称。从经济学的角度,土地市场多指后者。7.土地价格的认识 1)含义: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额 / 利息率 2)影响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 土地

13、的供求状况 利息率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 社会因素 一般因素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 1.农业劳动力的特殊性 1)农业劳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3)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4)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 下降。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农业生产率与非农产业生产率的差距 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 相对比重下降;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绝对

14、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3.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 1) 刘易斯式模式 A刘易斯式模式主要内容: 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 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B评价:刘易斯模式的积极作用:它适用范围较广,对经济发展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有重大影响 刘易斯模式的不足(1)只强调

15、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部门的发展;(2)忽视技术和有机构成的变化; (3)假设城市中没有失业存在和工资水平不变,这与实际不相符。 2) 拉尼斯-费模式 A根据农业和工业两部门发展的对应把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 0 阶段 第二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 0 但小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实现商业化,二元结构特征消失 B实现商业化的两个条件: 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同步增长 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也就是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增长率必须大于人口增长率 C拉尼斯-费模式的不足: 第一,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

16、而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并且工业工资水平不变,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第二,假设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会因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这是不合理的。 3)托达罗模式: 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这种考虑包括心理因素。 使人们做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收入差异。 农业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以及分类 1)概念:指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 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 0 或负数。 2)

17、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分类: 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积累型剩余 结构型剩余 替代型剩余 季节性剩余5.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面临的困难,以及提出加快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主 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为主 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 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的困难 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基数大,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影

18、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与城镇待业人数众多的矛盾突出 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没有形成 3)加快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配套措施: 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改革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拓宽就业容量 加快城镇化进程 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6.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以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1)概念:是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

19、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A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分析: 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 农业劳动生产率可分两个阶段:78 年以前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78 年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粮 食生产率提高较很少,肉类生产率提高较明显 B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合

20、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点 内涵:不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代替落后的农业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渐进性 系统性 外生性 复杂性 周期性2.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 产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质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利润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2)农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引起对农业的技术进步 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的技术进步3.农业

21、技术的经济类型 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使资本边际产出增加大于劳动 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使劳动的边际产出增加大于资本 中性技术创新:同比例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4.我国应选择何种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 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二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 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 重点推进的农业技术进步: 尽快形成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视农田水利技术,有效改造中低产田 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 进一步提高化学化水平 第十一章 农业家庭经营 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 指以农民家庭为相

22、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弹性很大的一 种经营方式。2.分析理解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这一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农业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以及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决定了家庭经营为合适的组织形式。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 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也可实行分工和劳动的充分利用。3.农业家庭经营兼业化的原因以及利弊 原因: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长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不一致。 农业贸易条件的恶化以及比较利益的下

23、降。 土地的生活保障与财富效应 农业外部条件的改善 利: 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 兼业农户的出现和大量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有 积极作用; 它也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兼业农户由于有多种收入来源,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于兼业农户大都住在农村,家中又有人在城市或非农产业就业,使其具有了双重身份,这对兼业农户在经 济危机期间为自己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缓解大量农民涌向城市,防止城市的过度膨胀,避免农村人口的过 度萎缩和农村社会的衰落,都是有好处的。 弊: 在兼

24、业农户当中,也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 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 。 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失。他们的命运可能有三种:一是被大农场、大企业吞并或 收买;二是将土地租给专业农户或大型农场;三是某些小的农户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合,利用合作社和 社会上的服务力量,完成各种作业,并且靠农业外的收入补贴等来获得生存 。4.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完善 1)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根本上说,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和农户的产权得不到稳定的保障,具体体 现在: 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未根

25、本解决 农民土地产权残缺土地频繁调整 “双层经营”名存实亡 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2)家庭承包经营的完善 认真贯彻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使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十二章 农业合作社 1.农业合作社的含义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也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 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 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26、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 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 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 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特征: 生产专业化。 企业规模化。 经营一体化。 服务社会化。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及其主要特点 1)公开市场 农产品公开市场方式也就是现货市场,它是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产品产出后直接将其投放到市场上销售,农产 品加工与销售商按照当时的市

27、场价格进行收购的联结方式 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适合耐储藏、产品差异性小、产品质量等级容易划分和检验的农产 品 这是一种市场协作,是不同阶段生产者之间的协作中最松散的形式 2)纵向一体化 是指一家厂家把其活动扩展到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以上的连续阶段的方式 是纵向协作中不同的生产阶段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组织方式 3)合同制 是纵向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介于公开市场与完全纵向一体化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了消费者对食品 消费需求的变化、缓解了农产品

28、的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常年性矛盾、降低了经营风险和市场交易费用、解决了农产 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另一方面,它让龙头企业和农民对接起来,使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 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同时,农业产 业化经营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第十六章 农业产业结构1.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征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的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 关系。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是个多层次

29、的概念。 1)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即种植业、牧业、林业、渔 业之间的关系。 2)某一农业生产部门内部各类农产品之间的关系。如种植业内部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 作物、饲料作物之间的关系。 3)某一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如粮食可分为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 4)区域之间的农业生产布局。受气候和地理资源环境的制约,不同作物的农业生产效率会有不同的表现。 特征: 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形成农业产业结构的各部门、产业、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的关系。在种养业之间的循环最为典型。 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随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农业结构的划分会越来越细。 农

30、业产业结构的动态性。农业结构受一定的时空条件的影响,是时刻变化的。2. 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分工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呈规律性变化。 首先,畜牧业的发展快于种植业。食物的消费在世界范围内,呈动物性食物上升的趋势。 其次,种植业内部饲料生产的比重上升。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原料趋势明显。发达国家饲料粮占 70-80%。 最后,经济作物、园艺和蔬菜作物的比重日益提高,观赏植物、花卉等部门的发展加快。 农业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存在两个规律:一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结合在一起;二是专 业化与多部门经营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粮食发展水平。3. 农

31、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利用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 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 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能保持和建立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 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需求呈多样化趋势,要求农业结构有相应的调整。 农业各部门的协调关系。结构的调整要遵循农业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4.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与战略调整的政策措施 改革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总产值比重中,种植业下降,牧业和渔业大幅上升。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

32、作物比重大幅上升。 肉类产量结构中,猪肉比重大幅下降,禽肉大幅上升,牛肉稳定增长。 水产品产量结构中,海水产品下降,淡水产品上升;天然捕捞下降,人工养殖上升。 农产品区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南粮北调改为北粮南运,棉花向西部转移,甘蔗向广西集中,蚕桑像黄河流 域转移,生猪、蔬菜、瓜果也出现了集中产地。 政策措施: 明确调整的指导思想。要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型的农业产业结构;要建立有弹性的农业产业结构;要建立有地 方优势的农业产业结构。 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十七章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1. 传统农业的特征 技术停滞。传

33、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舒尔茨) ,生产技术、生产方 式基本保持不变。 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扩大耕地面积是增产的主要途径,土地报酬递减明显,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 现代农业的含义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大体是指二战后发 达国家的农业。3.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内涵: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 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把传统农业改造为具有

34、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其一,是从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 业转变为以现代科技、生产资料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农业;其二,是从自给自足的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和商 品农业大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即让落后的农业部门尽快实现现代化以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各种手段的总和。 特征: 农业向代化实现过程的动态性。 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广泛性。 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和阶段性。 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继承性。 主要内容: 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园林化; 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良种化、化学化、改革耕作技术; 农业

35、劳动者的现代化市场、竞争、科技和法律意识,人力资本投资; 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经济效益评价科学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第十八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目标 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 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 动植物的遗传自愿,而且环境不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基本目标: 积极增加粮食生产,既要考虑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适当调剂与储备,稳定粮食供应和 使贫

36、困者获得粮食的机会,妥善解决粮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储备粮站需求量的 17-18%) 。 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消除贫困。 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 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系统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相互协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问题。人口在 18 世纪中叶以来的快速增长,造成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加剧了生态的破坏,以致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 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农业而言,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是关键。因而,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至关重要。人力

37、资本是体现于人自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以及体力的存量。人力资本的提 高,将通过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技术工艺水平的改善而增进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节约自然 资源。人力资本积累还有利于改善人们收入分配状况。 (2) 自然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是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其有限性和稀少性越来越明显。因此,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利用原则: 最低安全标准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控制在生态阈值范围内,以保证生态系统自净和自恢复能力。 公平性原则保证自然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

38、和实现代内公平。 (3) 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在自然或人类作用下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及相互作用的 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以及人们对之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 环境问题的特性: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和制约的双重性;环境问题具有传递性;环境污染具有累 积性,呈指数发展;环境问题具有外部性。 环境保护,首先可以从明晰产权、协调各方利益上入手,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另外,政府的干预十分必要, 可以弥补市场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 (4) 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能力,所以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技术落后。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但某些技术进步可能会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农药、化肥等。 技术进步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