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各题型解题指导课件.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835027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2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各题型解题指导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各题型解题指导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各题型解题指导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各题型解题指导课件.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题型一 分析意象、意境型 要分析意象、意境,先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意象与意境。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诗歌中的景、物、人,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因此,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就叫意象。诗歌中诸多的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进而想象诗歌的意境。1.常见问法(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金题展示例古诗鉴赏。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2、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睛,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分析: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阕着眼于雨中,下阕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河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福虽纽,但意境深道,内蕴丰富,论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答案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

3、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只要能结合上阔内容描述,语言通畅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描绘。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翻译诗内,还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也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3.方法提炼(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维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作者感伤的情怀”

4、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题型二 分析技巧型1.常见问法(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金题展示例(2019.四川南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相见欢 北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分析: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了南宋诗词创作的主旋律。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阕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阕转为抒情,格调

5、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晴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分析: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了南宋诗词创作的主旋律。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阕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阕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晴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1)“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解析词人

6、纵目远眺,眼前出现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而长江也在夕阳下流去。该句明显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京。3.方法提炼(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使用这种手法的。(3)分析此手法是怎样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的。题型三 炼字型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炼宇手法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虚词)。1.常见问法(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金题展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

7、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答案“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解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泰山所见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

8、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拥有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由此表现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3.方法提炼(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题型口名句赏析型1.常见问法(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说表达

9、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金题展示例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题目。长安旅夜唐许浑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分析:这是一首以思乡为主题的律诗。作者长时间客居长安,时逢秋天,长夜无眠,弹琴不成,嘴歌也无法青托自己的深情。他心中所想只有那洛阳城了,因为那里是他的家乡。这首诗把多无排柔肠百转,令人动容。(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点明自己客居长安的处境和季节,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细读前两句可知,第一句“久客”一词点明了作者长时间客居长安的处境;第二句“西风”点明当时

10、正是秋季,“雁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引出下文对家乡的思念。3.方法提炼(1)根据写景句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或写出诗句意思。(2)总结该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如果涉及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题型五 比较阅读型1.常见问法(1)本诗与另一首诗都有相同的意象/意境,试分析二者的异同。(比较意象、意境)(2)本诗与另一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异同?(比较情感)(3)在抒情方式上,这首诗和另外一首诗有什么不同?(比较抒情方式)(4)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较表达技巧)2.金题展示例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

11、摩诃池(其二) 宋宋祁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注争教:怎么能让。分析: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摩诃池冷落、衰败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由眼前的衰败之景联想到此处曾经的热闹繁华。作者由此感慨兴衰更替的必然,表现出对于历史客观发展的哲学思考。(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入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答案不符合,因为本诗描绘的摩诃池景象冷落、衰败。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诗歌意境的能力。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将摩诃池曾经的景象特占概括为“仙湖”,描绘了摩诃池曾经“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艳”的

12、胜景;本诗由前两句可知,摩诃池已没有帛饰栏杆的船,只有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曾经的繁华热闹变成了如今的冷落、衰败。所以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不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3.方法提炼(1)通读并回忆两篇作品,把握主要内容、写法。(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意境等)。(3)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也要有具体分析。题型六分析情感、主旨型1.常见提问(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2.金题展示例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3、题目。 晚春 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莫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分析:这是一首描绘春景色的七吉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时春天的喜爱(货处)之情。国时春天的自忠之情(成者措春之情)。解析诗人不写暮春百花稀落、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得人未得之秘,一反晚春迟幕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表达了惜春、赞春的思想感情。3.方法提炼(1)通过审视诗歌标题,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2)抓住诗中体现思想感情倾向的关键词、关键

14、句。天到,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照想感情。(3)厘清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析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5)感受抒发了什么情感?(6)按照答题模板作答:这首诗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话抒.发.的情感,歌颂.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题型七 评价型评价题是先列举出首或者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者后人对诗词特点点的评论,要求考生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合理,再阐明理由。1.常见问法(1)后人评价该诗“XXX,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某评论家评论这首诗“XXX,你同不同意?为什么?2.金题展示例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夜 南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

15、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分析: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答案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通读诗歌大意,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充满温暖气息:热气腾腾的菜看,红紅的炉火,沸腾的热水都给人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国,以茶当酒与朋友畅谈的这份情谊也是温热的。3.方法提炼(1)深入阅读理解诗词。(2)深入解读评论,找出评论的落脚点。(3)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评析理由,紧扣评论关键词。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