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寒食节的由来.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33476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之推不言禄》:寒食节的由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介之推不言禄》:寒食节的由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之推不言禄》:寒食节的由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之推不言禄》:寒食节的由来.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介之推不言禄:寒食节的由来介之推不言禄:寒食节的由来【介之推不言禄创作背景】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

2、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du ? 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3、 【注释】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 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

4、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 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 (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 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 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 (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 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典故】 介之推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文公知道后派人去请,而介之推执意不肯出来。传

5、说来人纵火烧山,想将母子逼下山,介之推和母亲合抱一棵大树,就这样被烧死在山上。烧山的那一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为了悼念介之推,从此人们便定每年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清明, 寒食 是断火冷食的意思。这一天举国都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故事还没有完。介之推被烧死后,文公很悲伤,他砍下那棵大树,制成木屐穿上。叹息着说: 悲乎,足下! 据说这又成了 足下 这一典故的出处。  绵山因此也成为一大名胜。据史料记载,从三国曹魏时期到元末,历代曾有6次大规模修建。1940年1月10日,绵山毁于日军战火。解放后,绵山被山西省政府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90年代得到了全面的修复

6、和扩建。不但重修了从龙头寺到云峰寺被侵华日军烧毁的寺庙,并且开发建设水涛沟瀑布群和栖仙谷自然风光两大景区。而每到寒食清明,人们更是会深切地怀念介之推的高尚气节。 【点评】 介之推偕母归隐的动机和心理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 二三子 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无异于犯罪。而晋文公不以此为 奸 ,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母亲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 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 遭到介之推的拒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 二三子 所做的不正确还去效仿,罪过更大。而且已经说了晋文公的坏话,就不能再领取他的俸禄。母亲再问说:就算不要赏赐,那么让他知道你有功怎么样呢?介之推又拒绝说,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还要这样的名声呢?母亲明白了介之推的意志是坚定的,就表示要和儿子一起隐居。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巧妙,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