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29697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GBT 1477793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1224 批准批准 19940701 实施实施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 ISO 15031977几何定向和运动方向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产品固有方向性及运动方向的表示方法和操纵器与控制对象之间的 方向一致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与方向性、运动方向和控制方向有关的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2 术语术语 21 方向在空间里,一点至另一点的指向。 22 对象物欲描述和确定方向的物体。 23 方向性对象物本身关于方向的固有性质。 24 中心点为对象物进行几何定向和确定方向而

2、设定的基准点。 25 轴线通过中心点的相互垂直的三条设定的基准线,即前后轴、左右轴及上下轴。 251 前后轴(X 轴);通过对象物的中心点连接前后的直线。在图上用轴线 X 表示(见 图 1、图 4 和图 5)。 252 左右轴(r 轴):通过对象物的中心点连接左右的直线。在图上用轴线 Y 表示(见图 1、图 4 和图 6)。 253 上下轴(Z 轴);通过对象物的中心点连接上下的直线。在图上用轴线 Z 表示(见图 1、图 5 和图 6)。 26 基准平面通过中心点的相互垂直的三个设定平面。每个平面包含对象物的两条轴线。三个平面是:基础平面、前后方向平面及左右方向平面。 261 基础平面:由前后

3、轴(X 轴)及左右轴(y 轴)所构成的平面。在图上用 Pxy 表示(见 图 4)。 262 前后方向平面:由前后轴(X 轴)及上下轴(Z 轴)所构成的平面。在图上用 Pxz(见 图 5)。 263 左右方向平面;由左右轴(y 轴)及上下轴(Z 轴)所构成的平面。在图上用 PYZ(见图 6)。 27 观察者为了确定方向,从对象外部或内部在中心点进行观察的人或假设的人。 28 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9 视方向为了确定方向而设定的观察者的视线方向,分为视方向 X、视方向 Y 及视方向 Z。 210 观察方式为了明确方向,以对象物的三轴线为基础确定观察者的视点及视方向。分为外视观察 方式(简称外视

4、式)及内视观察方式(简称内视式)。 211 外视式视点在对象物的外部。 212 内视式视点在对象的内部。 213 操纵器为了控制对象物的运动或变化而进行操作的可动部件。操纵器只限于位置操纵器类型, 即被控对象的状态只随操纵器的位移和转角而变化,操纵器的动作只限于直线、旋转、圆 周及螺旋四种运动形式。 214 顺时针旋转与时针转动的方向相一致的旋转。同义词:右旋 215 逆时针旋转与顺时针旋转相反方向的旋转。同义词:左旋3 几何定向几何定向 31 对象物方向的确定以对象物的中心点或轴线或基准平面为依据确定对象的方向。 32 对象物的方向性对象物以有无固有的方向性分为三类: 321 完全方向性对象

5、物 对象物具有三条轴线,可以明确断定上、下、左、右、前、 后方向。例如:飞机、汽车、配电盘,仪表盘、船舶(见图 1)。 322 不完全方向性对象物 对象物只具备一条或二条轴线,只能确定一个轴或两个轴 方向。例如:圆桌见图 2(a),车轮、管子见图 2(b)L 323 无方向性对象物 对象物不具备固定轴线,不能确定方向。例如:球见图 3(a),正方体见图 3(b)。4 观察方式观察方式观察方式见图 7、图 8。 41 视方向 X 在内视式时,视方向沿前后轴(X 轴)并通过对象物中心点向前;在外视 式时,视方向沿前后轴(X 轴)所看的对象物的前面。 42 视方向 Y 沿左右轴(Y 轴)相对于视方向

6、 X 右侧的方向。 43 视方向 Z 沿上下轴(Z 轴)所见的下面的方向。 44 观察方式的选择 441 观察方式的选择 根据对象物的性质,选择内视式或外视式。 442 根据固有的方向性来选择a 完全方向性对象物 可根据对象物的性质来选择。对于对象物及其相关部分可采 用不同的观察方式,例如对汽车采用内视式,而对其仪表盘上的仪器采用外视式;b 不完全方向性对象物 通常只有一个固定轴线,其第二、第三条轴线的方向需按 习惯确定,确定出第二、第三条轴线的方向之后便可以选定一种合适的观察方式;c 无方向性对象物 三条轴线都必须按习惯确定,然后选定一种合适的观察方式。 443 根据观察方式确定方向 443

7、1 用外视式确定方向(见图 7)a 在确定直线运动的方向和绕前后轴(X 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位于对象物前 方,身体直立于对象物之前,沿视方向 X 观察物体;b 在确定绕左右轴(Y 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在对象物的左侧,身体直立于对 象物之左,沿视方向 Y 观察物体;C 在确定绕上下轴(Z 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位于上下轴的上部,身体俯卧于 对象物的上部,沿视方向 Z 观察物体。 4432 用内视式确定方向(见图 8)a 在确定直线运动的方向和绕前后轴(X 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位于对象物的 中心点,身体取直立姿势,沿视方向 X 观察,这是从中心点向前方向观察物体;b 在确定绕

8、左右轴(Y 轴)的旋转方向时,观察者的视点位于对象的中心点,身体取 直立姿势,沿视方向 Y 观察,这是从中心点向右观察物体;c 在确定绕上下轴(Z 轴)的旋转方向时,观察者取俯卧姿势,沿视方向 Z 观察,透 过中心点看到的为下方。 45 对象物三维方向的确定 451 前后方向 4511 前a 外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X 相反的方向见图 9(a);b 内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X 相同的方向见图 9(b)。 4512 后a 外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X 相同的方向见图 9(a);b 内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

9、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X 相反的方向见图 9(b)。采用的表达方式应避免因观察方式不明确所造成的混乱。 452 左右方向 4521 左以前后方向平面(Px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y 相反的方向(见图 10)。 4522 右以前后方向平面(Px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y 相同的方向(见图 10)。 453 上下方向 4531 上以基础平面(PXY)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Z 相反的方向(见图 11)。 4532 下以基础平面(PXY)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 Z 相同的方向(见图 11)。5 运动方向运动方向 51 直线运动的方向 511 前后运动 5111 向前的运动a 外视式时,平行于前后

10、轴(X 轴)向前与视方向 X 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 12(a);b 内视式时,平行于前后轴(X 轴)沿着与视方向 X 一致方向的运动见图 12(b)。 5112 向后的运动a 外视式时,平行于前后轴(X 轴)沿着视方向 X 的运动见图 12(a);b 内视式时,平行于前后轴(X 轴)向着与视方向 X 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 12(b)。 512 左右运动 5121 向左运动平行于左右轴(Y 轴)沿着与视方向 Y 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 13)。 5122 向右运动平行于左右轴(Y 轴)沿着视方向 Y 的运动(见图 13)。 513 上下运动 5131 向上的运动平行于上下轴(Z 轴),沿着与视方向 Z

11、 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 14)。 5132 向下的运动平行于上下轴(Z 轴),沿着视方向 Z 的运动(见图 14)。 52 旋转运动的方向 521 旋转运动的视方向确定旋转运动的方向,与观察者的实际位置和视方向无关,而应假定观察者的视方向 与对象物或其某部分的旋转轴相一致(见图 15图 17)。顺时针的旋转方向为正,逆时针的 旋转方向为负。 522 绕前后轴(X 轴)的旋转 5221 绕前后轴(X 轴)顺时针旋转(见图 15、图 18)。 5222 绕前后轴(X 轴)逆时针旋转(见图 18)。 523 绕左右轴(y 轴)的旋转 5231 绕左右轴(y 轴)顺时针旋转(见图 16、图 19)52

12、32 绕左右轴(y 轴)逆时针旋转(见图 16、图 19) 5233 在绕左右轴(y 轴)旋转时,对于不可能明确表示旋转的运动作为直线运动对待, 例如打开箱子盖(见图 20)和大部分被覆盖的旋转圆筒等(见图 21)。 524 绕上下轴(Z 轴)的旋转 5241 绕上下轴(Z 轴)的顺时针旋转(见图 17、图 22)。 52小 2 绕上下轴(Z 轴)的逆时针旋转(见图 17、图 22)。 53 圆周运动的方向 531 顺时针的圆周运动观察者沿旋转轴透过圆心。观察基准平面时,对象物顺时针的圆周运动(见图 23)。 532 逆时针的圆周运动观察者沿旋转轴透过圆心。观察基准平面时,对象物逆时针的圆周运

13、动(见图 23)。 54 螺旋运动的方向 541 螺旋运动的观察方式螺旋运动的方向与观察者的视点、视方向无关,观察方式通常取内视式。 542 右螺旋运动沿观察者视方向的向前直线运动与顺时针的旋转运动合成的运动见图 24(a)。 543 左螺旋运动沿观察者视方向的向前直线运动与逆时针的旋转运动合成的运动见图 24(b)。6 操纵器的操作方向操纵器的操作方向 61 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控制效果的协调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对象物的运动方向应一致且达到效果一致。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对象物运动方向的协调,以及与控制效果的协调,见表 1。例如: 操纵杆向右移动,对象物应该向右做直线运动;手柄做顺时针旋转,对象物应

14、该顺时针旋 转,或向右做直线运动;左右排列的成对按钮开关,按动右侧的按钮应使对象物向右做直 线运动,反之亦反之。 62 操纵器操作方向与对象物运动方向一致的基本原则 621 第一原则:相类似的操纵器的一致性凡是使对象物(不论是同类的、类似的或不同的)产生同样的运动或发生同样的变化, 应尽量使用同类或相似的操纵器,并且操作方向相同(见表 2)。 622 第二原则:不同种类的操纵器的一致性使用不同种类的操纵器,又要求不同对象物产生同样运动或发生同样变化,此时至少 应使操纵器的运动和对象物的变化与表 1 相符合,在第一组或第二组内进行协调(见表 1、 表 2)。 623 第三原则:操纵器的更换如果以

15、前的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第一原则或第二原则不一致,此时不采取改变以前的 操作方向的办法,而应变更控制方式。例如,从前顺时针方向旋转手轮,机械向左移动, 而现在必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机械向左移动,此时应把手轮换成控制杆或按钮。 624 第四原则:标志必须给操纵器标上不易误解而又易懂的图形符号和文字。表表 1 为使对象物变化与操纵器一致的成组词汇为使对象物变化与操纵器一致的成组词汇第一组第二组位置右、右舷、右舵 上 顶部 前 外视式:向着观察者的这侧 内视式:船头、机头 前端左、左舷、左舵 下 底部 后 外视式:向着观察者反方向一侧 内视式:船尾、尾部 末尾运动方向第一组 向右 向上 离开操作者 顺

16、时针旋转第二组 向左 向下 接近操作者 逆时针旋转状态明 暖 噪 快 加(+) 加速 效果增加 例:亮度 速度 动力 压力 温度 电压 电流 频率 照度暗 冷 静 慢 减(一) 减速(制动) 效果减少 例;亮度 速度 动力 压力 温度 电压 电流 频率 照度动作合闸 接通 起动 开始 捆紧 开灯 点火 充入 推拉闸 切断 停止 终止 松开 关灯 熄火 排出 拉注:本表中不包括“向前” 、 “向后” 。这两个词在两种观察方式(即内视式和外视式)中,其含义不同。表表 2 操纵器运动方向举例操纵器运动方向举例注:本表中箭头根据表 1 的第一组;操作者位于图中标号处。图图 1 完全方向性对象之例完全方

17、向性对象之例图图 2 不完全方向性对象之例不完全方向性对象之例图图 3 无方向性对象之例无方向性对象之例图图 4 基础平面、前后轴及左右轴基础平面、前后轴及左右轴图图 5 前后方向平面、前后轴及上下轴前后方向平面、前后轴及上下轴图图 6 左右方向平面、左右轴及上下轴左右方向平面、左右轴及上下轴图图 7 按外视式确定方向按外视式确定方向图图 8 按内视式确定方向按内视式确定方向图图 9 前后前后图图 10 左右左右图图 11 上下上下图图 12 向前、向后的运动向前、向后的运动图图 13 向左、向右的运动(外视式与内视式一致)向左、向右的运动(外视式与内视式一致)图图 14 向上、向下的运动(外

18、视式与内视式一致)向上、向下的运动(外视式与内视式一致)图图 15 绕前后轴的旋转方向绕前后轴的旋转方向图图 16 绕左右轴的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按外视式鸵轮的旋转方向绕左右轴的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按外视式鸵轮的旋转方向图图 17 绕上下轴的旋转方向绕上下轴的旋转方向 按外视式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的旋转按外视式操纵元件的旋转方向图图 18 绕前后轴的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绕前后轴的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图图 19 绕左右轴的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绕左右轴的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图图 20 在外视式场合绕左右轴逆时针旋转(打开箱盖)当作直线运动之例在外视式场合绕左右轴逆时针旋转(打开箱盖)当作直线运动之例图图 21 在外视式场合,绕左右轴的旋转运动当作向上或向下的直线运动之例在外视式场合,绕左右轴的旋转运动当作向上或向下的直线运动之例图图 22 绕上下轴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绕上下轴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图图 23 围绕视方向围绕视方向 Z 的顺时针圆周运动和逆时针圆周运动的顺时针圆周运动和逆时针圆周运动图图 24 绕前后轴沿视方向绕前后轴沿视方向 X 的螺旋运动的螺旋运动附加说明: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学敏、张铭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