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2821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昆明市五昆明市五华华区科学技区科学技术术和信息化局文件和信息化局文件五科信通20154 号 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2015 年 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2015 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经过相关程序,现已编制完成,经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局长办公会批准,即日发布实施。特此通知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2015 年 5 月 18 日2015 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根据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五发201413 号)、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五政办通201452 号)以及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五华区

2、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 2015 年度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该申报指南所涉及的内容仅作为对申报 2015年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提出指导性参考意见,不作为项目申报的强制性条件。一、适用范围五华区科技计划是根据全区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区级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和科技政策调控、引导,由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区科信局)组织实施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计划,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是落实科技计划的主要内容。本申报指南仅适用于五华区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为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

3、成果转化工作,拟申请区级科技计划立项或区级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项目申报期为自发布之日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有效。- 3 -二、指导思想和立项原则全面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五华区“产业高端、文化彰显、生态支撑、民生普惠、城乡融合、跨越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五华区加快建设昆明市创新型试点区的重要机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全民创新意识,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拓展开放创新空间,进一步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力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首善之区建设。 (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原则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导社

4、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二)鼓励研发投入和规范产出绩效的原则强化对项目申报单位研发投入的要求,优化项目管理程序、创新经费资助方式、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绩效。(三)聚焦产业转型和园区发展的原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充分发挥园区在人才和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壮大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为提升五华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原则- 4 -以服务五华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鼓励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

5、创新基地,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五)引进培养创新人才的原则围绕五华区产业建设,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的长效机制,发挥科研课题,创新项目的纽带、聚焦、孕育、引领的作用,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三、立项支持的重点领域(一)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和园区发展推动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力度,逐步提升企业竞争力。1.科技文化融合技科技文化融合技术术研究与开研究与开发应发应用示

6、范:用示范:围绕五华金鼎片区推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建设,重点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提高科技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知名研发设计机构及在五华设立各类分中心,培育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的研发设计服务业。2.高新技高新技术术及及战战略性新略性新兴产业兴产业研究与开研究与开发应发应用:用:重点扶持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协同创新的探索,鼓励企事业单位在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创新及模式探索。依- 5 -托五华区域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富集的优势,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开

7、展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加大产品研发环节的科技创新力度以及市场开发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加强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的产品。3.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升升级级技技术术研究与开研究与开发应发应用:用:鼓励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一体化,高水平开发高效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加大配套产业引导、扶持、引进力度,形成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较强的配套体系,强化产业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科技创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应应用研究示范工程:用研究示范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鼓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

8、各类政策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单位开展科技成果的应用研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5.现现代代农业农业技技术术开开发发与与应应用:用:重点支持具有高原特色、带动力强的粮食、畜牧、果蔬、花卉等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二)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体系和应用模式,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创建特色为切入点,推进智慧五华试点建设工作。- 6 -1.智慧政智慧政务应务应用用:围绕公共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云计算中心、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的应用,打牢智慧城市基础,大幅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2.智慧民生智慧民生应应用用: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医疗、

9、教育等方面开展智慧民生应用,以改善民生保障为目的,推动企业整体经营环境的提升。3.智慧智慧产业发产业发展展:聚焦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鼓励以软件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科技研科技研发创发创新平台新平台:重点围绕我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省级和市级认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申报的科技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2.公共科技服公共科技服务务平台平台:鼓

10、励符合条件的单位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普精品基地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对获得上述认定的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3.企企业创业创新新发发展能力展能力:重点支持企业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打造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优质种业基地等创新主体。- 7 -(四)知识产权强区1.引引导导企企业业技技术创术创新和新和资资源共享:源共享:围绕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区总申请数量的比重。重点支持建立企业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资源平台的共享机制

11、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2.文化文化创创意意产业产业知知识产权识产权开开发发: :围绕培育我区的广告设计、文化创意、影视音像等优势版权企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运用。重点支持民族民间文化、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推进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刺绣、剪纸、绘画、雕塑的开发利用。3. 促促进进知知识产权识产权的运用和的运用和实实施:施:围绕知识产权运用和实施,开展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转化率。重点支持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并吸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的项目。(五)科技创新惠及民生1.区域区域创创新新驱动发驱动发展

12、示范工程:展示范工程:围绕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特色支柱产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以及突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遴选五华区 2015 年度市级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项目,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项目由年度局县科技会商确定。- 8 -2.民生民生领领域科技惠民域科技惠民:重点结合五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管理、教育公平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满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推广新型实用技术,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绿色光亮工程”,应用推广示范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并配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光伏取水

13、等绿色惠民项目。3.科技科技创创新人才和新人才和团队团队建建设设: :围绕五华区产业发展及转型的方向,鼓励企业及科研院所引进一批省内外高端科技人才,搭建我区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创办(领办)企业,实施一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推进区域经济发展。4.创创新新发发展展战战略研究略研究:重点以五华区科技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市试点县(区)和落实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主线,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自主创新政策环境、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组织实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四、支持方式对获得区级科技计划立项的项目给予一定支持,支持方式

14、为前资助。前资助项目是指在项目实施的起始阶段或过程中,对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研究开发给予一定资助;资助比例不超过项目经费支出的 20%,最高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 50 万(区域创新驱动- 9 -发展示范工程项目按照 1:1 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五、基本要求项目申报应符合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具体为:(一)在五华区行政区域内依法进行工商注册并登记纳税的企业法人或五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申报单位申报时填写单位全称(与单位公章一致),中央、省属和省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事业单位可与五华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申报,申报时需提交合作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合

15、作协议内容应包括合作方式、资金投入、利益分成、成果归属及风险分担等;(二)申报单位是项目的直接承担者和通过项目所获得的科技成果的产权拥有者,而非项目中介机构;(三)申报单位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四)项目负责人应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履历,必须是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政府公务员(创新驱动战略及政策研究除外)、退休人员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可作为课题参与人;(五)一个申报单位只能申报一个类别项目。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指科技项目合同书中列前三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区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

16、技术政策,创新性较强。成果具有- 10 -可预期的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并有在昆明进行应用和产业化的计划;(七)知识产权权属清晰,无权属纠纷;(八)根据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定,不受理有下列情形的项目:1.在区级各部门重复或分别申报并获得立项的项目;2.申报单位所提供的立项材料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的项目;3.承担区级科技计划,正在执行期或不按规定结题、验收或申请延期,时间已超过项目合同规定时限 6 个月的单位新申报的项目;4.在上年度没有研发投入或者有研发投入但未如实填报R&D 经费统计数据的单位(民生领域科技惠民、科技扶贫类项目和新成立单位除外);5.其它按有关规定不予支持的项目。六、

17、申报须知(一)项目申报均由区科信局项目管理科受理。项目申报单位向区科信局项目管理科直接申报,项目管理科在受理后根据本申报指南和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后提交区科信局,区科信局将按有关规定开展实地核查、评估和审核工作,审定后报区政府批准立项。(二)申报单位进行申报时按要求提交以下材料(电子版一份、纸质版一式五份):- 11 -1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申请表(格式在区科信局网页表格下载栏下载);2.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在区科信局网页表格下载栏下载);3.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书(格式在区科信局网页表格下载栏下载);4自筹经费来源证明(格式在区科信

18、局网页表格下载栏下载); 5.上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企业应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注册时间不满一年企业提供企业自成立之日起至今的月度财务报表);事业单位提供部门决算报表中资产负债简表和收入支出决算总表;6.附件。能证明申报单位资质(注:工商注册登记证、地(国)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为必须提交件、其他资质为选择提交件)及与项目有关的其他附件材料;7.技术查新报告可作为项目实施必要性的佐证材料,不作为必要条件。特别提示:1-6 为必须提供材料。以上材料要求双面打印并按顺序装订,需提供申报材料封面及目录;未按要求提供材料的项目将不提交专家评估。(三)申报时间: 6 月 30 日前;申报受理地点:区科信局项目管理科,地址:昆明市华山西路 1 号(五华区政府行政中心 704- 12 -室);联系人:王富强、柳杨,联系电话:63623804, 传真:63628442。(四)本申报指南及下载服务可在昆明五华网站里点击“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知识产权局)”(网址:http:/ 13 -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2015 年 5 月 18 日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