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2491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征求意见稿)包头市农牧业局(2013 年 10 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指导全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编制本规划。一、优势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我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区和呼包银榆经济区,是呼包鄂金三角核心区,面对呼包鄂城市群、京津城市群乃至全国市场;紧临周边盟市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补充;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北临蒙古国,拥有边境公路口岸,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提供的便利的交通条件

2、。2、城市带动优势。我市 200 多万城镇人口为农畜产品销售提供了需求巨大、运输便捷的市场;工业城市的财政实力雄厚,为加大农牧业投入提供了基础条件;农牧业人口仅有 51 万人,- 2 -仅占全市总人口的 19%,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压力较小。3、人均资源优势。我市人均占有耕地 12 亩,位列 12 个盟市第 2 位;人均水浇地 3.8 亩,列第 4 位。人均拥有牲畜 6.6头只,列第 8 位。虽然我市农牧业总量小,农牧业人口相对较少,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较多,发展现代农牧业具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发展高效舍饲畜牧业前景广阔。4、产品加工优势。我市拥有一批设备先进、加工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农畜产品

3、生产加工能力逐年稳步提高,保持自治区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 118 家。形成年加工马铃薯 4 万吨、羊 110 万只、羊绒 3000 吨,日加工生鲜乳 50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乳制品、肉类、粮油等 11 大类、200多个品种。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到 50%。5、市场流通优势。我市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营销体系。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达到 33 家。全市现有各类蔬菜等市场 20 个,已形成以友谊、远大两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以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以超市、农贸市场等为销售平台的市场流通体系。正在抓紧建设润恒、驼龙 2 个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润恒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

4、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全市建成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 9 个,130 名马铃薯经纪人遍布全国。羊肉通过小尾羊等“群羊”企业收购、本地市场销售和外调调剂等,供不应求;牛奶全部由企业收购。- 3 -6、产业体系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 70%以上。蔬菜具有区位、技术和市场优势;马铃薯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商品薯实现产、销、加、储一体化,种薯实现“北繁南种” ;小肥羊、小尾羊总部设在我市,蒙牛、伊利在我市投资办厂,形成“群羊”品牌,奶牛饲养规模、单产水平居自治区前列。三主粮燕麦米系列、圣鹿源鹿产品系列、东宝蛋白粉、龙驹奶酒等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畅销南方市场。7、品牌优势。农畜产品加工

5、行业注册商标达到 523 个,其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8 个,自治区著名商标 34 个,包头市知名商标 26 个。全市认证 “三品一标” (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畜产品 163 个。其中,无公害产品 140 个,绿色产品 19 个,有机产品 4 个。全市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13.4 万亩,无公害肉羊 65 万只,无公害羊肉 1200 吨,有机羊肉 350 吨,有机奶 2800 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是是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和和生生态态环环境境依依然然薄薄弱弱,可可持持续续发发展展能能力力不不强强。全市水浇地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 13。山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 20,山南

6、地区农作物大水漫灌面积达到100 万亩左右;达茂旗禁牧后,虽然草原重度“三化”面积由23减少到 10,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明显好转,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二二是是产产业业发发展展方方式式相相对对滞滞后后,产产业业化化水水平平不不高高 。龙头- 4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蔬菜、马铃薯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不足 10;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低,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弱,一产业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谁来种地、谁来养畜”的问题急需解决。三三是是服服务务体体系系有有待待完完善善,绿绿色色农农畜畜产产品品基基地地建建设设

7、滞滞后后。市县两级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财政差额补贴体制以及缺乏人员、编制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机构不健全、监管手段缺乏和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 “三品一标”产品产量小、成本高、效益低,经营主体认识程度和积极性不高。四是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四是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虽然市级财政对农牧业的投入不断增长,但与工业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不相适应。同时,部分旗县区由于财政实力等原因,上级项目匹配资金难以落实到位。从纵向自身发展相比,全市农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从横向与二、三产业发展相比,三次产业发展不协

8、调,第一产业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定位(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工作思路,围绕“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坚持“绿色、健康、安全、环保”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构建- 5 -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抓龙头、强基地、创品牌、促效益”为切入点,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国家马铃薯产业化示范基地,西北地区蔬菜集散地和自治区重要的优质肉羊基地、奶源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二)发展原则1 1、市场导向原则。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在农牧业产业资源

9、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各级政府要着力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公共服务。2 2、全产业链谋划原则。全产业链谋划原则。立足优势区域基础,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促使优势区域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相衔接,主导产业与农村牧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加快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3 3、园区化发展原则。、园区化发展原则。通过园区建设实现土地流转,达到规模化经营;通过不同类型园区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加快农畜产品市场化运作,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

10、展的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4 4、科技创新原则。科技创新原则。把农牧业产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产业的着力点,创新农牧业技术推广体- 6 -制机制,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畜产品档次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5 5、生态循环原则。、生态循环原则。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技术和措施;严格农牧业投入品管理,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等开发、利用,减少面源污染。(三)预期目标1 1、20152015 年预期目标年预期目标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农

11、畜产品高产、稳产水平有所提高;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初步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同步增加;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更为完善,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得到有效化解,优惠政策持续增多;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2 2、20172017 年预期目标年预期目标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结构调整更为优化,农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的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农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对农牧

12、业的支撑能力大为增强;农牧业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优惠政策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7 -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 3、20202020 年远景目标年远景目标展望 2020 年,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质量安全可靠、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基本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类别指标2015 年2017 年2020 年粮食总产量(万吨)100100100马铃薯鲜薯产量(万吨)100100100蔬菜产量(万吨)120130150牲畜存栏(万头只)470580

13、680肉类总产量(万吨)202530羊肉产量(万吨)91317农畜产品生产牛奶产量(万吨)160163168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亿元)100120160农畜产品加工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55%60%65%流通企业(个)404550交易额超亿元流通企业(个)131517农畜产品流通埠外销售平台(个)346- 8 -类别指标2015 年2017 年2020 年无公害食品生产总量(万吨)96105115绿色食品生产总量(万吨)141516三品数量 有机食品生产总量(吨)100015001952中国驰名商标(个)101215内蒙古著名商标(个)404550包头市知名商标(个)405060地理标志证

14、明商标(个)236商标品牌原产地证明商标(个)236(四)发展定位一是一是布局定位。布局定位。构筑“三带、六区”农牧业新格局。南部现代农牧业带(山南地区) ,打造高效农牧业聚集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区、都市现代农牧业观光区、沿黄水产休闲区,发展蔬菜、肉羊、奶牛、饲草料、水产等产业;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带(固阳县全境、达茂旗农区) ,集中马铃薯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适度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北部草原畜牧业带(达茂旗牧区) ,打造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探索科学利用草场的有效途径。- 9 -二是发展方式定位。二是发展方式定位。充分发挥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集散作用,促进我

15、市蔬菜与全国、周边城市双向流通;在壮大种薯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马铃薯产、销、加、储一体化;加快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羊产业良种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强化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三是市场定位。三是市场定位。在保障本市蔬菜有效供给基础上,开辟外阜市场;马铃薯种薯市场为本市和两广等,商品薯面向国内外市场;羊肉面向本地市场和“群羊”企业,羊绒原料主要依托市外市场;生鲜乳重点增加伊利、蒙牛加工需求,当地中小型乳品企业重点打造特色产品。四是质量定位。四是质量定位。推行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三品”生产的新技术、新设施和新肥料,积极引进优良新品种,大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有效控制农牧业面源污

16、染,强化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大力推进“三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三、主要任务按照自治区“8337”工作思路的要求,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实际,促进传统农牧业向都市现代农牧业转变,粗放型农牧业向设施农牧业转变,资源消耗型农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转变,农户分散、粗放经营型农牧业向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型农牧业转变,农牧业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多种功能融合转变,推进主导产- 10 -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牧业。(一)蔬菜产业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继续加强蔬菜保护地建设,改造提升现

17、有蔬菜保护地,重点提高冬春季蔬菜生产能力,增加本市蔬菜有效供给。通过主体培育、政策扶持、科技服务等方式,打造、提升规模大、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示范点;积极发展蔬菜加工业。大力发展贮藏、保鲜、精选、包装、脱水、蔬菜酱和其它深度加工,延长露地蔬菜产业链条。抓住番茄出口加工企业原料基地东移的时机,积极引进番茄出口加工企业;培育壮大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形成以驼龙、润恒一级蔬菜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友谊、远大等二级蔬菜批发市场为骨干,蔬菜主产区乡镇产地批发市场全覆盖的梯次销售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性、季节性特点,实现我市蔬菜与全国大型蔬菜市场、周边城市蔬菜的双向流通

18、,打造西北地区蔬菜集散地。成立市、旗县区两级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蔬菜产销信息网络,并与全国、全市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联网。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全市菜田面积分别达到 30万亩、35 万亩和 40 万亩,蔬菜保护地分别达到 15 万亩、17 万亩和 20 万亩;全年蔬菜自给率分别达到 55%、60和 65;蔬菜加工量分别达到 15 万吨、20 万吨和 25 万吨;积极发展露地- 11 -蔬菜,引进、培育蔬菜加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自上而下梯次销售网络,即:一级蔬菜综合批发市场(驼龙、润恒)2 个,二级蔬菜批发市场(友谊、远大)2 个。(二)马铃薯产

19、业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两个转变”(即:商品薯向种薯转变,实现“北繁南种”;商品薯由内销为主向出口、内销并重转变,实现订单销售)。发展种薯产业。组建达茂旗马铃薯种薯集团,集中打造“达茂种薯”品牌,健全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全力推进马铃薯种薯“北繁南种” ;加强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马铃薯基地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种薯企业与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发展种薯订单生产;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业。以生产变性淀粉、食用酒精、维生素 C、高档薯条、膨化休闲食品等高端产品为主攻方向,引进、整合规模大、层次高的马铃薯加工企业,辐射带动山北地区及乌兰察布等周边地区;培育流通体系。加大马铃薯

20、储窖建设、改造力度,加快建设大型马铃薯交易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实行市场、加工企业和基地挂钩。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实现全国范围内信息联网,积极参与自治区马铃薯电子销售,加快推进马铃薯产、销、加、储一体化。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分别达到 30 万亩、40 万亩和 50 万亩,滴灌面积分别达到 50 万亩、- 12 -55 万亩和 55 万亩以上(实现水地滴灌全覆盖),旱地覆膜马铃薯面积分别达到 55 万亩、60 万亩和 60 万亩以上,马铃薯“北繁南种”分别达到 40 万亩、50 万亩和 60 万亩,分别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

21、 10 个、12 个和 15 个,分别引进、整合规模大、层次高的马铃薯加工企业 1 个、2 个和 3 个,马铃薯加工量分别达到 10 万吨、15 万吨和 20 万吨。(三)肉羊产业按照“一手抓禁牧、一手抓舍饲圈养”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区标准化规模场和牧区家庭牧场建设,打造羊产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舍饲圈养技术,实行肉羊快速育肥,促进四季出栏,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肉羊个体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建立健全羊良种繁育体系,引进、选留优质种羊,推广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技术;加快肉羊产业化。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组建产业联合体;

22、发展深加工产业。依托小尾羊、小肥羊和鹿王等“群羊”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山北草原羊肉、土默川羊肉、小尾羊高端羊肉和鹿王羊绒品牌,研发羊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内脏、骨血加工日化用品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羊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发展饲草产业。积极发展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种植,加快柠条、马铃薯秧等的开发利用,鼓励组建饲草料收获、加工等专业合作社,提高牧草供应能力。- 13 -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羊存栏分别达到 400 万只、500 万只和 600 万只,羊出栏分别达到 500 万只、800 万只和1000 万只;羊规模化水平达到 80、90%和 93%,优质肉羊改良率分别

23、达到 80、85和 90;肉羊加工量分别达到 30 万只、40 万只和 60 万只,羊绒加工量分别达到 3500 吨、3700 吨和 4000 吨。(四)奶产业按照“一稳、二转、三提高” (稳定数量;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单产、质量、效益)的总体要求,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加快转变奶产业增长方式,全面提升奶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奶牛基地建设。争取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奶牛小区(牧场)建设项目,重点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加快散养户向规模化、标准化小区(牧场)的集中,集中打造造奶牛高标准示范园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伊利、蒙牛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

24、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畜产品销售服务,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打造地方品牌。引导旺旺、骑士、小丽花、曲迷等中小型乳品企业错位经营,提高巴氏灭菌奶、酸奶、奶粉、奶酪等特色品种市场份额。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奶牛头数均稳定在 30 万头左右,奶牛单产分别达到 7 吨、7.3 吨和 7.6 吨,奶牛养殖- 14 -规模化程度达到 85%、90%和 95%,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平分别达到 60%、80%和 90%,饲草种植面积稳定在 110 万亩以上(其中优质 40 万亩优质牧草、26 万亩青贮玉米、饲料玉米等 44 万亩),牛奶加工转化率稳定在

25、100%。(五)特色产业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等优势资源和产业传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利用主导产业轮作倒茬,进一步扩大莜麦、荞麦、豆类、油料、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探索推进花卉种植业,促进产业多元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扩大猪、肉牛、鸡的养殖量,提高当地优质畜产品供给率。大力扶持山鸡、鹿、獭兔等特色养殖,实现特色养殖。充分利用没黄水产养殖优势,发展水产养殖。根据产业特点和优势,发展特色产品深加工,扶持燕麦粟、荞麦米、鹿产品、植物油等精深加工产业。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特色种植业面积稳定在100 万亩,特色养殖牲畜存栏量分别达到 1.2 万头(只) 、

26、1.5万头(只)和 1.8 万头(只) ,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 320 万羽、350 万羽和 380 万羽,特色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达到 4 亿元、4.5亿元和 5 亿元。四、保障和推进措施(一)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一是大农业内部。重点提高“四个”比重。即:菜、薯、- 15 -肉、乳四大主导和特色产业比重,名优农畜产品比重,菜、薯等农畜产品加工比重和都市休闲农牧业比重。同时,积极拓展农牧业食品营养、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二是种植业内部。蔬菜产业上,重点提高保护地面积、露地蔬菜加工转化和名、优、特、新蔬菜品种比重;马铃薯产业上,重点提高种薯基地

27、和商品薯加工比重。积极发展花卉、食用菌、瓜果等特色种植产业。三是养殖业内部。羊产业上,重点提高优质肉羊规模化、产业化饲养和羊肉深加工比重;奶产业上,重点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奶牛小区(牧场)比重。同时,加快发展土鸡、水产等特色养殖业。(二)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按照“抓龙头、建园区、强基地、促效益”的原则,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一般农户的一体化格局,实现产业集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切实解决好龙头企业融资难、用地难、负担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

28、产品附加值。加快引进规模大、层次高的菜、薯加工企业,积极发展流通性、服务性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重组联合、晋等升级,打造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培育、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 16 -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业大户、家庭农牧场。按照政府扶持、农牧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互助服务的原则,围绕规范发展,规模带动,扎实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鼓励和引导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自我发展和带动能力,晋等升级。扶持家庭农牧场和种养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开拓产品市场。延伸种、养、加、销产业链条,支持

29、企业与合作组织共同打造产业化基地,示范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发展壮大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畜产品信息网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场地挂钩和直销社区等营销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加快推进以蔬菜为主的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组建全市农畜产品物流集团,积极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经纪人队伍,逐步形成产销一体的新格局。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探索建立承包耕地流转办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土地向经营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牧区发展适合产业化经营

30、的种养业,发展规模经营。全力提升农机化水平,在已经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基- 17 -础上,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实行玉米、马铃薯联合收获、复式作业,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技术。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新型经营主体占比分别达到 30、40和 50%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30 家、135 家和 140 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 900 家、1200 家和 1500 家,土地流转面积分别达到 210 万亩、240 万亩和 260 万亩,占常年播种面积的 43%、49%和 55%。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1%、95%和 95%以上。(三)大力实施

31、品牌带动战略按照“五个突出” (突出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品牌主体;突出优势产业带,夯实品牌基础;突出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质量;突出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做强;突出专业组织建设,促进品牌营销)的工作思路,加大品牌宣传、开发、扶持力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强品牌产地市场建设,集中销售名、优农畜产品。鼓励、引导生产经营者申请注册农畜产品商标,积极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名牌农产品创评活动,培育、发展特色品牌,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和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市场优势和产品竞争力。制定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激励和扶持政策,对认定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农畜产品品牌,给予奖励。对

32、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予以优先- 18 -采购,支持做大做优,进一步调动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商标品牌文化建设,加大商标法律法规和商标战略的宣传力度,营造“企业做商标,市场推商标,消费者认商标”的社会氛围。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绿色农畜产品商标总量分别达到 600 件、700 件和 800 件。(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它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现县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乡级农技推广机构能力建设规范化、全覆盖。强化现有农

33、牧业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以现有市级农牧业科研机构和旗县示范基地、推广站为骨干,广泛推行乡村信息服务站(示范小区)、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支持农村牧区技术市场、农牧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探索利益共享的多种结合模式,建设和完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培训计划、一村一名本土大学生培养工程等项目,重点对基层农技人员、农牧业实用人才、专业合作社组织领办人、农牧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等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养畜的问题。加强对农畜产品生产、流通及加工技术的研究、引进、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育拥有- 19 -自主知识

34、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强化科技推广。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草产业,创新科技服务方式,组建推广技术团队,强化新技术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覆盖率和转化率。推进蔬菜、马铃薯、肉羊、奶牛等 4 个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技术攻关,推广优质品种、适用技术。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全市农牧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 58%、60和 65%。(五)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强化基地、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强化农畜产品产地和农贸市场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完善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

35、控体系,强化预防免疫和产地、屠宰、流通环节检疫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养殖场清洁工程。建立激励、培育机制,引导生产经营者申请“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打造有机、绿色、无公害示范基地,培育、发展特色品牌。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生产基地实行农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逐步健全农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 20 -量追溯、召回等制度,加大对农牧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建设检验检测公共平台,提升快速检测能力,推行绿色农畜产品定点销售制度,鼓励创办绿色农畜产

36、品专销点和专柜。积极开展农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安全电子追溯平台,开展全程跟踪调查和标识管理,实现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农畜水产品“三品一标”数量达到 260 个、330 个和 350 个, 农畜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 96%、98和 98以上。(六)建立农牧业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相关补贴政策,完善补贴方式,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调整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配格局,建立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加设施农牧业、品种改良、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质量安全和基础设施等投入。向

37、上争取和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强项目编制等工作,建立健全农牧业项目库;积极向上争取农牧业相关项目,增加项目和资金来源;深化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发改、水利、土地整理、扶贫、农牧等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创新农牧业投资渠道。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农牧民等经营主体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 草牧场承包经营权证作抵押申请农牧业贷款的政策规定,着力解决支农资金- 21 -贷款难问题;探索建立市级投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建设主体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等,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充分调动农牧民投入积极性,发挥农牧民建设主体作用。逐步形成以国家项目为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投入为重点,信贷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