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拉美发展模式、跨国公司如何控制.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2417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4、拉美发展模式、跨国公司如何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8-4、拉美发展模式、跨国公司如何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4、拉美发展模式、跨国公司如何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4、拉美发展模式、跨国公司如何控制.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一、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化一、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化拉美发展模式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其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1.1.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19 世纪初的独立战争结束后,拉美国家普遍接受了初级产品出口型 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拉美地大物博,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外汇收入 是天经地义的。就内部因素而言,以下措施无疑是促使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加速运转的主要因 素。第一,来自欧洲等地的大量移民为初级产品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第二,除了新开垦的土地 以外,教会和印地安人拥有的大片土地也被用来种植农产品;第三,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

2、施;第四, 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了拉美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第五,科技的进步使初级产品部门受益匪浅。2.2.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二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国家忙于战事而减少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且战争 影响了洲际运输线,拉美国家难以用充足的硬通货进口工业制成品。这一状况使得拉美国家发展本 国工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如果说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促使拉美国家认 识到了采纳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必要性,那么二战的爆发则强化了拉美国家追求这一模式的决心。 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拉美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幼稚工业”加以高 度保护。(2)向“幼稚工业”

3、提供刺激性优惠。(3)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利用国家资本,大力发 展基础设施,并在一些“战略性”部门和私人投资者无力进入的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部门中直接 兴建国有企业,或在对自然资源领域中的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后,将其改造为国有企业。(4)大 力吸引外资。(5)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6)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本 货和先进技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拉美国家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货和技术。3.3.后进口替代(新自由)发展模式。后进口替代(新自由)发展模式。20 世纪 90 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广泛传播,东亚选择 市场经济之路并成功起飞的示范效应使拉美开始实施“后进口

4、替代”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自由化市 场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有: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私有化;税制改革;金融 改革;劳工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拉美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一系 列问题,其中突出的一个就是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不断加强。列问题,其中突出的一个就是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不断加强。而且,在进口替代时期拉美引 进技术尚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有利干预和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但实施一系列自由化政策后,这 些干预和保护不复存在,拉美的科技发展对外依赖越发严重。自由化市场经济以及对外资的严重依 赖的一个结果就是与大多数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路

5、径不同。在拉美,技术密集型 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在 1980 年以后的 20 年间一直都在下降,而农业以及 矿业、能源等资源密集型工业的产值则明显增加。二、拉美二、拉美“技术依赖技术依赖”的特征与成因的特征与成因尽管经历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拉美国家始终没有改变其“技术依赖”的局面。19 世纪初,拉美国家 依靠外国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的初级产品部门。20 世纪 30 至 50 年代后,伴随着进口替代工业化模 式的实施,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先进技术进入拉美制造业,拉美几乎所有部门的先进技术均依赖进 口。90 年代实施的新自由改革开放使该地区成为 FDI 青睐的投资场所,但东道国并没有获

6、得跨国 公司的关键技术。这意味着拉美国家期望的“以资源换技术”和“以市场换技术”都没有成为现实。20 世纪 90 年代,主要拉美国家曾经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两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拉美2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均十分有限。整个 90 年代,拉美的专利自足率都呈下降趋势,专 利授权量上升主要靠非居民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拉动的。同期,从发明系数指标来看,除墨西哥该 指标有所上升外,其他拉美国家基本上没有变化。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多数拉美国家的自 主创新处于毫无活力的停滞状态。拉美“技术依赖”形成的原因在于:1.1. 本土研发努力不足。本土研发努力不足。第一,研发投入总量不足。2001

7、 年,拉美的研发投入是 115 亿美元,占全球投入的 1.6%,仅多于 大洋洲。北美的总支出是拉美地区的 20 倍;欧洲和亚洲是拉美地区的 18 倍。同年,拉美国家的 研发支出约占 GDP 的 0.61%,其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例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2.2%)、北美自 由贸易区国家(2.5%)、欧共体(1.9%)。第二,研发结构不合理。拉美的 R&D 集中在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部门。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巴西的研发总支出的 55%用于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33%用于服务业部门,只有 12%用于制 造业部门。80 年代末,阿根廷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研发开支仅占 4%,而用于自然资源部

8、门和农业部 门的支出占 64%,用于服务业部门的支出占 33%。这一特征无疑与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第三,拉美研发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公共部门。拉美国家的公共部门是研发的主要投资者和承担者, 私人部门在研发中的投资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小。拉美研发总开支的约 70-80%来自政府,其中大多 数资金流入大学,私人的研发支出在 25-30%左右。拉美国家追求的创新模式基本上遵循“自上而下” 模式,即:创新是由政府各部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不是由企业自发进行。企业并没有成为技 术创新的主体。第四,导致拉美国家研发不足的原因还有拉美国家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状态难以使其将大量 资源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的研

9、发活动。面对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长期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以及 80 年代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拉美国家的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和实现经济 的良性增长,忽视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此外,受伊比利亚天主教传统文化的影响,拉美国家普遍 重文轻理,重消费轻投资。2.FDI2.FDI(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FDI 大量涌入拉美,到 90 年代末,FDI 净流入量达到创纪录的 800 多亿美 元。跨国公司成为 FDI 的主角。跨国公司在拉美的战略目标主要有四类:(1)开采自然资源。 (2)占领东道国市场。(3)寻求高效益。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劳动

10、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培训 当地的劳动力,增加东道国的制成品出口,并向民族企业转移一定量的简单技术。然而,由于寻求 效益的跨国公司主要分布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因此其产品的附加值很低,而且还容易使东道国 严重依赖进口,因为许多产品的原料和中间产品必须由跨国公司从国外进口。(4)获取技术资产。 为利用拉美在某些领域所具有的技术领先优势,跨国公司常与拉美民族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由跨国 公司提供资金和部分技术,东道国企业则提供关键技术或辅助技术。应该说,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但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也带 来一些负面影响:跨国公司的利润汇出加剧了拉美国家的资金短缺,一些生产活

11、动对生态环境造成 了破坏。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并不显著。跨国公司进入拉美后有时也会转让一些技 术,在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中进行一些投资,并能协助东道国将一些技术实现“商业化”或“产业化”。 但总的说来,以获取技术资产为目标的跨国公司并不多,因此对提升拉美科技水平的积极影响较为3有限。三、拉美发展模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若干启示三、拉美发展模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若干启示1.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任何一个开放型经济都能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获 得创新。这些途径包括进口机械设备和投入、购买许可证或专利、以及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等。在国 内,企业和公共部门开展的研发活动也能带来创新。

12、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创新不能相互取代。换言 之,仅仅依靠进口技术是不够的。为了有效地使用国外技术,必须在国内企业的层面上增强消化能 力。只有使国外技术与国内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外商直接 投资会继续大量进入中国,同时,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因此,必须在扩大引进外资的基础上,努力 开发本国市场,实现创新。2.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和技术政策的作用,有效利用技术杠杆(OEM/ODM)和学习,大力提高中国 产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完成,尤其是重要的 基础性、长期性和前瞻性战略领域,需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和政策的作用。在宏观层面,政府应当

13、具有长期规划和稳定的发展战略与思路,设计有效、协调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框架,并进行持续投入, 引导本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微观层面,政府通过政策运用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 以及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促进本国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 产业竞争力。3.可以总结的一国或地区的发展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并在长期可以转变。东亚新兴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依赖”可能是在某一发展阶段形成的局面。拉美的经验则表明,“技术 依赖”可能成为长期困扰一国经济增长的困境。这意味导致社会文化、政治体制、金融市场等许多 因素将共同影响一国科技发展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稳定开放资本市场、 实施汇率控制对于中国当前和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从东亚经济模式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主要有:1、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由于东亚国家资源和市场均有限,都 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2、政府较强的干预。建立了行政引导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香港除外)3、东亚地区经济呈互补性梯级发展,联系紧密,即“雁行模式”。地区内部贸易比重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