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2413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1,衣着 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叫“冠”,后代“冠”又泛指一般的帽子,如大铁椎传“不冠不袜”。“冕”是天子、诸侯和大夫在祭祀时戴的,上边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版,前后沿挂一串小圆玉珠。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这样的冕,所以后代称皇帝即位为“加冕”。打仗时还要戴上“胄”,胄在秦汉以后又叫“兜鍪”,后代又叫“盔”,如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这里的“兜鍪”指头戴战盔的战士。古代平民不能戴冠,只能戴类似后代的头巾之类的东西,称为“帩头”等,如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比平民地位更低的奴仆,则仅能以青布束头,所以奴仆又称为“苍头”,如董宣执法“时阳湖公主苍

2、头白日杀人”。古人穿的短上衣叫“襦”,如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冬天穿的有裘、袍等。如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平民通常只能穿褐或布衣,如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上古没有棉花,布也是毛或麻制成的,但比褐要细一些,所以成为读书而未做官的人的常服,因此,“布衣”也就成了这些人的代称,如出师表“臣本布衣”。有时又仅指一般平民,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古人穿的下衣主要有裳(chng)、绔(k)、裈(kn)等。裳就是裙子,古代男子也穿裙子。绔也写作“袴”,今天写成“裤”,但与今天的裤子并不一样。与现在的裤子差不多的是

3、裈。古人穿的鞋有屦(j)、履、屐、鞮(d)等,无非是草、木、皮、丝质的,都比后代要粗糙的多。古人衣料的质地除了毛、麻、皮等,还有总称为“帛”的各种丝织品,但那是达官贵人才能穿的,贫贱的人是穿不起的。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孟子的理想中,如果国家治理得好,人民富足,家家种桑养蚕,那么五十岁的人才可以穿上丝绸衣服。古人最重要的佩饰是玉,常见的有环、玦等。环常为妇女的佩饰,如小石潭记“如鸣佩环”。璧是古代贵重的瑞玉,它和圭、璋合称三玉,自夏商始,就作为礼器使用,至春秋战国盛行,秦汉以后渐改作饰装品。在古代能称为璧的,必须是“肉倍好”的圆玉,即玉边宽度要大于孔径。除此之外,依肉

4、与好的比例关系,还有瑗、环、玦等。这些圆玉在礼仪中都有特殊用途,如国事访问时以璧为凭信,诸侯召见卿、大夫、士时以瑗为凭信,断绝君臣关系以玦表示,重新召回绝交的人以环表示等。如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就是用玦暗示项羽早作决断杀刘邦。 2,饮食我国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统称为“五谷”或“六谷”。五谷是黍(黄米)、稷(小米)、麦(大麦、小麦)、菽(豆)、麻(麻子),此外再加上稻,就是六谷了。古书中还有其他一些粮食作物的名称,如粟、粱、禾、米、谷等。粟即谷子,后又泛指粮食,如孟子“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粱是谷类的优良品种,常用来指精美的饭食,如墨子公输“

5、此犹粱肉之于糟糠也”。古书中的“粮”字,通常是指干粮,而不是今天的粮食,如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古人肉食中最主要的是牛、羊、猪肉和狗肉,如孟子就提到“鸡豚狗彘之畜”。肉的吃法除了煮以外,还有脍(把鱼、肉切细吃)、炙(烤肉)、醢(hi,肉酱)、脯(干肉)等。一般的平民是很难吃到的,所以“肉食者”就成了统治者、当官者的代称,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另外,古人尤其是文人雅士,与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曹操短歌行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文学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唐朝著名诗人杜甫

6、还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唐朝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连“饮少辄醉”的欧阳修也乐此不疲,还自号“醉翁”。上古的吹具主要有鼎、镬、釜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这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把人扔进镬里煮死。七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鼎之类不是一般平民所能用的,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所以后代常用“钟鸣鼎食”指大家士族,如藤王阁序“钟鸣鼎食之家”。古代食器的种类也很多,如箪、豆等,孟子 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第二顿饭叫“餔(b)食”,又叫“飧”。如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飧兮”。3,住宅古代的住

7、宅,通常是一个大的院落,有大门,大门外边有屏,又叫“萧墙”,也就是今天的照壁。因为屏以内就是住宅的主体,所以常称“内讧”为“祸起萧墙”。大门内是院子,叫“庭”(后代有“庭院”一词),主体建筑是建在高台上的,由堂、室等组成。主体建筑的前半是堂,堂的东西墙叫“序”,它的前边朝庭的一面是敞开的,没有墙,只有两根柱子,叫“东楹”、“西楹”。如董宣执法“即以头击楹”,今对联又叫“楹联”,即来源于此。堂因为建在高台上,所以前边有两个台阶,称“东阶”、“西阶”。堂的边叫“廉”,廉很直,所以后代说“廉正”、“廉洁”。室在堂的后边,要进室内就必须先上堂,所以有“登堂入室”之说。 庭是群臣朝见君主的地方,所以又叫

8、“朝”,后代连说成“朝廷”(“廷”同“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说“拜送书于庭”,邹忌讽齐王纳谏说“门庭若市”。古代宫廷大门的两边,有两个高大的建筑物,叫“阙”,又叫“观”,所以后代用“宫阙”指称宫殿,如苏轼水调歌头“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也有用“观”指称宫殿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又有用“阙庭”来指代朝廷的,如班超告老归国“丐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古人的住宅,还常称为“宅”、“馆”、“庐”等,宅既指住宅,同时又包括前后左右的宅地,所以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才有“五亩之宅”的说法。馆是比较华丽的住宅,如藤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庐是极为简陋的住房,类

9、似后代的茅屋、窝棚,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就是出师表“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的“草庐”。历代帝王还喜欢用土石建筑高台,作为游玩之处。古代的楼,最初指建在高处的建筑物,如城楼等。汉代以后,出现了多层的房屋,也叫“楼”。这样“楼”也就有了今天的含义,如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人外出,也住旅馆、招待所,甚至宾馆等,着就是逆旅、客舍、传舍等,如王积薪闻棋说“将游京师,宿于逆旅”,送元二使安西说“客舍青青柳色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舍相如广成传舍”。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

10、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4,出行古代陆行的主要工具是马车,车厢叫“舆”,因此也用“舆”指代车,如劝学上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古人乘车是站在车上的,在车厢的前部有一根可以受扶的横木,叫“轼”,有时也指 扶“轼”这一动作,如曹刿论战说“登轼而望之”。车厢的上边可以立盖,盖用一根木头支撑,就像一把大伞一样,称为“车盖”,如两小儿辩日说“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子因为形制、用途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辎车,是有帷幔的车子,后代的“巾车”与它相似,如归去来辞说“

11、或命巾车”。传车是用来传递消息、法令等的一种轻快马车,又称“传”,如朱买臣传 世态炎凉说“买臣遂乘传去”。辇,本指人拉的车,后专指帝王及王后乘的车,如阿房宫赋说“辇来于秦”。古人乘车,一般是一车三人,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间,右边是陪乘保卫的人,叫“车右”,又叫“骖乘”,如董宣执法说“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古代也有牛车,并且牛车在南北朝时还一度成为时髦。如赤壁之战说“乘犊车,从吏卒”,“犊车”就是牛车。古人水上交通工具是船,船有不少种类,更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舟、舰、舸、舫等。此外又有扁舟,就是后代的舢板,如赤壁赋说“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舰指大的战船,此外,战船还有艨艟(又作“蒙冲”

12、)等,如赤壁之战说“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楫是船桨,常与舟连用,也指船,如劝学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此外,古人还常用船的一部分指代船,如藤王阁序说“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舳”是船尾安舵的地方,这里指代船。附录其他相关名词:【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

13、、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十二、音律度量1,音律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234567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

14、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彩和表达功能,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无射等六个阳律以及大吕等六个阴律,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如黄钟相当于今天西乐的 C 调,无射相当于 A 调等。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

15、、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如石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无射”就是无射钟,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它常用于歌唱伴奏,所以称为“歌钟”。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品种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独奏乐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16、)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2,度量衡古代的度量衡系统比较复杂,这种复杂性一方面表现在古代有许多后来消失的度量衡单位,另一方面表现在古今都用的单位实际上的量是不同的。计算长度的标准叫“度”,度的名目有不少。尺是古今都有的,但表示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说“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那么邹忌的身长是二米六六还多,这显然太高了。很显然,古代的尺要小于今天。最初的一尺指男人伸长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

18、大约是二十厘米左右。以后的没个时代,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 厘米左右。这样战国时的邹忌的身长在一米八四左右,这即使在今天,也算是个高个子了。又如陈情表说“内无应门五尺之童”,作者李密是西晋人,那时的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24 厘米,这样,“五尺之童”也就是身高一米二左右的小僮。“五尺”也可能是沿用前代的习惯说法,而并不是严格依据晋尺的,那么就要再缩短一点,也就是一米一左右。与尺的长度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约为八寸,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小,如“近在咫尺”。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

19、此外还有仞,是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围”是专门用来量周长的,其长度有时相当于现在的“一抱”,即两手合围的长度,有时又指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合时的长度,如木犹如此说“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以十围”,这里的“围”指的是后者。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十分之一毫,宋以后又叫“丝”)、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毫”连用,即来源于此。又有“忽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计算容量的标准叫“量”。古代的量器也比较复杂,常见的有升、斗、石、钟等,其具

20、体量的多少,变化也比较大。见于课文中的用例如:董宣执法中的“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计算重量的标准叫“衡”(今天秤的正式名称即为“衡器”)。从汉至唐,主要的重量单位有锱铢(一百粒黍的重量)、锱(六铢)、两(二十四铢)、斤(十六两)、钧(三十斤)、石(四钧)等周代的一斤相当于今天的二百二十三点八五克,沈括梦溪笔谈中也提到,汉代的一石(一百二十斤)仅相当于宋代的三十二斤。由此可见,不同时代“衡”的变化之大了。十三、战争刑律1,古代战争古代军队的编制和我们今天的编制不同。春秋时期,许多大国设立上、中、下三军,晋国、吴国甚至还扩大到五军、六军

21、。据国语-齐语记载,齐国以五人为一伍,十五为一戎,十戎为一卒,十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军。以后各个朝代沿用“军”为作战单位,但人数多少不同。“冠军”的说法最早是在军队里使用的。一般把战功显赫、英勇善战的人封为“冠军将军”。而“殿”有后的意思。古时候,军队行军,被派担任后卫任务的部队叫殿军。殿军往往走在军队的最后,因而最后一名也叫“殿军”。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出征前祭天祭地,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出征前告庙有受命于祖的象征意义。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其时高奏凯

22、乐,高唱凯歌。天子亲征凯旋,大臣皆出城迎接,有时远至数十里之外。如果是命将出征凯旋,有时皇帝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都称为“郊劳”。军队打了败仗,称为“师不功”,或称为“军有忧”。军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并且吊死问伤,慰劳将士。古代的战争非常频繁。除了击、攻、战等表示一般的进攻和作战外,其他一些表示战争的词大都有或褒或贬的感*彩。如征,就含有褒义,指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战争;伐是中性的,它强调“师出有名”,是一种正式的战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说“其后秦伐赵,拔石城”;侵含贬义,是不宣而战的入侵,如六国论说“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3、”。古代的战争,指挥者通过旗和金鼓来指挥,军队中的各种旗帜很多,其中帅旗叫“旌麾”,如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又有“麾下”一词,义同“部下”,如垓下之战“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战旗不倒,表明指挥者仍在指挥,如果战旗倒了,则表明彻底失败了,所以曹刿论战中,曹刿“望其旗靡”,然后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齐军。擂鼓是进攻与冲锋的信号,并能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所以子鱼论战中捉“金鼓以声气也”,曹刿论战中也说“一鼓作气”。金是钲之类的响器,古代鸣金收兵。古代的战斗要列战阵,古人对阵法极为重视,子鱼论战中的“宋人既成列”,就是指宋军列成了战阵。从殷商直到战国时期,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车战,比如齐鲁长勺

24、之战(曹刿论战中记录的就是这次战斗),就是一次车战,所以齐军失败后,曹刿“视其辙乱”,因为溃不成军,所以车辙才乱成一片。古代大败“败绩”,据认为就是“败迹”,也就是“辙乱”,由此来指称惨败。古代天子有兵车万乘,诸侯有兵车千乘,所以过秦论中称秦始皇统一天下登帝位为“致万乘之势”。先秦时期,大国有上、中、下三支部队,称为“三军”,如子鱼论战上说“三军以利用也”。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是冷兵器,如刀、剑、戟、箭等,火药发明后,才逐渐出现了火器,但仍不普遍,一直到近代,唱主角但是仍是冷兵器。2,古代刑律(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02)劓刑:割鼻子。史记商君列传“行之四年,公子虔诚,劓之”(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如:成名“旬余,杖至百”(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也”(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即受此刑)(06)膑刑:剔去膝盖骨。如“孙子膑脚,兵法修列”(07)大辟:砍头。如“惟大辟无所要,然犹质其首”(08)炮烙:将人烧烤的一种酷刑。如:“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如“秦惠王车裂商君”(10)汤镬:将人煮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11)腰斩:从腰部斩簖。如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13)弃市:暴尸街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