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2412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0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泄漏检测与修复(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实施技术规范实施技术规范i目目 次次前 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技术要求.34.1 项目建立.34.2 泄漏检测.44.3 泄漏维修.54.4 LDAR 管理系统.65. LDAR 管理要求.65.1 建立企业 LDAR 管理制度.65.2 开展 LDAR 项目评估.66. 数据报送.6附录 A LDAR 检测方法与流程.7附录 B 常见 VOCs 及 OHAPs 物质表.14ii前前 言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加强 1 挥发性有机物(Vola

2、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 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 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 1 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建立、泄漏检测、泄漏维修、 LDAR 管理系统和 LDAR 管理的要求。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实施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 1 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企业应用 LDAR技术。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 、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

3、651) 、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 、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 LDAR 技术应用可参照执行。适用于内部蕴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质量分数不低于 10%或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质量分数不低于 5%的工艺设备和管线。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4、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 VOCs,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简称 VOCs。常见的 VOCs 物质参见附录 B。3.2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 organic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已知或疑似引起癌症或其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生殖影响和生理缺陷及严重恶化环境的有机空气污染物。简称 OHAPs。常见的 OHAPs 物质参见附录 B。3.3泄漏排放源 leak sources指各种内部含有挥发性有机物

5、料的装置和设备,包括泵(轴封) 、搅拌器(轴封) 、压缩机(轴封) 、阀门、连接件、法兰、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等设备。3.42有机气体/蒸气 Organic gas工艺条件下,设备管线中的工艺流体为气态的有机物料。3.5轻液 light liquid设备管线内工况条件下,工艺流体为液体,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介质服务状态定义为轻液:1)20时,有机液体的真实蒸气压大于 0.3 kPa;2)20时,真实蒸气压大于 0.3KPa 有机物组分在所有介质中的质量分数不低于 20%。3)采用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 (GB/T 6536-2010)进行实沸点蒸馏,蒸馏流出10%时的温度

6、小于 150的组分。3.6重液 heavy liquid除气体/蒸气或轻液以外的涉 VOCs 物料。3.7泄漏控制浓度 leak definition concentration指在相关排放标准或法规中规定的,在泄漏排放源表面测得的 VOCs 浓度值,表示有 VOCs泄漏存在,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浓度限值(基于经参考化合物校准的仪器的测定读数) 。简称LDC。3.8响应因子 response factor 指 VOCs 化合物的实际浓度值与仪器(经标准规定的参考化合物校准后)检测值的比值。3.9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指仪器测定 VOCs 浓度时,从仪器接触被测气体至达到稳定指示值

7、的 90%的时间。3.10恢复时间 recovery time指仪器测定 VOCs 读数稳定后,将探头瞬间切至零气,仪器读数降至稳定读数的 10%所需的时间。3.11不可达点 inaccessable components 由于空间距离、隔离等物理因素或安全因素,难以或无法实施常规检测的密封点。1)密封点不可达的物理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a)空间因素,密封点所在部位超出操作人员触及范围 2m 以上;b)埋地、设备阻挡或空间过于狭窄等物理隔离导致难以实施常规检测;2)密封点不可达的安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密封点位于化学品生产单受限空间安全规范 (AQ 3028-2008)3.1 定义的受限空间内

8、; b)密封点 5m 附近范围内或到达该密封点的路径上存在氧气浓度低于 19.5%或高于23.5%(体积分数)的环境,可能导致 LDAR 实施人员暴露于缺氧或富环境;c)密封点 5m 附近范围内或到达该密封点的路径上存在有毒有害介质,且按照有毒3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AQ/T4208-2010) ,上述环境中, “BTWA、BSTEL 或 BMC”中至少一项超标;d)密封点 5m 附近范围内或到达该密封点的路径上,可燃物质以气体、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的长期存在、连续或频繁出现爆炸性环境:(爆炸危险场所防爆安全导则 (GB/T29304-2012) ) ;e)密封点 5m 附近范围内或到达

9、该密封点的路径上存在电离辐射,且超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A2 规定的可豁免的源与豁免水平的环境;f)由于工作环境因素(如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氢离子火焰(FID)检测设备无法进行检测的场合。g)国家或地方政府明确规定,或经过企业主管部门辨识,地方政府确认,其他不可接受风险。4.技术要求技术要求4.1 项目建立4.1.1 建立密封点基础信息通过审核装置的物料平衡表、工艺流程图(PFD)及管道仪表图(P&ID) 、设备台账等资料,建立企业密封点基础信息台账,应包含如下信息项:1) 企业及装置信息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社会信用代码、联系人、联系电话、所属行业、

10、装置名称、类别、生产能力。2) 密封点基础信息装置、反应单元/工段、P&ID 图号、组件 ID、扩展号、密封点位置描述、密封点类型、密封点尺寸、介质状态(气体/蒸气、轻液、重液) 、是否不可达点、不可达点原因、仪器检测频率、巡检频率等。4.1.2 组件定位描述要求可通过挂牌或挂牌与拍照编码相结合方式对组件进行定位描述。1) 组件标签牌应为防风化的金属牌,标签牌需刻有 ID 号,该 ID 号在全厂范围内是唯一的。2) 使用挂牌与拍照编码相结合方式时,应使用可显示检测点位信息图片的手持移动终端(如 PDA) 。3) 密封点位置描述规则应全厂统一,如:参照物 1-方向-距离-参照物 2-方向-距离-

11、设备名称-具体位置-楼层。4.1.3 不可达密封点新建装置(包括改建、扩建)的不可达密封点数原则上不应超过装置整体同类密封点总数的3%。4.1.4 豁免要求符合以下条件的工艺设备或管线可以提出豁免申请,经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技术审4查和批准后予以豁免(豁免申请应包括:工艺设备或管线的名称、所属的装置和区域、工艺编号、豁免原因以及相应的证明材料,如中文设计说明书):1) 工艺设备或管线作业负压(指绝对压力低于 96.3kPa) ;2) 仅在开停工、故障、应 急响应期间接触涉 VOCs 物料的设备,或仅在临时投用期间才接触上述物料的设备,且一年接触时间不超过 15 日;3) 双端面机械密封,

12、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a) 密封液为非 VOCs 物料,且双端面之间的密封液压力始终大于填料密封腔的压力;b) 配置的密封液吹扫注压进入工艺流体的系统;c) 密封系统配置气液分离罐,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回收装置或空气污染控制装置。4.2 泄漏检测4.2.1 检测方法1)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仪:在密封点交界面直接检测,读取检测浓度(单位为mol/mol) 。FID 检测仪应配备手持移动终端(如 PDA) ,采用全过程电子化方式记录检测数据。FID 检测所需的检测试剂和材料、检测仪器、仪器准备流程、现场检测操作规范、检测数据处理以及检测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A。2)红外气体成像检测仪(

13、OGI):对不可达密封点进行扫描,观察是否有 VOCs 扩散影像。3)目视观察:观察密封点处是否有液滴滴落现象。4.2.2 泄漏控制浓度1)FID 检测仪:净检测值超过泄漏控制浓度值,泄漏控制浓度值应执行表 1 的规定。表 1 泄漏控制浓度值 单位:mol/mol泄漏控制浓度设备和管线组件技术规范实施之日起至2018 年 12 月 31 日止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有机气体/蒸气和轻液流经的密封点1000500 重液流经的密封点2501002)OGI 检测仪:观测到有 VOCs 扩散影像。3)目视观察:发现设备和管线组件泄漏液滴频率大于每分钟 3 滴。4.2.3 检测频率泄漏检测频率

14、应执行表 2 的规定。表 2 泄漏检测频率表检测频率(FID 检测仪定量检测)序号设备 每 3 个月每 6 个月不可达密封点1.泵1 次/2.压缩机1 次/3.搅拌器1 次/每三个月用 OGI 检测一次(发现泄漏点后,需采用 FID 检测仪定5序号设备检测频率(FID 检测仪定量检测)不可达密封点 每 3 个月每 6 个月4.阀门1 次/5.开口阀或开口管线1 次/6.气体/蒸气泄压设备1 次/7.取样连接系统1 次/8.法兰及其他连接件/1 次9.其他密封设备/1 次量确认)。新建装置或现有装置大修后应用 FID 检测仪进行一次定量检测。备注: (1)对于挥发性有机物流经初次开工转动的设备和

15、管线的密封点,应在开工 30 日内对 其进行一次检测; (2)每周,对挥发性有机液体流经的密封点进行一次目视检查,观察是否有液体滴落。4.2.4 检测数据收集检测时应收集如下信息:1)仪器校准信息校准日期、检测仪器序列号、校准人员、标准气编号、标准气相对扩展不确定度、标准气理论浓度(mol/mol) 、校准读数(mol/mol) 、校准相对标准偏差、是否通过校准。2)仪器检测信息检测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检测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检测人员、检测仪器名称及代号、检测背景值、净检测值、是否泄漏;3)用 OGI 检测,应保存检测原始视频。4.3 泄漏维修4.3.1 首

16、次尝试维修检测过程中,发现有密封点净检测值超过泄漏控制浓度,企业必须在发现泄漏之日起 5 日内采取首次尝试维修措施,维修后立即进行检测,确认是否修复。若泄漏浓度超过10000mol/mol,企业必须在 48 小时内进行首次尝试维修。4.3.2 实质性维修在首次尝试维修后泄漏仍未消除,需进行实质性维修。实质性维修的期限为自发现泄漏之日起 15 天内,维修后立即进行检测,确认是否修复。若仍未修复,企业可将密封点移入延迟维修清单中,并及时向所在辖区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备。4.3.3 延迟维修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泄漏点可延迟修复:1)若检测到泄漏后,在不关闭工艺单元的条件下,在 15 日内进行维修技

17、术上不可行;2)立即维修存在安全风险;3)泄漏密封点立即维修引发的 VOCs 排放量大于泄漏点延迟修复造成的排放量。应尽可能回收泄漏点延迟修复过程中排放的涉 VOCs 物料。6延迟修复的泄漏点应在最近一次检修完成前完成修复。延迟修复的泄漏点仍应执行本规范关于检测频率的规定,并记录检测浓度值。4.3.4 维修数据收集维修时应收集得到信息包括:首次维修时间(天) 、首次维修复测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首次维修复测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首次维修复测值、实质性维修时间(天) 、实质性维修复测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实质性维修复测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

18、秒) 、实质性维修复测值、是否维修成功、是否延迟维修、预计修复时间。4.4 LDAR 管理系统4.4.1 基础数据库企业应建立 LDAR 管理系统平台,对项目建立、泄漏检测、泄漏维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电子化管理。4.4.2 基本功能企业 LDAR 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可进行现场管理:检测任务分配、组件信息下载上传、校准管理、暂时移除管理、检测路径管理等;2)可进行信息查看:密封点基础信息、校准信息、检测信息、泄漏信息、维修信息等;3)可自动生成相关报告:日清报告、季度报告、年度报告,排放量计算报告等;4)工具栏管理:检测周期设置、法规管理等。4.4.3 数据保存企业 LDAR 数据应长期

19、保存和管理,保存时间不得少于 5 年。5.LDAR 管理要求管理要求5.1 建立企业 LDAR 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本厂 LDAR 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分工与职责,建立内部 LDAR 操作规程,加强LDAR 运行与管理。5.2 开展 LDAR 项目评估企业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 LDAR 项目评估。6.数据报送数据报送实施 LDAR 项目的企业,应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LDAR 数据。7附录 A LDAR 检测方法与流程1 现场检测工作流程现场检测工作流程企业应依照以下工作流程(见图 1)对受控密封点实施现场检测。检测计划任务分配仪器准备背景值检测现场检测密封点 泄漏泄漏标识漂移核查漂移

20、超限检测结束是是否否仪器校准图图 1 LDAR 现场检测流程图现场检测流程图2. 检测试剂和辅助材料检测试剂和辅助材料2.1 检测试剂检测试剂检测用的试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1)燃料气:氢火焰离子检测仪(FID)所使用的燃料气为高纯(99.999%)氢气(供气压8力不低于 10MPa) ;2)零气:VOCs 浓度小于 10mol/mol 的洁净空气(以甲烷计) ;3)标准气:指平衡气体为高纯空气、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 2(k=2)的有证气体标准物质(甲烷) 。标准气应至少包含两种浓度:一种为与泄漏控制浓度相接近,一种为与仪器量程的 80%相接近。2.2 辅助材料辅助材料现场检测所需的辅助材

21、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1)根据实际需要准备足量的低吸附、气密性好的气袋;2)与仪器采样探头适配的聚四氟乙烯管;3)流量计(检测量程在 0-5.0 L/min) ;4)可测风速风向的气象仪;5)泄漏牌。3. 检测仪器检测仪器适用的 FID 检测仪应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仪器是在有爆炸危险性的环境中操作,因此首先必须具有防爆认证;2)采样探头外径不大于 6mm;3)仪器要求能读出泄漏定义浓度的2.5%;4)仪器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10s,并具有自动读取最大检测读数功能;5)仪器配置的手持移动终端,对现场检测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上次。使用挂牌与拍照编码结合方式,手持移动终端应具有显示组件检测点位信息

22、图片的功能;4. 仪器准备仪器准备4.1 仪器开机预热与流量检查仪器开机预热与流量检查仪器投入使用前,先进行仪器预热。预热时间按说明书要求,说明书无明确要求的,仪器预热时间不少于 30min。随后用流量计进行流量检测,检查结果应符合说明书要求。4.2 仪器零点与示值检查仪器零点与示值检查预热完成后,反复通入零气和校准气体 3 次(每次通气时间为仪器响应时间的 2 倍以上) 。通入零气读数平均值不应超过10mol/mol;通入校准气体,示值误差按以下公式计算,示值误差不应超过10%。否则,应按照说明书给出的步骤实施零点和示值校准。式中:示值误差%;标准气体浓度,mol/mol;与标准气体浓度对应

23、的仪器平均示值,mol/mol。仪器校准时,向采样探头通入参照化合物的标体,按标准值来调节仪器读数。若仪器无法调整到合适的浓度,表明仪器有故障,在使用前必须排除。4.3 仪器响应因子的确定仪器响应因子的确定石油炼制工业生产装置一般可不考虑响应因子对检测值的影响。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装置应根据物料中 VOCs 组分确定响应因子。a) 若物料为单一组分,则可查阅检测仪器说明书或通过 HJ733 中 3.2.1 规定的方法,确定该组分 2-3 个浓度的响应因子(例如 500mol/mol、10000mol/mol) 。采用最大响应因子。9b) 若物料为多组分,采用 a)以获得各组分的响应因子,按以下公式

24、计算该物料的合成响应因子。式中:物料合成响应因子;组分 i 的响应因子(注意:应采用各组分相同浓度的响应因子) ;组分 i 占物料中 TOC 的摩尔百分数;n 物料组分数。若3,检测值无需修正;若 310,则根据以公式进行修正。式中:经过响应因子修正后的净检测值(mol/mol);SV密封点净检测值(mol/mol) 。若10,选择物料中10 的气体或响应特性相近的气体作为校准气体,按本技术指南“响应因子确定”得出响应因子,直到物料响应因子10,按照 b) 应用。不能实现物料响应因子10,可采取非常规检测或检查的方法辨识密封点泄漏。5. 现场检测步骤现场检测步骤5.1 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环境条件

25、现场检测应在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能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下实施。超出使用环境条件,应获得仪器制造商对使用条件的书面认可。雨雪或大风天气(地面风速超过 10m/s)应禁止作业。5.2 环境背景值检测环境背景值检测在每套装置或单元检测前需进行一次环境背景值检测,每次测试至少取 5 点,测试点如图 2所示,其中一点位于装置地面中心附近,其余四点位于四条边的中心附近。测试点距密封点最近不小于 25cm,将 5 个检测值取平均值作为本次环境背景检测值;对于不规则边界的装置,可分割成多个矩形区域分别检测,再取各检测值求平均作为当次的环境背景值。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密封点的检测值与装置环境背景值无明显变化(读数低于

26、 3 倍装置背景值)以装置环境背景值作为该检测组件的背景值。反之,若有明显变化(读数达到或高于 3 倍装置背景值)则按照 HJ733 中 4.2.3.1 获取该密封点的环境背景值。图图 2 环境背景值检测示意图环境背景值检测示意图5.3 检测与读数检测与读数10将采样探头放置于可能发生泄漏排放的密封点交界面 1cm 以内,并沿其外围以小于 10cm/s 的速度移动(延迟修复的泄漏点在 LDAR 周期检测过程中,仪器采样探头移动速度不宜超过3cm/s) ,同时关注仪器读数。如果发现读数上升,放慢采样探头移动速度直至测得最大读数,并在最大读数处停住,停留时间约为仪器响应时间的 2 倍,记录最大读数

27、。若采样探头无法置于密封点交界面 1cm 以内检测时,在确保仪器不吸入油污、液体的前提下,采样探头应置于最接近密封点交界面处检测。相邻密封点检测的时间间隔不应低于仪器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之和。5.4 检测位置检测位置不同类型组件的检测位置规定如下:阀门阀门:阀门最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是阀杆和阀体的密封垫。将采样探头置于阀杆填料函压盖处,沿其界面周围移动进行采样,然后将采样探头置于填料函压盖下的法兰连接部位,在其外围移动进行采样。对阀体可能发生泄漏的其它连接处界面也应进行检测,详见见图 3。闸阀球阀图 3 各类阀门检测位置法兰法兰:对焊接的法兰将采样探头放在法兰垫圈外缘交界面处并在法兰周围采样。其它

28、非永久接连的法兰(如螺纹连接)采样,以类似的横向方法采样,详见图 4。图 4 法兰和连接件检测位置泵、搅拌设备、压缩机泵、搅拌设备、压缩机:在泵外侧表面或搅拌设备、压缩机轴和轴封交界面周围进行横向采11样。若泄漏源是转动轴,将采样探头距轴封交界面 1cm 内的地方进行检测。若架构外形妨碍在轴封周围进行检测工作,则在所有可接近的地方进行检测。同时也在泵或压缩机架构可能发生泄漏的所有其它接合点进行检测,详见图 5。图 5 离心泵轴封检测位置泄压装置泄压装置:直接泄放到大气的泄压设备(安全阀) ,在泄放管开口的中央位置进行检测。泄放口高度超过检测人员触及范围 2m 以上的泄压设备(安全阀) ,可选择

29、泄放管线的排凝口检测,图 6 为弹簧安全阀的检测点位。同时需要检测泄压装置上的其他受控密封点。对于泄放口接入装置(如瓦斯管网) ,无法按图中位置检测判断阀座泄漏的泄压设备(安全阀) ,可以免予检测上述位置。但需要检测泄压装置上的其他受控密封点。图 6 安全阀检测位置开口管线开口管线:检测开口阀门或开口管线时,采样探头应与开口末端端面(简称“端面”)垂直,在端面检测。依据管线的公称直径分为三种情况,详见图 7:12图 7 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检测其他连接管件(线)其他连接管件(线):将采样探头放于可能裂缝或锈蚀区采样。保温或保冷组件保温或保冷组件:检测有保温或保冷层隔离的组件时,可对保温、保冷材料接

30、缝或密封点暴露在保温、保冷材料之外的部位进行检测。发现疑似泄漏点(净检测值达到或超过标准规定的泄漏控制浓度)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当轮检测中,宜通过拆卸疑似泄漏点的保温或保冷层,或其他方式,确认泄漏点。6. 检测数据处理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采取以下方式:1)检测时,仪器读数小于 1mol/mol,则净检测值以 0mol/mol 处理;2)检测时,仪器检测值超出量程,或者浓度太高而熄火,应通过稀释等方法测定。7. 质量控制和保证质量控制和保证7.1 检测数据记录检测数据记录现场检测数据及仪器校准数据应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采用全过程电子化方式进行记录,避免纸质记录检测数据。7.2 检测前准备检测前

31、准备仪器开始检测前,应按照本技术方案要求,进行“开机预热”和“零点和示值检测”,具体流程参见 3.1 和 3.2。7.3 漂移修正漂移修正在每日检测结束后,对 FID 检测仪进行漂移修正,使用的气体仍用当天的标准气和零气,按以下公式计算仪器漂移:式中:仪器漂移,100%;每天检测结束后,对校准气平均示值,mol/mol;每天开始检测前,对同一校准气的平均示值,mol/mol。13漂移 Dr 负漂超过“-10%”,则应重新校正仪器并重新检测单日净检测值高于 LDC (1+ Dr)的检测点。14附录 B 常见 VOCs 及 OHAPs 物质表序号序号中文名中文名沸点(沸点()蒸气压蒸气压(20下)

32、下) ,Pa是否是否 OHPAs1.1,1,1-三氯乙烷7413055.56是2.1,1,2-三氯乙烷113.72351.98是3.1,2,3-三氯苯218-21932.63是4.1,2-二氯乙烷83.48219.95是5.1,2-二苯肼2294.54E-02是6.1,3-丁二烯-4.5238833.78是7.1,4 二恶烷131.73905.94是8.2,2,4-三甲基戊烷99.2385107.68是9.2-硝基丙烷119-1221732.22是10.苊231.21.2是11.乙醛20.499156.72是12.乙酰胺221.154.04是13.乙腈81.69568.53是14.苯乙酮 /乙

33、酰苯201.735.92是15.丙烯醛5329485.54是16.丙烯酰胺231.70.166是17.丙烯酸116.4372.08是18.丙烯腈77.311447.11是19.3-氯丙烯41.640226.01是20.苯胺184.342.74是21.苯80.19945.23是22.三氯化苄219-22343.76是23.苄基氯179.4123.1是24.联苯255.21.69是25.双氯甲醚182.42951.24是26.三溴甲烷149538.24是27.二硫化碳46.239237.87是28.四氯化碳76.512057.8是29.一氯乙酸18918.58是30.氯苯131.71197.9是3

34、1.三氯甲烷61.119416.34是32.2-氯-1,3-丁二烯59.123499.98是33.间-甲酚202.214.22是34.对-甲酚201.98.25是15序号序号中文名中文名沸点(沸点()蒸气压蒸气压(20下)下) ,Pa是否是否 OHPAs35.异丙基苯152.392436.12是36.硫酸二甲酯18861.77是37.环氧氯丙烷116.11655.43是38.丙烯酸乙酯1003909.83是39.乙苯136.186950.87是40.氯乙烷12.2133708.04是41.1,2-二溴乙烷130.21346.05是42.乙二醇197.27.57是43.环氧乙烷10.314567

35、2.57是44.亚乙基二氯183.724288.18是45.甲醛-19.5440037.99是46.六氯丁二烯23119.61是47.六氯乙烷185.661.94是48.正己烷121.2416214.88是49.异佛尔酮215.240.88是50.马来酸酐119.333.64是51.甲醇64.612758.04是52.甲乙酮(2-丁酮)2029970.24是53.甲基异丁基酮94.21966.95是54.基异氰酸盐3549747.5是55.甲基丙烯酸甲酯100.33915.44是56.甲基叔丁基醚55.226768.56是57.溴甲烷3.5183474.29是58.氯甲烷-24.3492691

36、.51是59.二氯甲烷39.846735.69是60.N,N-二甲基苯胺193.566.2是61.N,N-二甲基甲酰胺153372.03是62.硝基苯210.622.17是63.邻甲酚19125.87是64.邻二甲苯144.411647.14是65.对-二氯苯174.1166.4是66.四氯乙烯121.11870.84是67.苯酚181.847.45是68.氯代甲酰氯8.2158376.42是69.对苯二胺267.40.34是70.-丙内酯162158.43是16序号序号中文名中文名沸点(沸点()蒸气压蒸气压(20下)下) ,Pa是否是否 OHPAs71.丙醛47.9334003.01是72.

37、1,2-二氯丙烷96.316723.19是73.环氧丙烷34.358030.9是74.对二甲苯138.351874.56是75.苯乙烯145.14592.25是76.1,1,2,2-四氯乙烷146.2436.03是77.甲苯110.6252887.93是78.三氯乙烯87.27688.74是79.三乙胺89.57125.31是80.醋酸乙烯酯7311932.88是81.氯乙烯-13.4339701.76是82.氟利昂-11347.535856.15否83.1,2,3-三氯丙烷156.8355.31否84.1,2,4-三氯苯211.440.43否85.1,3,5-三氯苯211.349.92否86

38、.1,3-丁二醇2071.53否87.正丁烯-6.26255858.48否88.1-戊烯29.96870783.29否89.2-乙基己醇184.610.54否90.乙二醇单丙醚258.2294.59否91.1,1-二乙氧基乙烷103.62732.41否92.乙酸117.91559.41否93.乙酸酐139330.42否94.丙酮56.224390.56否95.丙酮氰醇167.3104.77否96.乙酰氯5130793.48否97.乙炔-844328141.93否98.丙烯醇54.32537.19否99.-甲基苯乙烯165-169252.44否100.羟乙基乙二胺215.980.11否101.乙

39、酸戊酯149.2330.72否102.1-氨基戊烷105.53018.55否103.1-氯戊烷107-1083356.58否104.苯甲醚153.6344.88否105.苯甲醛178.7110.26否106.苯甲酸2503.58E-01否17序号序号中文名中文名沸点(沸点()蒸气压蒸气压(20下)下) ,Pa是否是否 OHPAs107.苯甲腈19171.42否108.苯甲醇204.6996.66否109.二氯苄21448.22否110.苄胺18559.32否111.3-甲基吡啶143.5587.67否112.丁酸163.2784.98否113.丁酸酐198.324.27否114.丁腈11819

40、59.2否115.己内酰胺1800.5否116.四溴化碳181.285.65否117.一氯二氟甲烷-40.8893928.81否118.氯三氟甲烷26.83178608.49否119.过氧化羟基异丙苯253.73.49E-01否120.氯化氰13.8134561.55否121.环己烷80.73810367.19否122.环己醇159.665.46否123.环己酮155.6345.04否124.环己烯82.9799295.6否125.环己胺134.5990.8否126.1,5-环辛二烯125479.23否127.1-癸醇2306.22E-01否128.甲基戊酮醇168.1162.33否129.氟

41、里昂-12-29.8560905.07否130.二环己胺256.12.82否131.二甘醇2464.39E-01否132.二乙二醇二乙醚190.247.3否133.二乙二醇二甲醚159.8281.95否134.乙二醇一甲醚221.813.14否135.乙二醇一甲醚162.713.14否136.二乙二醇单甲醚226.92714.84否137.1,1-二氟乙烷-25563101.62否138.二乙烯酮106.61055.46否139.二甲基硫3853488.09否140.二甲基亚砜18956.54否141.二苯醚2583.75否142.一缩二丙二醇230.52.72否18序号序号中文名中文名沸点(

42、沸点()蒸气压蒸气压(20下)下) ,Pa是否是否 OHPAs143.乙醇78.35830.29否144.乙醚34.480.58否145.乙酸乙酯73.99632.17否146.乙酰乙酸乙酯236.371.87否147.溴乙烷38.351046.7否148.乙胺16.5114501.22否149.氰乙酸乙酯2065.05否150.乙烯-103.716261415.6否151.2-氯乙醇128.6692.93否152.乙二醇二乙酸酯1685.68否153.乙二醇二甲醚637916.43否154.乙二醇乙醚醋酸酯156.4217.71否155.乙二醇单丁醚151.57977.6否156.乙二醇单乙

43、醚221499.68否157.乙二醇甲醚124.6853.24否158.乙二胺117.21162.75否159.甲酰胺210.54.95否160.甲酸100.64402.66否161.糠醛161.8208.58否162.甘油98.31.17E-02否163.1,6-己二醇239.77.01E-02否164.1,6-己二胺226.410否165.氰化氢25.781251.18否166.乙酸异戊酯142510.23否167.异丁醇107.8947.81否168.乙酸异丁酯116.81766.52否169.异丁烯-6.9262095.58否170.异丁醛67.118299.2否171.异丁酸154.

44、7167.34否172.异癸醇213.41.62否173.2-甲基丁烷3076218.33否174.异戊二烯3460574.73否175.异丙醇82.24409.22否176.乙酸异丙酯88.26199.08否177.2-氯丙烷35-3658495.57否178.异丙胺48.662683.39否19序号序号中文名中文名沸点(沸点()蒸气压蒸气压(20下)下) ,Pa是否是否 OHPAs179.乙烯酮-561214927.62否180.3-氯苯胺227.85.58否181.3-氯甲苯161.6307.5否182.1,3-二氯苯173206.04否183.4-甲基-3 戊烯-2-酮132.71085.48否184.甲基丙烯酸16216387.81否185.3-氯-2-甲基丙烯72.5112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