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第二节吸虫纲(修).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239753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2.第二节吸虫纲(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30.2.第二节吸虫纲(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0.2.第二节吸虫纲(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2.第二节吸虫纲(修).ppt(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age 1INSERT LOGO第二节第二节 吸虫吸虫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掌握吸虫纲主要虫种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掌握吸虫纲主要虫种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 2.2.熟悉吸虫纲主要虫种的实验诊断熟悉吸虫纲主要虫种的实验诊断 3.3.了解吸虫纲主要虫种的流行与防治了解吸虫纲主要虫种的流行与防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虫卵虫卵、生活史特点、致病性、生活史特点、致病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吸虫吸虫的致病机制的致病机制 吸虫纲吸虫纲 概述概述(一)形态特征(一)形态特征 1.1.多数虫体背腹多数虫体背腹 扁平,呈舌状、扁平,呈舌状、 叶状,少数呈叶状,少数呈 线状;线状; 2.2.具有口

2、、腹吸盘;具有口、腹吸盘; 3.3.多为雌雄同体;多为雌雄同体; 4.4.消化道不完全;消化道不完全; 5.5.大多数虫卵有盖大多数虫卵有盖 卵盖卵盖吸虫纲吸虫纲 (二)生活史特点(二)生活史特点 1.1.虫卵必须下水才有机会发育虫卵必须下水才有机会发育 2.2.均为生物源性吸虫,需一种以上中间宿主均为生物源性吸虫,需一种以上中间宿主 3.3.发育的基本阶段:发育的基本阶段: 吸虫纲吸虫纲一、日本裂体吸虫一、日本裂体吸虫活活体体自自然然形形态态(一)形态(一)形态 1.成虫:雌雄异体,外形、生殖系统等。成虫:雌雄异体,外形、生殖系统等。血吸虫活毛蚴血吸虫活毛蚴血吸虫活尾蚴血吸虫活尾蚴日本裂体吸

3、虫卵口诀日本裂体吸虫卵口诀血吸虫卵黄色淡,小刺长在壳一边;血吸虫卵黄色淡,小刺长在壳一边; “军用水壶军用水壶”是毛蚴,宿主组织壳外粘。是毛蚴,宿主组织壳外粘。 1.1.发育过程发育过程2.2.生活史特点生活史特点 1 1)成虫寄生部位:)成虫寄生部位: 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2 2)感染阶段)感染阶段 尾蚴尾蚴 3 3)感染方式)感染方式经皮肤经皮肤 4 4)宿主:)宿主: 中间宿主中间宿主钉螺钉螺 终宿终宿 主主人人 保虫宿主保虫宿主牛(水牛)牛(水牛)(二)生活史(二)生活史(二)生活史(二)生活史(二)生活史(二)生活史血吸虫中间宿主活钉螺血吸虫中间宿主活钉螺血吸虫保虫宿主(水牛)

4、血吸虫保虫宿主(水牛) 血吸虫血吸虫 (三)致病作用(三)致病作用 1.1.尾蚴:尾蚴性皮炎尾蚴:尾蚴性皮炎 2.2.童虫:呼吸道过敏反应童虫:呼吸道过敏反应 3.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4.4.虫卵:是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虫卵:是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 1 1)虫卵去向:)虫卵去向: 沉积于肝脏、沉积于肠壁、随粪便排出沉积于肝脏、沉积于肠壁、随粪便排出 2 2)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 致病机制:是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致病机制:是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临床类型: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临床类型:急性血吸虫

5、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血吸虫寄生于兔肠系膜静脉血吸虫寄生于兔肠系膜静脉兔血吸虫病肝、肠病变兔血吸虫病肝、肠病变一组血吸虫病人一组血吸虫病人 血吸虫血吸虫 免疫特点:免疫特点: 伴随免疫伴随免疫 (四)实验诊断(四)实验诊断 1.1.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a.a.粪便直接涂片法粪便直接涂片法 b.b.水洗沉淀法水洗沉淀法 c.c.毛蚴孵化法毛蚴孵化法 d.d.肠粘膜活组织检查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2.2.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 a.a.环卵沉淀试验环卵沉淀试验 b.b.尾蚴膜试验尾蚴膜试验 c.c.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 d.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日本裂

6、体吸虫(血吸虫)(五)流行(五)流行 1.1.分布:我国长江领域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市。分布:我国长江领域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市。 2.2.流行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流行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3.流行环节流行环节: : 1 1)传染源:)传染源: 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a. a.虫卵入水机会虫卵入水机会 b. b.钉螺的存在钉螺的存在 c. c.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的关系 (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沼型)(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沼型) 3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1.1.控制传染源:首选吡喹

7、酮等控制传染源:首选吡喹酮等 2.2.切断传播途径:灭钉螺等切断传播途径:灭钉螺等 3.3.保护易感人群:搞好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搞好个人防护二、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二、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一)形态(一)形态1.1.成虫:成虫: 外形、吸盘、外形、吸盘、睾丸(位置、排列、睾丸(位置、排列、数目及分支)等进数目及分支)等进行鉴定。行鉴定。肝吸虫成虫活体肝吸虫成虫活体肝吸虫活囊蚴肝吸虫活囊蚴肝吸虫卵口诀:肝吸虫卵口诀:肝吸虫卵象芝麻,肝吸虫卵象芝麻,最小虫卵就是它;最小虫卵就是它;卵盖肩峰小尾巴,卵盖肩峰小尾巴,毛蚴在里安了家。毛蚴在里安了家。小突起小突起卵盖卵盖肩峰肩峰毛毛蚴蚴(二)生活史(

8、二)生活史1.1.发育过程:发育过程: 1 1)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2 2)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2.2.生活史特点生活史特点 1 1)成虫寄生部位:)成虫寄生部位: 肝胆管或胆囊肝胆管或胆囊 2 2)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阶段:囊蚴 3 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方式:经口 (二)生活史(二)生活史4 4)宿主:)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豆螺、沼螺淡水豆螺、沼螺第二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淡水鱼、虾终宿主:人终宿主:人储存宿主:猫、犬等储存宿主:猫、犬等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活豆螺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活豆螺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辜

9、吸虫(肝吸虫)(三)致病作用(三)致病作用 1. 1.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1 1)机械性刺激)机械性刺激 2 2)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化学毒性作用)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化学毒性作用 3 3)阻塞作用)阻塞作用 2. 2.病理改变病理改变 1 1)肝胆管阻塞)肝胆管阻塞 2 2)肝胆管炎、胆囊炎)肝胆管炎、胆囊炎 3 3)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 4 4)晚期可形成肝硬化或诱发肝癌)晚期可形成肝硬化或诱发肝癌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辜吸虫(肝吸虫)侏儒症侏儒症肝吸虫病患者(中,肝吸虫病患者(中,1212岁)与正常女孩(左,岁)与正常女孩(左,1212岁;右,岁;右,6 6岁)

10、岁)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晚期病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晚期病人1.肝小、质硬肝小、质硬2.脾肿大脾肿大3.门脉高压门脉高压4.腹水腹水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辜吸虫(肝吸虫)肝吸虫病患儿肝吸虫病患儿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四)实验诊断(四)实验诊断 1.1.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1 1)粪便检查:)粪便检查: a. a.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 b b. .集卵法(漂浮法、沉淀法)集卵法(漂浮法、沉淀法) 2 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 2.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辜吸虫(肝吸虫)(五)流行(五)流行 1.

11、1.分布分布 2. 2.流行环节流行环节 1 1)必须有虫卵下水的机会)必须有虫卵下水的机会 2 2)在同一个池塘内必须有第一、二中间宿主并存)在同一个池塘内必须有第一、二中间宿主并存 3 3)与饮食习惯有关)与饮食习惯有关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华支辜吸虫(肝吸虫)(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1. 1. 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吡喹酮、阿苯哒唑等吡喹酮、阿苯哒唑等 2.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3.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形态:形态: 1. 1. 成虫:成虫: 外形、吸盘、生殖系统的特点。外形、吸盘、生

12、殖系统的特点。卫氏并殖吸虫活体卫氏并殖吸虫活体2.2.肺吸虫卵:口诀肺吸虫卵:口诀肺吸虫卵象酒坛,金黄的颜色真好看;卵盖扣在肩峰上,内有卵黄受精卵。肺吸虫卵象酒坛,金黄的颜色真好看;卵盖扣在肩峰上,内有卵黄受精卵。卫氏并殖吸虫活囊蚴卫氏并殖吸虫活囊蚴 2.2.生活史特点:生活史特点: 1 1)成虫寄生部位:)成虫寄生部位:肺部等组织肺部等组织 2 2)感染阶段)感染阶段囊蚴囊蚴 3 3)感染方式)感染方式经口经口 4 4)宿主)宿主 a.a.中间宿主: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石蟹等石蟹等 b.b.终宿主:人终宿主:人 c.c.储存宿

13、主:储存宿主: 食肉动物食肉动物卫氏并殖吸虫活囊蚴卫氏并殖吸虫活囊蚴1.1.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脓肿期脓肿期 2.2.病变过程:分为病变过程:分为 囊肿期囊肿期 纤维疤痕期纤维疤痕期 胸肺型、腹型胸肺型、腹型 3.3.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皮下包块型皮下包块型 脑脊髓型肺吸虫病等脑脊髓型肺吸虫病等 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4.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低热、纳减、乏力、低热、纳减、乏力、 1 1)全身症状)全身症状 消瘦、荨麻疹、消瘦、荨麻疹、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 2 2)局部症状:)局部症状: 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14、 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脑型肺吸虫患者脑型肺吸虫患者 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四、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四、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形态:形态: 1.1.成虫:成虫: 外形、吸盘、睾丸分支的特点外形、吸盘、睾丸分支的特点活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活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猪小肠内姜片吸虫猪小肠内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活囊蚴布氏姜片吸虫活囊蚴2.2.姜片虫卵:口诀姜片虫卵:口诀 卵中之王是姜片,个大壳薄淡黄染;卵中之王是姜片,个大壳薄淡黄染; 小小卵盖不明显,内有卵黄受精卵。小小卵盖不明显,内有卵黄受精卵。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生活史

15、特点:生活史特点: 1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2 2)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阶段:囊蚴 3 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方式:经口 4 4)宿)宿 主:主: a.a.中间宿主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扁卷螺第一中间宿主:扁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菱角、第二中间宿主:菱角、 荸荠等荸荠等 b.b.终终 宿宿 主:人主:人 c.c.储存宿主:猪储存宿主:猪 学习小结学习小结 吸虫大多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呈叶状或吸虫大多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呈叶状或舌状,均有口吸盘和腹吸盘;消化道不完整,多舌状,均有口吸盘和腹吸盘;消化道不完整,多为雌雄同体,生活史复杂,虫卵必须入水才能继为雌雄同体,生活史

16、复杂,虫卵必须入水才能继续发育;基本发育阶段有虫卵、毛蚴、胞蚴、雷续发育;基本发育阶段有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童虫和成虫;除日本血吸虫以尾蚴经蚴、尾蚴、童虫和成虫;除日本血吸虫以尾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外,均以囊蚴经口感染;日本血吸皮肤感染人体外,均以囊蚴经口感染;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门脉虫寄生在人体的门脉- -肠系膜静脉系统,各个阶段肠系膜静脉系统,各个阶段均有致病作用,其虫卵的危害最严重;华支睾吸均有致病作用,其虫卵的危害最严重;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吸虫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吸虫病的诊断可取粪便涂片镜检,作病原检查。病的诊断可取粪便涂片镜检,作

17、病原检查。思考题思考题 1.1.区别肝吸虫卵、姜片虫卵、区别肝吸虫卵、姜片虫卵、卫氏肺吸虫卵和血吸虫卫氏肺吸虫卵和血吸虫卵卵的形态特征。的形态特征。 2.2.寄生于人体最小的虫卵是寄生于人体最小的虫卵是、最大的、最大的 虫卵是虫卵是。 3.3.如何区别肝吸虫、姜片虫、如何区别肝吸虫、姜片虫、卫氏肺吸虫和日本血吸卫氏肺吸虫和日本血吸虫虫生活史特点?生活史特点? 4.4.肝吸虫引起的病理改变有哪些?肝吸虫引起的病理改变有哪些? 5.5.如何诊断肝吸虫病?如何诊断肝吸虫病? 6.6.卫氏肺吸虫引起的病理改变分卫氏肺吸虫引起的病理改变分 、三期。三期。7.7.查卫氏肺吸虫卵可采集的标本有查卫氏肺吸虫卵可采集的标本有、。8.8.血吸虫致病最强的阶段是血吸虫致病最强的阶段是 , 其致病机制是其致病机制是。 9.9.血吸虫病临床类型分血吸虫病临床类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