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进课堂》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2347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说明进课堂》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试说明进课堂》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说明进课堂》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说明进课堂》教学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生物试题中表格的设计与应用生物试题中表格的设计与应用北京市八一中学 高三生物备课组 王醇表格作为一种简单明了的信息载体,在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时,能很好发 挥它的作用,它能很清晰简明地表达所需要表达的东西。高中学生应该学会从表格中获取 信息、学会使用表格归纳统计数据、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思维表达。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 要求、也是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很早就接触到“表格” ,相信每一个高中生都会对表格的使用非常 熟悉,因为他们经常会填写各类表格,知道表格是将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归类整理,以横 行纵列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学生在分析表格时,也表现得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在高考

2、复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遇到根据题目要求设计记录表格时,却感觉无从下手、望 而却步。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认为表格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信息形式,表格的要义学生 早已掌握,不需要在课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来处理表格的设计问题。学生也存在轻视或侥 幸心理,认为考试中不会有这样的题,或者认为一个表格设计还不容易,到考试时临场发 挥也来得及。因此,在课堂教学关于表格的设计问题,师生都很少拿出时间来进行讨论与 交流。但是,我却发现学生每次遇到表格设计的考题时,得分率都很低。在我所交的班级中 很少能够看到设计合理、规范的表格,让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也让我下定决心在今后 的复习课上,一定要拿出时间专门讨论表格

3、的设计问题,并且要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每一节 相关的课堂。于是,我在一次考试的试卷分析课上就重点分析了这道考题: 44.某中学杨老师自制大蒜提取液,希望这种简便、经济的提取液能够高效的杀灭餐 具上的细菌,杨老师完成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制作提取液:杨老师将大蒜榨汁后制成提取液,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 据,在表中的括号内填出 1#提取液应加入的冷开水量:大蒜提取液编号1#2# 大蒜(g)350350 冷开水(mL)( )880 无色食醋(mL)/20 (2)使用方法:将餐具浸泡在提取液中 10min 后取出冲洗。 (3)样品抽取:将经过 处理的滤纸贴在餐具表面 1min,然后再将滤纸放

4、到 50ml 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制成原液。再取 1ml 原液加入 ml 无菌水中摇匀制成 10 倍稀释 液。 (4)分离及培养:用 分离法分离细菌。分别取 1ml 原液和 10 倍稀释液,分别加到 伊红-美蓝培养基中,用灭菌、消毒后的 (用具) ,将原液和稀释液均匀涂布到 整个平板上。每个浓度各做三个培养皿,其目的是 。本实验另设 1ml 无菌水涂布在未接种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原因是排除 。最 后在 37培养 48h。 (5)观察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设计 1#提取液实验组的观察记录表:(6)结果分析:统计数据,得到消毒前后的菌落总数变化(单位 cfu/cm2,每平方厘米样 品中含有的细菌群

5、落总数)总份数总份数1 11-101-1010-1010-102 210102 2-10-103 310103 3-10-104 410104 4消毒前3000031891#1#提取提取 液液消毒后30141240002消毒前33200312162#2#提取提取 液液消毒后3319104000 根据消毒前后的数据可知: 2#提取液效果高于 1#,分析可能的原因: 。 请你给杨老师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这道题在题干中先后给出了两个表格,一易一难,而且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 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正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可以利用此题进行深入说明的好时机。 课前我对学生的试卷做了统计,就

6、表格设计这道小题来说,全班得分者只有少之又少 的 3、4 个人;有少数 7、8 个学生此处被扣掉了一分(满分 2 分) ;其余有一部分同学此处 是空白;还有部分学生照抄表二。实际上表二的数据是将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再次做了 归类统计才得到的。要求学生设计的观察记录表的项目与表二的统计项目有因果关系,但 绝不相同。因此,我判断大部分学生不是没有时间看题,就是没有看懂题瞎蒙的。只有四 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明确地知道应该观察记录哪些项目,但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表格设 计不规范,被扣了分。在分析这道小题时,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面露难色。 于是我叫起一位照搬表二的学生,问他是怎样想到这样设计表格的?他慢吞吞

7、地站起 来,支支吾吾地半天也没说出所以然。我连忙替他解围说:“你是不是没看懂题,时间又 不够就蒙着写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点头承认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但是我没有轻易 地让他坐下,而是启发他说:“你现在再来看看题目,要求你设计一个记录什么的表格? ”这位学生又仔细看了看题干,还是没看出来。我请他坐下,又看了看其他的学生,他们 都不敢正视我的目光。看来其他学生的情况也和他差不多,都没有读懂题,或者说还没有 掌握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其实这个问题不像想象中的简单,但是也并不复杂。若想设计好这个记录表,必须对 实验的目的、步骤、要观察记录的项目非常清楚才行。匆匆看一遍题,甚至没有完整看题 就直接解答,

8、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但是如果能认真审题,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所以,可以借此机会再次让学生体会审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请所有的学生好好看一看题干,然后问学生:“对于实验题,我们应该怎 样入手?”有的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我在课上常说的“实验目的、原理、思路、自变量、 因变量、步骤、观察记录的项目”等等这些解题要素来。那么这些实验要素在此题中是怎 样一一对应的呢?经过我的提醒,学生们很快明确了实验目的是探究大蒜提取液对餐具的 杀菌效果如何,自变量是用不同方法提取的大蒜汁处理餐具,因变量是分离培养从不同实 验组餐具上抽取的样品微生物的数目,可以用培养基上菌落数的多少来体现等等。 “根据同学们的

9、获得的信息,你认为最终要观察记录的实验项目是什么?”看时机成 熟,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下学生都知道要记录的是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可是要记录 几组的菌落数呢?每组又有几个数据呢?这与实验分组有很大关系,需要再次回到题目中, 去寻找答案。这时,需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动动笔,自己画一画。只要考虑周全了, 这个表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我有意空出一段时间,并走下讲台在行间巡视。学生们纷纷 动手设计表格。在重新审题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能够考虑到每一组都要做三个重复组, 而且要记录提取液原液和稀释液两种浓度处理的结果。很多学生设计的表格如下:菌菌 落落 数数1 号培养皿号培养皿2 号培养皿号培养皿3

10、号培养皿号培养皿原原 液液 10-1 稀释液稀释液 3这样的表格就是被扣掉部分分数的答案。表中还缺乏三个培养皿中菌落的平均数一项。 但是我没有立即指出这个问题,而是对学生从无到有、从瞎蒙到思考的成果给予了及时的 鼓励。因为我要让学生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只要仔细审题,生物试题并不难做。 对于表格平均数的统计问题,我如果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甚至 有的学生会觉得是自己马虎,漏掉了,下次注意就行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凡是认为是 自己马虎下次注意就行了的学生,一定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表中数据只有亲自用上 才能体会方便与否。我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现在这张表中的数据用起来并不方便,

11、 还应进一步整理才能使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平均数这一项的必要性,才会真正 理解为什么要有平均数这一项的统计,再设计表格式才不会忘记。 于是,我在学生设计的表中第一行随意填写了 56、60、54 三个数,然后问:“假设 这就是记录的结果,那么用 1 号提取液的原液杀菌后,分离培养的微生物样品到底是每毫 升多少个活菌呢?”这时,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平均数的问题。将表格补充完整为:菌菌 落落 数数1 号培养皿号培养皿2 号培养皿号培养皿3 号培养皿号培养皿平均值平均值原原 液液 10-1 稀释液稀释液 通过上述分析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了需求取平均值的必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实验操作 的各个环节都可能

12、导致误差,因此设计重复试验可以尽量缩小误差的道理。 当然,在有的班级分析这道题时,就有学生提出此表缺乏平均数一项。学生能够提出 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对设计表格的细节十分关注。但是他们是否真的理解平均数这一项的 重要性了吗?还是仅仅是记住了表格设计要有这一项呢?再不能确定是哪一种情况时,我 会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接着追问为什么要有这一项?这要视情况而定。 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想应该是带领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思路的时候了。于是,我 说:“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我想让学生能够从此题的解题过程 中总结出解题经验和方法。我请了一位自己分析得出答案的学生进行总结,他说:“其实 生物题并不难,

13、只要认真审题,一般都能答出来,但是考试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 经常感到很郁闷。 ” 听到他这样说,其他同学都笑了,我也笑了笑,并请他坐下后,说“他总结得很好, 其实生物题真的不难,只要认真审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解题的思路。但是,要想在考 场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快速解题,就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设计表格 是很多实验题中的考查要求,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设计出一个方便规范的表格呢? ”我带领学生回顾了以往的几道设计表格的题目,最后总结出:设计表格要看题目要求在 哪种条件下记录哪些项目、记录的次数等,再把这些项目归纳在横行纵列中,要注意各项 取平均值,同时还要注意表中数据的单位

14、等细节问题。 通过这道例题的分析,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表格设计的过程,还通过亲身使用自己 设计的表中数据,体会到了表格使用的方便之处。我想今后再遇到设计表格的题,学生们 应该不会心生畏惧,而是应该轻松得分了。【评析】 根据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绘制表格能力较差的特点,结合试题进行 分析和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对利用表格进行分析和说明有关问题的能 力。王醇老师能够在调查的基础上,有根有据地利用有关例题作载体,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 问题,设计问题,请学生们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逐步理会绘制表格的意义、4方法和技巧。王老师能从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认知上的惯性和误区,能耐心地引 导和说明,帮助学生走出理解上的误区,学会绘制相应的记录表和统计表。该篇文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如果,王老师能再丰富一些案例 和表格类型就更好了。进修学校 周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