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816659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太白山( )A 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 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 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读“重庆四面山2009年59月份相同降水量不同标准地林冠截留能力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森林树种越单一,地表径流越少B 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C 涵养水源能力: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

2、林D 不同标准地河流含沙量: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3.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 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 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 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 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 温暖湿润B 温和干燥C 高温多雨第 2 页D 高温干燥5.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 缓解全球变暖B 缩小臭氧层空洞C 减轻酸雨污染D 加快洋流流速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 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 南美

3、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 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 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7.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8.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B 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第 3 页C 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D 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以下两题。9.“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 山间峡谷B 山前平原C 山间盆地D 平缓高原10.“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 地理位置B 灌溉系统C 农业科技D 水力资源小皮去年6月9日夜乘坐火车出门休假,次日凌晨5点多钟醒来,发现左前方地平线上的太阳十分耀眼,成片的农田里麦穗泛着金光,农田边上排排的树木一片葱绿。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1.小皮桑坐火车前进的方向最可能的是( )A 向东B 向南C 向西D 向北第 4 页1

5、2.农田边代表性的地带性植被可能是( )A 常绿林B 硬叶林C 针叶林D 落叶林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101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3.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A 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B 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C 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D 北

6、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14.“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B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C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2019年9月国家领导人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行程如下图所示。第 5 页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5.从北京到土库曼斯坦再到圣彼得堡,不可能有的自然带是 (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草原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16.图中A地冬季气温比B地高得多,导致此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7、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 D 洋流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以下两题。17.兰萨罗特岛( )A 热带雨林广布B 淡水资源丰富C 地热资源丰富D 受暖流影响大18.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 )A 地处赤道附近B 远离大陆C 构造运动强烈D 地形复杂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下第 6 页面两题。19.贝加尔湖( )A 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 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 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0.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 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 减小了气

8、温年较差D 冰层增加空气湿度21.“雪卷”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冬季自然现象,只有在温度、湿度、风速、地形以及雪花之间完美结合后才能形成。据此,读图回答下题。关于雪卷的形成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持在01的气温B 降落几层较厚的新雪C 持续不断的大风D 略带一点坡度的地势22.“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A 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B 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 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 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23.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7 页A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B

9、 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C 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D 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24.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要素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区域性B 差异性C 整体性D 相似性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2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 地处赤道附近B 远离大陆C 构造运动强烈D 地形复杂2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 气温日较差大B 处在动物迁徙路

10、线上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7.从图中珊瑚礁的分布判断珊瑚虫的生活区域,正确的是( )A 岛屿周围的大陆架海区第 8 页B 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海域C 远离大陆海岸的海域D 需要矿物质和饵料丰富的海域28.下列有关珊瑚礁的开发利用方式不恰当的是( )A 环礁中是船只躲避海上台风的良好海区B 环礁内海洋鱼类资源丰富C 是优良的海洋旅游资源D 采集珊瑚礁可以烧石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图1为“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取自美国两地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

11、9.图2中、两种土壤分别取自图1中的( )A 甲地、乙地B 乙地、丙地C 丙地、丁地D 乙地、甲地30.形成、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C 植被D 地形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31.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第 9 页循环功能 转化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A B C D 32.图中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一起参与作用的圈层是(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A B C D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

12、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做石环。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3.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地形起伏较大 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有充足的水分 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A B C D 34.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第 10 页A 撒哈拉沙漠B 云贵高原C 西西伯利亚平原D 亚马孙平原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35.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 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D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36.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13、)A 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 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 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 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读图,回答下列两题。37.油橄榄主要分布在( )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8.该自然带适宜油橄榄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第 11 页A 雨热同期B 地广人稀C 土壤肥沃,有大量黑土D 夏季光照强,热量丰富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以下三题。39.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 B C D 40.此图可以说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

14、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A B C D 41.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以下三题。第 12 页42.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 B C D 43.此图可以说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A B C D 4

15、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以下三题。45.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 B C D 第 13 页46.此图可以说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A B C D 47.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以下

16、三题。48.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 B C D 49.此图可以说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A 第 14 页B C D 50.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读“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51.据图判断,大气层每年增加的碳量为(单位:十亿吨)( )A 5.8B 129.6C 219.6D 750.052.对于稳定大气层中的含碳量来说( )A 减少化

17、石燃料的燃烧最重要B 保护植被比恢复植被重要C 海洋与大气间的交换影响最大D 分解作用和植物呼吸作用相反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下面两题。53.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植被稀疏第 15 页B 气温较高C 降水量大D 地下水丰富54.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 )水循环 生物圈循环 地质循环 大气三圈环流A B C D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理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5.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

18、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生物圈5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 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C 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 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5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第 16 页A 地壳上升B 水源减少C 气候变干D 物质沉积58.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稳定性D 脆弱性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9、。59.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 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 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 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 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60.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B C D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9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61.近二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 17 页A 年降水量增加B 河流流量增加C 森林覆盖率上升D 河流含沙量增加62.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 )耕地面积增加 水库面积增加 经济林面积增加 灌溉面积增加A B C D

20、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6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 B C D 64.不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 B C D 下图为各种生态问题关联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65.此图说明了(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第 18 页B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 人类可征服自然界D 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66.由图可知,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植被破坏B 人口激增C 气候异常D 物种灭绝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67.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 地形

21、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 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C 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 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68.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他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流水位降低 土壤肥力下降A B C D 69.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m。R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第 19 页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22、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70.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71.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72.东南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完成问题。据图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和人

23、文地理环境的影响。7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如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74.读图(图中等高线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75.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读“各要素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将

24、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 气温低 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第 20 页(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76.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气温日较差_;地表水_;地貌多_;土壤有机质含量_;植被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77.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

25、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2)和的交换是通过_作用进行的。(3)通过“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揭示了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中腰树木茂密,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处为高山灌木。故选C。2.【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森林树种越单一,透雨量越大,地表径流越多,A错。森林树种越丰富,林冠截留量越大,生态效益越优,B对。根据林冠截留量,涵养水源能力由高到低为:针阔

26、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C错。根据透雨量,不同标准地河流含沙量高低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针第 21 页叶林常绿阔叶林,D错。3.【答案】B【解析】甲处位于赤道附近,北极星仰角较低,不容易发现北极星;此时向西航行,北印度洋应盛行东北风,乙处东北风主要来自右后方;此时为冬季,丙处河流为枯水期,不会见到河水暴涨;丁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索马里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会看到茂盛的草地。4.【答案】D【解析】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可知该地干燥,降水少。5.【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人称海洋浮游植物为“生物泵”,

27、意思是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因此A项符合题意。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因此B项错误。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C项错误。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D项错误。6.【答案】B【解析】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由于山脉分布于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7.【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面面积缩小,芦苇大量死亡,故湖泊自净能力减弱。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

28、,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误区警示 (1)正确提取信息,艾比湖为咸水湖,故不能围湖造田。第 22 页(2)退耕还湖是针对淡水湖沿湖围垦,导致湖面面积缩小所采取的相关措施。(3)解决内流湖面积缩小的主要思路是从解决入湖水量的减小入手。9.【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山有小口”“初极狭”“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等描述可知,该处地形应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山间盆地。10.【答案】A【解析】“桃花源”这种盆地式封闭环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11.【答案】A【解析】12.【答案】D【解析】13.【答案】D【解析】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

29、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说明北部的气温值比中南部的气温值低,主要是因为北部地区纬度高;西南端主要是因为当地湖水较浅,冰层往往会存留较长时间,湖冰消融时间较晚。14.【答案】B【解析】大风和波浪是“高跷树”形成的原因。通常情况下,风和水对于湖岸,以及其植被的侵蚀作用是非常缓慢的。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狂风和它掀起的巨浪不断冲击着湖岸,逐渐破坏了湖畔的植被,并导致土壤沙化,造成水土流失。根部短小的草和灌木逐渐消失,而部分高大粗壮的松树则存活下来。15.【答案】B【解析】从北京到土库曼斯坦再到圣彼得堡都在北温带,不可能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自然带分布在3040的大陆的东岸。B不可能,

30、选B。16.【答案】D第 23 页【解析】读图, A地沿岸有暖流经过,受到了暖流影响,增温增湿。B地沿岸有寒流经过,受到了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所以选D。17.【答案】C【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18.【答案】B【解析】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B选项正确。19.【答案】D【解析】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应是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湖面中心结冰应晚于边缘;位于山谷气温应偏高不会导致冰层较厚;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期长于南部,A、B、C项错误,D项正确。20.【答案】C【解析】贝加尔湖与陆地相比,湖水热

31、容量大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冬季降温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C项正确。结冰时放热不会使气温降低,融冰时吸热不会使气温升高;湖水结冰冰层使水汽含量少,不会增加空气湿度,A、B、D项错误。21.【答案】C【解析】雪卷只有在平地或覆盖一层冰雪的丘陵开阔地才能形成。另外,地上还得飘落更多雪花,气温应该保持在零度或稍高于零度零摄氏度到1摄氏度之间。所以A、B、D正确。强风可以吹起大团雪并令其不停翻滚,但不是雪卷形成的条件,C不正确,选C。22.【答案】A【解析】正确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碳循环的过程是关键。“雪球”时代结束,是气温升高的结果。火山大爆发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吸收

32、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保温作用增强。第 24 页23.【答案】D【解析】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推动地理环境发展变化,气候要素是西北内陆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24.【答案】C【解析】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5.【答案】B【解析】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26.【答案】C【解析】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

33、气温日较差小,故A错;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作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B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 689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27.【答案】B【解析】图示地区是南太平洋低纬地区的海域,说明珊瑚虫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礁分布在岛屿附近,说明生活的水域是浅海,但不一定是大陆架地区;这里温暖、水浅,不是矿物质和饵料丰富的海域。选B正确。28.【答案】D【解析】环礁可以阻挡外海的风流,是船只躲避海上台风的良好海区,A正确;环礁内风浪小,海洋鱼类资源丰富,B正确;珊瑚礁自然环境独特,是优良的海洋旅游资源,C正确;采集珊瑚礁可以做旅游产品,用

34、来烧石灰太浪费了,也破坏了环境,D错。选D正确。29.【答案】D【解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第 25 页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比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从图2中、两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分析,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大,而丁地是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植被稀少,不可能有这么厚的土壤;丙地是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植被稀少,也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有机质;乙地是温带草原,土壤有机质丰富,而且

35、较深;甲地属于温带森林,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快,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故选D。30.【答案】C【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形成、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植被。故选C。31.【答案】C【解析】该图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2.【答案】D【解析】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3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石环地貌区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地形不是必要条件。冻融作用要有足够的水

36、分和较大的气温波动。34.【答案】C【解析】西西伯利亚平原能满足冻融需要的水分和气温条件。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和云贵高原,热量丰富,没有“冻”的条件。35.【答案】D【解析】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丙地主要地理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第 26 页36.【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知,海南植被生长较快,与其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37.【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分析,油橄榄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选C项。38.【答

37、案】D【解析】从上题分析,油橄榄分布区雨热不同期,A错;该区域人口稠密,B错;土壤不肥沃,C错;该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光照充足,D正确。3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密切相关。40.【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41.【答案】A【解析】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4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密切相关。43.【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38、44.【答案】A【解析】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4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密切相关。第 27 页46.【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47.【答案】A【解析】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4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密切相关。49.【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50.【答案】A【解析】地理

39、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51.【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图例信息可知,每年出大气层的碳量为(121.30.592213.8),每年进大气层的碳量为(860601.690219.6),所以大气层每年增加的碳量为(219.6 213.85.8),A正确。52.【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为121.3,而植被恢复的碳量为0.5,所以植物光合作用对碳的稳定效果更好,因此对于稳定大气层中的含碳量来说保护植被比恢复植被重要,B正确。53.【答案】B【解析】腐殖质是植物枯枝落叶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的

40、活跃程度受气温影响大,在适当的高温环境下,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大,腐殖质层就薄。54.【答案】A第 28 页【解析】雨水和地下水构成水循环;腐殖质的形成需生物循环参与;地质循环指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四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图中没有显示大气的三圈环流。55.【答案】A【解析】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56.【答案】D【解析】图中显示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57.【答案】D【解析】从湖泊消亡过程图中可以看出,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周围的植被明显减少,受其影响,水土流失可能会加剧;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

41、湖泊深度越来越浅,直到消亡。58.【答案】A【解析】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59.【答案】A【解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60.【答案】D【解析】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61.【答案】C【解析】2019

42、年与1990年相比,河流径流量趋于平稳,含沙量减小,说明该流域森林覆盖率上升。62.【答案】B第 29 页【解析】修建水库与种植树木都会起到调蓄作用,使河流径流量稳定,含沙量减少。63.【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有气候、地貌。松花江与珠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流量大小、水量变化、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由两地气候决定。64.【答案】C【解析】图示影响地貌的因素有水文、气候、土壤和生物。表示地貌对水文的影响。65.【答案】A【解析】从关联图中可以看出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的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66.【答案】B【解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43、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都是人口增长导致的,因此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激增。67.【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68.【答案】D【解析】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错误,正确。69.【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解析】结合整体性原理回答,径流量减

44、少会影响地下水位、水量、生物多样性、气候;地下水位、水量和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第 30 页70.【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组成地理环境的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

45、富稳定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71.【答案】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解析】分析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时可按下列思路思考: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泥沙减少三角洲位置后退。72.【答案】中南半岛大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东临太平洋,西临印

46、度洋,北与中国相连。一年中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风向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旱季(冬)和雨季(夏);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大河下游平原广阔,易于暖湿空气北上深入内陆;夏季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气候又起强烈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南半岛独特的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中南半岛河流较多,河流流域面积狭小、由北向南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流量大、含沙量小、水流平稳利于航运。对农业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对这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等生长十分有利,产量大、质量高,种植业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等粮食产量

47、较大。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南半岛的气候、北高南低的地形造就北部林业、热带经济作物、南部水稻第 31 页种植业,是形成当地以稻米为主的饮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物质基础。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势地形的影响,沿海、河流沿岸、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解析】首先要明确中南半岛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继而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影响气候的各要素对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人文地理包括工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和城市、交通、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深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73.【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