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5)(含答案).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81291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5)(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5)(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5)(含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18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5)1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 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 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水利事业发展 2 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材料反 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

2、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 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 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社会秩序的稳定 田庄经济的发展 A. B. C. D. 5宋代陈旉在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 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 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 ,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 A我国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3、技术发达 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6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 ,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 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经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 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这反映了当时( ) A. 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 B. 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 C. 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 D. 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7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 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 都有利于调动劳

4、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 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8 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 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 ”这反映了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 A. 种植五谷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9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 权扬场,女好抱麦子”、 “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 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 A. 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 采用了家

5、庭生产的形式 C.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 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哀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 “每个王朝 在它建立约 100 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此 可知( ) A. 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 B. 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 C. 王期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 D. 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第 2 页11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税,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 1/30,组然促成了工农 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需要。

6、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12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3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 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是依靠( ) A. 奴隶制集体耕作 B. 当时唯一的

7、生产工具石器 C.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D. 耕作技术不断改进 14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 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15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深山穷泽 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16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 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8、( )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17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 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 B C D 18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

9、生活 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 578 万,炭 585 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19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0下列

10、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 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 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 95%,约 50%的工业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第 3 页产品销住国外D19511955 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 均 200 亿卢布增长到 409 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211985 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 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22 吕氏春秋审时:“

11、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 春秋任地:“时至而作,渴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 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23据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 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24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

12、藉田” ;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 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5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 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 上

13、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 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 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 , “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 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 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 “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假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 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

14、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 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 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 ,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春秋战国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楼车提高播种效率秦汉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第 4 页翻车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 不

15、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 用书宋元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1)依据材料一和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农业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18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5)参考答案15:C D C A A 610:D C B B B 1115:C A A A A1620:A C B D C 2125:C C B D C 26 (1)承袭秦制,有所损益;政府重视,制度严密,内容详实;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相结合。(2)便于中央及时了解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等状况,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便于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封建国有经济,促进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整顿吏治实际效能有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腐问题。27 (1)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实行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以小农户个体分散经营为主,男耕女织。(2)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 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