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pdf

上传人:医** 文档编号:18104308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护理杂志2 0 1 3 年1 2 月第4 8 卷第1 2 期C h i nJN u r s ,D e c e m b e r2 0 1 3 ,V o l4 8 ,N o 1 2精神科护理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李遵清韩鹏仇爱玫【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 0 侈, I 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 0 例,两组均给予系统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制订和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1 0 周。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和工娱疗等一般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 H

2、E I Q ) 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 R H M S ) 评价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干预组H E I Q 和S R H M S 总分分别为( 3 6 8 0 6 8 ) 分,( 2 7 3 3 7 +5 4 4 3 ) 分;对照组分别为( 3 6 5 0 6 1 ) 分,( 2 6 9 6 9 5 5 3 6 ) 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2 6 、0 3 0 ,P 0 0 5 ) 。干预后,在不同时段,干预组患者的H E I Q 和S R H M S 的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 - - 5 7 5 0 、3 7 1 4 ,P 0 0 5

3、) A f t e r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h es c o r e so fH E I Qa n dS R H M Si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o s eo f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 P 0 叭) C o n c l u s i o nA p p l y i n g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t h e o r yt ot h

4、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canp r o m o t et h e i r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a n di sh e l p f u lf o rt h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M o d e l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5、S t u d i e s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终结果是心理( 精神) 康复,良好的心理( 精神) 状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内在因素。近年来,作为评估精神疾病损害程度与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日益受到临床医学专家家的关注 1 引。有研究5 1 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心理障碍,存在自卑绝望心理,幸福感水平普遍较低,生活质量全面低下,严重影响其全面康复。积极的心态是主观幸福感最强有力和最可靠的预测因素 6 1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因此,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心理学( P

6、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 是研究人类最佳功能。引导实现自我幸福,揭示和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学科,其目的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形成积极的品质,培养人们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关注、和睦关系、言语技巧、信任以及灌注希望、靼造力量等技巧与策略被称为积极干预,其内涵是增强患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D O I :1 0 3 7 6 1 0 i s s n 0 2 5 4 1 7 6 9 2 0 1 3 1 2 0 1 5作者单位:2 7 2 0 5 1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五科十病区李遵清:男,本科,主管护师,E - m a i l :

7、l i z u n q i n 9 6 6 6 1 6 3 C O I T I2 0 1 3 0 4 1 6 收稿修正其缺陷( 7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l 临床研究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已得到广泛应用。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进行的临床心理干预称为积极心理学疗法(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 ,P P T ) ,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幸福感 8 。本研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P 阴,旨在探讨积极心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情感体验和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1 1 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 0

8、1 2 年1 0 1 2 月在我院精神科病区住院治疗的8 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组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 I C D 一1 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睁 ;病情处于恢复期,阳性症状量表 2 0 分n o j ;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年龄在1 8 岁以上;( 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躯体疾患,身体运动功能差;存在智力障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退出标准:精神症状不稳定( 需要增加药物剂量和加强护理、自残、严重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明显的自杀或攻击人观念) ,自愿退出。1 2 研究对象的分组万方数据中华护理杂志2 0 1 3 年1 2 月第4 8 卷第1 2 期C h i n

9、JN u r s ,D e c e m b e r2 0 1 3 ,V o l4 8 ,N o 1 2将8 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 4 l 例) 和对照组( 4 3 例) ,在干预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干预组有l 例患者因病情波动。出现冲动伤人行为而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3 例患者因其家属要求患者出院而中断研究。为避免数据统计处理的复杂性,将中途退出及中断研究患者给予剔除。故本次研究对象实际为8 0 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 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 方法2 1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 系统性药物治疗和护理,经过2 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

10、患者阳性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处于恢复期后分组。人组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人组后,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接受日常性健康教育及娱疗活动,由病区娱疗护士负责执行,具体包括:精神病常识知识宣教、打牌、下棋、读报、看电视等。l 临床医师在查房时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不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1 ) 为r 值;2 ) 为值涉及积极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积极心理学指导,通过对患者访谈及根据症状自评量表( S C L 一9 0 ) i l l l 测评心理问题而制订出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工作由2 名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精神科l 临床护士和2 名娱疗护士负责,干预前。由我

11、院2 名心理科主任医师和和1 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统一对干预护士进行有关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知识再培训力求熟练掌握和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干预形式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方案见表2 。为保证患者配合完成此研究,实施前,责任护士首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取得家属的积极支持配合,为确保患者参与的连续性和积极性,依据阳性强化行为疗法 “ ,对坚持参加此研究的患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干预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分组干预,4 0 例患者分为上午组和下午组,每组2 0 例。干预方案由参与本研究的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制订,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每一个干预项目在2 周内完成,干预人员根据各项目内容制订相应的干预

12、时段。2 2 评价方法2 2 1 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 t h eH a p p yE n t e r p r i s i n gI n d i v i d u a l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H E I Q ) m 1 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该问卷包括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和学习成长6 个维度,各含6 、5 、5 、5 、4 、5 个条目,各维度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 8 5 、0 8 3 、0 8 1 、0 7 2 、0 7 6 、0 6 9 、0 9 3 :“! 。采用l 一5 级评分,对各维度

13、得分和总分求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进取程度越高,积极心理品质亦越高。2 2 2 健康状况评估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 e l f - R a t e dH e a l t hM e a s u r e m e n tS c a l e S R H M S ) “引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自测生理健康( 第1 1 8 条,包括躯体症状与器官功能、1 3 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3 个维度) 、心理健康( 第1 9 3 4 条,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3 个维度) 和社会健康( 第3 5 4 7 条,包括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表2 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辅导方

14、案万方数据1 1 0 0 -巾华护理杂志2 0 1 3 年1 2 月第4 8 卷第1 2 期C h i nJN u r s ,D e c e m b e r2 0 1 3 ,V o l4 8 ,N o 1 2社会接触、社会支持3 个维度) 3 个评定子量表。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自测社会健康3 个评定子量表分和量表总分的理论最高值分别为1 7 0 ,1 5 0 ,1 2 0 ,4 4 0 ,理论最小值均为0 。S R H M S 得分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健康状况,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该量表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确定入组后,课题研究人员分别于干预前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因每一干预项目

15、在2 周内完成。故由不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量表测评人员分别对两组患者于干预前( 人组时) 、干预l 一2 周、3 4 周、5 - 6 周、7 8 周、9 1 0 周后进行量表测查评比。评估过程采用盲法测查人员和数据处理者不知道被测测患者为哪一组。每次测评结束后,评估人员将每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各测评量表装订在一起。2 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S P S S1 6 0 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互盐表示。两组干预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t 检验,计数资料用r 检验,以P 0 0 5 ) ,在干预3 4 周、5 6 周、7 8周、9 1 0 周后的不同时段,干预组H E I Q 量

16、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或P 0 0 1 ) 。两种干预方法的H E I Q 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即与测评时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F = 8 3 5 ,P 0 0 5 ) ,在干预3 4 周、5 6 周、7 8 周、9 1 0 周后的不同时段,干预组S R H M S 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或0 0 1 ) 。两种干预方法的S R H M S 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即与测评时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F = 6 5 9 ,P 0 0 5 ) ,在干预3 周以后的各阶段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

17、( P 0 0 5 或P 0 0 1 ) ,说明了患者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质变过程,积极心理干预能够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和健康状况。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对幸福进取感和健康状况的团体积极心理干预效果起到了重要影响:团体心理干预方案设计。针对幸福进取感和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的活动包括理性认知、感恩之心、温暖情怀、生存规划等主题。营造温馨亲切舒适的气氛有助于增强团体心理干预效果。从患者的反馈来看,团体氛围的营造是良好的。多数患者用“温暖”“爱”“心灵的洗礼”等词语来形容对团体心理干预的整体感受,从而关注与参与积极程度均较高。( 爹同质团体使患者间的共鸣

18、感、归属感强,通过团体患者的互动和干预人员的辅导,使团体中的患者获得情感支持、尝试积极体验、发展适应行为、重建理性认知。团体患者的个别差异为团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团体内多个影响源为患者提供了丰富的参照背景,他们可以学习模仿其他患者的良性行为并通过反思、体验对己对事形成更理性认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干预研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由于患者大多数时间具有情绪抑郁、自卑感和病耻感心理,因此,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实施人性化关怀照护行为,尊重患者,激发患者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命令性、训斥性及批判性口吻。大多数患者对这种干预模式持赞成积极态度认为很有必要,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项工

19、作的依据。今后可通过进一步加强完善各种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积极心理干预技术水平,增加心理干预时间等措施来提高干预效果。综上所述,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能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较之一般性心理干预,更能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深层自我认知结构提升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另外,本研究未对此干预性研究做进一步后期效果随访和远期疗效观察,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 肖少北,袁晓琳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 0 1 0 ,3 7( 2 ) :1 1 8 - 1 2 2

20、2 陈平勋,刘桃芳,罗建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1 2 ,2 0 ( 3 ) :3 4 3 3 4 4 3 张银波,代光智,毛文君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0 1 1 ,2 5 ( 7 ) :5 1 2 5 1 6 4 颜瑜章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医药科学,2 0 1 2 ,2 ( 1 2 ) :1 8 3 1 8 4 5 王卫君,许菊青。叶爱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 0 1 l ,2 8 ( 1B ) :3

21、 0 ,3 2 6 李杰,张亚红,刘力军“压弹训练”对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 0 1 0 ,7 ( 2 1 ) :8 一1 0 7 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 0 0 8 ,1 4 ( 3 ) :2 6 6 - 2 6 8 8 张蓉,崔久彩,朱婉儿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 0 0 9 ,3 6 ( 3 ) :1 6 8 1 7 0 9 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译I C D 1 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9 3 :7 2 8 8 1 0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

22、册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8 :9 4 1 1 1 1 1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 一E 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 9 9 9 :3 1 - 3 7 1 2 沈渔郦精神病学 M 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2 :6 3 0 6 3 4 1 3 许海燕心理健康的“幸福进取者”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初步检验 D 重庆:西南大学2 0 0 8 1 4 许海燕,孙萍重庆地区护士工作倦怠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1l ,1 9 ( 9 ) :1 0 6 5 1 0 6 7 1 5 许军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行为医学量表手册

23、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 0 0 l ,1 0 ( 6 ) :2 5 2 7 1 6 季建林医学心理学 M 3 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 0 0 1 :2 2 0 1 7 熊昆武,黄朝红,周莉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0 9 ,1 7 ( 1 2 ) :1 4 2 3 1 4 2 5 1 8 邱浩英,张程祯陈惠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自尊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 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 0 0 8 ,1 4 ( 2 ) :1 4 3 1 4 5 1 9 肖祖芬,张彦,吴建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调查 J 中国误诊学杂

24、志,2 0 0 9 ,9 ( 8 ) :2 0 1 5 2 0 1 6 2 0 刘永瑞,荣志宏积极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科学,2 0 1 2 ,2 ( 1 ) :1 5 2 2 1 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0 7 ,1 5 ( 3 ) :2 5 3 2 5 5 2 2 马黛卿,荣志宏积极心理学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医药,2 0 1 0 5 ( 3 6 ) :2 4 4 2 4 5 2 3 曾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8 3 例老年手术患者负性情感的影响 J 巾国医药导刊,2 0 1 0 ,1 2 ( 1 0 ) :1 7 8 5 1 7 8 6 ( 本文编辑王雅西)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医学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