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7908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研究.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摘 要 近年来,退货成为逆向物流的重要问题,而制造业与零售业之间的退货为学 者们所关注较多。中小制造企业主要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供应链中 处于劣势地位,在退货过程中,其利润及企业发展受到下游主导地位零售商的制 约。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改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不对等局面,最终提 高整个供应链的利润。 本文首先进行了文献研究,介绍了退货、退货模型及不对等企业之间退货问 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接着文中对退货品、 “ 不对等 ” 和供应链契约三方面问 题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研究;然后,文中重点对不对等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双 方的利润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不考虑退货情况和考虑退货情况下制造

2、商和零售 商双方的基本利润模型,数值模拟显示,考虑退货情况后,制造商的利润大幅度 减少,相比于处于主导地位零售商的利润差距显著;接着,针对供应链参与双方 的基本利润模型,文中建立了三种改善模型,分别是基于 Stackelberg 模型的供应 链回购契约机制、考虑降价销售的退货模型、考虑回馈策略的退货模型 ,目的是 提高制造商及整个供应链的利润,缓解目前的不对等局面。数值模拟显示,后两 种改善模型能对双方目前的不对等局面起到改善作用;最后,以重庆某中小制造 企业为例,介绍了其与下游配套企业之间的退货情况,并运用已构建的改善模型 对其流程进行改善。 论文系统地分析了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的成因、产生的

3、后果及改善方法,并 建立了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之间的优化协调模型,分析显示,改善模型是有效的。 因此,文中的研究方法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 关键词: 供应链;中小制造企业;零售商占主导;不对等;改善 ABSTRACT Recently, return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verse logistics, especially the returns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

4、es provide supporting services to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at a disadvantage status in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re restricted by the downstream dominant enterprises.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situation between the small and m

5、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large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the profit of entire supply chai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returns, returns model and the returns of

6、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enterprises. 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return of goods,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and supply chain contract has been carried out detailed. Secondl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fit model between manufacture and retail at unbalanced bargaining

7、 power condition, establishing manufacture and retails basic profit model of without regard to returns and considering returns.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compares to the dominated retailer, manufacturers profit greatly reduced under considering returns. Then, in view of the basic profit model

8、of participates in supply chain,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ree improving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buyback contract mechanism, considering the on-sale return model and considering the return model of feedback strategy. These models aim to enhance the profit of manufacturer and the whole

9、 supply chain and relieve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cond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last two improve model can work. At last, taking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turn process between this enterprise a

10、nd its downstream retail enterprise and uses the already constructed model to improve the proces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improving method in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enterprises and has a thorough study for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enterprises

11、optimization coordination model. This research will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t a disadvantage positio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dominant retailer; the unbalanced bargai

12、ning power; improve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 国内外对供应链中退货问题的研究现状 . 2 1.2.1 退货问题的研究现状 . 2 1.2.2 退货问题的优化模型研究现状 . 5 1.2.3 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研究现状 . 6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8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8 1.3.1 研究内容 . 8 1.3.2 研究方法 . 9 1.4 本文研究思路 . 9 第二章 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理论基础 . 11 2.1 退货品理论基础 . 11 2.1.1 退货品产生的原因 . 11 2.1.2 采用退货政策的作用

13、 . 12 2.2 “ 不对等 ” 相关理论基础 . 13 2.2.1 “ 不对等 ” 产生的原因 . 13 2.2.2 “ 不对等 ” 情况下所导致的结果 . 14 2.2.3 修正机制 . 14 2.3 供应链契约 . 15 2.3.1 供应链契约的概念和意义 . 15 2.3.2 几种典型的供应链契约 . 15 2.3.3 回购契约流程 . 17 2.4 本章小结 . 18 第三章 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基本退货问题分析 . 19 3.1 问题描述及参数定义 . 19 3.2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博弈顺序 . 20 3.3 基本退货模型分析 . 22 3.3.1 不考虑退货情况下双方的利润模型

14、分析 . 22 3.3.2 考虑退货情况下双方的利润模型分析 . 24 3.3.3 不考虑和考虑退货情况下的数值模拟 . 26 3.4 本章小结 . 28 第四章 供应链中不对等企业退货模型改善 . 29 4.1 基于 Stackelberg 模型的供应链回购契约机制 . 29 4.1.1 子博弈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及 Stackelberg 模型 . 29 4.1.2 Stackelberg 模型建立及分析 . 30 4.2 考虑制造商允许零售商降价销售的退货模型 . 34 4.3 考虑制造商给零售商销售回馈的退货模型 . 39 4.4 本章小结 . 43 第五章 重庆市某企业退货问题的应用

15、研究 . 44 5.1 重庆某链条厂基本情况及组织结构介绍 . 44 5.2 重庆某链条厂退货流程介绍 . 45 5.3 重庆某链条厂退货问题的改进措施 . 46 5.3.1 装配过程中发生退货的改进措施 . 46 5.3.2 销售周期结束后发生退货的改进措施 . 47 5.4 本章小结 . 55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56 参考文献 . 59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63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每年产品退货、过量产品生产、不合格品的退回数量逐渐上升,经 济遭受着巨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销售周期缩短, 新产品更以前所未有的

16、更新换代速度推向市场。对消费者来说,琳琅满目的产品 和功能不断涌现,于是消费者的换新速度也日益提高,进一步繁荣了退货市场; 对制造商来说,积压产品资源增多,企业原材料浪费严重,成本不断上升。因此, 如何对退货过程实施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资源浪费,实现节能减排,成为亟待解 决的问题。 退货即为产品的制造企业对其零售商或 者是供应链的上游成员对其渠道的下 游成员所实施的行为,是产品零售商或者是下游成员在销售周期结束后产品未完 全销售出去存在积压问题时,制造商或上游渠道成员允许其退货给自身的,并支 付相应退货款的一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积压过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再利用。 在当前以买方为中心的市场环境中

17、,零售商采取退货政策是必然趋势,因为该策 略可以降低零售商的风险,使之可以大批量的进货,而没有后顾之忧,在某种程 度上甚至增大了零售商的利润。 这时,利润的分配成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是否选择合作的焦点问题。一 般来说供应链上参与的各成员,企业的权力、地位、资金、规模等总有不同程度 的不对称性,呈现出制造商占主导地位或者是零售商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即两方 呈现出 “ 不对等 ” 的结构特征。在企业规模、资金数量、行业地位中主导企业占 有绝对的优势,与其合作的企业常处于从属地位,依附于主导企业,而主导企业 却常常利用自己的主导优势,操纵供应链的利润,让利益分配的天平尽量往自己 这边划拨。中小企业在

18、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上相比于主导企业都处于劣 势,在实际的退货问题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退货博弈是一类普遍存在又 比较特别 的情况。 论文主要研究中小企业(其界定主要是按照企业员工规模、年销售额和资产 总额指标进行划分的)处于弱势地位,大企业零售商占主导地位的情况。由于目 前的市场环境是买方市场,零售商更加接近消费者,在牛鞭效应中,处于市场的 根部,面临较小的市场波动的干扰,相比于制造商也能更好的掌握终端市场的需 求信息,因此,零售商相比与制造商来说具有更强大的议价能力。同时,占主导 地位的零售商利用其强权地位,在价格上与中小企业进行博弈,认为渠道伙伴不 2 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而是产

19、生利润的源泉,它们以与其合作的中小企业为代价, 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再加上主导企业短视效益,不愿意把其获得 的信息与链中伙伴分享,视其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其主要目的只是想最大限度的 攫取中小企业制造商的利润。这些只会在打压中小企业利润的同时,影响整个供 应链的利润,最终也会危害自己的利益。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两者之间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成为亟待解 决的问题。论文将寻求一种双赢的办法,与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相一致,利用 契约来使利润在不同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激励占有信息优势的成员做出与供应链 总体利益最优相一致的决策。综上所述,对不对等企业之间的退货策略及契约研 究有着十分重要

20、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对供应链中退货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退货问题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退货问题逐渐成为了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在不严格定义的情况 下,退货问题也称为回购问题,零售商和制造商可通过共同订立回购契约来克服 在退货过程中主导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短视效益,使整个退货过程得到优化,供应 链达到协调。 Padmansbhan and Ping(1997)1研究了在退货契约下单一制造商和多个 零售商的退货问题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他们认为加入了退货政策后,零售商之 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原有情况的退货策略下,零售商的销售价格减少了但是批 发价格却不变,最终减少了零售商的边际利润增加

21、了制造商的利润。导致了零售 商过量储存,使之利润降低。他们提出应该根据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产品的边际成 本协调供应链,上述两个因素越小,那么越能达到协调。徐经意和杨德礼 (2006)2 针对制造商的不同生产价格和单个销售商竞争下的采购契约进行研究,建立了报 童模型和退货决策模型,数值模拟显示,最优订购量的多少只由供应链上信息的 透明程度来决定,与链上参与者的多少不仅没有关系,反而销售商的补偿率会因 为生产商的竞争而受到影响。 但是学者们研究的大部分文献,没有考虑零售商销售努力的影响,在实际中, 这种情况较少。要想达到提高销售量和减少退货 的目的,那么零售商需要付出一 定的努力,达到的效果却是双方都

22、受益,那么利润分配的矛盾就会在制造商和零 售商之间产生。为此, Cachon(2003)3在其供应链契约一书中,对弹性数量契约的 研究发现,如需求、价格、努力三个因素有相关关系,那么供应链将无法达到协 调的目的。同时,他对供应链契约做了详细的介绍,但是书中,契约双方的主导 3 企业大部分是制造商。 Ferguson(2006)4等人则限定了无缺陷退货这样一个范围, 研究销售努力对其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单一供应链的协 调问题。当无缺陷退货低 于目标数量时他们构建了一个目标折扣合同,在每单位的无缺陷退货下,制造商 需付给零售商一定的价格激励。但是这些文献只是分别对需求和退货这两个因素 进行讨论,而销

23、售努力同时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却没有考虑。姚泽有 (2010)5正是 基于这点出发,给出了销售努力水平及退货价格与需求及退货具有相关性的前提 下,以易逝品为研究对象建模找出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Taylo(2002)6 、何勇 (2005)7,8、姬小利 (2006)9和姚泽有都认为,在零售商努力的情况下,回馈机制可 以弥补供应链中退货问题无法协调的情况。其中何勇和姚泽有在提出的回馈机制 的基础上引入了惩罚策略,通过模型的优化,确保了销售商的订购量、努力水平 和退货价格与供应链集成模式下一致。前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阶段 的供应链情况,曹细玉和宁宣熙 (2008)10进一步构建了一个三阶

24、层易逝品供应链体 系,他们建立了顾客、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分级回收模型,基于零售商努力的情况 下,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李新军和达庆利 (2007)11在实现供应链协调的基本条件上, 讨论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优化前后的最优性条件及其最 优订货量,得出了制造 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分配机制。Terry(2001)12描述了单一供应链即一个制造商和一个 零售商环境下动态市场中的价格保护,中期退货和期终退货。并在这三种情况下 分别制定供应链契约,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贾俊秀 (2008)13和艾兴政 (2004)14 则对纵向供应链即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之间组成的协调和利润分配模型,给 出了不同情形下的供应链各成

25、员之间的批发价格、零售商的订购量和成员之间的 利润指标值,来优化供应链,实现协调。总结前面的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 达成的供应链契约结果,或是采取直接退货,或引入激励和惩罚机制激励销售商 努力。 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退货问题,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市 场早已经不是以前单一的环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不同的市场情况下,退货问题相应也不一样。 Marvel(1995)15在不确定顾客到达时 间的函数下,对商品的定价策略、退货政策和库存策略进行了研究。 Mahadevan(2002)16等研究了在制造商接受退货产品流和需求都服从泊松过程的 情况下,制造商的库存策

26、略。在这样的市场需求环境 下来分别确定零售商退货给 制造商的数量和制造商的生产量。他们构建了基于传统库存模型的启发式算法, 算出了退货时,制造和再制造的生产前置时间及最优数量的上下边界。李新军和 达庆利 17认为零售价格分布的市场需求函数为一个随机函数,他们分别构建了集 中和分散两种决策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供应链协调的解决办法。田肇云 (2006)18 将退货量扩展为接近于实际情况下的不确定随机情形,并认为其与退货价格呈正 4 比关系,并构建了消费者利润最大化函数模型,通过该模型,进一步求出最优的 退货和销售价格。 Sarvary(2001)19等认为退货是一种较好的抵御供应链上风险的政 策,

27、实施退货政策后,需求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对于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三 方都是如此,他们着重对完全不接受退货和完全接受退货两种极端情况进行研究, 并求出了最优订购量。王丽梅 (2011)20等人对现货市场供应充足和不确定两种情况 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零售商、制造商及一体化的供应链利润函数,求得了销售 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购量。结果显示了现货 供应充足时的订购量总是低于现 货供应不确定时的订购量,但现货供应充足时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高于现货供应不 确定的情况。 Tsay(2002)21研究了在不同决策条件下,风险规避是如何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 的。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风险规避对供应链双方都有影响。市场需求

28、始终是不确 定的,在风险中性的情况下,零售商按照自己的预测订购一定数量的产品。与风 险规避相比,其最后的定价策略和订货量均有不同,因为面对市场的不确定,零 售商对订货量的估计常常与正确值有很大的偏差。姚忠 (2008)22进一步指出了,最 后的定价策略和订货量不仅不同,而且比期望值小,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张晓东(2009)23等人考虑了供应链成员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他们不仅仅从风险规 避态度上进行分析。而是用效用函数从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两种情况下入手,得 出结论:若供应链上游企业为风险中性,下游为风险规避,实行全部退货策略; 相反,不实施退货策略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双方都不是风险中性的

29、,那么根据 双方的风险规避系数来确定利益的分配。前述所列出的文献都是在实体市场上所 发生的退货及契约优化问题,下面我们将会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退货问题 的研究 成果进行总结。常志平和蒋馥 24分析了双方参与电子化供应链的条件,他们认为; 零售商总是有机会参与 E 化供应链的,而供应商参与则取决与两个条件,一是佣 金率,而是协调机制。并且他们进一步利用佣金率来得到了供应商参与 E 化供应 链的上下边界及其激励机制。 Choi25假设剩余商品在电子市场上的价格不高于当 地市场售价的情况下,提出了供应商应如何通过在线市场出售零售商退还的剩余 商品,及运用效用均值函数得出了回购策略的风险问题。 Tsan

30、 Ming(2004)26等人 也赞成,退货产品可以在电 子商务环境下进行销售,并且以高于退货价格的价格 销售,因为其退货过程价格较低。王蓓 (2006)27和陈友玲 (2005)28则在 Choi 和 Tsan Ming 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最优定价和退货策略。王蓓在最优 定价和退货政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特定市场的响应参数来求得竞争敏感度对 最优商品定价和退货策略的影响。陈友玲则通过从消费者效用分析入手,构建了 消费者效用模型与企业利润模型。从企业利润、最优定价和退货策略分析入手, 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和退货策略敏感型消费者两方面进行分析,求得了不同定价 5 和消费者偏好变化对

31、消费者效用与其利润的影响。翟春娟 (2008)29等人对电子商务 中的退货物流渠道进行了比较,他们分析了三种退货渠道,分别是直接退货给供 应商、退货给在线商家和退货给第三方企业三种情况,并对它们分别的处理方式 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整合策略。 1.2.2 退货问题的优化模型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模型来优化退货问题,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Chien-Chih(2008)30等人在供应链的发展和市场策略中,上游制造商或者是零 售商可能提供了退货政策对下游的零售商和消费者来增加订单和销量。退货政策 与消费者满意度,产品销量,运作成本之间需有一个权衡。他们

32、研究的主要目的 是要用一个混合挖掘算法从消费者和产品的角度来分析退货节奏,有层次的分级 消费者和产品及采取合适的退货政策和市场策略对消费者分等级带来维持更大的 收益。他们提出了多维框架和相关的混合挖掘方法模型作为一个实证性的例子, 来权衡电子零售商和消费者。 Robert(2002)31用贝叶斯模型来进行了退货的预测, 在模型不确定性下分析揭示了样本和非样本的预测,结果展示了贝叶斯方法下非 样本的绩效优于模型选择的标准,他们认为模型的不确定性比估计风险更重要, 但是投资者常常忽视了模型的不确定性而面临更大的损失。 Vlachos(2000)32等人 在经典报童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消费者退货

33、物流,对单周期 、单点库存的 存储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针对退货产品的不同处理策略,分别给出了对 应的六种解决方案,建立了报童模型及利润最大化函数,并基于这几种方案,给 出了相应的订货策略。 运 输和储存是物流系统中所占费用比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故在配 送系统中,如何设计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对库存进行控制成为了配送系统管理中的 焦点。徐玖平和雷臻 (2005)33研究了在物流网络中,针对客户同时有配货和退货需 求的两类配退货系统,他们构建了嵌套成本优化模型,对两类系统的运费和订货 费用,退货罚金与库存费用进行了计算,对如何有效和经济地组织配送和收集活 动,配退货网络长期的库存运输和订货

34、成本最小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退 货物流有逐渐转移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趋势。因此,第三方企业处理退货产品的 速度与退货产品的收益息息相关。张钦虹 (2006)34等人采用排队模型来求系统的最 优的退货处理速度。他们分别解决了集中式退货系统和分散式退货系统的最优处 理速度,研究了集中式退货系统和分散式退货系统的最优处理速度。并且在双方 成本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针对某些因素对处理速度的潜在影响作用进行了详 细的讨论,求出了主导企业的最优协调策略。 Marco(2004)35等人研究了第三方物 6 流中外包决策的逆向物流网络,他们认为逆向物流网络由两个重要的因素来决定, 分别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长度

35、(影响产品期望的退货时间)和各个周期退货率的不 确定性,他们针对各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及其特有的退货特点,有目的的选择第三 方外包的问题。李向阳 (2007)36针对循环经济中的物流增值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 认为由于末端废弃物的浪费,线性经济总是失败的。只有把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 末端产品的价值才能在链中得到体现。他们建立了顾客退货物流系统动力学因果 关系反馈图和系统动力学流图,通过 Excel 软件对顾客退货逆向物流系统动力学问 题进行了模拟,该系统研究的原理是通过微调逆向物流路径和 正向物流整合周期 和不同模拟时间及退货时间,并对它们进行灵敏度分析,求出废弃物了最佳的价 值增值点。周若虹 (2

36、011)37同样也赞成循环经济的概念,首先他们根据变分不等式 的理论,对供应商行为、制造商行为、零售商行为、消费者行为及回收商行为进 行了分析。并研究出了要想使整个循环供应链达到均衡,必须要有一致的前向物 流和逆向物流,而且要满足条件,即价格和交易量最优。根据该前提,建立均衡 模型,求出了供应链均衡的条件,并对它们进行了仿真分析。 1.2.3 不对等企业退货问题研究现状 不对等企业即为零售商和制造商两个企业之间产业对比比较悬殊,一般都体 现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大企业常常利用自身的优势有相当的话语权,就会 导致零售商或者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它们与中小企业在合作上就会 出现不对等问题

37、。本论文的研究也就是针对不对等企业之间,以下将针对国内外 学者近几年来的研究做一个成果总结。 何龙飞 (2010)38等人在国内提出了 “ 不对等供应链 ” 的概念,在阐述和定义该 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力量不对等两级供应链在三种信息结构下的博弈均衡,即 完全信息下独立定价博弈,完全信息下领导 跟随定价博弈和信息不对称定价博 弈,最后在领导跟随定价博弈的基础上用 Rubinstein 讨价还价模型进行了系统的 Pareto 改进。得出结论,集中定价策略比独立对等定价和领导 跟随定价两种模型 的利润值要高。 Hua(2008)39等认为,零售商对制造商讨价还价的能力随着市场需 求的不确定而发生改变,不同的市场需求下零售商的优势也会改变,并在此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