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78998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第三节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一、 教材依据:教材依据: 中图版必修 2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二、二、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一)(一)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高中地理的核心就是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也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城市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其本身就是人地关系和谐的表现。本节就是要探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本节设计将通过学生对文化涵义及其地域文化形成的理解来解读地域文化差异和发展,从而掌握从文化的差异和地域差异的角度进行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而通过案例分析城市,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

2、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 (二)(二)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以创新思维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与传统的生活空间逐渐分离,地域文化被淹没,城市文化内涵的贫乏是人们的共同感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从地理科学的角度寻求城市文化的精神,从而唤起民族追求文化的社会意识。 并初步掌握城市布局特征的分析方法,科学体现知识、能力、方法、途径、情感、评价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合理运用,力争突出学科特色,语言精炼,版面艺术、简洁。 (三)(三)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主要是从地域文化的人文因素角度阐述其对城市的影响,要说明地域文化对城第 2 页市的影响,首先

3、要明白什么是地域文化,故面本节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其形成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二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其表现是多方面的,物质方面的如城市的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非物质方面的如语言、饮食、居民心理、生活习俗等,而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功能,风格和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教材主要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注意将具体的地域与具体的文化相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地

4、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广泛影响,然后用不同区域比较法着重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的影响,采用让学生找自己感兴趣的城市景观图片进行探究,更易达到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四)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掌握了简单的城市地理学习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发现问题并按自己的理解思考并作出判断的能力基本具备。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实例,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知道地域文化在民居建筑、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歌舞等方面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第 3 页2.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

5、市地域文化,养成对社会现象学习和分析的能力 3.锻炼获取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二) 、方法与途径: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领会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3、注重活动,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将获得的有用信息加以表达。 (三) 、情感与评价: 1、激发探究地域文化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2、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人文素养,树立科学发展观。 3、懂得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深化新课程评价理念,掌握自评与互评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四、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

6、影响。 五、教学难点五、教学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中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1)提问:同学们爱看戏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地方戏?京剧、秦腔、 第 4 页(2) (活动)请大家欣赏曲子,判断是什么剧种?(多媒体影音播放一段秦腔)学生判断后,问:这首曲子的唱腔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后总结: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过渡:大家都知道秦腔原产于陕西,为什么秦腔产生于陕西一带,而不是形成于其他地方?学生回答后,介绍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秦腔并总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八百里秦川的广袤,塑造了陕西人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产生了秦腔这样高亢

7、、明亮的戏剧语言。课前探索课前探索读课本 P41 页四幅图,通过对比,能联想到什么?你知道这几种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同学讨论,教师总结:欧洲的城市,中心及其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异不大,相对比较均匀和谐,市中心往往是历史时期期遗留下来的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等,外围才是高层建筑,反映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物高度逐渐降低,是典型的现代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道路格局;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建筑-清真寺,反映了该地的宗教文化特点;丽江古城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就势、水渠建房布街,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韵味,处处显示出人与自然

8、的和谐。这四幅图充分体现了四个地区文化的差异。 )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域文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 5 页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1、提问:刚才我们感受了陕西戏剧文化的特点,请大家思考这两地还有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民间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乐器、歌曲、农业耕作方式.。 ) 教师讲授:大家例举的都非常好,很多方面两地都有差异。可见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阅读课文 P4142 页,思考:什么是文化?文化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地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其含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文化是

9、人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之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地域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文化的形成。 多媒体演示不同地区的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等。 (讨论)为什么不同地区文化有如此多的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回答: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文化的形成。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又造就了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所以根植于其中的文化必然会存在差异,故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的含义:(P42 页第二段) 第 6 页(活动)在同学们对照课文领会了地域文化的含义后,计论地域文化有什么特性?(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多媒体演示) 空间性:

10、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例如山西商帮、绍兴师爷、陕西麦客、天津混混,北京板爷、保定府的狗腿子. 时代性:一个地域的地域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地域文化总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例如欧洲的教堂:中世纪是权力的象征,但现在则更在于其是一种信仰或旅游点。 3、地域文化产生于人类活动,那它对人类活动有没有影响呢?有什么影响?有,它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的组合形成地区的特色,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特点等,丰富和充实了人类地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朝鲜族同胞能歌善舞,节日多穿着传统服装

11、,农村屋中砌有一个大炕,街上狗肉馆很多等等;而海南黎族苗族人口集中的地区,建有特别的房屋,妇女着花彩缤纷的衣饰,人们在高大椰子树上迅速爬上爬下,吃着槟榔的人口角鲜红. 承转承转地域文化能影响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会影响到城市。地域文化能影响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会影响到城市。 (二)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 P4243 页相关内容,讨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 7 页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比较不同城市在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差异,体会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教师总结学生回答,(三) 、课堂小结 依据板书扼要回顾主要内容后补述:本节

12、课,我们面对博大精深而又不断推陈出新的地域文化,只是做了一点浅显的了解。其目的并不在于要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学会一种思维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了这种思维,大家就有了一双看世界的“慧眼“,用这双慧眼去欣赏身边的世界精彩,就能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四) 、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比较我国地域文化的南北差异。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1、文化的含义: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地域中 2、地域文化的形成:人类的生产生活 3、地域文化的含义:P42 4、地域文化的特点:空间性、时代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建筑空间布局: 2、影响建筑结构: 第 8 页3、影响建筑风格: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呈现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态,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报刊等途径收集不同城市的建筑风景等方面的图片、影视资料,然后按地域进行分类,做成多媒体课件加以演示,师生共同探究、相互交流补充,有利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