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梁工程加固技术应用标准(精品).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91582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桥梁工程加固技术应用标准(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桥梁工程加固技术应用标准(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桥梁工程加固技术应用标准(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桥梁工程加固技术应用标准(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桥梁工程加固技术应用标准摘要:伴随我国交通运输网的逐步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但现有部分道桥工程已无法知足交通发展需求,尤其是修筑时间长、质量低及病害较为严重的老桥,随着通行运行时间的不断增加,其承载力下降严重,为确保车辆通行安全,必须做好桥梁加固处理。只要做好加固改造施工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桥梁承载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们出行提供服务。本文在调查分析原桥病害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案,并对其技术应用标准进行了讨论,以期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关键词:桥梁工程;加固技术;应用标准1工程大概情况某桥梁工程为刚架钢筋混凝土桥,通车时间较长。横向上本桥主要构件为6个刚架片,通过

2、桥面、横隔板进行刚架片连接,在拱脚、跨中位置各个刚架片铰接,构成三铰斜腿刚架桥。在桥台上放置边跨梁一端,则中跨主梁端部牛腿位置放置另一端。21.66m为主桥跨径,26m为全桥长度,7m为桥面净宽。该桥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征如下:1.1地形地貌特征本工程所在地具有较为平坦的地形,6.3到7.5m为地面高程范围,第四系内陆河湖沉积硬可塑状粘土、粉质粘土为该桥位勘察深度范围已揭露的土层,且有一定量淤泥质软土、粉土存于顶部,基岩埋深较大,不良地质未出现于勘察范围内。1.2水文地质特征5.0到6.0m为勘察区地下水水位测量埋深,孔隙潜水为地下水类型,季节对水位影响较大。经分析得出,于混凝土构造而言地下水

3、不存在腐蚀影响,而对钢筋、钢构造,地下水存有弱腐蚀性。因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桥梁构造存有病害问题,如箍筋锈蚀、铁锈膨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等。除此之外,因交通量不断增大,为知足车辆运行需求,必须进行桥梁加固施工。2病害调查分析加固施工前,应全面、具体地检查原有桥梁各个部位的实际情况。整体来讲,本桥梁具有基本完好的桥梁构造,且受力明晰,可施行加固措施。但因通车运行时间较长,所有构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毁坏现象,其中最为严重的为裂缝、锈胀问题。为此,必须做好加固施工,才能确保车辆通行安全。3加固方案分析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并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下面施工加固方案。3.1下部构造加固方案原桥桥台构造

4、为“短桩、承台、重力式桥台三者结合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桥台不存在变位、外表腐蚀等问题,同时该施工区域具有良好地质情况,且桥台较厚,此次加固施工,无需更改原桥台,仅将混凝土喷洒到外表裂缝位置即可,保证该位置具有良好平整度且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裂缝扩大及内部钢筋锈蚀。3.2上部构造加固方案加固时,需将跨中铰接进行固接转变,保证单榀刚架片为超静定构造,以此增加主桥承受弯矩的能力,同时需将U形钢板设置到主梁段外。要求将梁的下缘、跨中部位作为加固关键点。由于构造体系转变将大大增加抵抗截面弯矩的能力。斜腿基本等同于拱肋,受轴压为主,且承受相应弯矩,加固可选取外包型钢法,也就是将角钢粘黏到梁截面4角上,

5、随后进行扁钢箍焊接,保证连接4根角钢,并将水泥砂浆涂抹到外侧,厚度为2.5cm左右。以此制约混凝土,到达混凝土材料抗压能力提升的目的。针对边跨主梁,因其与中跨主梁不连接,可构成受力明晰的简支梁,与支点相近位置具有较大主拉应力,为此,可选取碳纤维补强法进行加固。要求将碳纤维贴于跨中受拉侧,如梁体下部侧面、底面,以纵桥向作为纤维向,因支点相近位置具有较大主拉应力,应将碳纤维竖向粘贴到梁肋两侧。4桥梁工程加固施工工艺4.1碳纤维施工4.1.1外表处理施工前,需将加固构件外表质量不良的混凝土清理干净,保证混凝土构造层露出,外表可选取修复材料施工。如受力裂缝存于施工中,需做好灌缝处理,必要时可进行封闭施

6、工。要求打磨整平粘贴后的混凝土外表,将附着上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如浮浆等,直到混凝土构造新面露出。选取导角处理法处理转角粘贴位置,进行半径20mm以上圆弧状打磨。4.1.2底层树脂涂刷待清理干净混凝土外表后,应进行底层树脂涂抹。要求严格根据施工现场详细温度进行树脂每次拌和量确实定,且对使用时间加以严控。随后通过滚筒在混凝土外表均匀涂抹底层树脂。待其外表枯燥程度知足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下阶段施工。针对凹凸不平位置,可通过找平材料处理修复。4.1.3碳纤维布粘贴碳纤维布粘贴时,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碳纤维布剪切,并在粘贴位置均匀涂抹浸渍树脂。通过人工方式向被粘贴位置按压碳纤维布,确保两者粘黏,随后沿着纤

7、维方向选取专用滚筒进行屡次滚压,将气泡挤出,保证碳纤维布能够被浸渍树脂浸透,施工中严禁对碳纤维布造成任何毁坏。碳纤维布粘贴及浸渍树脂均匀涂抹到外表后,需做好加固构造外表防护工作。要求将砂、素水泥浆等施加到被加固外表,并涂抹厚10mm左右的水泥砂浆。4.2湿法粘钢施工4.2.1处理混凝土外表施工前,应将混凝土构件外表污渍、油垢清理干净,并凿除粘结位置粉刷层。同时打磨粘结面,直到混凝土基层露出,打磨作业结束后,需及时将其外表浮渣清理干净,外表可选取丙酮等进行清理。如外表存在空洞、蜂窝等问题,需做好修复处理。4.2.2钢板外表处理将钢板粘结面锈迹等清理干净后,需对其进行打磨直到呈现出金属光泽,尽可能

8、保证外表粗糙,打磨纹路必须垂直于钢板受力方向,随后选取丙酮清理。4.2.3安装钢板根据施工规范规定,准确安装钢板,同时还需安装钢板连接位置、锚栓等,且在1到2mm之间控制钢板、基面的缝隙。4.2.4灌胶粘钢封缝处理钢板附近,并将灌浆孔留出,按照既定灌浆顺序做好灌胶施工。固化阶段,禁止扰动钢板,最后做好钢板防护工作。4.3加固检测混凝土构造选取碳纤维片或树脂类粘结材料加固的情况下,需做好各项工序检验工作,如质量不符合施工规定,需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弥补。一般情况下,相比设计面积,碳纤维片材详细粘贴面积需控制在设计面积以上,且在10mm以内控制误差值。为检验碳纤维片能否严密粘结混凝土,可通过

9、手压法检查碳纤维片外表,或利用小锤敲击,保证在95%以上控制整体有效粘结面积。如碳纤维布空鼓面积在10m2以内,修补时可选取针管注胶法施工。如空鼓面积在10m2以上,需及时去除空鼓位置的碳纤维片,再次进行新碳纤维片搭接粘结,且在10cm以上控制搭接长度。特殊情况下,可现场抽取碳纤维片等样品进行检验。粘钢施工中,当临时固定设备去除后,粘结钢板可选取小锤轻敲,通过声音对粘结效果进行判定。当90%下面为锚固区域粘结面积、70%下面为非锚固区域粘结面积时,可以为该粘结件质量不合格,需去除再次进行粘结。5结束语综上所述,伴随我国桥梁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所面临的环境愈加复杂,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及稳定性。加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桥梁承载能力,知足交通运行需求。为克制设计、施工弊端,进一步推广碳纤维补强法,必须加大设计理论、施工理论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力度,这对提高桥梁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