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考虑.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83864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考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考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考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考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考虑1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1.1暴雨集中降水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降水中的雨量、雨滴能量大小、降水分配及强度等都对水土流失产生直接的影响。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地形制约,全市年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经常出现暴雨,使得面蚀、沟蚀乃至重力侵蚀加速发展,引起了强烈的水土流失。1.2地形破碎古交市主要地貌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相对高差和沟壑密度都很大。地面坡度陡,侵蚀基点低,整个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除造成面蚀、沟蚀外,更主要的是还会出现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成为河道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1.3土质松懈土石山区岩面风化强烈,土质松懈破碎,受风力影响由沟顶坡面多向沟道、沟底运

2、移,在水力作用下,随洪水沿支流沟谷而下,造成水土流失。丘陵沟壑区成土母质为黄土,疏松多孔,季节性洪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另外,黄土垂直节理也十分发育,易遭溶蚀,谷裂常呈陡峭状态,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1.4植被不良良好的植被能够拦截降雨,缓减雨滴动能,维护土壤外表良好的孔隙构造,调节地表径流,修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古交植被覆盖率仅27.5%,且郁闭度不高,远远不能知足保护土壤的需求。1.5人为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为创造生存和发展条件,在不断扩大垦殖率和寓居面积的经过中,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滥垦乱伐,毁林毁草,耕作粗放,加之采矿、修路、开山取石等建设生产项目较多,随意弃土弃渣,造成土地

3、裸露、地表开裂,加剧了局部的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危害2.1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据记载,古交历史上曾经是“松草满山,遮天蔽日,虫鸟虎猴满山皆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加,森林、草地逐步遭到毁坏,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干旱、洪灾、霜冻、冰雹等一系列自然灾祸。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曾一度流行“刨坡坡、吃窝窝,加剧了植被毁坏,使恶化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致使旱、洪、风、沙灾祸连年发生。2.2造成下游河道、水库淤积由于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随着山洪涌向下游,沉积在河道之中,致使河床抬高。如太原汾河段河床已比新建路高出1m,直接影响着省城的防洪安全。同时,大量泥沙流入汾河水库与汾河二库,造成水库严重淤积,

4、直接对省城供水构成威胁。2.3致使居民生活贫困水土流失使肥沃的表层土壤逐步丧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使耕地土层越种越薄,肥力越种越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加剧了农民的生活贫困。据调查,目前在岔口、阁上、邢家社等边远山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并未彻底摆脱贫困。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3.1综合治理遵循的基本原则多年来,古交市在水土保持治理上主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古交实际和发展大农业生产所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二是适当集中原则。为实现水土保持规模化发展,在单项治理措施布局上,既考虑因地制宜,又兼顾适当集中,以便于发挥群体效益;三是农田优先原则。根据古交市农业基础地位薄

5、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实,通过大力建设淤地坝、改造坡耕地等措施,扩大基本农田;四是措施综合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决定了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配套性,农田工程、坡面植被、沟道工程等必须综合配置布局,以利于农林牧全面发展。3.2综合治理措施规划布局根据市域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根据上述四大原则,从梁峁顶、梁峁坡、沟坡、沟底层层设防。3.2.1梁峁防护梁峁部位土质较好,地势平缓,水肥条件好,宜布设梯田工程或经济林防护工程。3.2.2梁坡防护梁坡部位土质、水肥条件也较好,地势较缓,根据实际情况,在坡度较平缓、交通方便、离村近、土质较好的坡耕地规划梯田;在坡度较

6、陡、离村远、不利于耕作的地块,布设人工草地或经济林地;对于背风向阳、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发展干鲜果经济林;其余地块破碎、水肥条件差的地块布设防护林。3.2.3沟坡防护沟坡部位在小流域内所占比重较大,面蚀和沟蚀都很严重,利用现状以荒坡为主,有少量的耕地和低覆被乔灌林。由于坡度较陡,土壤贫瘠,规划安排栽植以乔木林、灌木林为主的防护林。3.2.4沟底防护沟底部位的侵蚀主要以冲刷为主,宜布设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沟道工程。沟道工程与坡面治理相结合,既能拦挡治坡措施难以拦蓄的洪水、泥沙,又能拦泥淤地建造良田。在有条件的沟道,淤地坝布设与治滩造地相结合,实行坝滩联治,既可引洪淤漫改造滩地,又可利用洪水灌溉

7、,减少泥沙下泄。在重点沟道,新建护岸或修复水毁护岸,保护两岸滩地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截至2011年底,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为48523.6hm2,治理度41.2%,其中,基本农田6278.4hm2(梯田4703.1hm2,沟川坝地及滩地1575.3hm2),水土保持林31159.7hm2(乔木林20158.6hm2,灌木林11001.1hm2),种草1074.9hm2,经济林984.6hm2,封禁自然修复9025.9hm2,建淤地坝23座(骨干坝2座,中型坝9座,小型坝12座),谷坊24座,水窖1468座。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特点3.4.1精品小流域建设标准

8、高根据精品小流域的建设要求,在吊儿漩沟、原平川、屯兰川西梁、马连咀、半沟等流域,进行了高标准重点治理,其中吊儿漩沟流域、原平川流域在全省第九次、第十次小流域会议上分别被省政府命名为“精品小流域。3.4.2水保大户呈良性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我市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治理大户典型。这些大户,致富后不忘家乡,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家乡的穷山恶水,逐步把荒山秃岭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的观光度假基地,以实现转型发展。据统计,全市煤老板投入水保治理的户数到达16户,购买“四荒面积在33.33hm2以上的治理户到达121户,购买、承包“四荒面积10866.7hm2,累计治理面积达5800hm2。3.4.3水保治理融入城市建设2001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城市水保试点,连续施行了汾河景区治理美化工程,治理长度7km,占地面积122.5万m2,其中园林面积62.5万m2,总投资达9200万元。通过企业出资、政府投资等多种形式,对汾河两岸山体进行高标准绿化,投资1.4亿元,营造乔木林250万株,治理面积1533.3hm2,初步构成了环城绿色屏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