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74822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审美人格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塑造学生的审美人格。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意义;有效运用审美教育是指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美学观念和美学技巧,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并不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一、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性“审美一词的范畴广泛,涉及音乐及美术等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只要求学生把握相关的审美技巧及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提高本身的审美能力,进而感悟和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学则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和重要

2、途径,小学语文借助一系列优美的词汇和语句饱含丰富的情感,带给学生直观性体验,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境界。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密切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是大势所趋。二、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首先,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同其道德与人格关系密切。一个人的审美水平越高,他的思想和人格就会越完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浸透着各种审美因素,优美的词汇,动人的语句,描绘出各种形态的美。学生在形象化的美中遭到熏陶,有助于人格的优化,并不断建立起真、善、美统一的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其次,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

3、美创造能力。语文教学的培养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因而,教学工作者在合理设计语文教学内容时,总是涵盖各种美的内容,学生在大量的接触与学习中,把握教材内容,熟悉各类审美对象的同时,其审美发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也随之提高,长此以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第三,审美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外表看偏向于感性,而实际上却离不开理性活动的培养。能够讲,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主要的理性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语文教学,更容易在词句之间到达心灵的触动,进而精神上获得知足和愉悦,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审美情趣。教材中的各种形式、题材的文章,都是主观感受与

4、客观形式的融合,是作者表情达意,对本身内心世界的书写,学生对教材中的审美对象认识、体验、评判,在感悟、考虑中感悟,陶冶审美情感。三、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应带领学生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选自经典名著或大师之作,语句优美,思想深入。因而,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领略文字的优美,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审美教育的提升。例如(马踏飞燕)中,用“匠心独运一词,把马跑之“快详细化了,就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并且飞燕被踏还平安无事,这匹马风驰电掣般地速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中,用一系列恰当优美的词语描绘爬山虎的脚

5、的形状、特点以及是如何用脚在爬的,通过学习,学生不仅领悟到爬山虎生命的顽强,同时也遭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古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审美感染力。例如(秋思)中,仅用“复恐匆匆讲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十四个字,便道尽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老师应带领学生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美,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其次,小学语文老师应带领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美。语文教材中塑造出许很多多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深化人心。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并深入体会其内心思想,产生情感的共鸣。小学语文教材刻画出很多典

6、型的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幼年闰土机智英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曹操生性多疑,认真孝敬,临危不惧、热爱祖国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启发着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第三,小学语文老师应带领学生领悟生活的社会美。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阶段的影响,缺少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作者反响的社会认知了解甚少。因而,小学语文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化体会社会情境,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循序渐进中中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在鲁迅的(故土)中,老师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曾经天真活泼的闰土会变成如今的“木偶人呢?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最终得出结论:闰土实际上是当时广大劳苦群众的典型代表,他的转变是反动统

7、治压迫的结果,进而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并愈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第三,小学语文老师应带领学生激发创造美。小学阶段是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小学生具有浓厚的表达美的欲望,因而,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最主要途径则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在写作训练经过中培养起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并热衷于去接触体验身边的美。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我的伯父)这篇文章之后,老师能够让学生也尝试着写一篇本人身边的家人,学生便会深化地对身边的亲人进行了解,进而创作出饱含情感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将审美教育浸透在课堂之中,使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习、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