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翻译问题(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71410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饮食文化翻译问题(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饮食文化翻译问题(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饮食文化翻译问题(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饮食文化翻译问题(精品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饮食文化翻译问题【摘要】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天,无论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是进一步的生活需求:吃喝玩乐,都离不开“食与“吃。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中,饮食文化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跨文化性质以及传播文化的历史性意义。本文以饮食文化翻译的本质为基础,总结在饮食文化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讨论翻译的优化策略,最后归纳出针对这方面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文化跨文化饮食文化传播文化翻译一、中华饮食文化与翻译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通。对于翻译,传统观念以为,就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忽视

2、了翻译的文化问题。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碰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而恰恰是文化。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沟通的产物,是跨文化传通。20世纪下半叶,翻译的研究出现文化转向,目前,在翻译研究界,人们把对翻译的意义和作用推向了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文化沟通与传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翻译承载的责任,把翻译置于各民族文化沟通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因而,饮食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应置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大背景下进行。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的荣耀与自豪。目前,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而专门讨论文化某一领域翻译比拟少。据悉,北京为了迎接2008奥运,针对菜单翻译问题,向社会各界征集

3、对(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意见,收录了2700多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另外,还专门组织了专家研究讨论有关菜名的翻译,旨在让国外旅客更方便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菜名实际上是一国文化的体现,老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很大一部份就是从中国菜中体现出来的,假如外国人能明白我们的一些菜名的寓意,或是把这些菜名弄明白,实在是在学习一门艺术,他们定会因而而更了解和喜欢中国。二、饮食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来讨论华夏饮食文化的翻译,就不能不涉及到其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身份通常被看作是某一特定文化的特有,同时也是某一详细的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蒋红红,2007。无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还是某一特殊领域

4、里的文化,在翻译中识别文化身份能够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文化个性或民族特性,构成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中华饮食文化构成其固有的文化身份,是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是译者在翻译经过中应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有效传播的部分。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在文化饮食翻译中,要求译者必须对中西文化都有充分把握,用西方人最喜欢的方式去翻译中国的文化内容。笔者以为,汉英翻译的目的之一在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华走向世界。但不断沟通与融合的世界文化使人类共性的认识逐步扩大

5、,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各民族间的差异不断在缩少,而中华本身的文化身份却变得模糊。正如A.L克鲁伯所讲“每一种文化都会接纳新的东西,不管是外来的,还是产自本土的,都要按照本人的文化形式,将这些新的东西加以重新塑造。当我们自豪地看到伟大的中华文化被广泛传到世界各地时,我们要注意中国也在不断遭到外来文化的冲出和影响。笔者以为,在世界全球化和文化的趋同经过中保持中华饮食文化固有的个性和特征,保证中华饮食文化身份的明晰度,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要保持中华文化身份,使之有效地得以传播,首要的是保护文化的核心价值不遭到损坏李庆本,2004。不同文化的互相了解,互为尊重,互为补充,以到达人类心灵的沟通,应该是

6、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理想追求。美国著名汉学家约翰.J.迪尼教授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怎样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那么,翻译作为跨文化传通,怎样才能发挥其本质价值,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中华饮食文化,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三、中华饮食文化翻译中的“痛处可译性与不译性在翻译研究中出现了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提出了“文化意味不可译这一问题,是指文化中的意义,即这种文化意义对本文化群体而言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来讲,则是陌生的。我们知道,由于世界各国人民所生长环境的

7、地理、气候及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互相而言有很多新鲜事物。如中国有很多像“狗不理“麻花“糯米鸡“双皮奶等这些有名的民间食品,要把它们翻译出来介绍给外国朋友认识确实不容易。由于这些传统的食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不能从英语语言的文化中找到相应的词来表示,而且它们当中还隐含了不少历史典故,并非能用三言两语道清楚。关于怎样更好地解决饮食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问题,金惠康教授以为,对于这种存在的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从翻译技巧的角度看,译者若紧扣原语的含义,不死抠字眼,至少能对作者的意思进行诠译或引申,这样可实现和提高跨文化的可译性。笔者以为,根据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这种对等是没有绝对的对等,在

8、文化翻译这方面尤为明显。因而,翻译时只能通过寻找相通点而不是一样点,使原语者和目的语者能到达一个共鸣,这是从实践中已经证实可行的,由于文化是能够理解的。那么,作为译者就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要做到“求同存异。在翻译研究中,有学者也提到,翻译是个求同存异的行为经过。由于文化翻译具有跨文化性,翻译必须做到尊重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努力使译文保持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到达宣传和发扬原文化的目的。四、存在问题2006年,北京市旅游局从北京各大涉外饭店搜集了3大箱菜谱,共30000多个菜名的翻译。有关翻译小组人员研究后,发现其英语翻译五花八门,有的让外国客人

9、不知所云。笔者以为,以上所举虽是小事,造成的却是国家间的误解。可见,翻译的跨文化性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从网络以及相关一些书籍上收集了几百个中餐菜名的英文翻译,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着三大翻译上的问题:1.翻译得不知所云“水煮鳝片翻译成thewaterboilstheshanslice,如此按字面来翻译成的英文实在令人啼笑皆非。还有把“麻婆豆腐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四喜丸子翻译成“四个高兴的肉团,看了会叫人跑掉。因而,对于菜名的翻译,译者切忌没理解清楚其真正的含义而直接用字对字的方法来译。这些翻译或是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或是严重歪曲原名的意思,

10、使外国人读后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不能到达通过翻译进行沟通的目的。2.表达不一,让人糊涂在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往往会看到一些用词不一致的现象。由于不同的英语单词,它所指代的事物,表达的意思都是有所差异的。这个问题主要出如今对点心类的翻译上。如:把“馒头译成:steamedbread;steamedbun把“汤圆译成:pudding,dumpling,ball把“粥译成:gruel,softrice,porridge一个食品竟然派生出好几样不同的东西来,确实让人费解。因而,翻译此类食品时,译者一定要理解清楚各种食品的性质特点,找准相关的词来翻译,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顺手牵羊,东拉西扯一个词来

11、凑合,此做法是对文化极大的不尊重。对此,尽管译者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由于翻译方法是灵敏的,但应尽可能地保持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如“宫保鸡丁这道菜有常见的3种译法:GongBaoChicken;SauteedChickenCubewithPeanuts;DicedChickenwithPeanutsinChiliSauce2007-12-13.3.不够准确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饮食翻译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中国特有的东西是不能在英语字典里找到相关的词来表示的。另外,有些食品,我们能够用英语表达出其基本意思一个笼统的意思,而不能道出其细节。如:中国菜当中,有很多是以“肉丸为主材料而做成的。可

12、是一个“丸字,都用meatball来译的话,笔者以为特别不准确。难道外国人天生来就会知道中国制作meatball里头究竟是猪肉,牛肉,鸡肉还是鱼肉?在此,译者要注意一点,某些教徒是不能吃某类肉的,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因而,笔者以为翻译的准确性不仅是翻译的一个行为标准,也是一个道德标准,是尊重各国人民文化的表现。而且,这种笼统的翻译,往往会失掉地方饮食文化的特殊性文化身份。再如,中国人除了三餐主食之外,还喜欢吃糕点,糕的品种可谓不胜其数。广东人喜欢吃的早点有“萝卜糕和“芋头糕,有人翻译成:Friedwhiteradishpatty和Tarocake。笔者查阅了(朗文现代高级英语辞典)和(牛津高

13、阶英汉双解词典)两大权威词典,比拟了patty,cake,pudding,pastry,dumpling,和bun的词意,以为在翻译两种食品时,根据它们的选料萝卜,芋头,粘米粉,水,做法蒸,及特点软块状,最佳的选词是pudding。五、饮食文化翻译的方法为了能更好地翻译出中式菜名,笔者以为,了解中国菜名的命名方式尤为重要。根据王秉钦教授在(文化翻译学)一书中所提,可归纳出六种方式:以写实物法命名,以写意手法命名,以人物、地名、数字以及颜色命名。从这些命名方式中能够看出,除了以写意手法命名的一些菜名之外,大部分的菜名都显示出菜肴的主材料,作料,烹调方法,口感,口味等信息,有些就以菜肴的起源地和发

14、明者来命名,也有些菜名本身是个历史典故。有了这些信息,译者就可根据菜肴的特点来确定翻译的方法。另外,从翻译的内容和本质来看,笔者以为与文艺性的翻译相比,饮食文化的翻译更多的属于科学翻译,由于它是以传达实用信息为主的翻译活动,以求信息量类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2004。而且,饮食文化翻译有很明显的“准确性,有效性,程式化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2004等科学翻译的特征。至于如何译,就“要由译者面对文本,综合各种因素做出最后决定,是“讨价还价的结果。贺微,2006基于此特征与目的,笔者对饮食文化翻译的方法归纳如下:1.直译法对于中外两国都有的食物或食品,就用现有

15、相应的词或表达来翻译。如各种蔬菜、水果、肉类等名称可从字典中找到相应的词来翻译。假如是一些外国有而本国没有的食物,我们可以以找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来翻译。可是对于一些本国有而外国没有的食物,假如外国人有现成的讲法,翻译时就可直接采用,如广东有一种瓜,当地人称作“丝瓜,外国朋友称为Chinesecucumber;假如没有相应的词来翻译的话,就得改用别的方法,避免前面所述的那些不该发生的笑话。2.音译法创中华特点音译法能够用来翻译一些本国或本地特有的食品。事实上,国内很多食品的名称如“香槟champagen“芝士(cheese)“吐司(toast)“汉堡包(hamburger)等都是从地道的英语所翻译

16、过来的,久而久之中国人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那么,我们可以以直接用我们的读音来翻译本国特有的食品,让外国人都熟悉中国的讲法及认识它们,据了解,在美国和欧洲的中餐馆中,中文菜单翻译英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音译,这种方法简洁而直接也很有特色,如豆腐,更多的用TOFU来翻译,美国人点菜时已经会正解地讲“TOFU,还知道它是有益健康的。这才真正做到了传播本国饮食文化精华的目的。诸如此类的,又如“驴打滚Ludagur,“狗不理Goubuli,后来据此读音定为:Gobelive;再如“馒头,“饺子,“汤圆不如直接音译为:Mantou,Jiaozi,Tangyuan,这样一来,外国朋友也就知道这是地道的中国风

17、味小吃了。3.混合法固然音译法直接而且很能体现中国的特色,但是,对于一些初次接触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朋友来讲,确实有点为难了他们。为了更好地解决跨文化理解上的问题,译者还最好在音译之后稍加注解或补充讲明。如,对“狗不理可加注steamedmeatbun的解释;在翻译“河粉时,可加注cantonesestyle使之更准确。另外,对于一些以人名,地名等来命名的菜名,翻译时可采用音译与直译混合的方法来处理。如“宫保鸡丁可翻译为:GongBaoDicedChicken(笔者译),“麻婆豆腐译为MaPoBeancurd或MaPoTofu(注beancurd)笔者译,“东坡肉译为DongPoStewedPo

18、rk。4.意译法以写实手法命名的菜名,往往其体现了菜肴的很多基本信息,因而比拟多地采用意译,主要把菜肴的主料,口味,口感,烹法等基本信息翻译出来,或者再加用with+辅作料。如:braisedbeefwithbrownsauce红烧牛肉Slicedchickenwithseasonalvegebrs时菜鸡片Tenderstweedfish水煮嫩鱼Slicedfishwithtomatosauce茄汁鱼片SatuteedSliceMuttonwithScallion葱爆羊肉片RoastedLambLeg烤羊腿FriedEggswithHam火腿煎蛋TraditionalAssortedSweet

19、sBeijingStyle京味什锦甜食5.图文声并用用意译法来翻译菜名,使翻译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强的有效性,但有时候会显得过长,不简洁。为此,笔者以为能够用简洁的翻译加附上相应的图片,这样的效果会更佳。而对于一些含有历史典故的菜名,更好的是通过服务人员现场讲解,或者让外国朋友翻译出有关背景资料供阅读。六、结论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文化也不断全球化。事实上,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对外的沟通。如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等,这些跨文化沟通,使中国有时机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把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发扬并传播到世界各地。那么,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各国人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途

20、径,才得以如愿有效地互相沟通呢?本文就是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探索文化翻译的另一新意义文化的传播。为此笔者想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讨论目前中国饮食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归纳出一些相应的翻译策略用以处理翻译中的问题,使翻译真正实现沟通,传承,沟通,创造与发展的本质价值。参考文献: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王秉钦.文化翻译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4许钧.尊重、沟通与沟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中国翻译研究论文优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龚光明.翻译思维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6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形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沟通文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7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8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贺微.译学研究的视角与选择J.中国外语,2006,5.10朗文现代高级英语辞典.外语教学与究,2002.1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究,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