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的价值.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61166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的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的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的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的价值.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的价值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到达了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6。而2010年和2011年每年新增的农民工数量超千万人。数据2008-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那么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减少能否到此为止,而不再进一步减少呢?答案能否定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7,而2011年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8,第一产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

2、/3。因而,相比第一产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仍然处于很高的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农业就业人口将继续向第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而且这种劳动力的转移会持续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农业劳动力的有效、有序转移不仅决定着农业当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事关我国产业构造调整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那么在他们转移后怎样保障他们的体面就业、体面生活,怎样保证这种转移的效率和效果呢?这些转移的农业劳动力必须把握将来要从事的新行业的基本技能,甚至一技之长,才有可能在这些新的行业稳定工作;只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真正在这些新的非农

3、行业放心工作、幸福生活,也才能实现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而要把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有一技之长,参加职业培训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知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知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必定要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职业教育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规律,职业教育能够而且应该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两者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职业教育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在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经过中发

4、挥重要作用。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各类农民工培训1080万人次9。农民工培训人数仅占总人数的4.27%,这对农民工的培训需求而言是杯水车薪,职业教育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经过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发展没有从过去的行政指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还没有完全摆脱对政府的依靠,不能自觉地面向市场、更多地依靠市场需求来自主办学。2.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多数都是统招

5、或对口招收的在校学生,而广大的已经从事工作的农民工则没有被纳入招生对象。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按年龄分,20岁下面占5.3%,21-30岁占14.9%,31-40岁占24.2%,41-50岁占23.1%,51岁以上占32.5%;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10。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41岁以上的占到55.6%,小学下面文化程度占到50.6%,而当前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绝大多数为20岁左右由高中或初中毕业的新增的年轻的劳动力。农村新增的年轻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转移,但是现

6、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则是被职业教育拒之门外。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无法有效提高,这又反过来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程。3.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现有的职业教育以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占绝对主导地位,这种2-3年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农业转移劳动力在没有新的收入来源的条件下不可能选择这种在时间和金钱上昂贵的培养形式。而非全日制的中短期职业培训,这种学的快、用的快的人才培养形式更合适广大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更能为广大农民工所接受。事实上,职业院校的这种培养方式很少。4.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以就业为导向,

7、很多课程内容与实际职业标准脱节;教育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岗位联络不够严密,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应做好下面几点。1.面向社会,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职业院校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捉住农业劳动力转移这个发展的历史机遇,迎合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大力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优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有效提高农业转移劳动

8、力的职业素质,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2.扩大招生范围。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不仅有农村的新增劳动力,更要把现有的劳动力农民工纳入招生范围。不可否认,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民工素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却使他们望尘莫及,他们不可能也不会用2-3年的时间和精神去接受全日制的学历教育与训练,而中短期培训才是他们可能接受的学习方式。职业院校要紧紧捉住农业劳动力转移这个宏大的职业培训市场,推动办学机制的创新,吸引农业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创新农民工在校学习的相关制度,制定合适广大农民工实际需要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农业转移劳动者的从业素质,使

9、他们能够把握一技之长,逐步融入城镇,实现脱贫致富。3.健全人才培养形式。实行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重,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突出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面向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学习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将专业课程进行分解,分段让农民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本人的工作实际选择学习内容,根据本身需要选择何时学习相应的培训内容。4.创新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结合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发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和教学内容。比方,针对实际某项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职业培训和项目教学,使广大农业转移劳动力能够迅速的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知足广大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实际工作

10、、学习需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倡导“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政府出面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整合当地的校企合作资源,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基地,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让本地的所有职业院校学生和农业转移劳动力这些特殊的学生都能够到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实习、实训。同时,抓好职业院校老师的在职培训,只要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5.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职业院校和相关政府部门配合做好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职业资格准入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政府应引导、鼓励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者不断接受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监督各个用人企业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对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入职培训由政府出资委托相关职业院校完成,实现农业转移劳动者的持证上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