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节训练.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78608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节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节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节训练.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节训练节训练 1.下列有关气候现象与对应的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A 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B 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海陆位置C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人类活动D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2.石林地貌常见于( )A 云南省B 陕西省C 辽宁省D 江苏省3.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甲-乙D 丙-乙-甲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4.决定全球气温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下垫面状况D 海拔第 2 页5.造成我国山东与新疆降水不同的主要原因为(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洋流D 海拔读世界某区域地图,回答以下两题。6.图中 N 地与 Q 地相比,N 地气温较高,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 纬度位置相对较低B 山脉阻挡了冷空气C 暖流增温增湿作用D 地形为平原,地势更低7.下列有关输油管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穿过地区冻土广布,生态脆弱B 气候寒冷,水源缺乏C 地势起伏大,穿越山河D 石油输往北部,便于海上运输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读图,完成以下两题。8.P地位于( )A 欧洲西部

3、B 美国西部沿海C 非洲西南沿海D 南美西南沿海9.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气候是( )A 地中海气候第 3 页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读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10.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下垫面D 人类活动11.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B 大气环流C 地形D 海陆位置12.下图中的阴影区表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的范围(适宜避寒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全球适宜避寒区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2)从气候的形成因子入手,分别说明A、B两处适宜避寒区狭窄的原因。(3)E、F两处适宜

4、避寒区分别向低纬和高纬延伸,试分析原因。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反映的气候特征是_,该气候类型位于图丙中的_处,该气候类型降水的成因是_。(2)图乙反映的气候类型特征是_,属于_气候,该气候类型应位于图丙中的_处,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第 4 页_。(3)图丙中的_处与C处气候类型相同,该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4)D处和B处同在回归线附近,为什么气候类型不同?(5)当B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华北地区正在收小麦B.意大利半岛上正是炎热干燥时期C.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正在收麦子D.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此日后将向南移14.读下图,回答问题。(1)两地气候的

5、年均温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_。(2)造成两地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为_。(3)两地所处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请指出它们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图中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三方面分析它们共同的形成原因。15.地貌破碎程度一般用沟谷密度表示,即单位面积的沟道长度(单位为km/km2)。下图是1:50 000地形图上量计的沟谷密度图,反映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沟谷密度为35km/km2。(1)请描述黄土高原沟谷分布的特征。(2)指出形成黄土高原东部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并用简单的词语形容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黄土高原东部沟谷形成的原

6、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A【解析】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由于地势较高,成为我国夏季的避暑胜地,并非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最高是由地面状况所致;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由于地势高。第 5 页2.A【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故石林地貌常见于云南省,A项正确。3.D【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_乙

7、_甲,D项正确。4.A【解析】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这是决定气温差异的最基本因素。5.B【解析】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来自海洋的水汽多,年降水量较大;新疆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少,年降水量小。6.D【解析】仔细读图可知,N 地所处纬度比 Q 地低,获得太阳辐射相对较多,气温应该较高;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知,该区域位于极点东风带,盛行东北风,图中N 地北侧有褶皱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气温应该较高;N 地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N 与Q两地均为平原,对气温影响较小,故选项D符合题意。7.D【解析】图示区域有北极圈穿过,可见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生态脆弱;水资源多

8、以冰川形式存在,水源缺乏;由图可以看出输油管道穿越山河,地势起伏大;输油管道的北端是北冰洋,所处纬度高,沿岸冰期长,海运不便,所以石油应该输往南部,N 地气温较高,且有暖流流经,海运便利,故选项D符合题意。8.D【解析】P地若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说明P地应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P地位于40纬线以南,故P地位于南纬4060之间。9.D第 6 页【解析】南美大陆南端东岸由于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10.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不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11.B【解析】M、N、P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

9、位于北纬40多度,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地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北纬20多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而大气环流是造成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12.(1)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基本平行于纬线,呈带状分布。 太阳辐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基本相同。(2)A处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冬季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成为冬季世界同纬度较寒冷的地区。B处位于南亚地区,高大的青藏高原直逼热带的该地区,限制了适宜避寒区的北界。(3)E处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降低,使适宜避寒区向赤道附近延伸。F处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升高,使适宜避

10、寒区向高纬度地区延伸。【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平行于纬线,主要是太阳辐射不同的结果。第(2)题,首先要确定A、B所在的地区,然后根据所在地区气压或地形状况阐述原因。第(3)题,南北延伸的原因主要是洋流的影响。13.(1)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E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高温多雨,信风带控制时高温少雨(2)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3)D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且受沿岸暖流影响,全年高温多雨(4)B和D两地虽然都处在回归线上,但由于D处受山地地形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在山地的东部形成大量

11、的降水,并受沿岸暖流影响,因此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而B处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同时受寒流影响,在西海岸向北延伸。(5)C第 7 页【解析】图甲最冷月气温大于20,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在非洲大陆上分布广泛;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高温多雨、信风带控制时高温少雨。图乙最冷月气温大于0,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图丙中D和C同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热带沙漠气候。B和D处气候受地形及洋流的影响较大。14.(1)纬度差异 (2)地形 (3)地: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地: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受海陆热力性

12、质差异的影响。(4)都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都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沿岸都有暖流流经。【解析】第(1)题,位于低纬度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两地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因而造成年均温的不同。第(2)题,地都位于赤道地区,但地位于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3)题,由于两地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第(4)题,两者所处的海陆位置相同,都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都受西风带控制,沿岸都有暖流流经。15.(1)沟谷分布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沟谷密度大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沟谷密度大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形成一个闭合的沟谷密度分布高值中心。(2)流水的侵蚀作用。

1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3)该地区夏季7、8月降水集中,多大雨、暴雨且降雨变率大;黄土为主的土壤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该地区坡度较大,流水侵蚀能力强;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开垦、矿产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造成自然植被覆盖减少,人为加速土壤侵蚀,形成众多沟谷。【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沟谷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其东部地区沟谷密度大于西部地第 8 页区,北部地区沟谷密度大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形成一个闭合的沟谷密度分布高值中心。(2)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因此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3)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夏季7、8月降水集中,多大雨、暴雨且降雨变率大;黄土为主的土壤土质疏松,坡度较大,流水侵蚀能力强;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开垦、矿产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造成自然植被覆盖减少,人为加速土壤侵蚀,形成众多沟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