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创新研究-精品文档 (2).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51690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人才创新研究-精品文档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人才创新研究-精品文档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人才创新研究-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人才创新研究-精品文档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人才创新研究摘要: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是通过调整构造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变供应对于需求的构造性失衡矛盾,提高供应构造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敏性,实现供需平衡,进而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经济发展经过中,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气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的重要结合点,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在经济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和高校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下,原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形式存在众多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缺乏,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创新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要想打破人才培养同质化的藩篱,只要沿着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思路进行变革,进而提升高等教

2、育创新人才的供应效率,培育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创新人才。关键词:供应侧改革;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创新2015年1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初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着力提高供应体系质量和效率1,随后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2017年是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接着在2017年刚刚召开的中共报告中也指出,以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可见,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领域改革的热门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是通过调整构造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变供应对于需求

3、的构造性失衡矛盾,提高供应构造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敏性,实现供需平衡,进而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随着高等教育群众化,高校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供应进入相对过剩的时期,充分表明了我国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的缺乏,如高等教育构造、层次比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高等教育的人才供应规模、构造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脱节。因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才创新的构造性改革,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不仅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供应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一、供应侧改革的历史起源与相关理论根据“供应侧来

4、源于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BaptisteSay提出的供应创造本身需求的理论,即萨伊定理。萨伊定理创始了供应侧学派的先河,是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3。然而,西方国家爆发经济危机之后,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推翻了这一经济政策理论,凯恩斯主张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凭借加大投入、刺激消费和扩大出口这“三驾马车促进经济在短期内实现增速,强调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涉,进而成功地应对了这场危机。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凯恩斯学派的政策后果,相继出现了高失业和高通胀以及经济构造性失衡和消费需求缺乏等现象,导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政策失灵。而此时供应学派充分发挥

5、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的市场作用,遵循“大市场,小政府的经济规律,提高了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再次遭到重视。比拟典型的是“里根经济学理论3,即在里根政府时期,通过放宽企业管制、支持自由竞争、降低税收等一系列措施,增加供应,抑制通货膨胀,进而激发经济活力,提升了经济增长率,有效地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也使得这一理论政策成为英美两国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纵观我国的供应侧改革,本质上来讲是供应侧构造性改革,即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从生产要素构造、产业构造、供应主体构造等方面进行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供应构造适应性和灵敏性,使其更好地适应需求构造的变化,实现经济持续

6、健康发展的构造性改革,而不是简单地调节供应总量,这与西方供应学派的理论存在明显区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解放生产力,激活生产潜能,释放供应潜力这种市场化取向的供应侧改革,调整产业构造,促进产业构造转型升级,使得经济快速增长,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和供应匮乏的局面。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获得了宏大成就,供应侧改革功不可没。从经济供应侧改革来看,经济供应侧的“三驾马车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而在高等教育的供应侧,高等教育供应侧的“马车能够理解为“劳动力老师和学生等、土地基础性资源、资本学校资金和无形声誉和创新思想、理念、制度、文化等要素4,这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

7、作用。一直以来,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安然平静办学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以及科学技术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在经济发展经过中,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气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的重要结合点,在不断改革经过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促进了经济发展。二、供应侧改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2016年3月10日前教育部长袁贵

8、仁在答记者问时讲到:“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本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应侧构造性改革。袁部长提出的转型发展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校根据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第二个层次则是高等教育发挥引领作用,培养出超过学生、家长、企业、社会预期的优秀人才。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从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在这样的新常态下,社会需要大量的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供应侧改革发展要求下,高等教育本身发展滞后于经济构造转型的要求,原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形式存在众多问题,面临

9、着新的挑战。1、人才供应规模、构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脱节改革开放以来,受快速增长的经济需求影响,高等教育不断扩招。据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85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整体处于高等教育群众化的行列,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位5,比预期提早5年实现。2016年,这个比例继续提升到42.7%,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迅速发展。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办学和招生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最直接的就是高校在软硬件方面知足不了人才培养的规模要求,如师资、环境、设备以及毕业生在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缺乏的问题。从供应侧角度来看,

10、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方式转换、产业构造转型的实践脱节,高等教育无法为高速增长的市场提供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不能知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在就业市场上,高校毕业生不再等同于合格优质劳动力,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构造性失业的局面。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工作,构成人才的“相对供应过剩。据人社部门公布的数据统计,2013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分别为62.5万、66.7万、63.5万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适宜的技术人才,出现大面积招工难和用工荒,构成人才的“有效供应缺乏3。显然,人才供应的过剩与缺乏共存造成高等教育人才供应规模、构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严重脱

11、节的局面,使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式发展不够高校具有人才储备、科研创新、环境设备等优势,应该为社会培养有竞争品质、竞争能力、适应竞争要求的高质量人才,而在高等教育的群众化时代,高校大规模扩招弱化了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品质供应。首先,我国高校目前对多样化的教育构造和综合化的课程设置缺乏认识,对国际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把握还不够明晰,还存在着一些如重专业轻基础,重分数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育轻引导等误区6。其次,在高等教育办学实践经过中,不管是拨款制度还是评估体系都一定程度地向科研倾斜,直接导致了高校愈加注重学术科研性,对高校排名、和项目立项情况尤

12、为关注,难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运用与转化。此外,在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不同程度存在以学历或职称论英雄的现象,导致劳动力市场上优秀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我国产业构造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使得中国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比拟中仍处于弱势。显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向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内涵式发展远远不够,在供应侧改革背景下,进行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动力严重缺乏钱学森先生曾指出,“如今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根据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形式去办学,没有本人独特的

13、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出色人才7。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有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学有所用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属于专识教育而非通识教育,忽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仍以课本知识为主导,比方按部就班的教学课堂、封闭的教学安排以及缺乏实践的育人活动等,都没有全方位地构成创新人才发展的局面。从供应侧的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动力严重缺乏,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创新水平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突出短板。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努力实现“群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经

14、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8。三、供应侧改革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创新实践途径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发展科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以及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获取相关资源进行知识创新并培养高素质人才5。报告也指出,坚定施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而,在经济供应侧构造性

15、改革的时代背景和高校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下,高等教育要想打破人才培养同质化的藩篱,只要沿着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思路进行变革,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内涵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供应效率,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需求和时展的创新人才。1、转变人才创新培养的理念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变革经过中劳动者占据重要地位,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劳动者改造自然能力的一种表现。当代社会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高校学生群体是将来的劳动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其与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素质水平。从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角度来讲,假如没

16、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思想,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能力的培训和获取,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最终只会造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名存实亡8。所以,在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要转变培养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构成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质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人才。在供应侧改革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类型与质量的需求发生了

17、转变,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准,树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重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化融合,从硬件到软件齐抓共管,如在师资、环境、设备以及课程设置、专业构造等方面都要适应当前供应侧改革的要求,转变发展形式,把单纯注重规模、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并重,使规模、构造、质量、效益各方面相协调一致发展5,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过去单一的以科研考核为主的评价机制,转变到科研和教学并重,甚至教学为首上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要鼓励高等院校进行自主改革,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思结

18、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3、立足人才创新培养需求,使学科专业构造与产业构造相匹配经济构造的核心是产业构造,产业构造调整势必引起技术构造和就业构造的变化,进而影响人才需求构造的变化3。因而,从供应侧改革来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构造调整应符合产业构造的变化要求,所培养的创新人才应当适应经济构造的需要。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职能,立足人才创新培养需求,围绕经济转型、产业构造调整的将来发展需要,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发挥本身的优势特色,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以及行业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复合创新人才。在供应侧改革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目光,以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基础,及时灵敏地调整学科与专业的目的和内容形式等1,在加强同企业的联络与合作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以知足特定企业或企业群体需求,并建立反应机制,让企业介入课程设计,多元化地培养出与经济构造相适应的学术型、技能型以及管理型人才,让学生明确专业在社会市场中的定位和发展程度,了解社会劳动力需求,不断调整自我学习的方向,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适应将来经济构造的需求,避免脱离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