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大概情况_.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20223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崂山大概情况_.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崂山大概情况_.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崂山大概情况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崂山大概情况_.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崂山大概情况_【位置】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距青岛市中心40余公里。地处北纬36053619,东经1202412042。山区东南二面接近大海,西部自南而北与青岛市区的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城阳区接壤,北部与即墨市相邻。绕山区东南的海岸线长87.3公里,构成了13个有名称的海湾,有大小岛屿16个。【境域】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构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构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

2、宕起伏的丘陵地形。【主峰】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山脉成因】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崂山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宏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场构成的。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下面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步被累年

3、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场呈现为如今的轮廓。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相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齿交织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构成的。当时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昼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构成参差不齐、相貌峥嵘的山峰。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

4、冰后期构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介入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宏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构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今天崂山的这种宏伟、奇特的地貌形态。【地层】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限,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步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构造】山区地

5、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十分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屡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屡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拟发育

6、。【巨峰支脉】崂山按其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4个支脉。巨峰支脉包括巨峰干脊主体和东流水直插黄海诸山,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山区东部,海拔1132.7米;三标山支脉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诸山,主峰为三标山,位于山区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门山支脉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张村以北的诸山,主峰为石门山,位于山区西部,海拔570米;午山支脉包括张村河以南和黄海北岸的诸山,主峰为午山,位于山区西南部,海拔398.3米。崂山之余脉,北至即墨市,西抵胶州湾畔,西南延伸到青岛市区。巨峰为崂山的主体,支脉四出,分东北、东、东南、南、西五个小分支。东北分支该分支在晓望河以南,刁龙嘴河以北,系滑溜口北出支脉。此分支正北为

7、槐树洞。东分为楼门峰,在白云洞北,观音岩在白云洞西,大仙山在白云洞东,上苑、狮子峰、峰山在白云洞东北。北出者为香炉峰、二龙山,东分为文笔峰、光光崮、鹰定崮。刁龙嘴河起源于滑溜口,由刁龙嘴南入海。东分支该分支在刁龙嘴以南泉心河以北。其脉由滑溜口分出,为那罗延窟、华严洞、钟楼崮、棋盘石、返岭、窑货堤。泉心河起源于巨峰东侧,由返岭前入海。东南分支该分支在泉心河以南流清河以东。由巨峰东南分出,为灵旗峰、金刚崮,又分东南、南、西三小支。东南支为会仙山,东分为万年船、天茶山、日起石,南分为昆仑山,又南为玄武峰、笔架山、聚宝峰、清凉甸,由昆仑山东分为黄山、青山,又南为太清宫后宝珠山,东南蜿蜒十余里为八仙墩,

8、即崂山头,由会仙山分为响云峰、云门峰、跃龙峰。南支为鸿官顶(俗称馍头崮),东分为小平岚、大平岚,西分为沙金窝、将军槽。西支为上马场(德人曾在此牧马,下马场在葛场南)、七十二蹬台。南分支该分支在流清河以西凉水河以东,由巨峰前比高崮南下,分为两支。北支为风口,又名风岸岭。南支为砖塔岭,折而南为南窑半岛。濒海处为莲花矶,峙立海中之大福岛亦系此支所发露。西分支该分支由干脊巨峰西出为小巨峰,海拔1000米,南为龙泉崮,北为虔女峰,又西为五指峰,五指并峙,如一手向天,西延为麦石屋、茶涧。以茶涧为界,分出南北两支,南向脉为茶涧南支,北向脉为茶涧北支。茶涧南支在凉水河与南九水之间,最高峰为狼山(一名席山),海

9、拔779米。还有观台峰、万卷书、纱帽峰、元帅崮、大圈子。北支东起自流清河以南,西支由茶涧后西流水与柳树台北之间水合流以东处为黄花顶、鱼鳞口、升仙阁、云风顶、风石屋诸崂山巨峰支脉著名山涧山。茶涧北支由观崂石屋再分出两支脉,南支在南九水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此支东起柳树台北涧以西至峪夼西向出三小支,统为石门山支脉。【三标山支脉】三标山俗称标山,为崂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脉,分干脊、东北、西南三个分支。干脊分支自三标山起,南行为肥儿崮、中华崮,东过劈石口,南为锥儿崮、大劳崮,转南为土堑岭,又南为柱后高、滑溜口,再南则为巨峰。白沙河北岸,0峪河以东,外九水以北,均属三标山支脉干脊。东北分支

10、北起土寨河,南至晓望河,由三标山向东北分出,有塔儿崮(又名二标山)、对儿崮(又名大标山)。由锥儿崮分出之支脉东止于海,其尽处为小蓬莱。西南分支自白沙河以北、山色峪河以西,惜福镇河以北及西,分有南北两支。北支为石城山,余脉向西北入即墨市南境。南支为红石壁、王乔崮,迤南为老君山、黄石山,其东为瓦屋山,西为凤凰峰、慧虎山、黄连涧,又西转为神堂口,南与石门北支之张浦山对峙。【石门山支脉】石门山支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界,分南北两支。茶涧北支,北行至观崂石屋又分南、北两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至峪夼约10公里,其间以钜山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

11、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诸峰。以峪夼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条支脉,统称石门山支脉。南分支脉该分支脉为张村河以西及北,李村河以东及南之间的诸山。有青台山、五里岗、大水源等岗埠,无甚高山。中分支脉该分支脉自李村河以东,白沙河以南的诸山,有卧狼齿、老虎山、丹山,西尽于沧口之烟墩山及西北的女姑口。北分支脉该分支脉西起赵哥庄河,东至五龙河,北至白沙河,有珑山、石门山、华楼山、华阴山、华岩山,至福泰庵止。石门以北有莲台山、鹁鸽峪、张浦山及夏庄、马家台一带诸山。【午山支脉】午山支脉在崂山区的西南部。由观崂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崂顶、烟台顶,南九水河以西和张村河东南,有鲁度山、莲花山、平顶山等,迤西为

12、午山、石老人,又西断而复起为浮山,北去为错埠岭、大山、孤山、四方岭,西南去为湛山、太平山、信号山,尽处为团岛。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

13、到适宜正文内容。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崂山山区共有23条主要河流,由山区中部呈放射状扩展分布。其中,向西流入胶州湾的有白沙河、五龙河、石门河、惜福镇河、小水河、李村河、张村河、王埠河等8条;向东流入黄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王哥庄西山河、王哥庄河、晓望河、刁龙嘴河、泉心河、石头河等8条;向南流入黄海的有南九水河、西登瀛河、小河东河、凉水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条;向北流入即墨市的只要葛家河1条。这些河的特点是源短、流急、属季节性河、多直流入海。【白沙河】白沙河是崂山山区最长的河,起源于崂山巨峰之阴的天乙泉。流向为南北折而东西,流经北宅镇的北九水、卧龙、孙家、大崂、乌衣巷、凉

14、泉等村,夏庄镇的夏庄、营里、黄埠等村,流亭镇的洼里、流亭、赵村、港东、西后楼等村,然后流入胶州湾。全长33公里,河床宽度上游为50100米,中游为200米,下游为300米左右,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白沙河上游常年流水,中、下游冬春无水,结冰期约60天。1958年,在夏庄村以东的张浦山和北岸的小风口山之间筑坝腰截白沙河,建成崂山水库,蓄水量达5601万立方米,供青岛市区用水,1967年又在此河起源地下面6公里处的河床上建三水水库。在崂山山区内汇入白沙河的河流有五龙河、石门河、0峪河、傅家埠河、惜福镇河及小水河。白沙河自巨峰起源地至潮音瀑称凉清河。自潮音瀑下面至我乐村的菊湾为内、外九水,亦称白沙

15、涧。白沙河名称来历讲法有二:一是该河床沙粒系花岗岩风化而成,含石英石,色白,故名白沙河;二是以该河下游流亭附近的白沙村命名(该村在修建流亭机场时迁移)。【石门河】位于北宅科村西2.2公里,系季节性河流。起源于石门山之阳,东北流向,经七口峪村西至五龙涧村东,与五龙河相汇,流入崂山水库。流程3公里,河床平均宽为10米,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河上游的七口峪村西南建有石门水库,水质甘冽。因该河起源于石门山,故名。【五龙河】位于北宅科村南,起源于青峰顶,西北流向,经上、下葛场和周哥庄至五龙涧村东,与石门河相汇,流入崂山水库。流程6公里,河床平均宽约25米,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河流。因该河下游汇

16、五龙涧水,故名。【惜福镇河】位于惜福镇村南0.1公里。起源于上套、黑涧以南诸山之间,西南流向,经抱虎山、前金沟水库、惜福镇,西流至纸房村东,在夏庄镇刘家营村西注入白沙河。流程约11公里,流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河流。该河原名聚仙河,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其流经惜福镇,遂更名为惜福镇河。【小水河】位于夏庄村西南3公里。起源于石门山之阴,西北流向,经南圈、源头、丹山、小水、赵哥庄等村汇入白沙河。流程约9公里,河床宽约20米,流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在上游支流建有云头崮水库,下游建有赵哥庄水库,系季节性河流。中游两岸各村原统称小水,故名。【李村河】起源于石门山南坡诸涧,东西流向,流经毕家上

17、流、李家上流,至姜家下河转弯西下,经王家下河纳臧河南流之水,又经郑庄、东李村,再纳枣儿山北流之水,经李村至阎家山与张村河汇流,至胜利桥又纳王埠河之水,注入胶州湾。【张村河】该河源头有二:一支源于北宅镇峪夼村东北蛤蟆石和东南的莲花山诸涧之水;一支源于鸿园村北之雾露顶和茶花顶诸山涧之水。上述两支涧水在北宅镇的鸿园以北汇流,东西流向,经北龙口、南龙口入中韩镇,经牟家、枯桃、张村,汇大水源山和老鸹岭南流之水及午山北流之水,由东向西,再与枣儿山南流之水和浮山北流之水汇合,经西韩入李沧区河东村,向西北至阎家山汇入李村河,至胜利桥纳王埠河之水后流入胶州湾。该河上游为山岭地带,下游为冲积平原,干流全长19公里

18、,河床宽约60米,流域面积约69平方公里,除汛期外,冬春季基本无水,系季节性河。因该河中游流经张村,故名。【王埠河】该河起源于卧狼齿山西坡,东西流向,流经上王埠、下王埠、东大村至胜利桥汇入李村河,注入胶州湾。流程9公里,河床宽30米,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因该河的上游流经上、下王埠,故名。【土寨河】位于王哥庄村北5.5公里。起源于三标山东北涧和烟台顶南坡,西南至东北流向。该河向东北入即墨市境,东流折而南,至秦家土寨重入崂山区境内,经王家土寨在小蓬莱处汇合石人河,东流入黄海,全长6公里,流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土寨河河床含沙量多,又名沙河,水质好,系季节性河。因该河下游流经土寨村前,故名。【石人

19、河】位于王哥庄西北3公里。起源地有二:一是马鞍石、石屋涧的东侧诸山涧;一是劈石口、大五岔附近诸山涧。两水于解家河村东汇流,呈西南至东北流向,经囤山前、何家,至浦里东北流入黄海。流程9公里,流域面积24.8平方公里。石人河是季节性河,水质好,沿河建有3座塘坝。因该河起源地有一形状似人的巨石,故名。【王哥庄西山河】起源于大台崮北,东北流向,注入黄海。流程4.8公里,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河,水质好。因该河流经王哥庄西山,故名。【王哥庄河】位于王哥庄村南。起源地有二:一是口子前东坡;一是锥子崮东坡。两水于姜家村汇流,呈东西流向,经王哥庄注入黄海。流程7公里,流域面积8.9平方公里。王哥庄河

20、是季节性河,水质好,沿河建有5座小塘坝。因该河主段流经王哥庄,故名。【晓望河】位于王哥庄村东南2公里。起源于三人崮子西侧,东西流向,经南窑、晓望至港西村东流入黄海,流程8公里,流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晓望河为季节性河流,水质好,沿河建有塘子观塘坝1座。因该河主段流经晓望村,故名。【刁龙嘴河】起源于滑溜口东,东西流向,注入黄海,流程4.8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刁龙嘴河为季节性河流,水质甘冽。因该河流经刁龙嘴入海,故名。【泉心河】又名旋心河,位于王哥庄村南8.5公里。起源于巨峰的东麓和棋盘石山南和北坡,东流注入黄海,流程5.4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泉心河是季节性河流,水质甘冽,

21、在河的中下游建有泉心河水库。因该河由三股泉水汇成一个中心水流,故名。【石头河】位于王哥庄村东南10公里。起源于高石屋南山坡,西南至东北流向,经北长岭、下长岭,东流入黄海,流程3.8公里,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石头河是季节性河流,水质甘冽。因该河河床及两岸多花岗岩卵石,故名。【南九水河】位于沙子口镇境域西部,原名汉河,俗称旱河、猪窝河。起源于柳树台寨上村青峰顶之阳,东西折而北南流向,经竹窝、大石村、东西九水、汉河诸村,至松山后村东转西北东南流向,在沙子口村东,南流入黄海,流程14.5公里,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南九水河为季节性河,水质甘冽,沿河风光明丽,为游览胜地。该河由很多涧水汇流而回转九次,位

22、置又遥对北九水,故在1980年地名普查时定名为南九水河。【西登瀛河】起源于阴凉崮,东南流向,至西崖坡海口南流入黄海,流程4.4公里,流域面积5.7平方公里。西登瀛河为季节性河流,水质甘冽。因该河流经西登瀛村,故名。【小河东河】起源于团崮顶,东南流向,至近海处汇入凉水河,南流入黄海,流程5.4公里,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小河东河为季节性河,水质甘冽。因该河流经小河东村,故名。【凉水河】位于沙子口镇境域东南部。起源于巨峰西侧,上游名为石门涧,东西流向,长约1.5公里,下转西南流向,名为石屋涧,长约2公里,至大庵子处转北南流向,长约7.5公里。原河在前登瀛村前流入登瀛湾,1961年改河道在松顶和南

23、庵子中间流入流清河湾。该河河道大都在深山陡涧之中,流程11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凉水河系季节性河,水质甘冽。因河水清凉,故名。【流清河】位于沙子口镇境域东部。起源于巨峰南坡,上游为黑冲涧和公司涧两支水流,中游为夹连河,北南流向。流程5.8公里,流域面积10.88平方公里。流清河为长流河,水质甘冽,中游名夹连河,并在将军槽西侧建流清河水库,下游称流清河,流程5.8公里。因该河流水清澈,故名。【八水河】该河起源于上清宫后的天门后、洞西岐和上清宫东山,3支南流之水至龙潭瀑汇流跌而南下,经八水河村东侧流入黄海。北南流向,流程4.5公里,流域面积8.6平方公里。八水河是季节性河流,水质甘冽。因该河

24、汇流8条涧水,故名。【葛家河】位于惜福镇村东5公里。起源于三标山北坡,东西折而南北流向。流程8.2公里,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葛家河是崂山山区唯一的北流河,也是即墨市墨水河的源头之一,上段为长流河,中部建书院水库,溢洪后北流入即墨市的墨水河,水质甘冽。因该河流经东、西葛家村之间,故名。【海岸】崂山东南两面临海,绕山海岸线长87.3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构成无数海湾、岬角和半岛,海面上还分布着很多岛屿。崂山海岸线漫长,北起江家土寨后小北河口,南至崂山头又折而西,直到麦岛西山根,绕山区海岸线长达87.3公里。由于受燕山运动晚期花岗岩侵入影响,崂山山区的山体延伸入海,构成了沿海的陡壁、岬角、岛礁、海湾

25、和潮滩。崂山海岸基本为海蚀地貌。主要有花岗岩组成的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柱等地貌现象,抗蚀性强,海蚀后退速度缓慢。十分是以崂山头为中心,北至黄山、西至鲍鱼岛一段海岸,陡峭险峻,有些悬崖峭壁离岸仅几米,水深即达1020米,尽管岩质坚硬,但仍可见海蚀洞穴、海蚀裂隙等。崂山沿海属基岩海岸类型。岬湾相间,岸线曲折。构成岩石海岸的岩层,主要是花岗岩,其次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的云母片麻岩、角闪岩,还有少量火山碎屑岩。由于岩石性质及海岸动力的差异,海岸地貌特征不同。崂山东部的坚硬花岗岩海岸,面对开阔海域,风浪侵蚀作用强烈,海岸侵蚀地貌发育,岸壁直立陡峭,连同断崖山体高度达10100米以上。海蚀崖底部海蚀洞比比

26、皆是,崖脚处岩块巨砾堆积于狭窄的砾石海滩上,不同大小的砾石遭受波浪冲蚀,构成浑圆状和扁圆状,在岬湾连接处又有砾石堤堆积。在崂山西南岸,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石老人岩石岸,因岩层破碎质地软弱,海蚀崖一直处于侵蚀后退状态。在潮间带构成较宽的浪蚀平台,宽度达50100米以上。平台上岩礁突起,海蚀柱屹立其上,以“石老人最为典型,成为崂山海岸胜景。这里的海滩为沙质及沙砾质滩,滩面比拟狭窄。崂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的特点。由于接近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

27、点。崂山因受海洋影响,加之地形复杂,东部山区降水较多,空气湿润,小气候区明显,太清宫附近被誉为“小江南,巨峰北则名为“小关东,中部低山和丘陵区降水适中,构成半湿润温和区。【四季特点】崂山四季分明,特征突出。春季,气温回升慢,较同纬度的内陆春天来迟约25天;夏季,湿热多雨,从无酷暑;秋季,空气清新,云淡气爽;冬季,风多温低,并无严寒。在四季中,温凉宜人的春秋两季时间较久,炎热夏季极为短促,冬季虽稍长,亦无雪盖冰封。春季3月初至6月20日,计112天,占全年的30.7%。因海洋和入海的高压影响,回暖晚,降水少,风速大,累年季均温12.5。历年季均降水量155.4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20%,前半季仅

28、有59.7毫米,可谓“十年九春旱,后半季受入海高压影响,南向风频率较多,风速大,湿度小,气候枯燥,有“春风裂石柱之讲。夏季6月21日至9月5日,计77天,占全年的21.5%。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表现为海洋性气候,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炎热,累年季均温为24.5。8月份气温最高,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日数为20.1天,占全夏季的33.1%。7、8月份因冷暖空气相交,引起大量降水,历年季均降水444.8毫米,占全年的57%。6月末7月初进入汛期,9月上旬结束。秋季9月6日至12月5日,计91天,占全年的24.9%。气温逐低,降水日少,冷空气开场活跃,但暖湿空气还有一定影响,多雨之秋也间有发生,还可能受台

29、风侵袭。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北来的冷空气逐步加强,暖湿空气明显减弱。10月上、中旬起,天气渐爽,能见度佳,有“小艳阳之称。累年季均温12.9,降水量149.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2%。11月中旬起,冷空气日趋活跃,每旬气温以3之差迅速下降,北风渐多,冬季季风逐步明显加强。冬季12月6日至2月底,计85天,占全年的23.3%。多西北季风,气候枯燥严寒,1月份最冷。累年季均温为-0.8,低于-5的平均日数52.2天,占全季的61.4%;低于-10的平均日数为12.9天,占全季的15.2%;低于-15的平均日数为0.6天,占全季的0.7%。冬季昼夜温差小,历年季均降水量26.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

30、9厘米。【气温】崂山地处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温度适中,冬暖夏凉,年振幅和昼夜温差较小。19511987年,平均温11.9,历年均温在1112之间。冬季自12月下旬开场,温度一般降至0下面,2月下旬逐步回升到0以上;春季温度逐月回升约56,均温12.5;夏季8月份最热;秋季均温23.7,9月下旬后日均温降到20下面,11月下旬降到5下面。四季变化与同纬度内地相比,季节明显推延。【降水】崂山境内的降水量随季节而变化。据19511987年统计,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34.3毫米,最大为1975年的1426.1毫米,最小为1981年的273.2毫米。冬季降水少,春季次之,夏季最多,占全年一半以上,秋季

31、多于春季。35月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5%;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秋季911月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3.1%;冬季122月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4%。境内月降水量振幅较大,春旱,夏雨集中,秋不稳定,冬季最少。历年平均降水为84.3天,占总天数的23%,7月份最多平均13天;1月份最少,平均3.4天。最大日降水量为1956年9月5日降水269.7毫米,最长连续降水发生在1956年7月1927日,连续9天降水165.6毫米。山区各处的年平均降水量亦不同,月子口726.6毫米,山色峪843毫米,乌衣巷843毫米,上葛场841.1毫米,北九水1073.7毫米,崂顶

32、2103.8毫米。【霜冻】崂山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中旬,最早10月2日,最晚11月2日;终霜期一般在4月中旬,最早3月24日,最晚4月26日。无霜期累年平均为179天。崂山历年的结冰平均始日为10月30日,最早是10月12日,最晚是11月17日。结冰平均终日为4月11日,最早是3月29日,最晚是4月26日。冰期累年平均为109.2天,最少的是91天,最多的是124天。【雪】崂山降雪日数较少,冬季水分状况很差,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9厘米。据王哥庄19511982年气象观测资料记录,累年降雪始日平均为12月2日,最早为11月8日,最晚为1月12日。累年降雪终日平均为3月13日3月7日,最早为1月31日

33、,最晚为4月6日。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1天,最多17天,最少3天。【地温】崂山5厘米地温,19511982年累年平均为13.9,8月份最高为27.7,1月份最低为-0.8。地面温度的极值均出如今1957年,6月20日为62.1,1月24日为-24.8。【云】据1951年1987年气象资料记载,崂山在7、8月云量最多,累年平均总云量在67成之间,12月和10月最少,在5成下面。崂山之云是具有特色的气象景观,“云海多出如今一次天气经过的尾声。由于崂山临海,水气充足,加之重峦叠嶂的影响,雨过天晴时,气流运动活跃,白云随风飘浮,回旋舒展,构成千变万化的云海奇观。【日照】据19511982年气象资料记载

34、,崂山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15.5小时,年均日照率为57%。1月晴天虽多,但太阳出晚落早,故日照最低,全月为177小时;5月份最高为255.4小时;7月份虽太阳出早落晚但晴天较少,故日照率也低,为42%;10月日照率最高为65%。【雾】崂山是地处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多雾中心,据历年气象资料记载,崂山年平均雾日为50天左右,雾季集中在春末夏初,每年自4月份起雾最盛,至8月因海水温度高于气温,海雾就会锐减到几乎绝迹。崂山的海雾多见于600米高度下面。【风】崂山于11月至翌年3月多北和西北风,48月多南和东南风,910月北风和南风风势基本相等。历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4月最大为3.8米/秒,9月份

35、最小为2.0米/秒,极大风速出如今1981年9月1日,风速达20米/秒以上。崂顶的风速很大,据1980年4月份在崂顶一个月的观测,平均风速达7.9米/秒,日平均最大风速为17.6米/秒。仅此一月崂顶的有效风速时间即达563小时,有效风速频率可达78.2%,其有效风能容度为656.0瓦/米2,月总有效风能为369.3千瓦/米2可供开发利用。【气压】崂山气压的变化季节性明显。冬季受蒙古高压外围控制,气压最高;夏季遭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气压低。历年平均气压为1015.9毫巴,其中1月份最高,平均为1025.7毫巴,7月份最低,平均为1002.8毫巴。一年当中,13月和1012月的平均气压高于年平均值

36、,49月低于年平均值。【湿度】崂山东、南两面临海,气流中水汽含量充沛,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5%以上。7、8月份湿度最高,均在85%以上;15月较低,均在70%下面。【蒸发量】崂山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461.1毫米,多于降水近一倍,1968年最大为1711.8毫米,1964年最小为1234.4毫米。月蒸发量1月份最小为47.0毫米,由此逐月上升,5月份最大为197.3毫米,6月份以后逐步减少。1980年5月5日,日蒸发量最小为16.0毫米。【物候】崂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候变化,从宏观上仍属暖温带物候规律。虽因山麓和海湾小气候的影响,但物候表现时间差距不大。鸟候大雁阴历

37、九月南飞,次年仲春北返。燕子阴历三月始见,霜降前返南方。当地有“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的谚语。立夏到,布谷鸟叫。其他如窜草鸡、鹌鹑等留鸟南迁北徙,同雁、燕大体一样。鱼候山区沿海有“谷雨下网打鲅鱼、“楸树开花刀鱼(带鱼)搬家(可捕期)等谚语。虫候蝉始叫,夏至到;蟋蟀叫,秋天到。蚂蚁秋末蛰居,谷雨出洞。蛙、蛇、蜥蜴立冬蛰眠,清明前后复苏。小麦寒露前种,立冬分蘖,谷雨打包,立夏前后开花,芒种后34日收割。水果苹果清明后开花,立秋后熟。葡萄清明后开花,立秋前后熟。树木桐树谷雨前发芽开花,立冬前落叶。落叶松谷雨后发芽,霜降落叶。刺槐清明后发芽开花,霜降落叶。【水资源】崂山有拦蓄的地上水约3.17

38、亿立方米,地下水约1.12亿立方米,扣去重复量0.9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3.36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也不平衡。据19561983年27年的记载,年平均径流深度为349.9毫米。1964年最大径流量为4.493亿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42倍。1981年最小径流量为0.9052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8.6%。地下水由于各区域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其类型分布及运动规律都有明显差异。第四纪松懈层孔隙水含水组主要分布于山前、河肩地带,含水丰富,水质良好,开采方便。基岩风化构造裂隙孔隙水,由于局部残积层较厚,沟谷下切较深,构成下降泉,是著名的

39、崂山矿泉水起源地。【矿藏】崂山域内蕴藏大量花岗岩,另有少量白垩土及云母,其他矿藏甚微。明代黄宗昌(崂山志)中仅记有试金石、绿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县志)则记有试金石、高山石、绿石、海绿石、五色石、田横岛石(可琢砚)、錾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马蹄石。崂山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山区,储藏量极为丰富,且多含白色石英,用作建筑及雕琢制品,耐腐蚀。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纪念碑均取材于此。墨绿色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埠落村及王哥庄、沙子口等镇的山区及海湾地带,其中埠落青石储量较多。白垩土可用作翻砂、粉刷、耐火材料,可以做某些轻工产品的填充剂。主要分布在惜福镇的小庄、李辛庄和中韩镇的石老

40、人、王家村一带,储量较多,有一定开发价值。氟矿主要分布在流亭镇红埠村南、沙子口镇石湾村附近,储量甚微。20年代末在姜哥庄附近日采12吨,1932年因储量少而停产。锰铁矿主要分布在中韩镇的孙家下庄附近,1932年始发现,但未开发。硅矿主要分布在夏庄镇南的母子山,储量极少。云母矿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车家岭附近,面积约2.4平方公里,1938年曾开采过,后停产。石棉分布于王哥庄镇峰山以南及七宝山东约5公里的石灰山上,储量少。沙金主要分布在北宅科镇的鸿园、东陈村、上葛场一带山阳的涧溪中,另在沙子口镇彭家庄附近的涧溪中也有发现,均因储量少未采。1987年在石老人一带发现少量金矿床。麦饭石1987年在城阳镇

41、旺疃东部丘陵地带发现麦饭石矿床,与即墨市舞旗埠矿床属同脉,储量较丰。绿石又名海底玉,产于仰口湾绿石滩深水中,构成分子为片状及粒状,硬度为5.65.9,色泽分翠绿、墨绿、灰绿几种颜色。翠绿色佳,可雕琢砚、盂、镇纸、山石盆景等,是崂山特产。水晶、墨晶、茶晶等矿石储量极少,可磨制眼镜。云母石、白石英等矿石可供药用。【水果】崂山种植水果的历史悠久,栽培史已逾400余年,目前尚存有200年生的梨树和100年生的葡萄。现今,崂山的水果有7种、14属、377个品种。苹果属苹果为崂山的主要水果。1938年有10万株,到1951年仅发展到13.17万株,年产173.68万斤。1985年到达130.16万株,年产

42、1387.80万斤。崂山原先只栽中苹(彩苹),1900年后,由德、日引进红毛、花里虎、灰苹、祝光、红玉、倭锦等品种。19321935年,由大连、美国分别引进国光、红星和金帅等品种。19451980年,先后由国内引进辽伏、甜黄魁及元帅系、金帅系、富士等品系。到1987年,在79个苹果栽培品种中,以辽伏、五龙红、新红星、好矮生、金矮生、印度短枝、红富士7个品种综合性状比拟好。五龙红苹果是1977年在崂山北宅镇五龙涧村发现的,培育定型后,于1985年9月经山东省农业厅和青岛市科委鉴定后定名,并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梨属梨为崂山的另一种主要水果。1938年有15万株,1949年降至8万株,年产495

43、.8万斤。1985年发展到11.6万株,年产839.9万斤。窝窝梨在1973年前为主栽品种,占梨树株数的60%,其次是秋白梨,约占15%,恩梨和西洋梨约占20%。1973年开场将窝窝梨改接为长把梨、雪花、大香水、早酥等优良品种约1.7万株,占梨树总量的20%。在梨树属中,已经采到果实的有30个栽培品种,较好的有伏梨、早酥、巴梨、坦哥勒姆、雪花、恩梨、长把、晚三吉8个品种。恩梨为崂山名产,品质极优,相传为清雍正时由北京御果园引进的,已有270多年的栽培历史。樱桃属崂山种植樱桃的历史约在100年以上。据1985年统计有5.2万株,年产46.7万斤,共18个品种。其中有发展前途的首推上、下葛场和大河

44、东村的尖针斜樱珠,其次为山色峪村的尖嘴樱桃。另外,上清宫一带的尖嘴樱珠、下葛场村的短把樱桃、上葛场村的樱黄等都有独特的优点。杏属1951年有6.41万株,年产202.77万斤。1985年发展到13.35万株,年产仅147.45万斤,共59个品种。大红杏又名“关爷脸,色美质优,鲜食加工均佳,解放初期在香港市场压倒美、日产品。崂山红杏,又名少山红杏,系少山村果农选育栽培,丰产而抗逆性强,1980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桃属桃为崂山主栽水果之一。1938年仅2万株,1951年有24.93万株,年产204.02万斤。1957年发展到46万株,年产418.7万斤。1985年到达70.60万株,年产41

45、8.73万斤,共68个品种。寒露蜜桃在9月下旬成熟,丰产质优,果大,耐贮运,1985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并予以定名,重庆市、南京市、大连市及省内各市、县先后来引种栽培200余万株。李属1951年崂山有李子树0.76万株,年产3.8万斤。1985年到达1.61万株,年产4.83万斤,共10个品种。其中良种牛心紫李子分布于安泰和南屋石村一带,上海红李子分布于北宅镇的书院等村,饽饽李子分布于张村、上臧、下葛场等村。葡萄属崂山葡萄的栽培历史已有300余年。1938年前,夏庄、小水、宫家村为葡萄的集中产区,销往上海等地,当时有葡萄12万株。建国前已减至1.77万株。1985年,发展到73.03万株,

46、年产578.05万斤,共27个品种。其中早熟品种有青岛红、早黄,中熟品种有巨峰、白香蕉、红富士,晚熟品种有紫牛奶、金后等。无花果属大多在山区居民庭院中栽培,有斜顶绿、斜顶黄、卵圆黄3个品种。猕猴桃属在崂山北九水鱼鳞瀑附近,有野生的葛枣猕猴桃(木天蓼)和狗麦猕猴桃(深天木天蓼)两种。1981年南屋石村引进中华猕猴桃,1987年进入结果盛期。草莓属栽培历史约60年,有鸡心、牛心、鸭嘴、戈雷拉、宝交早生、春雷6个品种,1987年栽培近2000亩,年产382万余斤。石榴属石榴多在庭院栽培,品种有酸石榴、甜石榴、冰糖石榴3种。柿属栽培历史在100年以上。1951年有2.42万株。1985年减至0.39万

47、株,年产4.54万斤。品种有金瓶、盖柿、托柿、甜柿4种。山楂属1951年有0.71万株,1985年到达4.40万株,年产3.45万斤。品种有方果、圆果、敞口、粉红肉4种。枣属1951年有大枣树3.37万株,年产22.5万斤,1985年减至1.46万株,年产4.42万斤。现有大马牙、躺枣、圆铃、金丝小枣、无核、小脆、酥枣、冬枣9个品种。【野生动物】崂山山区的野生动物,大体分为兽类、鸟类、海洋生物类和淡水鱼类。据(元史)记载,古代崂山有虎,现已绝迹。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清以前崂山狼较多,深山内白昼可见。1930年青岛市政府公布准许猎狩之野生动物有“野猪、狼、兔、狐狸、野猫、鼬鼠等。1949年

48、后,崂山的主要野生兽类有狐狸、野兔、獾、貉、黄鼬等。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崂山有乌鸦、莺、鸠、雉、雁、凫、鸢、鹰、鸨、鸥、鹳、灰鹤、燕、布谷、仓庚、鸽、啄木、寒号、鸳鸯、鹊、雀、鹑等28种鸟类。1930年鸟类专家寿振黄对崂山的鸟类进行了系统调查,记载了鹊、雀、燕、雁等250余种。1983年崂山县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对崂山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崂山共有鸟类230余种,从属10目、30科、63属,其中食虫鸟86种、食鼠鸟17种。据1984年就225种鸟类进行的调查,计有留鸟15种、夏留鸟85种、冬留鸟18种、旅鸟107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禽,一类的4种,二类的28种。另据野外调查统计,1986年途经崂山的留鸟多达300多万只,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禽和猛禽多达50万只以上。现常见的鸟有麻雀、山麻雀、鹊、家燕、雨燕、杜鹃、鹊鹰、猫头鹰、黄鹂、啄木鸟、小田鸡、伯劳、矶鸫、鹑、鸥、鸠等。崂山海洋资源丰富,沿海鱼种约87科、155属、200余种,主要有鲅、鳓、鲐、黄鱼、鳕、鲽、梭鱼、寨鱼、青鳞、逛鱼、古眼、青板鱼、加吉、白姑、鲳鱼、牙鲆、鳗鲡、鳐鱼、鲱鱼等。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生物主要为贝类、甲类、软体类及藻类,共有310余种,其中常见贝类有菲律宾蛤、蓝蛤、短肌蛤、牡蛎、红螺,主要甲壳类有对虾、毛虾、鹰爪虾、梭子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