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76138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摘要:本文对3G和4G移动通信做了扼要的比拟,并对4G移动通信系统中将会用到的关键技术做了分析。包括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IPv6技术等。关键词:4G移动通信;OFDM;MUD;IPv61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能够知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PFPLMTS系统标准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不同系统间的遨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率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根据ITU的标准,世界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己提出了本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有W-CDMA、CDM

2、A2000、TD-CDMA以及我国提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但3G也存在下面几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支持较高的通信速率。3G固然标称能到达2Mbit/s的速率,但平均速率只能到达384kbit/s。尽管目前3G加强型技术不断发展,但其传输速率还有差距。不能提供动态范围多速率业务。由于3G空中接口主流的三种体制WCDMA、cdma2000、TD-SCDMA所支持的核心网不具有统一的标准,难以提供具有多种QoS及性能的多速率业务。不能真正实现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间的无缝遨游。由于采用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需要移动终端配置有相应不同的软、硬件模块,而3G移动终端目前尚不能实现多业务环

3、境的不同配置。由于3G系统以上的局限性,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场着手4G概念通信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4G概念通信的技术特点以及可能采用的关键技术。24G概念通信技术特点目前,业界专业人士对4G概念移动通信系统的共鸣主要有下面几点:a)用户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网络中来;b)移动终端能够是任何类型的;c)用户能够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d)能够实现非常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e)新的技术能够非常容易地被引入到系统和业务中来。根据以上描绘,将来的4G系统应具备下面的基本条件。(1)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Mbit/s;

4、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Mb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it/s。(2)实现真正的无缝遨游。4G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3)高度智能化的网络。采用智能技术的4G通信系统将是一个高度自治、自适应的网络。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结合的正常发送与接收,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敏性。(4)良好的覆盖性能。4G通信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覆盖并能提供高速可变速率传输。对于室内环境,由于要提供高速传输,小区的半径会更小。(

5、5)基于IP的网络。4G通信系统将会采用IPv6,IPv6将能在IP网络上实现话音和多媒体业务。(6)实现不同QoS的业务。4G通信系统通过动态带宽分配和调节发射功率来提供不同质量的业务。34G概念通信关键技术讨论1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OFDM为核心技术。OFDM技术实际上是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能够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能够减少子信道之间的互相干扰。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而每个子信道能够看成平坦性衰落,进而能够消除符

6、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平衡变得相对容易。OFDM技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关注,是由于OFDM有很多独特的优点:a)频谱利用率高,频谱效率比串行系统高近一倍。OFDM信号的相邻子载波互相重叠,其频谱利用率能够接近Nyquist极限。b)抗衰落能力强。OFDM把用户信息通太多个子载波传输,这样在每个子载波上的信号时间就相应地比同速率的单载波系统上的信号时间长很多倍,进而使OFDM对脉冲噪声和信道快衰落的抵抗力更强。c)合适高速数据传输。OFDM自适应调制机制使不同的子载波能够根据信道情况和噪声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当信道条件好的时候,应采用效率高的调制

7、方式;而当信道条件差的时候,则应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方式。再有,OFDM加载算法的采用,使得系统能够把更多的数据集中放在条件好的信道上以高速率进行传送。因而,OFDM技术非常合适高速数据传输。d)抗码间干扰(ISI)能力强。码间干扰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除噪声干扰之外最主要的干扰,它与加性的噪声干扰不同,是一种乘性干扰。造成码间干扰的原因有很多,实际上,只要传输信道的频带是有限的,就会造成一定的码间干扰。OFDM由于采用了循环前缀,故对抗码间干扰的能力很强。2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采用了空时多址SDMA的技术,利用信号在传输方向上的差异,将同频率或同时隙、同码道的信号进行区分,动态改变信号的覆盖区域

8、,将主波束对准用户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并能够自动跟踪用户和监测环境变化,为每个用户提供优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进而到达抑制干扰、准确提取有效信号的目的。这种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及数字波束等功能,被以为是将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目前,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全自适应方式和基于预多波束的波束切换方式。全自适应智能天线固然从理论上讲能够到达最优,但相对而言各种算法均存在所需数据量、计算量大、信道模型简单、收敛速度较慢,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错误收敛等缺点,实际信道条件下,当干扰较多、多径严重,十分是信道快速时变时,很难对某一用户进行实际跟踪。在基于预多波束的切换波束工作方式

9、下,全空域被一些预先计算好的波束分割覆盖,各组权值对应的波束有不同的主瓣指向,相邻波束的主瓣间通常会有一些重叠,接收时的主要任务是挑选一个作为工作形式,与自适应方式相比它显然更容易实现,是将来智能天线技术发展的方向。3无线链路加强技术能够提高容量和覆盖的无线链路加强技术有:分集技术,如通过空间分集、时间分集(信道编码)、频率分集和极化分集等方法来获得最好的分集性能;多天线技术,如采用2或4天线来实现发射分集,或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分集。MIMO技术是指利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分集的技术,它采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线,能够有效的将通信链路分解成为很多并行的子信道,进而

10、大大提高容量。信息论已经证实,当不同的接收天线和不同的发射天线之间互不相关时,MIMO系统能够很好地提高系统的抗衰落和噪声性能,进而获得宏大的容量。在功率带宽受限的无线信道中,MIMO技术是实现高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提高传输质量的空间分集技术。4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在4G系统中,若要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接入网络的理想通信方式,则至少需要保证移动终端能够合适各种类型的空中接口,能够在各类网络环境间无缝遨游,并能够在不同类型的业务之间进行转换。这就意味着在4G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复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近几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11、,它以当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持。软件无线电概念一经提出,就遭到各方的极大关注,这不仅是由于软件无线电概念新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更为重要的是它潜在的市场价值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软件无线电强调以开放性最简硬件为通用平台,尽可能地用可升级、可重配置的不同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的设计新思路。其中心思想是: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将工作频段、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形式、通信协议等各种功能用软件来完成,并使宽带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敏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在4G诸多关键技术中,软件无线电技术

12、是通向将来4G的桥梁。由于各种技术的交迭有利于减少开发风险,所以将来4G技术需要适应不同种类的产品要求,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则是适应产品多样性的基础,它不仅能减少开发风险,还更易于开发系列型产品。此外,它还减少了硅芯片的容量,进而降低了运算器件的价格,其开放的构造也会允很多方运营的参与。5多用户检测技术4G系统的终端和基站将用到多用户检测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同时占用某个信道的所有用户或部分用户的信号都当作有用信号,而不是作为噪声处理,利用多个用户的码元、时间、信号幅度以及相位等信息联合检测单个用户的信号,即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及信号处理手段,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到达

13、对多用户信号的最佳联合检测。它在传统的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的信号进行检测,进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抗远近效应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而能够愈加有效地利用链路频谱资源,显著提高系统容量。现有的多用户检测算法在计算复杂度与处理时延问题上存在缺乏,且算法中一些参数(频率、幅度、定时、相位等)估计有误时,会使得相关矩阵产生较大偏差,导致整个系统性能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当前的MUD算法只考虑了同小区内的干扰,而没有考虑相邻小区间的同频率用户干扰。一般的多用户检测研究都假设用户数据是独立等概率的,没有考虑信道编码的影响,如今组合信道编码和多用户检测的研究遭到越来越

14、多的重视。另外,目前的研究方向还包括多速率多用户检测和多用户检测与空时二维信号处理、多载波调制、功率控制等技术的结合。6IPv6技术4G通信系统选择了采用基于IP的全分组方式传送数据流,因而IPv6技术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选择IPv6协议主要基于下面几点考虑:a)宏大的地址空间。在一段可预见的时期内,它能够为所有能够想像出的网络设备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b)自动控制。IPv6还有另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它支持无状态和有状态两种地址自动配置方式。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式是获得地址的关键。在这种方式下,需要配置地址的节点使用一种邻居发现机制来获得一个局部连接地址。一旦得到这个地址之后,它将用另一

15、种即插即用的机制,在没有任何人工干涉的情况下,获得一个全球唯一的路由地址。c)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协议的角度看,IPv6与目前的IPv4具有一样的QoS,但是IPv6能提供不同的服务。这些优点来自于IPv6报头中新增的字段流标志。有了这个20位长的字段,在传输经过中,中国的各节点就能够识别和分开处理任何IP地址流。尽管对这个流标志的准确应用还没有制定出有关标准,但将来它无疑将用于基于服务级别的新计费系统。d)移动性。移动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务方面可提供更大的灵敏性。每个移动设备设有一个固定的家乡地址,这个地址与设备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位置无关。当设备在家乡以外的地方

16、使用时,通过一个转交地址即可提供移动节点当前的位置信息。移动设备每次改变位置都要将它的转交地址告诉给家乡地址和它所对应的通信节点。4结束语4G移动通信系统目前还只是一个基本概念,4G网络的定义仍然还不明确,IEEE等标准化组织仍处于制定标准和规范的经过中。但是融合现有的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4G系统将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统一系统,实现跨系统的全球遨游及业务的可携带性,是知足将来市场需求的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它将帮助我们实现充满个性化的通信梦想。参考文献1AjayR.Mishra著,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无线通信研究所译.蜂窝网络规划与优化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何琳琳,杨大成.4G移

17、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移动通信,2004(2).3NamgiKim;HymenChoir;HyunsooYoon.Seamlesshandoffschemefor4GmobilesystemsbasedonIPandOFDM.2004IEEE60thVolume5,26-29Sept.2004Page(s):3315-3318Vol.54Gazis,V.;Housos,N.;Alonistioti,A.;Merakos,L.Genericsystemarchitecturefor4Gmobilecommunications.The57thIEEESemiannualVolume3,2

18、2-25April2003Page(s):1512-1516vol.35Lu,W.W.4GmobileresearchinAsia.CommunicationsMagazine,IEEEVolume41,Issue3,March2003Page(s):104-1066刘伟,丁志杰.4G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中国数据通信,2004(2).7袁晓超4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浅析.中国无线电,2005(12)8Y.kimelat.,Beyond3G:vision,requirements,andenablingtechnologies,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Vol.41,Mar2003,pp.114-1189陈忠民,田增山.浅谈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4G中的应用.电信快报,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