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746629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去年笔者曾撰文提出,当代科学化中药的标志是:1仍具中药基本内容,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2中药基本内容得以当代科学阐述,包括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见中国中医药报1998年8月13日三版。据此前,现有中药缺当代科学内容:现有西药缺中药基本内容。若通过研究,使二者所缺内容得以确定,则均可得当代科学化中药。使现有西药获中药基本内容得研究和结果,笔者曾著文称西药中药化。西药中药化,为中医当代科学化途径之一,且可为捷径。一、西药中药化论点的提出近百年来,人们对中药进行着大量当代科学研究,从中获不少新药物,如黄连素、麻黄素、丹参酮、川芎嗪,青蒿素等。它

2、们均具当代科学内容:物质组成成分清楚,质量能够控制,可制成多种剂型;生物活性以当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的指标和术语表述,治疗西医药学概念的相应疾病。尽管如此,但却不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仅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现实摆在面前:若所有中药均被如此研究,则中医临床无药可用。问题提出:对中药进行当代科学研究,到底要把中药研究成什么样药物?笔者之见,应得当代科学化中药,即实现中药当代科学化。当代科学化中药,正如上述,应具两方面内容,详细来讲,所谓中药基本内容,应包括:1药物本身性能得特殊表述,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2药物成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滋阴、补阳、理气、活血、安神、舒肝平胃、清热解毒、

3、活血化瘀、治寒喘或热喘、治实秘或虚秘等;药物配合使用时,各药间关系主次有别,即通称得君臣佐使关系,各药共同构成一个成效整体,施治于人,起到防治疾病得作用。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则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故可称中药。所谓中药基本内容的当代科学阐述,就是以当代科学的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的相应指标和术语来表达相关内容,例如寒性,到底哪些类型化合物呈寒性作用,寒性作用到底影响机体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再如活血化瘀作用,到底是哪些类型化合物作用于机体的结果,又是影响机体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的指标,改变到达的,其它亦然。根据当代科学化中药标志,令现有中药基本内容得以当代科学阐述,虽然可

4、得当代科学化中药;令现有西药具中药基本内容,亦应得当代科学化中药。问题的关键是,西药能否具有中药基本内容,即西药能否中药化。二、西药中药化的可能性论证和基本研究方法西药中药化的可能性。第一、理论上讲,中药和西药均由化合物分子组成、作用对象均为人体,故二者具物质和生物活性的同一性,第二,历史上看,中医药学历来有吸收其它医药学理论改革的药物乃至非药物物质的中药的传统,吸收的前提是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确定相关药物或物质的中药基本内容。作为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西药,同样可被吸收为中药。第三,实践表明,西药确能具中药基本内容。本世纪初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视阿斯匹林为辛凉解表药,用来治疗表热证,六十年代出版的

5、(北京市老中医经历汇编)中,姚正平先生写到:考的松类西药,似一类阳性药,具有赞助肺、脾、肾阳气的成效。近年来,陆续也有详细西药研究结果发表。如穆达浩等通过临床对阿托品研究结果表明:性热、味辛,具回阳救逆等成效,合适寒证者用,若热证者用,剂量再小,亦易中毒,进而解释何以0.5-1500毫克均有中毒报道,指导临床用药。吕士选等研究利血平,其对阴虚阳亢尤肝阳上亢高血压者具效,痰浊内阻型高血压者不效,综合归纳:性凉、味甘、归肝经,具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之成效。金亚诚等研究头孢菌素,其对细菌感染之热证患者具效,寒证者不效,综合归纳:味苦、性寒、归肺、胆、膀胱经,详细热解毒、化痰燥湿成效。西药中药化的基本研

6、究方法,为临床研究。详细方案和作法:对患者进行西医药学诊断,给予相应西药治疗后,再诊断断定疗效及不良反响。在给药前后,亦作中医药学诊断,并断定疗效。根据中医药学诊断所见患者身体变化情况,并结合西医药学诊断结果,归纳确定所用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如细菌感染者选用头孢菌素治疗,结果仅实热证者具效,虚寒者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响,则其中药基本内容有:味苦、性寒、具清热解毒成效,若肺部感染者效佳,表明归肺经。再如利血平、按中医药学适用于期高血压患者,结果仅肝阳上亢者具效,其它证型不效或效不佳,表明其具平肝潜阳成效等。如此多类型病例研究,则可确定相应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而达中药化。至于其它研究方法,如动物试验、文

7、献研究等,亦可考虑选用。但文献及动物试验研究结果,仅供临床参考,最终由临床研究完成西药中药化。三、西药中药化为中药当代科学化捷径的分析中药的当代科学研究史达百年,但尚难讲哪种中药已为当代科学化中药。这虽然与以往研究目的相关,亦与研究难度大相关。就物质基础看,中药大多为动植物的组织或全体,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当代化学学科发展水平,是可能研究确定内中各种成分的,但施行难度确客观存在。而确定每种成分对详细中药基本内容的奉献程度,难度更大。就生物活性的当代科学阐述者,若将一种中药的基本内容各方面均达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述,施行难度很大,尤其当代科学对中医药学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等尚未确定之前,更有实

8、际困难。基于上述情况,以人参为例,尽管已对其进行当代科学研究近百年,确定内中百种以上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报告达数千篇,但仍陆续有新成分,新作用的报告,可见难度之大。西药中药化而获当代科学化中药的途径,从近10余年研究情况看,尽管尚不能讲哪种西药已被中药化,但却明显呈现方便之处。第一,现有西药已为法宝药物,可按前述研究方案和方法,直接由临床进行研究;第二,研究工作在医院进行,病例和病种多,检测指标多,可在较短时间获详细药物对人体作用的更多资料,且资料准确性高;第三,研究者可多方面的配合,如中医间配合、中西医配合、研讨会更广泛配合,故资料和结论可靠性大;第四,现有西药已积累的大量临床和试验资料,可

9、资参考。上述阿托品、利血平、头孢菌素等在较短时间获得的研究结果,尽管尚不能讲它们已达中药化,但就所确定的中药基本内容,已在很大程度上可指导临床用药了。现作有根据的设想,一名中医于一位西医配合研究一种西药,决用不了10年则可能使其达中药化。就按10年计,两千名医师研究10年后,则可使药典二部所载约千种西药均达中药化,即获4种当代科学化中药,可见速度之快。加之现有西药多为单练化合物、又以当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和术语表达其生物活性、将这些内容与中药基本内容再做联络性分析、归纳研究,则较方便地使中药基本内容的共性内容得以当代科学阐述,如寒性、理气、活血化瘀等的物质基础和对生理、生化、病理等指

10、标的关系,易得以确定。诸多此类单体化合物中药得到后,又可按中医药学理论组成当代科学的复方中药,且利于中医药学组方规律的当代科学阐述。可见西药中药化是获当代科学化中药、实现中药当代科学化的捷径。四、西药中药化研究的误解与澄清中医药学吸收西药而用,正象西医药学吸收中药而用一样,乃为学科丰富和发展的正常情况,但目前对西药中药化也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误解。1、西药不能中药化。此认识源于中药不能西药化、理由是由中药所得西药尤单练化合物西药,不能代表原中药全部成效,且又有西药弊端为不良反响,即未达中药化为西药,同理、西药亦不能化为中药。对此,只要明确中医药学优势在宏观,西医药学优势在微观。则能澄清。宏观包

11、括并统帅微观,微观用来阐述宏观。故中药难于完全纳入西医药学,但西药却可能完全纳入中医药学,即西药能中药化。例如前边举到的头孢菌素,确定其中药基本内容后,并未丢失其对细菌感染的可能应用内容,只是使应用针对性提高,适用于细菌感染的实热证者。再如黄连及其活性成分黄连素,被研究成俱抑菌消炎作用的西药后,置中药基本内容如味苦、性寒、具清热解毒成效等于不顾,应用于细菌感染的虚寒证者,虽抑制了细菌,但亦出现纳呆、腹胀等不良反响。可见,西药中药化与中药西药化不能等同类比。2、西药中药化是药物研究的倒退。此误解根据是:西药成分清楚,作用明确,已很科学,若再研究确定其性味、补气、养血等模糊不清的内容,实为倒退。若

12、从西医药学如此认识,确可理解,但若从中医药学看西医,连寒热性都不知,几乎不科学到不能使用。客观情况却是,对具微观优势的西药,并做到中医药学的宏观认识,只能是被认识得更全而深入。例如前边提到的阿托品、利血平、头孢菌素,即为明证,提高使用针对性,有意避免不良反响。再者,还可能发现现有西药的潜在作用,例如D860,有人研究其对阴虚阳亢糖尿病者具效,表明其具滋阴潜阳成效,但阴虚者决不止糖尿病,有人试用于阴虚的慢性支气管炎者,男性不育者、同样具效,可见,西药中药化是前进,非倒退。3、中药为天然药物,西药为人工合成药物,二者不是一回事,西药不能中药化。其实,中西药均有天然及人工合成物,如中药冰片即为人工合成的右旋龙脑;更经炮制的饮片,凡经酸、热、水、水处理者,均会有成分的变化,此为人工所为;更煎剂入药,要有成分变化,又为人工所为。同时,西药亦有大量天然产物,药典二部所载药物,约40%以上为天然产物。综观上述,西药中药化是中药当代科学化的一条捷径,如今需要的是认识和施行。这是中医药学在现代对世界医药学再做新奉献的重要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