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70227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精品文档.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云南以原始森林地貌著称,少数名族最多的省,充满民族风情,但是汉文化浓郁的腾冲是个异数。腾冲人的先辈是明朝初年到此屯边的军人,他们带来了中原的语言和习俗,大多流传至今。腾冲也是中国西南最大、最古老的商埠,是有着“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蜀身(yun)毒(d)道”通往缅甸、印度的必经之地。“十人八九缅经商”,有些乡镇出国务工的人比留守家乡的还要多。他们带着族人的祝福上路,带着域外的财富归来,一些人的家中至今可以看到自海外传入的家具、门窗、梳妆盒。徐霞客一生游历,腾冲是他到过的西部最远的地方。当

2、他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穿过无数边防岗哨,终于来到腾越(腾冲县城的古称)时,看到一片繁华景象,不禁感慨:“此城迤西(滇西)所无。”有人说,腾冲县城若不是毁于战火,其美丽程度不在大理、丽江等古城之下。今天的腾冲,是个新城。腾冲光影行走在腾冲的古镇上,我们能看到许多中原式建筑,粉墙黛瓦,骑墙林立,整体建筑风格接近徽派。因为祖籍地不同,许多村子通常不止一个宗祠,但它们都精雕细作,精致得有几分奢靡,里面记载了历代的名人,有的甚至细到了每一个族人的名字都记录在案。坚守着传统的腾冲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顺古镇和绮罗侨乡其中的典型代表。2005 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魅力古镇评选活动中,名嘴崔永元为

3、和顺古镇代言,数说了和顺的一些“缺点和弱项”,比如历史太短只有600 多年;比如人口不多,因为400 多年前就开放了,人大半去了缅甸,甚至远赴欧美,这些人带回了罗马的钟、捷克的灯罩;比如居民说话都文绉绉的,因为镇上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常去那里看书便成了这个样子;村里还出了几个怪人,有的是哲学家,有的人称翡翠大王。最终,和顺古镇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首。进入腾冲县城,便会看到“天下腾冲,世界和顺”的巨大标语。到县城西边3 公里的和顺古镇看看,是当地标榜到腾冲旅游必做的事情。我们的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抵达和顺。司机示意我们不要出声,说万一有人问起,由他出面应付,就说我们住在村里面,门票放

4、在宾馆了。司机是本地人,连说一人80 元的门票太贵,直为我们抱不平。他熟门熟路地七拐八拐,终于绕过门卫,把我们带了进去。作为回报,我们需要多支付100 元的“带路费”。整个村子建在一个山坡上,游逛时经常需要上坡下坡,而且坡度不小,颇有爬山的感觉,许多巷道也因为地形的缘故显得有些逼仄,当地名人的故居和八大姓的宗祠便落散在这些街道中。可能是偏居西南一隅的缘故吧,也可能是我们来的时候有些晚,镇上的游客并不是很多。偶有游客路过,当地人也不以为意,继续忙自己的事。我们便在这些街巷、院落当中闲逛,看老人在院落里闲聊,看妇女在洗衣亭洗衣洗菜,看年轻人骑着摩托车穿过长长的甬道。汉文化的烙印和顺名气最大的去处,

5、是有胡适题字的和顺图书馆。我想象不出一个作为景点的图书馆会是什么样子。没人在里面阅读固然可惜,要是有人正在阅读,观光客岂不是会打搅到他们?始建于1924 年的图书馆设在一座中西合璧的深宅大院里,需要购买古镇的门票才能参观。一楼大厅放满了各种报刊,相关简介中的数字,让人惊叹这座图书馆的规模(有7 万多册)和影响力。馆里并没有一个读者,偶尔有导游带着一群游客进来,后者便以书桌和报刊为道具,摆出各种姿势拍照,之后又“呼啦”一下散去,赶赴下一个景点。据管理者介绍,图书馆原来每天有50 多个人来读书看报,座无虚席,后来游客渐多,来读书的人就越来越少,一天能有七八个人就算不错了。现场止不住的喧哗是一方面,

6、另一方面,被人围观拍照还能自如地阅读并且读得进去,需要的恐怕不是一般的定力。两年前,图书馆干脆在旁边建了个新馆,把阅览室搬了过去,这座老馆就成了一个纯粹的观光景点。跟许多成为旅游热门地的古街古镇相似,和顺沿街也有许多客栈和商店,其中近半是挂着“赌石”招牌的玉石商店,不过大多顾客寥寥。村子外围的双虹桥边,还有一个新修的“和顺小巷”,里面放着许多雕塑和老物件,像博物馆一样,可以让人快速地了解腾冲的历史。路过山顶一座宅院时,一位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入内参观,末了却向我们收取30 元“保洁费”。晚上,我们在古镇留宿,夜极静,空气也好。想到500 多公里外的丽江这时候还是一片喧哗,我心中不禁有几分释然。下

7、绮罗的中国贵气我喜欢下绮罗的精致感,无论是建筑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它常让我想起章诒和女士笔下的康同璧母女。康同璧是康有为的次女,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戊戌变法失败后代表父亲赴欧美演讲,是民国的女界名流,1949 年后与女儿罗仪凤一同留在大陆。据章女士介绍,康家母女虽然状况大不如前,但是好客、仗义,绝不割舍与旧友的情谊,而且才识过人,往来的朋友中,“连其中一个相貌清秀的中年女性,也是满口辞章”。但她们并不盛气凌人,相反,与人交往时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章女士的父亲常常为之叹服,认为她们的举止“不仅是出于礼貌,而且是一种美德”。下绮罗给我的第一印象,跟康同璧母女一样,是“最后的贵族”,虽然繁华不再,

8、但是不改本色。罗仪凤送人一盆花,总要在每根花茎的部位套上五分宽的红纸圈,让它更显喜庆。下绮罗人对自己家园的布置,有着罗仪凤式的细心。下绮罗离腾冲县城很近,出城向南一公里,再向左拐三四百米就到了。下得车来,左边是一排古老的明清建筑,右边是一片收割后的稻田,散落着几堆稻草,路旁屹立着几棵巨大的香樟树,有鸡鸣声从远处传来,似有还无。在旅游地图上,下绮罗标示出来的景点只有一个文昌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整个村落齐整、安静,信步其间便是一种享受。与和顺相比,下绮罗的建筑在精美程度上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就算是普通人家,也会在门楣、屋檐上精雕细琢,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柱子和影壁,或刻着奇花异草,或画

9、着人物鸟兽。置身其间,就像是走入了一座巨大的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没有文字说明,没有导游讲解,却让人看得兴致盎然。当地人特别喜欢花草树木,屋子边上种几棵高耸入云的棕树,院里院外栽上许多迎春花、串串红、山茶、蔷薇、兰花有一户人家,墙头和大半的墙壁都被繁密的三角梅占满了,从墙内伸出的枝杈上开满了紫色的花朵,仿佛美人的披肩。绮罗人家下绮罗的村民跟人打交道,颇有君子之风。在村子里漫游,因为被建筑和鲜花所吸引,我们经常不知不觉中走近一些人家,每次总能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抬椅子,倒茶水,递瓜果,我们也渐渐习以为常。在一条巷子里欣赏一个开满花朵的院落,正在打扫院子的大妈招呼我们:“进去坐吧,老头子在屋里面。”

10、正在屋子里整理照片的那位“老头子”叫段智助,当过乡干部,喜好摄影。绮罗是腾冲有名的侨乡,村中许多大宅子都是当地人出国赚了钱之后盖起来的。时过境迁,今天的绮罗人不再前往缅甸,而是到昆明、深圳、广州一带打工,缅甸的玉石也主要运往交通更加便捷的广州和瑞丽,而不是腾冲,但是绮罗人出外淘金的习惯并未改变,平时留守村中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段智助的子女们便都在外工作、生活。“莫忘根本”包括下绮罗在内的腾冲人有个习俗家里的一楼大厅专门用来供奉牌位,中间为“天地国亲师”,厅左是列祖列宗,厅右是土地和财神,以此提醒自己莫忘根本。看一户人家的大厅,便可以知道这户人家的姓氏,以及祖上是从哪里迁过来的。比如段智助

11、家,便是一个四姓同居的典型,计有来自颖川郡的寸氏、京北郡的段氏、东海郡的徐氏和陇西郡的李氏。据说,这种传统还随着腾冲侨民的外迁,流传到了缅甸、泰国北部一带。段姓在下绮罗并不是一个大姓,却有着十分显赫的历史。段智助告诉我们,当地的著名景点文昌宫即是他们的八世祖段尧俞倡建的。在腾冲这个“翡翠城”,素有“六大名玉”的说法,其中“段家玉”的主人便是下绮罗的村民段盛才。段盛才早年丧父,自幼家贫,靠卖豆粉为生,后来立志到缅甸求财,从玉石场运回一块300 多斤的大石头。因为这块玉石毛料的外表是白元砂,许多行家都不看好它,没人肯出价购买,段盛才便把它丢在院子门口,供来客拴马。不想人踩马蹬,石头逐渐露出了晶莹的

12、小绿点。段盛才于是请人将石头解开,得到了上好的翡翠:水是透明的玻璃水,里面有着绿色的渣草花,乍一看,就像是清澈的河水里有水草在轻轻荡漾。段盛才用它做了400 多对手镯,其中最好的一对被宋美龄买走,大部分流出国外。如今,段家玉仍被认为是云南翡翠之首。此前,下绮罗还诞生过名震滇西的“绮罗玉”,名列腾冲“六大名玉”之首。这也是腾冲第一批有巨大影响力的美玉。下绮罗卧虎藏龙啊!在段智助栽满鲜花绿草的家中,我们聊了一下午,从段氏的起源、明初的家族大迁徙到日寇的来袭、翡翠的传说,无所不谈,宾主尽欢。夕阳西下,两位老人坚持送我们到路口,好像我们是又要远赴他乡的儿孙。霎时间,我理解了章诒和女士第一次到康家的感受

13、,“既令人心旷神怡,又呈现出一种令人惆怅的魅力”。岁月静好有人说,旅行的美妙,不在于名胜古迹,而是能有一段漂泊的时间,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无所事事地发呆,或是在小巷里迷路,看见当地居民为着什么事而幸福快乐。下绮罗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古镇一隅不同于和顺古镇随处可见的陡坡,下绮罗的街道虽然也有起伏,但走来十分从容。道路之间环环相扣,从这一边进去,可以从那一头绕出来。这种漫无目的的闲逛,时常会因为发现一个精致的窗棂、一处错落有致的墙头而平添许多趣味。享受着古镇中的这种闲适,蓦地想起胡兰成在新婚时送给妻子张爱玲的一句话:“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下绮罗的静,像一冽清泉,不知不觉地流入心间。这种宁静

14、,跟村民的热情一样,让我深深地着迷。我不禁为这里没被开发成景区而感到庆幸,也消解了一开始对村里的田地没有种植油菜花而感到的些许遗憾只怕有了油菜花,下绮罗便不会还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村子对面的山上立着一排高架桥的桥墩,那是正在修建的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据说修成之后,从昆明开车到腾冲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到腾冲旅游的人也将大幅度增加。这本是一桩好事,我却有些伤感,我想到了通车之前的丽江。离开下绮罗的时候,路过文昌宫。宫殿前面的广场上立着一个高大的秋千,用十二根完整的荆竹组成,高逾十米。那是村里人过年时做的,供人娱乐,年年如此。这会儿正好有几个大人在玩,秋千越荡越快,越荡越高,几乎与上面的横竿平行了

15、。其他人散在周围,不时发出一声欢呼同样无事挂怀的我们,在旁边不由地看得痴了。一个人的皮影戏皮影戏起源于汉朝时的陕西,兴于唐朝的山西、河南一带,盛于清朝的河北。腾冲的皮影戏是清朝道光年间从广东、湖南一带流传过来的,至今有150多年历史。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们的“手工电影”。不论是在腾冲县城的饭店吃饭, 还是行走在和顺古镇,都能看到皮影戏的表演招贴,有的甚至变成了路标的一部分。在这些表演招牌上,我们同时看到一个名字:刘永周。追踪“手工电影人”傍晚,“腾越人家”饭店的一楼已经座无虚席,人们一边点菜,一边静等皮影戏开场。戏台设在院子正对着大门的一侧,四周都用木板和幕布围了起来,人们只能看着

16、幕布上晃动的人影暗自猜测。六点半,名为龟与鹤的故事正式上演,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只有“龟”与“鹤”伴随着或急或缓的音乐在河畔不断地斗智斗勇,龟的机警,鹤的灵巧,把现场观众逗得合不拢嘴。偶尔有好奇的观众走到戏台后面,掀开幕布,看表演者如何舞动皮影。整场表演大概20 分钟左右,慕名而来的我们不免意犹未尽。听说下一场演出就在隔壁饭店进行,我们赶紧退掉还没上桌的饭菜,追随而去。这一场演出的故事名为大救驾,说的是腾冲名小吃“大救驾”的由来:明朝末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清军逼到西南地区,途经腾冲时,又饿又累,到一家饭店投宿;店家晓得客人辛苦,使出浑身解数,炒了一盘自己新近琢磨出来的小吃奉上,永历皇帝吃后大加赞

17、赏,考虑到这道小吃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的急,于是赐名“大救驾”。表演者的旁白、唱腔带有腾冲口音,但因为配有字幕,外地人看起来也完全没有障碍。事实上,腾冲方言的口音与华北地区相近,并不难懂。而且,北方人多是“听戏”,重唱腔,而南方人多是“看戏”,更重表演。表演结束,我们不禁跟着人们跑到幕后观看,一个六十出头、穿着对襟衣服的汉子正在教三个女孩子如何收拾。有个小姑娘说想摸摸看,他便把皮影递了过来。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刘永周。据朋友介绍,刘永周是腾冲皮影的最后一代传人,凭借精湛的皮影制作和表演多次获奖。他还是云南省文化厅认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滇西小有名气,曾受邀携皮影作品参加中缅建交55 周年

18、“中国文化月”的展览。刘永周年轻的时候,跟随父亲制作、表演皮影,经常从年初忙到年尾。过去,有庙会的地方便会有皮影戏表演,哪里遇到了干旱、水灾或者瘟疫,村民们也会请他们过去唱上几天。为了演好皮影戏,刘永周和父亲曾到河北、山西一带取经,取长补短。现在,刘永周能够演绎200 多个剧目,从上古时代的封神演义到明清小说,再到为商业公司量身定做的翡翠传奇等,有些剧目要连着唱上七八天才能表演完。除了在县城和几家公司合作演出,刘永周主要的演出舞台还是他所住的寨子腾冲县城以北35公里的固东镇刘家寨,那里有独立的戏楼、十几个能帮他吹拉弹唱的老伙计,还有他的几十箱皮影道具。我们跟刘永周约定,次日到他所住的刘家寨看一

19、看。来到刘家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牌坊,写着“腾北重镇”四个大字。刘永周年轻时学过绘画、雕塑,这牌坊两侧的壁画便出自他手,一个是刘邦登坛拜将,一个是三英战吕布。之所以把这两个故事画在这里,可能跟主人公都姓刘有关吧。刘永周家的大厅里挂满了文化部、云南省政府、地方市县颁发的各种奖状,还有云南一所高校聘他担任客座教授的证书。院子一角有个小姑娘正在给剪刻好的皮影着色,那是刘永周的一个亲戚。她正在画的是一个形体超过50 厘米的大皮影,不过没有缀结(联结不同皮影的一种纽扣),不会活动,主要是供爱好者买去收藏。刘永周把家里几套精美的皮影靠子(即已经完工的皮影人物造型)搬了出来,一一挂在院子的绳索

20、上面,其中有一套便是在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中获得“造型制作奖”的大闹天宫,人物造型简单而不失生动,再经表演者的巧手一拨弄,仿佛活了过来。最后一个表演者和最后一个观众曾有媒体形容刘永周的表演团队:这是云南唯一活着的皮影戏班。近几年,看皮影的人渐渐少了,刘永周表演的场次也从一年上百场锐减到二十几场,平均月收入不足千元。儿孙们都改做其他行业了。除了一些老人在农闲时节帮着客串一下,刘永周只有一个固定的表演搭档曾经一同拜师学艺的村民刘定三。当他提出我们可以1200 元包下一场表演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刘定三有事不能参加演出,刘永周说:今晚只能唱独角戏了。演出剧目,是他的经典之作七郎之死。晚上八点

21、多,腾冲的天空才慢慢黑了下来。两层楼高的皮影戏楼与刘氏宗祠隔路相望,设在宗祠里面的村委会大声地放着广播喇叭,不时重复一下今晚有皮影戏表演的通知。此刻,作为看台的马路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刘永周胸有成竹地说:再过一会儿,再过一会儿,人们吃完饭,看完电视,就过来了。刘永周在几个老伙计抬着工具,上了戏楼拾掇着,把皮影一一组装好,再挂在绳子上。忙活了大半个小时,旁边渐渐聚拢了不少村民围观。快开场时,戏楼前面果然已站了不少人,其中一个老人带了一条长凳,做持久观赏之打算。一开始,表演进行得并不理想。刘永周的嗓子有点嘶哑,唱词也有些忘记了,唱到一半会停顿一下,重复几声,好像唱片卡壳了一般,惹得底下一片

22、哄堂大笑。坐在路边栏杆上的孩子学着他的唱腔,彼此笑闹着。我从村委会借了把椅子,作为唯一的外来客,坐在观众中间显得十分另类。好在我的存在并未影响村民们的正常交流:左边一群老先生讨论着皮影戏在寨子里的发展历史;右边一群妇女热烈地交换育儿心得;后面一群小孩在追逐打闹,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旁边一个篮球场上,几个从傍晚就活跃在那里的少年依然精力旺盛,丝毫不为这边的热闹所动,倒是运球的声音不断传入我的耳膜,让我的思绪从舞台上游离。显然,寨子里的广播通知对聚集观众起了作用。这场表演对于村民来说,更像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功能有如赶集。我静坐其中,专注地仰望着幕布上的人物飞动 并非我对皮影戏的兴趣有多么浓,而是我

23、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融入周围的热闹当中。台上演出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七郎之死是杨家将中的经典一幕,说的是杨七郎随父兄出征,被辽兵围困在两狼山的山谷,经过几番死命突围才得以逃出包围圈,向主帅潘仁美报信求救;潘仁美的小儿子潘豹曾被七郎打伤,最终不治身亡,潘仁美在关键时刻公报私仇,下令将七郎绑在树上乱箭射死;不想七郎是雷神转世,箭射不进,有人献计说,只要把七郎额头的皮割开,遮住他的眼睛,便可以破了他的神通;就这样,杨七郎被射成了刺猬,据说仅头部便中了72 箭这一段的表演最为精彩,从拉弓取箭,再到箭插入身,无不活灵活现,与电影无二。我转到楼上的后台去看刘永周。他一个人在操纵皮影,旁边围坐着七八个帮忙

24、的,有的敲大锣,有的拉胡琴,有的敲梆子,有的打小鼓,有的递皮影接下来的情节是哭七郎,只见刘永周手举皮影,双目紧闭,低头吟唱,愈唱声音愈嘹亮,也愈加悲怆,仿佛就要哭出来一样,听得我心里都跟着一阵阵难过。此刻,整个后台再无一点噪杂,旁边一直嗑着瓜子的年轻人也停住了手,静静听着。从后台出来,发现戏楼前的人不知何时已经走空了,而此时离演出结束尚有20 多分钟。“交际”的目的达到,观众们散去时应该是心满意足的吧。我坐在唯一剩下的那张椅子上,听着无限悲凉的唱腔在空中回荡,心想幸好表演者与观众隔了一层幕布,可以少受许多打击。天上,上弦月早已悬在中央,发出清冷的光。地上,只剩下最后一个表演者和最后一个观众。更

25、多关于腾冲的攻略 长江三峡的难忘之旅今年十一月长江三峡游,终于在好友的陪同下,还了我五十多年的心愿。长江三峡一直是我很想要去的地方,乘坐下午二点的动车D382 前往上海,经过一小时许我们抵达虹桥火车站,吴XX小弟弟接车送到上海虹桥饭店。我们冼梳后稍事休息,不久下楼在旅馆内吃晚饭。饭后,乘计程车往外滩看夜景,黄浦滩上新建的瞭望台观,令外滩更加庞大而壮观,创新的灯色,照耀得百年老上海的大厦显得更加雄伟,在夜色中展示一片辉煌。与对岸浦东金茂,现代化建筑群相映成对。黄埔江上不少回忆,旧时代翘尾的小划船,诗情画意已成历史风韵。变成机动大型游船,在江中东来西往相当活耀水中荡漾。上海人学懂了学活用的一个活字

26、,除了香港之外,黄埔江晚上迷人的夜景,令人惊叹,流连忘返。南京路上观光夜市猷似白天,好似走上美国拉斯维加斯不夜城,南腔北调只见人山人海,人头涌拥夜市人生,好不热闹。想起我学友诗人叶连根,写他人生黄昏更壮美我只好说:上海 -夜色更优美。由于明日清晨需要赶路,我们匆匆提早回旅馆休息。D1,早餐后马上离开旅馆,乘车去虹桥火车站,按时乘坐6时42分D3072动车,现今祖国动车的设备确实是领导世界,坐在里面非常舒适和快速动力,1121公里直奔抵达宜昌,只需要8小时许,我们抵达已是下午3时。分乘计程车前往码头等候,直至5时许饭店开始营业。我们进门见餐馆地方颇大,拥有大小鱼缸二十多个,宜昌的江鲜非常丰富,我

27、们点了几样小菜,同时点了喜欢吃小虾,宜昌小虾是用辣椒炒的,跟余杭用酶干菜烧的小虾,口味各有春秋。饭后,我们走到楼下码头等候游船的接送车,直至傍晚6时半,只见导游姗姗来迟,再次等候巴士驾驶员,直至7时许发动车子前往码头。宜昌的接送车非常清洁而舒适,在山路的行驶中,如上山入海的翻腾,又经过羊肠小道,感觉上还是很稳,车的性能不错呀。远处华夜星火点点,让人疑入仙境。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八时许终于抵达游轮码头。黑夜的码头边上,站立许多男女迎宾员,设备真的相当落后而非常肮脏,有20来级石梯,直线而下而没有任何扶手,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感觉上真的非常危险,同时迎宾员如同虚设,他们没有任何扶助,任由客人自已拖着

28、行李,提心吊胆走下码头。又经过七高八低的水中趟扬交接船,漂亮的VICTORIALIANNA号游轮,在我心目中初步影像,没有做好安全服务的意念。进入船舱大堂后,提交我们订购号码,取了房卡,上四楼进入房间,拥有阳台的房间大约12平方左右,二张单人床各占一边,中间走道床头向窗,床面掠高,床下空间刚好放进行李箱。这样配合显得房间空间拉大。D2。一早醒来,经过冼涑后,七时半抵达船上餐厅,在船舱二楼尾部。早餐内容:中西合璧。有多种水果,面包,火腿肠,鸡蛋,包子,烧卖,油条,白粥,牛奶,国外人眼中的早餐,极对丰富,还有咖啡,茶和可乐等饮料配合。船服员已替客人安排好餐座。除了用筷子外,还提供西式餐具。这次发现

29、有叉没有刀,而牛油又像石头弹子那么硬,还好年老的国内客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干采把整棵牛油放进面包内吃了。有些食物台上放着,汉堡包的肉,和面包各式配料,需要自已动手调整吃的。客人只拿了汉堡肉,用筷子夹来,送入口中而大口吃了。看来颇奇怪而创新吃法,OHMY GOODNESS。上午,我们由船公司安排去参观宜昌,三峡大水坝,车行大概一小时左右景点。根据资料水位有176米,建筑高达200米,在大坝左侧,湖水从闸底喷薄而出,顷刻间如千万条巨龙腾空飞舞,直射百米之外,弥漫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之下,呈现一道彩虹。晚上,在睡房中观看游船,慢慢地经过三峡五级水梯的梯道,所用颇长时间观看全程通过。这次我的行程,没有预先

30、做好资讯功课,对于宜昌小三峡等地区了解都不够,如入宝山空手回之感。坐下上网看看三峡的资料。游船向小三峡前进,舱服员利用午餐后的空间,向客人介绍;救生衣的用法,船上行程介绍。直至傍晚,由船长欢迎晚会,配有香槟酒,各式饮料,蛋糕,西饼等。中西人士一起欢乐跳舞,气氛相当热烈。D3。清晨游船抵达巫山,船公司安排小轮接交去向巫山小三峡挺进,一小后再由小舢舨替代进入崎岖河道。船夫以一身数职,上下船安全相扶,船行途中,有似浪里白条梁山好汉,又以地方乡农民谣娱乐悦众。又在船头上,指着山水讲解而指点江山。河水很清,二面直硝的山壁,还有遗留下 人造线道 看着历史原貌。长江三峡以山高,水险,湍急而闻名天下。而小三峡

31、则以河水清静,行船荡舟如在画中,特别是进入西峡后,水面平缓如镜,二岸青峰翠岭,秀色纷呈。你还可以下船走走古时线道,再去高山峡谷湿地,听听鸟鸣啼啭,涌泉石水穿巨石,如进入另一个人间仙境。经过3小时多的行程,返回船上午餐,而我在船上酒吧要了一杯咖啡,观看长江二岸景色,江面颇为宽大而水流颇急,想起我们的毛主席,如何横渡长江的勇气。我们在塘栖上学年代,严老师也是我开蒙导师,课堂上一边教学,同时一边在黑板上划上美丽的山水画,其中一首诗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就是李白的白帝城诗中美丽情景,令我对白帝城莫大的向往。也是这次长江三峡游的 - 主要目的地。根据史书白帝城位于奉节城东边8公里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三面

32、环水,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白帝城是观 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根据史书的记录,公元0755年间,皇帝解禁,李白得知消息,兴奋之余,启程立刻返回江南,有诗为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二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午餐时,游船几静稍稍向瞿塘峡挺进。二时半已抵达瞿塘峡,也是我游长江三峡的愿望,夔门 - 夔州古城 白帝城下图是通白帝城长堤白帝城是个三面环水的小丘,由游客中心,经过捡票处后,走上风雨廊桥进入忠义广场,从后面走上小丘需要半小时时间,国内的标准,这里四周环水的确是比较干尽的。大约五百级弯曲的石楼梯左右,而没任何扶手。山上缺少厕所。下山坡用另一通道,其中一段大约三

33、百级楼梯,大小不一,是随直而下,中间没任何停留之处,没有安全扶手,如年老脚力不佳者,颇有问题,最好考虑清楚而上。我的LP 一直抱怨长江游轮不好,没夏威夷游轮那样这样的高级。我说这是一次性的游历,每个地区有它的历史去游历,没必要那么多比较这个那个品位。山顶景点中心,环顾四周,古树参天,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如画,众多厅堂中,其中有;公元前225年史书为重点厅堂是:白帝城内有三国演义,刘备托孤于此,游客大都在停留此地颇长时间,很有兴趣顷听导游,讲解三国演义故事。我们朝思夜想,几十年憧憬的白帝城,挥汗踏步拾级而上,凉风吹皱我心思。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千水万山终是(乡)情。而今到此忽忽一游,不是尽兴而

34、归,而是有点失望,乘坐旅车回夔门 - 夔州古城,上船吧。左边是白帝城山丘后山是人民币十元图左边是白帝城山丘,后山是人民币十元图大江东去一曲,非常动听。我在16-7岁香港时,已经常听此曲,尤其心境不佳时,听听此曲子,哼上几句以解闷气,还真的舒畅心怀。游船已在傍晚时分,静稍稍离开夔州古城。长江三峡游,这个十月尾十一月头时期,水深而急流,小三峡水清,可惜景点内的滚梯,每次都停放而不能用,令我们挥汗拾级上景点。D4。今天清晨游船,在不知不觉已抵达万州,旅游车已等候客人游玩万州鬼城。这次长江游,是最后一次上岸游览,因前二天走上山坡感觉不错,今次上丰都鬼城比较轻松,只见同台吃饭80岁老伯,健步如飞紧跟着团

35、队一起上山下坡,。想起明代文学家杨慎 - 诗,这不是我们的对照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船上服务人员比较到位,船舱的餐食都还不错。舱房里都非常清洁,房间内冼澡水冷热都很给力,上下码头虽有服务人员照顾,最后一晚,员工还以歌舞娱客。D5。今日早餐特别丰富,船长还在餐厅,向着各宾客道别,可惜长江游轮码头很差,在微风细雨下,我们似难民一样提着行李,走上七高八低的山坡的码头。重庆市驰名的山城和游长江三峡的起始点和目的港。二港环抱,三面临水,长江四大支流之一,嘉陵江环抱着重庆,城区山高坡陡,入夜时华灯齐上,夜景蔚为壮观。可是,游轮付了码头费,客人付了人头税和费用,多少年下来,难道还没一个整洁的公共码头?难以想象。最后,我们坐上黑脚的离开乌煞煞的码头,直奔江北机场。据史籍重庆市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年,宋光宗先封恭王,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而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